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养殖池鱼虾畅游,一望无际的盐田银光闪闪,无数座盐坨堆集如山,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昔日东营人印象中的“北大荒”,如今已被打造成日产斗金的海水养殖与海洋化工产业平台。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北部两面环海,沿海拥有丰富的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适宜开发的滩涂、盐碱地也十分广阔,但多年来,生产方式仅局限于低水平的养虾、晒盐。养殖业尤其是卤虫养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高卤度海水近海排放形成污染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浅海护养和滩涂养殖业的发展。为节约有限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滩,也要碧海蓝天”,河口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区”战略,跳出产业单一的小圈子,在资源重复利用上做文章,着力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
为此,河口区立足现有滩涂资源,按照“方便生产,就近搭配,集约使用”的原则,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整合的重点来抓,立足提高盐业综合经济效益,加快盐化工业发展步伐,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业。在海洋化工上,大力开发溴、钾、镁等系列盐化工产品,并向下游产品、关联产品开发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盐化工产品在盐业经济中的比重;在氯碱化工上,依托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新上一年产60万吨规模的氯碱化工厂,不断壮大氯碱化工实力;在精细化工上,以溴素为原料,开发生产溴无机盐、阻燃剂、制冷剂、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在搞好传统鱼、虾、贝等产品养殖的基础上,推广丰年虫卵、海参、海蜇、大鲮鲆等优质高效品种。目前,已有9家盐及盐化工企业落户河口区,年内规模开发面积可望达到2万公顷。
引进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实施“绿色产业链”计划是河口区重新定位沿海经济、科学规划发展的成功范例。在盐碱滩上引入海水,先用海水进行养殖,然后对养殖后排出的中度卤水、饱和卤水,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提取溴素,晒制原盐,再将晒盐后排出的苦卤进行回收加工氯化镁等化工产品,最终实现零排放,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被业内人士称为“绿色产业链”。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实现了环保效益又把生产成本降至最小值。如今河口人在广袤的盐碱滩上,开创一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圆了资源循环之梦。
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是河口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航母”企业之一,计划3年内投资3.1亿元,建成一个集海水养殖、原盐生产、盐化工为一体的生态海洋化工企业。2004年,年产1000吨溴素和20万吨原盐、年创产值达5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河口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扩大原盐和溴素生产规模,增上盐化工项目,力争5年内达到年产原盐200万吨、溴素7000吨、氯碱100万吨的生产规模,把河口建成东营市最大的海洋化工、海盐生产基地。
目前,以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条绿色产业链已成雏形,低度海水养殖、中度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晒盐后的卤水进行钾、镁产品的提取与加工……业内专家认为,河口区初步形成的这种资源链条越长,企业就会越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大限度、最大规模地推进化工过程绿色化,消除海洋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海水“一水多用”的生产模式虽然不是河口区的首创,但是河口人却能真实地感受到,海水在这里最终变成了水产品和化工产品,而且无废渣、废水、废气的污染,真正还给了大海以蔚蓝。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北部两面环海,沿海拥有丰富的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适宜开发的滩涂、盐碱地也十分广阔,但多年来,生产方式仅局限于低水平的养虾、晒盐。养殖业尤其是卤虫养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高卤度海水近海排放形成污染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浅海护养和滩涂养殖业的发展。为节约有限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滩,也要碧海蓝天”,河口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区”战略,跳出产业单一的小圈子,在资源重复利用上做文章,着力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
为此,河口区立足现有滩涂资源,按照“方便生产,就近搭配,集约使用”的原则,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整合的重点来抓,立足提高盐业综合经济效益,加快盐化工业发展步伐,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业。在海洋化工上,大力开发溴、钾、镁等系列盐化工产品,并向下游产品、关联产品开发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盐化工产品在盐业经济中的比重;在氯碱化工上,依托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新上一年产60万吨规模的氯碱化工厂,不断壮大氯碱化工实力;在精细化工上,以溴素为原料,开发生产溴无机盐、阻燃剂、制冷剂、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在搞好传统鱼、虾、贝等产品养殖的基础上,推广丰年虫卵、海参、海蜇、大鲮鲆等优质高效品种。目前,已有9家盐及盐化工企业落户河口区,年内规模开发面积可望达到2万公顷。
引进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实施“绿色产业链”计划是河口区重新定位沿海经济、科学规划发展的成功范例。在盐碱滩上引入海水,先用海水进行养殖,然后对养殖后排出的中度卤水、饱和卤水,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提取溴素,晒制原盐,再将晒盐后排出的苦卤进行回收加工氯化镁等化工产品,最终实现零排放,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被业内人士称为“绿色产业链”。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实现了环保效益又把生产成本降至最小值。如今河口人在广袤的盐碱滩上,开创一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圆了资源循环之梦。
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是河口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航母”企业之一,计划3年内投资3.1亿元,建成一个集海水养殖、原盐生产、盐化工为一体的生态海洋化工企业。2004年,年产1000吨溴素和20万吨原盐、年创产值达5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河口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扩大原盐和溴素生产规模,增上盐化工项目,力争5年内达到年产原盐200万吨、溴素7000吨、氯碱100万吨的生产规模,把河口建成东营市最大的海洋化工、海盐生产基地。
目前,以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条绿色产业链已成雏形,低度海水养殖、中度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晒盐后的卤水进行钾、镁产品的提取与加工……业内专家认为,河口区初步形成的这种资源链条越长,企业就会越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大限度、最大规模地推进化工过程绿色化,消除海洋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海水“一水多用”的生产模式虽然不是河口区的首创,但是河口人却能真实地感受到,海水在这里最终变成了水产品和化工产品,而且无废渣、废水、废气的污染,真正还给了大海以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