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总结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在分析所有病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照组39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实验组39例研究对象则接受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同时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问题指数评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以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不仅操作便捷和创伤较小,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对于提升病人生活品质起着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间质性膀胱炎;疗效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盆腔疼痛、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多等,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群体中。当机体患上该病症后,其膀胱容量会显著降低,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使之膀胱发生裂缝或者是溃疡,在严重的情况之下还可能会使其膀胱与输尿管的连接位置受损,引起返流症状,甚至诱发肾盂肾炎、肾积水等严重性病症,因此必须予以间质性膀胱炎病人及时治疗[1]。现笔者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旨在总结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已取得显著成果,因此现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男女比例9:69;病人年龄在33-6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48±3.06)岁;病人的病程在1-5年之间,其平均病程约(3±1.05)年。所有入选病例均表现出盆腔疼痛、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多等症状,经尿液培养后呈现出阴性,而予以间质性膀胱炎钾离子敏感试验后呈现出阳性。将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组均3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可予以比較。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程序具体如下:
⑴取病人截石位,予以其会阴部严格消毒,防止导尿管后,嘱咐病人排空其膀胱。
⑵联合应用50000U肝素+10ml氯化钠0.9%+10ml多卡因2%+10ml碳酸氢钠5%,以膀胱灌注作为主要给药方式。
⑶待灌注操作完成之后,即可拔除其导尿管,并嘱咐病人定期变换体位,约5分钟/次。
⑷机体膀胱中的混合液存留一个小时之后,嘱咐病人排除尿液。
⑸膀胱灌注频率控制为2次/周,一个疗程设为3个月。
1.3观察对象与疗效判断指标
⑴观察对象对比及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问题指数评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⑵疗效判断指标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全部消失,且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为显效;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有所好转,存在着个别不良反应病例为有效;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未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迹象则代表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 )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问题指数评分对照
两组研究对象在问题指数评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对照
两组研究对象在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基于间质性膀胱炎的各种流行性病学信息而言,国内尚未对其进行明确定义,随着该病症的整体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部分医学界学者认为该病症的诱发因素和自身免疫情况、泌尿系统感染、组织缺血、组织太过于活跃以及膀胱壁异常肥大等有直接关系[3]。对于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的治疗,目前尚未找到根治策略,仅以保守治疗为主,所用药物包括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钙拮抗剂、抗组胺类药以及硫酸戊聚糖钠等。尽管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提升其治疗效果,但是却存在着周期长、起效慢等弊端,且长时间服用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并未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青睐。
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则具有创伤小、起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被用作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的首要选择。肝素属于黏多糖类硫酸脂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构成元素包括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以及L艾杜糖醛酸等。肝素一般处于氨基葡萄糖层,为氨基葡萄糖层的一种替代药物[3]。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粘附功效,能阻止各种化学物质穿透氨基葡萄糖层,以防对间质组织造成刺激。给予间质性膀胱炎病人肝素膀胱灌注,对于其氨基葡萄糖层的缺损症状起着修复作用,有助于减缓病人的疼痛感。
利多卡因属于麻醉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于细胞膜上面的钠通道起着抑制作用,因此有助于膜稳定,帮助病人缓解其疼痛感,提升治疗程序的有效性。而碳酸氢钠则能够提升利多卡因整体吸收率,不仅能够对尿液进行碱化,肝素所产生的酸性也可得以中和,以防化学刺激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4]。
本次研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之后,实验组问题指数评分为(4.9±2.4)分,对照组为(11.1±3.3)分。实验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94.87%,出现1例并发症病例,占有比为2.56%;而对照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74.36%,出现6例并发症病例,占有比为15.38%,两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由此可见,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可行性,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还能控制并发症,提升病人生活品质,因此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县,张凯忠,唐志忠,吴爱明,池月英,黎志钦,周立,曾嘉庆.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05):437-439.
[2]邝世航,冯建华,王晶,乐有为.膀胱灌注肝素、碱性利多卡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2,16(16):203-206.
[3]徐勇.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1-2922.
