胡适的书生气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向有“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入政界”的话,从整体来看,大抵是真心迹。鲁迅曾拿胡适、陈独秀和刘半农三人做比较,这个比喻的共同条件就是,“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在这仓库的门前,内隐涵丰的胡适定然是在门上贴一张这样的小纸条,书“内无武器,请勿疑惑”;豪气干天的陈独秀则会爽然直竖了大旗,直书“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同时门户大开;只有“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可见胡适的韬光养晦,内敛含蓄。从胡适的从政经验上看,他若有意于仕途官位,早就有了不止一次的机会。1933年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就曾力请胡适做教育部部长,结果为胡氏婉拒,答曰要“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养成一个无党不偏之身”,“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1947年,蒋介石再邀胡氏做国民党政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仍然没有成功。蒋介石以为胡适是嫌官阶太低,即以行政院长的位子相许,据说把个胡适急得犯了心脏病,惟恐却之不去。看胡适的一生,真正做过政府官职的要属在抗战期间担任的驻美大使一职。国难当头时出任此职,是胡适心系苍生而不得辞的表现。这样说的理由,就是胡适即使在这个职任上,也同样有负累的感觉,以至政府的免职书一到,他才如释重负。
  胡适的地位,在中国本世纪的头五十年中,基本是处于主流一派的,尤其到了四十年代,他的地位和声望都远高于当时的一些闻人硕士。在政府的眼里,尽管他并不与自己过分的亲近,但胡适的精神资源和力量还是颇值得利用的。这就有了1948年蒋介石玩的那次推举胡适为“总统候选人”的把戏。当时,国民党欲召开“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再由“总统”提名“行政院长”,组成“行宪内阁”。为了稳定时局,使自己能在争权夺利的纷乱中稳操胜券,蒋介石搬出了一个书生——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胡适在这个时候出现,自然会成为党系之争的挡箭牌,急骤倾轧中的缓冲带。这一次,蒋介石要送给胡适的,是行将做一国之主的“总统候选人”。由胡适日久形成的与政府若即若离的姿态看,似乎“总统候选人”的角色亦不足撼动他的“独立”之志。但是这样的重镑炸弹,确使胡适感到了几分眩晕,遂半推半就地应承了下来。因为这件事似乎容不得胡适的置疑:3月30日就有当时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向他通报,胡适犹疑不定;31日王世杰两次见胡,再做鼓动,胡适开始半信半疑,防线将溃;当晚,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兼《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遣他的副总编兼采访主任陆铿,去为胡适写“总统候选人”小传;4月1日,陆铿约见胡适,胡适大喜,“近视眼似乎放出了光彩,面部保持微笑”(陆铿回忆),并将自己的家世、经历一一道来。当陆铿说到要把“民主”当作小传的重点时,胡适拍拍他的肩膀:“好极了!民主政治,中国人民已经盼望了近半个世纪了。我们应该为它的实现而尽力。”话到兴奋处,胡适已有点进入角色了,情不自禁地谈到“当选”后的安排。他说,根据“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不负责具体行政事务,“责任内阁”中的“行政院长”掌握行政权,因此,“如果蒋先生决意不当总统,行政院长当然要请他担任了”。俨然是要称孤道寡,做政治权利的分配的封官许愿了。〔1〕然而,就在当天的《申报》上,登载的却是胡适、于右任等二百余名代表推举蒋介石为“总统候选人”的报道;当晚,胡适再次见王世杰,再次推脱;4月3日晚,蒋介石约见胡适,仍“执意”要将“总统”给他;4月5日,了解最新动向的王世杰急忙把蒋介石仍将担任“总统”的消息据实转告了胡适;第二天,闭幕的国民党六中六次全会决定,提名蒋介石为“总统候选人”。1948年3月的最后几天里,胡适的心理陡然涨落,对于今人,谁也不好揣测其真实心绪了。
  虽有胡氏拒高官于前,但这一次,胡适是当了真的。
  季羡林先生在《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中说,“蒋介石是流氓出身,一生也没有脱掉流氓习气。他实际上是玩胡适于股掌之上。可惜胡适对于这一点似乎并不清醒。”在季老的印象里,说胡适“没有政治野心,那不是事实。但是,他又死死抓住学术研究不放。一谈到他有兴趣的学术问题……他便眉飞色舞,忘掉了一切,颇有一些书呆子的味道”。
  知人论世,对于胡适而言,能抓住其“书呆子”的这个侧面,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儒的入世意识对于中国士人来说,是已经流淌于骨血中的。经世致用,兼济天下,是士人的最高理想。退而求其次,独善其身而已。对于大儒,自然有远高于一般的非常之想,对于小儒,给一个官禄,也就苟且了。胡适自然不会权且苟且,此前的小小部长院长不在话下,这次一下子给了个“总统”,就不能不令他神情凄惶,不知所措起来,继而以为是真的,以至于竟快意地对秘书说:“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我可以当无为的总统,不能当有为的行政院长。”言下所透出的庙堂气概亦可冲天。
