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本文通过对居住区景观改造理论体系的阐述;分析了乌鲁木齐“核心润园小区”、“七星阁小区”、“和枫雅居小区”的现状和不足;对居住区道路、绿化、活动广场、停车场四方面提出了改造的对策及建议,引出了新时代新居住的理念。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改造;对策建议
居住区环境是与人类居住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物质实体和社会环境,居住区园林景观正逐步成为城市中的居民工作和学习之余进行休息、交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然而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如今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出现,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追求更加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复制与效仿欧式现代园林景观,丢失了对当地自然资源、人文与历史的重视以及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把握,加上建筑风格的趋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居住区面貌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文化沦陷”和“特色危机”[2]。因此笔者认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发展至一个“瓶颈”阶段,其发展方向需要系统而又准确的定位,其设计价值取向必须进行根本性的矫正,进一步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转变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已经是迫在眉睫。
1 乌鲁木齐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核心润园小区
核心润园小区位于新市区河北路12号,建筑面积约为15万m2。本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新老居住区混合。核心润园小区道路狭窄,路面宽度没有达到要求的5~8m,只有3.5m,造成来往车辆通行的不便,当人流量大时造成拥挤堵塞。本小区新居住区绿化面积范围大,应将绿化面积适当减少,小区道路扩宽,起到中和的效果,使小区居民有更好便利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本小区建筑面积较大,老居住区很多路面闲置,无人问津,造成浪费,并且道路景观缺失。但是本小区供老人小孩嬉戏玩耍的活动广场设计到位,3处的游园广场让小区居民有自由娱乐的空间。小区设有2个地下停车库,并老居住区道路路面左侧划停车位线,供小区车主更方便的停车。
1.2 七星阁小区
七星阁小区位于铁路局七街,建筑面积约为8万m2。本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新老居住区混合形式。
在环境成为当今住宅的卖点时,强调高绿化率成为时下的潮流。但是在调研中可以经常看到七星阁小区为了景观绿化的需要,开辟大规模的开阔绿地,却由于位置过于集中不能就近使用、没有乔木等可以遮风挡雨、为避免损坏不允许进入等等原因,孤零零地暴露在炎炎烈日之下,无人问津。绿化的实际效益令人担忧。绿化不单单是植草种树或者单纯根据景观需要那么简单。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柔化建筑边界、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居小气候、优化景观等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
七星阁小区的植物绿化中,植物种类繁多,乔、灌、藤、草本植物相互交错,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七星阁小区植物配置方面考虑欠佳,未考虑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无污染的植物种类。春夏季,小区内种植的白杨树飘着白絮在空中,榆树招蚂蚁小虫,植物花坛内的玫瑰带刺会误伤儿童。这些都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应当尽量选择抗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防尘降噪的植物。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空间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要考虑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是灵活多样的,可适当结合浅水、景观小品、沙坑、草地、活动器械等进行设计,同时还应为小型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场地。对于老人来说,运动能力较强或喜爱运动的老人多种适宜,如健身步道、小型绿化广场、门球场、羽毛球场。运动能力较弱或不喜爱运动的老人对休憩和交流的场地需求较高。适合老人的室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性,以满足老人不同类型聚集交往和安静休息、思考的需求。七星阁小区的活动广场设计单一,分功不明确,缺乏多样性。
不过,七星阁小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的建造,给小区车主提供宽松的停车环境方式。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1.3 和枫雅居小区
和枫雅居位于宝山路,建筑面积约为9万m2,本小区建造于九十年代,为新建小区。
和枫雅居小区绿化达40%,植物配置舒适协调,乔、灌、藤、草本植物相互交错,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以自然为本安全为则,选用无毒、无污染植物的搭配,构成人们需求的生態景观。小区引和平渠水打造曲径通幽的大型人工水景区,形成以绿化和水资源为主的五大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健身广场、人工湖广场、森林广场、亲子广场。这些设施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又能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老人们与邻里之间聊天以及儿童玩耍和游乐提供了场所。
和枫雅居小区虽景观优美,但是停车场设计欠佳。此小区车辆不能进入小区内,造成居民用车的不方便。只有小区外设置的路面集中停车场,并且路面停车场车位较少,不能满足车主的停车需求。
2 乌鲁木齐居住区景观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2.1 居住区道路改造
2.1.1 人车分流
该体系力图保持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保证住区内各项生活与交通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在道路的尽端设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路常贯穿于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联系起来,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亲切宜人和富于情趣地生活空间,也为景观环境的观赏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极大的促进了居民的交往,我国许多居住区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1.2 人车共存
人车共存的居住区中,采用分级的道路系统,取消人行道,行人可以自由使用全部道路空间,通过平面布置使得小汽车司机好像在自家花园内行驶,在行人、儿童游戏、小汽车交通混杂的交通条件下,通过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迫使小汽车减速,从而使行人安全与环境质量均得到保障。 2.2 居住区绿化改造
