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第四代科技园,这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知名教授在总结全球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理念。
在功能上第四代科技园区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人干着某一类的事情,只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与之相伴的是几千家的创新企业,而下游的生产厂家却有可能在周边地区,或者在全国各地。
这一理念在中国廊坊正成为了现实。
距离北京国贸30分钟车程的中科廊坊科技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发孵化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进入。“中科廊坊科技谷将建成世界先进的第四代科技园区。”廊坊市副市长、中科廊坊科技谷董事长李怀璋对《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
这个超越了厂房林立阶段的“第四代”概念,意味着入驻企业家,不仅可以在这里办公,而且可以享受高档次的居住、休闲空间,这里将成为企业家的创业热土。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根本在于科技转化能力的不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在众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专注于做产业化前段的研发、孵化和中试。以此为注脚,廊坊科技园的设想运应而生。
“国家把提高科技转化能力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战略,要求包括中科院和高校在内的科研机构加大成果转化的力度;河北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廊坊是河北省发展高科技产业基础最好、优势最突出的一线城市。”李怀璋说。
正是基于“科技转化”这一契合点,在中科院和河北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多方达成了共建廊坊科技谷的共识,并把“科技资源+风险投资+民营机制”作为成果转化的全新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廊坊科技谷在定位上是把大量的科技成果都聚集在这里进行转化。“做中国特色的‘硅谷’。所以在项目名字有‘科技’,同时前面还加上了‘中科’两字,就是想做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李怀璋介绍说。
中国特色的“硅谷”并不是徒有其名,其背景是国家的两大战略。
一个是国家环渤海湾经济发展战略,全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向这里转移,优势资源在这里聚集。“廊坊具备什么优势?科技资源非常丰富!北京有大量的富集的科技、金融、信息、人才这些软资源,中关村、CBD、金融街等这些地方都有外拓发展、产业溢出的需求,廊坊可以搭一个平台,把这些承接过来,吸引过来。”李怀璋认为,在这个地方重新聚集,优化配置,并加以放大和转化。
“北京的科研院所选择了廊坊科技谷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项目很快得到批准、建设。而小型科技企业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在他们企业的扩张过程中需要发展的平台,廊坊科技谷就是要搭建科技创新的全方位运营和服务平台。”李怀璋说。
除此之外,李怀璋还进一步强调,金融对科技的支撑尤为重要,我们已经跟国家开发银行洽谈合作一个城市综合开发基金,正在启动。截止目前为止,中科廊坊科技谷已经引进了三家风险投资机构,还和国际上一些投资基金已达成了入驻协议。
另外一个战略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围绕着自主创新的关键词就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与我们国家整个战略相符。”李怀璋说,我国GDP马上全世界排名第二了,但创新能力还要有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定位就是“中国创造”,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创业精神建设。
在中科廊坊科技谷不只是希望吸引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有创业精神的一些企业家。不同于前三代科技园,中科廊坊科技谷还要为他们打造一个有文化创意的环境,“2.5”产业就是后者基于这个目的,而诞生的一个创新的词汇。
简单的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物流、金融等。“我们不希望大工业,但完全定位纯粹的第三产业也不可行,所以我们做生产业与服务业之间的2.5产业。”李怀璋解释说。
这个从形态来看,过去的工业一直是做厂房,加工的是钢材、木材等原材料,而现在科技谷取而代之的写字楼林立,做知识加工型的产业,以研发孵化为核心,加工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知识。
“我们今年加大力度建设20万平方米的创新工场,这里会有几百家企业进驻。”李怀璋信心百倍地说,未来的科技谷将建成1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形成2.5产业聚集区。
目前,这一点正逐渐成为了现实。
中科廊坊科技谷已从北京引进了八、九家研发机构,都是中关村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他们来这有统一的定位、中试,因为研发也分基础研发,(小试)到中试,最后进入产业化。如中科院理化所,这个所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好的所,他们进入科技谷就有20条生产线,还有6家发展前景很好的产业公司,这些公司将来都有可能上市。这种规模的形成是离不开科研院所的支持。”李怀璋说。
事实上,现在来看,园区最怕没有定位,没有门槛,什么企业都引进。“我们现在要严格把握住门槛,真正要吸引有创新能力、有成长性的好企业入户。”李怀璋说。中科廊坊科技谷在这些科研院所和重大项目引进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门槛。
但这并不影响,李怀璋所设想的目标——吸引聚集100家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聚集100条国内先进的中试生产线,聚集50家优秀的风投创投公司,吸引1000家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很有成长性,有创新、创造、创业、创意精神。最终培育出有20到30家上市公司。