  但胡适终究没有脱略了一身的书生气。胡适命里无官,实在是因为性格里不能做官。混沌一点说,我们的文人宿儒们,大致都难脱掉这一层书生气的。也就是这一点点书生气,造就了真的知识分子群。我仔细地思考这“书生气”的内容,觉得也是十分地简单,不外乎一是看问题容易较真儿,二是生活理想化罢了。谢泳写过一篇《钱钟书:书生气又发作了》,述1982年胡乔木请钱钟书改诗的事。“以钱钟书对世事的了解,当不会不知这为何意,是用不着费心的。在胡乔木这是礼贤下士的姿态,在钱钟书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钱钟书当不会处理不好。”但钱钟书竟然极妥帖认真的改了,搞得胡乔木下不来台。李慎之先生自知是钱钟书的“书生气发作了”,即从中斡旋。钱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自云“我只能充个‘文士’,目光限于雕章琢句”等等。谢泳解释钱钟书的作为,是多年压抑下的“反弹心理”,是要“出口气”,就似乎有些言过了。看钱钟书的《围城》,没有人不觉得钱氏的世事洞达,但看钱钟书的生活,就远非如此。写得出锦心绣口文章的,甚至参破世象的,却不一定就能做得出来。比如钱钟书,这样的事必是了然的,但一做就又回复自己的本真了。心性中的东西总也难于改变,为文的事和为人的事也远不是完全一致的。汪子嵩议论过“钱端升的天真”,照理看研究政治的,怎么还要“天真”呢?其实,学问毕竟是学问,正如书生毕竟是书生一样的。西南联大时的政治系历届系主任无一不坚持要在政治之后加上一个“学”字,当时张奚若对学生说:“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为政做官的现实与寻访学问的理想是大异其趣的,张奚若的用意自然分明。
  知识分子的较真儿,是通常为人讥讽的私处。然而惟其较真儿,才存有了他们的理想境界,也才使其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安身立命。近读韦柰的《我的外祖父俞平伯》,〔2〕其中有一段叙述文革期间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里“黑帮”挨批的场景。在文研所,何其芳名列“黑”榜首,俞平伯居其次。每一次批斗大会之后,都要被“游街示众”,在大院里转一圈。照例是何其芳走在最前头,手里拿一面锣,“当当”地敲,众人围观,孩子们则投石块、吐口水。为了区分众多“黑帮”的不同身份,他们被要求每人用一块黑布写上白字,缝在衣服上,如“走资派何其芳”、“反动学术权威俞平伯”等等。大家就公推俞平伯来写这些字,“因为他的字最有功力”。韦柰不禁痛切地感慨道:“看来,这些做了一辈子学问的人,永远也忘不了‘认真’!”这样的“认真”,只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发生吧!这样的认真,是无奈的苦痛,是自戕,是自虐。这“较真儿”里,依稀渗出淋漓的血色。“书生气”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实在是一个无法化解的悖论。存了它,知识分子们却常常为人嬉戏;灭了它,知识分子则回归世象实物,而短缺了理想,谁还来思想呢?
  当然,我这里说到的“知识分子”,指的不单单是学了一些知识的人!
  
  注释:
  〔1〕陈红民《智者千虑》,《读书》1999年第3期。
  〔2〕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方面的不断发展,在土木施工方面的管理程度也是越来越的严格.又因为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之快.土木工程方面只有不断的对自身继续改革创新才可以跟上时代进步
“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曾当过乞儿,一日,他又病又饿,肚皮贴着后背,走路步步踉跄,叩了好多家的门,好不容易讨得一碗杂菜汤,其上漂着几片青菜叶子,几块豆腐残片,他迫不及待地一顿狼吞虎咽,吃罢觉得其味再美没有了。登基之后,他吃遍了山珍海味,总感到不如当年的“翡翠白玉汤”爽口,便命御厨将那汤细细做来。但御厨使尽了浑身解数,做尽了各种款式,他也没再能够尝到当年的那份绝美
《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最初茶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民间普及。陆羽于公元760年隐居湖州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严格把关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加强其更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深入地分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有水肿和低体温的疾病,重症可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
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国内的建筑行业也迎来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工程造价作为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衡量指标,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所扮演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施工质量的高度将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在
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的同时,消费市场普遍呈现繁荣兴旺的发展态势,内需的拉动作用有所上升,三大
本文从五大方面介绍了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276年的明王朝寿终正寝。一个多月后,清军人主北京。 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开始了。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