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因此重视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理想教育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相当多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是政治思想课的事情,与班主任教育也有关系,物理教学与之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输和人格熏陶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个性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也为人格教育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物理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格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物理所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格教育的有力资源,通过物理教学、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事求是,细心观察,坚韧不拔,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其次,物理学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亲自观察、亲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身体力行、客观辩证的认识问题的好习惯,有助于全面公正地认识世界,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物理教师怎样搭建完善的塑造学生人格的平台呢?
2、不辱使命塑造学生人格
2.1 创造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前提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人格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进入角色,大胆地发言、自由地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所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人格水平,值得一题的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我市区域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平和地接受批评、正视错误,同时又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一切正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所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消除对峙、紧张的心理氛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地体会教材中的情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以情服人,以情育人,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在动情中接受人格熏陶。
教师还应该引导组长在自己领导的学习小组内,创造生与生之间民主气氛,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活动单实施初期,相当一部分组长在组内有“家长制”作风,遇到问题不给其他同学讲话的机会,搞“一言堂”,更有甚者出口就是贬低同学的语言,我用南非举行的足球世界杯阿根廷与德国比赛的结果来教育大家,论个人技术阿根廷的运动员绝对在德国之上,队伍中技术精湛的大牌运动员比比皆的(如梅西等),而德国没有围绕明星球员组织战术,打的是整体足球,最后他们依靠整体的力量以4:0一举击败骄傲的阿根廷人,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个不争事实,即已经越过凭借个体单打独斗展示实力、推动发展的个人英雄年代,而进入依靠团体协作、并肩战斗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英雄群体时代,通过教师的引导,应用活动单学习形成任何个体的学习过程要在小组中接受监督,个体的学习成果要在小组中完善,个体的学习形成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要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个体的物理水平要通过小组的反馈来提升的良好氛围。
2.2 利用教材,有目的性进行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保证
物理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可能脱离物理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换言之,物理教学中人格教育必须是渗透的,在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这就对物理教师提出高要求,要求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在光学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人类对光学的认识过程上,由十七世纪牛顿的“____”和惠更斯的“____”,到十九世纪的“____”,再到二十世纪初的“____”,又再到如今更先进的“_____”。
答案: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学说。
在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设计了:
在本世纪初段也经历了____“枣糕结构”理论到____的“核式结构”理论再到____结构理论又再到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理论。
答案: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原子。
老师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学每一个认识阶段理论,都有实践基础和解说现象的成功方面,但又遇到实践上的困难与缺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是认识进到较高一级的程度。
学生学习《欧姆定律》以后总有这样的感觉:定律得出多么容易,顺理成章,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建立这个定律时,会有那么多曲折和艰辛,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等错误想法,教完相关内容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此前我们已经有了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电流和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换句话说,课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于是,在学完欧姆定律内容后安排了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以后的活动作铺垫,欧姆从1817年开始研究电学,当时只有直流电源——伏打电堆,没有电阻和电压的概念,更谈不上测量这些物理量的仪器了!欧姆将电现象与当时比较成熟热学规律类比,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可能与这两点间某种驱动力有关,他把它称之为“验电力”(就是今天说的电压),但由于伏打电堆电流不稳定,实验没有成功,在他人的建议下,他创造性的将电流的磁效应和力学扭秤结合起来,成功制造了“电流扭秤”,把当时无法测量的电学量转化为力学量来测量了,才得出精确结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欧姆定律发表后并没有得到当时科学权威们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两年后才引起了重视,
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同学们对合理的类比、科学的猜想有了更深理解,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2.3 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人格升华
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存在于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实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如教“磁生电”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由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我们应该联想到磁能够生电吗?科拉顿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也曾从事“感应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憾地与成功擦肩而过,只有法拉第对“磁生电”的研究痴心不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拉第的研 究过程,准备了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三组实验作为活动一的内容,学生完成活动对实验结果后很惊讶,怎么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没有电流产生呢?再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作与活动二,并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到感应电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通过前后两组实验情景创设,在失败中总结,而最后获得了成功,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再现前辈的研究情景,让同学们清楚知道:顽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业;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坚定;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对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
充分发掘物理学史的人文资源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这是无数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例如介绍斯蒂芬,霍金。身残志不残,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先要求学生以霍金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材料,并在全班组织活动交流霍金事迹: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邀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这种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称颂,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物理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应注重通过物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以中华民族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对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有那些贡献,然后在全班交流;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磁偏角的论述与比哥仑布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比较撰写科普说明文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一彭桓武一周光召一吴岳良,他们在爱国情操和人格方面一脉相承,马克思·玻恩虽然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谦逊随和,待人诚恳,治学严谨;虽然博学多才,但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被迫离开德国,但对祖国一往情深,他的所有这些优秀品格在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身上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说,师承效应不只是对老师知识的继承,同时还是对老师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继承发扬。