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配置,形成山水一植物、建筑一植物、街道一植物等综合景观,一让人产生一种整体美的感受和基于植物与外部的环境搭配所产生的意境美。
2.2.1 以自然为本
绿地能够给空气污浊的城市居住区带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据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绿地进行环境效益的测定分析:居住区绿地内比不绿化的空旷对照点,在夏季降低气温1.3~8℃;可减尘4.24~27.2%;可减菌为29~65%。花木地带空气中的负离子积累较多,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绿色植物还有一种奇妙的功能,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轻松,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全身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能使人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同时人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得到增强。绿色能解除人们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感舒适。
2.2.2 居住区绿地的可进入性
居住环境中绿化空间创造一方面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舒适的室外生活创造基础。另一方面是吸引人的参与使用,而不仅仅是设计美观的平面构图,一些居住区环境中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并竖上一块“禁止入内”的牌子,造成了草坪只是人们的观赏物,而不是活动场地。并看起来非常漂亮气派,其中却空空荡荡,没有人的活动,这往往是设计者单纯追求景观效果,忽视居住环境使用功能所致。
2.2.3 居住区绿化要体现自身特色
植物种类分布与地域气候是分不开的,不同地区有其特有的植物种类。因此,植物的配置可以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起到增强居民归属感的作用。中国古人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古人对于居住环境中的植物是有着强烈偏好的。通过住区中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住区个性。
2.3 居住区活动广场景观改造
居住区活动场地改造设计的根本目的为创造更为合理、完美的室外空间。它与个体建筑设计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存在着有机联系;一者同样对塑造小区特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塑造出特色就必须充分发挥场地设计的主观创造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场地设计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开开路、排排水、种种草”的标准化模式中。在这种标准模式下进行的设计平淡无味,缺乏场地活力,更不发展生态在居住区中的功能。随着人们对居住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场地设计地主观创造性越来越被重视。
2.3.1 儿童活动广场景观设计及改造的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空间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要考虑丰富多样的儿童活动空间。学龄前以及学龄儿童活动具有很强的扰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居住区室外环境中更加富有趣味、刺激性与创造性的场所空间成为吸引他们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原因。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是灵活多样的,可适当结合浅水、景观小品、沙坑、草地、活动器械等进行设计,同时还应为小型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场地。
2.3.2 老人活动广场景观设计及改造的方法
为老年人群体活动提供的场所一般位于居住区中心活动区,可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地面必须平坦防滑,使老人可以进行球类、拳术、器械等健身活动,同时结合绿荫和座椅,为老人活动后休息提供方便。健身步道可结合卵石设计,满足老人的健身活动需求。静态活动区可利用树荫、花架、亭树等空间,供老人观望、晒太阳、聊天等,老人对这类静态活动空间的要求主要表行为:①场地要有足够的座椅等设施,有适当的遮荫和休息处;②休憩场地最好与活动场地相邻布置,“看”别人运动也会产生参与的乐趣;③休憩场地要有适当大的规模,满足老人交流的愿望和喜欢“扎堆”的心理。
2.4 居住区停车场改造
居住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应从小区整体上把握,与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和动静态交通组织相协调,以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停车步行距离、对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等为依据,来确定停车所在的位置、规模和建造型式等。
无论是地面、地下停车,还是立体的停车方式,小汽车停放在居住区里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停车用地分析是停车布局规划的先决条件。各种不同的停车方式其用地组成也各不相同。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下或半地下停车方式的用地组成多样,而相比较地面和立体停车的用地组成局限性较大。然而,随着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城市地价不断攀升,居住区也逐渐向高层、高密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居住区停车必然朝着节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占用用地面积较少的地下或半地下以及立体的停车方式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结 语
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城市居住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重要区域,在其改造设计中,既要考虑环境的景观效应,又要考虑环境的生态和文化效应,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城市景观的协调有序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反馈调控过程,对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研究,是为了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无论对设计者、公众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在社会多层次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和相互协调下,使城市居住区景观这一重要的城市景观在设计和建造中更多地以环境为重,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新时代与新居住理念的诞生,要求设计者在改造過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在创造景观环境的同时,给予居住者在心理上一个完美的家居感受。
参考文献
[1]罗海.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J].企业导报,2009,6:9.
[2]陈科东.居住区环境营造中生态与文化的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3]张宏.居住·空间·文化——对居住区规划人文观念的思索[J].四川建材,2008,5.