在功能上第四代科技园区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人干着某一类的事情,只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与之相伴的是几千家的创新企业,而下游的生产厂家却有可能在周边地区,或者在全国各地。
这一理念在中国廊坊正成为了现实。
距离北京国贸30分钟车程的中科廊坊科技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发孵化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进入。“中科廊坊科技谷将建成世界先进的第四代科技园区。”廊坊市副市长、中科廊坊科技谷董事长李怀璋对《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
这个超越了厂房林立阶段的“第四代”概念,意味着入驻企业家,不仅可以在这里办公,而且可以享受高档次的居住、休闲空间,这里将成为企业家的创业热土。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根本在于科技转化能力的不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在众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专注于做产业化前段的研发、孵化和中试。以此为注脚,廊坊科技园的设想运应而生。
“国家把提高科技转化能力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战略,要求包括中科院和高校在内的科研机构加大成果转化的力度;河北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廊坊是河北省发展高科技产业基础最好、优势最突出的一线城市。”李怀璋说。
正是基于“科技转化”这一契合点,在中科院和河北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多方达成了共建廊坊科技谷的共识,并把“科技资源+风险投资+民营机制”作为成果转化的全新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廊坊科技谷在定位上是把大量的科技成果都聚集在这里进行转化。“做中国特色的‘硅谷’。所以在项目名字有‘科技’,同时前面还加上了‘中科’两字,就是想做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李怀璋介绍说。
中国特色的“硅谷”并不是徒有其名,其背景是国家的两大战略。
一个是国家环渤海湾经济发展战略,全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向这里转移,优势资源在这里聚集。“廊坊具备什么优势?科技资源非常丰富!北京有大量的富集的科技、金融、信息、人才这些软资源,中关村、CBD、金融街等这些地方都有外拓发展、产业溢出的需求,廊坊可以搭一个平台,把这些承接过来,吸引过来。”李怀璋认为,在这个地方重新聚集,优化配置,并加以放大和转化。
“北京的科研院所选择了廊坊科技谷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项目很快得到批准、建设。而小型科技企业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在他们企业的扩张过程中需要发展的平台,廊坊科技谷就是要搭建科技创新的全方位运营和服务平台。”李怀璋说。
除此之外,李怀璋还进一步强调,金融对科技的支撑尤为重要,我们已经跟国家开发银行洽谈合作一个城市综合开发基金,正在启动。截止目前为止,中科廊坊科技谷已经引进了三家风险投资机构,还和国际上一些投资基金已达成了入驻协议。
另外一个战略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围绕着自主创新的关键词就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与我们国家整个战略相符。”李怀璋说,我国GDP马上全世界排名第二了,但创新能力还要有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定位就是“中国创造”,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创业精神建设。
在中科廊坊科技谷不只是希望吸引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有创业精神的一些企业家。不同于前三代科技园,中科廊坊科技谷还要为他们打造一个有文化创意的环境,“2.5”产业就是后者基于这个目的,而诞生的一个创新的词汇。
简单的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物流、金融等。“我们不希望大工业,但完全定位纯粹的第三产业也不可行,所以我们做生产业与服务业之间的2.5产业。”李怀璋解释说。
这个从形态来看,过去的工业一直是做厂房,加工的是钢材、木材等原材料,而现在科技谷取而代之的写字楼林立,做知识加工型的产业,以研发孵化为核心,加工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知识。
“我们今年加大力度建设20万平方米的创新工场,这里会有几百家企业进驻。”李怀璋信心百倍地说,未来的科技谷将建成1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形成2.5产业聚集区。
目前,这一点正逐渐成为了现实。
中科廊坊科技谷已从北京引进了八、九家研发机构,都是中关村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他们来这有统一的定位、中试,因为研发也分基础研发,(小试)到中试,最后进入产业化。如中科院理化所,这个所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好的所,他们进入科技谷就有20条生产线,还有6家发展前景很好的产业公司,这些公司将来都有可能上市。这种规模的形成是离不开科研院所的支持。”李怀璋说。
事实上,现在来看,园区最怕没有定位,没有门槛,什么企业都引进。“我们现在要严格把握住门槛,真正要吸引有创新能力、有成长性的好企业入户。”李怀璋说。中科廊坊科技谷在这些科研院所和重大项目引进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门槛。
但这并不影响,李怀璋所设想的目标——吸引聚集100家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聚集100条国内先进的中试生产线,聚集50家优秀的风投创投公司,吸引1000家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很有成长性,有创新、创造、创业、创意精神。最终培育出有20到30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