[4]朱绪辉,杜鹏,善辉,李涛,张鹏,杨勇.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诊治的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04):268-271
【摘要】目的:总结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在分析所有病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照组39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实验组39例研究对象则接受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同时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问题指数评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以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不仅操作便捷和创伤较小,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对于提升病人生活品质起着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间质性膀胱炎;疗效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盆腔疼痛、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多等,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群体中。当机体患上该病症后,其膀胱容量会显著降低,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使之膀胱发生裂缝或者是溃疡,在严重的情况之下还可能会使其膀胱与输尿管的连接位置受损,引起返流症状,甚至诱发肾盂肾炎、肾积水等严重性病症,因此必须予以间质性膀胱炎病人及时治疗[1]。现笔者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旨在总结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已取得显著成果,因此现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男女比例9:69;病人年龄在33-6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48±3.06)岁;病人的病程在1-5年之间,其平均病程约(3±1.05)年。所有入选病例均表现出盆腔疼痛、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多等症状,经尿液培养后呈现出阴性,而予以间质性膀胱炎钾离子敏感试验后呈现出阳性。将78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人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组均3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可予以比較。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程序具体如下:
⑴取病人截石位,予以其会阴部严格消毒,防止导尿管后,嘱咐病人排空其膀胱。
⑵联合应用50000U肝素+10ml氯化钠0.9%+10ml多卡因2%+10ml碳酸氢钠5%,以膀胱灌注作为主要给药方式。
⑶待灌注操作完成之后,即可拔除其导尿管,并嘱咐病人定期变换体位,约5分钟/次。
⑷机体膀胱中的混合液存留一个小时之后,嘱咐病人排除尿液。
⑸膀胱灌注频率控制为2次/周,一个疗程设为3个月。
1.3观察对象与疗效判断指标
⑴观察对象对比及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问题指数评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⑵疗效判断指标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全部消失,且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为显效;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有所好转,存在着个别不良反应病例为有效;若病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未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迹象则代表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 )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问题指数评分对照
两组研究对象在问题指数评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对照
两组研究对象在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基于间质性膀胱炎的各种流行性病学信息而言,国内尚未对其进行明确定义,随着该病症的整体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部分医学界学者认为该病症的诱发因素和自身免疫情况、泌尿系统感染、组织缺血、组织太过于活跃以及膀胱壁异常肥大等有直接关系[3]。对于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的治疗,目前尚未找到根治策略,仅以保守治疗为主,所用药物包括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钙拮抗剂、抗组胺类药以及硫酸戊聚糖钠等。尽管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提升其治疗效果,但是却存在着周期长、起效慢等弊端,且长时间服用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并未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青睐。
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则具有创伤小、起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被用作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的首要选择。肝素属于黏多糖类硫酸脂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构成元素包括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以及L艾杜糖醛酸等。肝素一般处于氨基葡萄糖层,为氨基葡萄糖层的一种替代药物[3]。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粘附功效,能阻止各种化学物质穿透氨基葡萄糖层,以防对间质组织造成刺激。给予间质性膀胱炎病人肝素膀胱灌注,对于其氨基葡萄糖层的缺损症状起着修复作用,有助于减缓病人的疼痛感。
利多卡因属于麻醉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于细胞膜上面的钠通道起着抑制作用,因此有助于膜稳定,帮助病人缓解其疼痛感,提升治疗程序的有效性。而碳酸氢钠则能够提升利多卡因整体吸收率,不仅能够对尿液进行碱化,肝素所产生的酸性也可得以中和,以防化学刺激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4]。
本次研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之后,实验组问题指数评分为(4.9±2.4)分,对照组为(11.1±3.3)分。实验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94.87%,出现1例并发症病例,占有比为2.56%;而对照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74.36%,出现6例并发症病例,占有比为15.38%,两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由此可见,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可行性,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还能控制并发症,提升病人生活品质,因此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县,张凯忠,唐志忠,吴爱明,池月英,黎志钦,周立,曾嘉庆.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05):437-439.
[2]邝世航,冯建华,王晶,乐有为.膀胱灌注肝素、碱性利多卡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2,16(16):203-206.
[3]徐勇.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1-2922.
[4]朱绪辉,杜鹏,善辉,李涛,张鹏,杨勇.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诊治的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04):26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