[4]孟家松.浅析色彩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
作者简介:赵金鹏,男,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职教师。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改造;对策建议
居住区环境是与人类居住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物质实体和社会环境,居住区园林景观正逐步成为城市中的居民工作和学习之余进行休息、交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然而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如今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出现,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追求更加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复制与效仿欧式现代园林景观,丢失了对当地自然资源、人文与历史的重视以及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把握,加上建筑风格的趋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居住区面貌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文化沦陷”和“特色危机”[2]。因此笔者认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发展至一个“瓶颈”阶段,其发展方向需要系统而又准确的定位,其设计价值取向必须进行根本性的矫正,进一步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转变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已经是迫在眉睫。
1 乌鲁木齐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核心润园小区
核心润园小区位于新市区河北路12号,建筑面积约为15万m2。本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新老居住区混合。核心润园小区道路狭窄,路面宽度没有达到要求的5~8m,只有3.5m,造成来往车辆通行的不便,当人流量大时造成拥挤堵塞。本小区新居住区绿化面积范围大,应将绿化面积适当减少,小区道路扩宽,起到中和的效果,使小区居民有更好便利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本小区建筑面积较大,老居住区很多路面闲置,无人问津,造成浪费,并且道路景观缺失。但是本小区供老人小孩嬉戏玩耍的活动广场设计到位,3处的游园广场让小区居民有自由娱乐的空间。小区设有2个地下停车库,并老居住区道路路面左侧划停车位线,供小区车主更方便的停车。
1.2 七星阁小区
七星阁小区位于铁路局七街,建筑面积约为8万m2。本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新老居住区混合形式。
在环境成为当今住宅的卖点时,强调高绿化率成为时下的潮流。但是在调研中可以经常看到七星阁小区为了景观绿化的需要,开辟大规模的开阔绿地,却由于位置过于集中不能就近使用、没有乔木等可以遮风挡雨、为避免损坏不允许进入等等原因,孤零零地暴露在炎炎烈日之下,无人问津。绿化的实际效益令人担忧。绿化不单单是植草种树或者单纯根据景观需要那么简单。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柔化建筑边界、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居小气候、优化景观等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
七星阁小区的植物绿化中,植物种类繁多,乔、灌、藤、草本植物相互交错,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七星阁小区植物配置方面考虑欠佳,未考虑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无污染的植物种类。春夏季,小区内种植的白杨树飘着白絮在空中,榆树招蚂蚁小虫,植物花坛内的玫瑰带刺会误伤儿童。这些都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应当尽量选择抗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防尘降噪的植物。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空间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要考虑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是灵活多样的,可适当结合浅水、景观小品、沙坑、草地、活动器械等进行设计,同时还应为小型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场地。对于老人来说,运动能力较强或喜爱运动的老人多种适宜,如健身步道、小型绿化广场、门球场、羽毛球场。运动能力较弱或不喜爱运动的老人对休憩和交流的场地需求较高。适合老人的室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性,以满足老人不同类型聚集交往和安静休息、思考的需求。七星阁小区的活动广场设计单一,分功不明确,缺乏多样性。
不过,七星阁小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的建造,给小区车主提供宽松的停车环境方式。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1.3 和枫雅居小区
和枫雅居位于宝山路,建筑面积约为9万m2,本小区建造于九十年代,为新建小区。
和枫雅居小区绿化达40%,植物配置舒适协调,乔、灌、藤、草本植物相互交错,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以自然为本安全为则,选用无毒、无污染植物的搭配,构成人们需求的生態景观。小区引和平渠水打造曲径通幽的大型人工水景区,形成以绿化和水资源为主的五大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健身广场、人工湖广场、森林广场、亲子广场。这些设施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又能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老人们与邻里之间聊天以及儿童玩耍和游乐提供了场所。
和枫雅居小区虽景观优美,但是停车场设计欠佳。此小区车辆不能进入小区内,造成居民用车的不方便。只有小区外设置的路面集中停车场,并且路面停车场车位较少,不能满足车主的停车需求。
2 乌鲁木齐居住区景观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2.1 居住区道路改造
2.1.1 人车分流
该体系力图保持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保证住区内各项生活与交通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在道路的尽端设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路常贯穿于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联系起来,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亲切宜人和富于情趣地生活空间,也为景观环境的观赏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极大的促进了居民的交往,我国许多居住区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1.2 人车共存
人车共存的居住区中,采用分级的道路系统,取消人行道,行人可以自由使用全部道路空间,通过平面布置使得小汽车司机好像在自家花园内行驶,在行人、儿童游戏、小汽车交通混杂的交通条件下,通过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迫使小汽车减速,从而使行人安全与环境质量均得到保障。 2.2 居住区绿化改造
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配置,形成山水一植物、建筑一植物、街道一植物等综合景观,一让人产生一种整体美的感受和基于植物与外部的环境搭配所产生的意境美。
2.2.1 以自然为本
绿地能够给空气污浊的城市居住区带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据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绿地进行环境效益的测定分析:居住区绿地内比不绿化的空旷对照点,在夏季降低气温1.3~8℃;可减尘4.24~27.2%;可减菌为29~65%。花木地带空气中的负离子积累较多,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绿色植物还有一种奇妙的功能,对人的心理有镇静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轻松,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全身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经常处在优美、安静的绿色环境中,能使人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同时人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得到增强。绿色能解除人们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感舒适。
2.2.2 居住区绿地的可进入性
居住环境中绿化空间创造一方面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舒适的室外生活创造基础。另一方面是吸引人的参与使用,而不仅仅是设计美观的平面构图,一些居住区环境中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并竖上一块“禁止入内”的牌子,造成了草坪只是人们的观赏物,而不是活动场地。并看起来非常漂亮气派,其中却空空荡荡,没有人的活动,这往往是设计者单纯追求景观效果,忽视居住环境使用功能所致。
2.2.3 居住区绿化要体现自身特色
植物种类分布与地域气候是分不开的,不同地区有其特有的植物种类。因此,植物的配置可以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起到增强居民归属感的作用。中国古人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古人对于居住环境中的植物是有着强烈偏好的。通过住区中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住区个性。
2.3 居住区活动广场景观改造
居住区活动场地改造设计的根本目的为创造更为合理、完美的室外空间。它与个体建筑设计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存在着有机联系;一者同样对塑造小区特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塑造出特色就必须充分发挥场地设计的主观创造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场地设计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开开路、排排水、种种草”的标准化模式中。在这种标准模式下进行的设计平淡无味,缺乏场地活力,更不发展生态在居住区中的功能。随着人们对居住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场地设计地主观创造性越来越被重视。
2.3.1 儿童活动广场景观设计及改造的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空间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要考虑丰富多样的儿童活动空间。学龄前以及学龄儿童活动具有很强的扰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居住区室外环境中更加富有趣味、刺激性与创造性的场所空间成为吸引他们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原因。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是灵活多样的,可适当结合浅水、景观小品、沙坑、草地、活动器械等进行设计,同时还应为小型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场地。
2.3.2 老人活动广场景观设计及改造的方法
为老年人群体活动提供的场所一般位于居住区中心活动区,可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地面必须平坦防滑,使老人可以进行球类、拳术、器械等健身活动,同时结合绿荫和座椅,为老人活动后休息提供方便。健身步道可结合卵石设计,满足老人的健身活动需求。静态活动区可利用树荫、花架、亭树等空间,供老人观望、晒太阳、聊天等,老人对这类静态活动空间的要求主要表行为:①场地要有足够的座椅等设施,有适当的遮荫和休息处;②休憩场地最好与活动场地相邻布置,“看”别人运动也会产生参与的乐趣;③休憩场地要有适当大的规模,满足老人交流的愿望和喜欢“扎堆”的心理。
2.4 居住区停车场改造
居住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应从小区整体上把握,与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和动静态交通组织相协调,以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停车步行距离、对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等为依据,来确定停车所在的位置、规模和建造型式等。
无论是地面、地下停车,还是立体的停车方式,小汽车停放在居住区里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停车用地分析是停车布局规划的先决条件。各种不同的停车方式其用地组成也各不相同。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下或半地下停车方式的用地组成多样,而相比较地面和立体停车的用地组成局限性较大。然而,随着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城市地价不断攀升,居住区也逐渐向高层、高密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居住区停车必然朝着节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占用用地面积较少的地下或半地下以及立体的停车方式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结 语
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城市居住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重要区域,在其改造设计中,既要考虑环境的景观效应,又要考虑环境的生态和文化效应,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城市景观的协调有序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反馈调控过程,对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研究,是为了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无论对设计者、公众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在社会多层次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和相互协调下,使城市居住区景观这一重要的城市景观在设计和建造中更多地以环境为重,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新时代与新居住理念的诞生,要求设计者在改造過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在创造景观环境的同时,给予居住者在心理上一个完美的家居感受。
参考文献
[1]罗海.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J].企业导报,2009,6:9.
[2]陈科东.居住区环境营造中生态与文化的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3]张宏.居住·空间·文化——对居住区规划人文观念的思索[J].四川建材,2008,5.
[4]孟家松.浅析色彩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
作者简介:赵金鹏,男,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