抓住物理学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演讲、朗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我常常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警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演讲,火热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悄然无声地进行健康人格熏陶,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适时插入名言、警句,不但为课堂教学增色,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学生,如在教《世界是运动》一节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小结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一条横幅: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本课外科普书看到一道题:新世纪中学“挑战极限”小组的四位同学遇到一个难题:根据活动安排必须在冷天里野外睡在地上,每人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这三张毡子怎样分配使用最好?同学们议论纷纷:小李说:全部盖在身上;小丽说:全部垫在地上;小虎说:一张垫地上,两张盖身上;小笑说:两张垫地上,一张盖身上,到底哪种方案好呢?判断方案好与差的关键又是什么?首先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同学分析排除小李和小丽的方法不对,否则人一定会因受凉而生病,针对后二种方法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为最佳方案?引导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将热水袋注满沸水吊在空气中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放在地面上同样时间,再测其降低的温度,其二取热水袋注满沸水放在三张毡子之间,毡子一张垫地上,两张盖在热水袋上,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得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毡子两张垫地上,一张盖在热水袋上,二次时间相同,再测其降低的温度,这样的探究课题,学生在确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中都会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还会有利于提升小组或团队的协作精神;实验方案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其实,探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很多其它方面的素质,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操作,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实验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胆怯心理、神秘心理,锤炼学生健康的人格。
精心选择习题,将活动单的巩固反馈环节设计成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的舞台,活动中的巩固反馈必然会涉及题目的选择,选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有意识的多选存在“价值观”思考的考题,培养学生各种社会意识,如: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意识等;同时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等;还应该注重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和将来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师巧选习题让同学们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结束语
人格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具有真正高素质之根本,每一位物理教师,不但应在自己的课堂上永不懈怠地为培养学业精良、人格健康、内外兼美的人才而努力,而且应该想方设法、刻意创新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学生人格教育,每一位物理教师,不管任教哪个年级,也不管采取何种课改模式,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物理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因此重视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理想教育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相当多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是政治思想课的事情,与班主任教育也有关系,物理教学与之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输和人格熏陶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个性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也为人格教育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物理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格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物理所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格教育的有力资源,通过物理教学、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事求是,细心观察,坚韧不拔,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其次,物理学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亲自观察、亲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身体力行、客观辩证的认识问题的好习惯,有助于全面公正地认识世界,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物理教师怎样搭建完善的塑造学生人格的平台呢?
2、不辱使命塑造学生人格
2.1 创造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前提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人格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进入角色,大胆地发言、自由地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所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人格水平,值得一题的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我市区域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平和地接受批评、正视错误,同时又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一切正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所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消除对峙、紧张的心理氛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地体会教材中的情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以情服人,以情育人,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在动情中接受人格熏陶。
教师还应该引导组长在自己领导的学习小组内,创造生与生之间民主气氛,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活动单实施初期,相当一部分组长在组内有“家长制”作风,遇到问题不给其他同学讲话的机会,搞“一言堂”,更有甚者出口就是贬低同学的语言,我用南非举行的足球世界杯阿根廷与德国比赛的结果来教育大家,论个人技术阿根廷的运动员绝对在德国之上,队伍中技术精湛的大牌运动员比比皆的(如梅西等),而德国没有围绕明星球员组织战术,打的是整体足球,最后他们依靠整体的力量以4:0一举击败骄傲的阿根廷人,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个不争事实,即已经越过凭借个体单打独斗展示实力、推动发展的个人英雄年代,而进入依靠团体协作、并肩战斗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英雄群体时代,通过教师的引导,应用活动单学习形成任何个体的学习过程要在小组中接受监督,个体的学习成果要在小组中完善,个体的学习形成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要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个体的物理水平要通过小组的反馈来提升的良好氛围。
2.2 利用教材,有目的性进行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保证
物理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可能脱离物理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换言之,物理教学中人格教育必须是渗透的,在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这就对物理教师提出高要求,要求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在光学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人类对光学的认识过程上,由十七世纪牛顿的“____”和惠更斯的“____”,到十九世纪的“____”,再到二十世纪初的“____”,又再到如今更先进的“_____”。
答案: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学说。
在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设计了:
在本世纪初段也经历了____“枣糕结构”理论到____的“核式结构”理论再到____结构理论又再到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理论。
答案: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原子。
老师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学每一个认识阶段理论,都有实践基础和解说现象的成功方面,但又遇到实践上的困难与缺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是认识进到较高一级的程度。
学生学习《欧姆定律》以后总有这样的感觉:定律得出多么容易,顺理成章,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建立这个定律时,会有那么多曲折和艰辛,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等错误想法,教完相关内容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此前我们已经有了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电流和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换句话说,课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于是,在学完欧姆定律内容后安排了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以后的活动作铺垫,欧姆从1817年开始研究电学,当时只有直流电源——伏打电堆,没有电阻和电压的概念,更谈不上测量这些物理量的仪器了!欧姆将电现象与当时比较成熟热学规律类比,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可能与这两点间某种驱动力有关,他把它称之为“验电力”(就是今天说的电压),但由于伏打电堆电流不稳定,实验没有成功,在他人的建议下,他创造性的将电流的磁效应和力学扭秤结合起来,成功制造了“电流扭秤”,把当时无法测量的电学量转化为力学量来测量了,才得出精确结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欧姆定律发表后并没有得到当时科学权威们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两年后才引起了重视,
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同学们对合理的类比、科学的猜想有了更深理解,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2.3 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人格升华
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存在于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实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如教“磁生电”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由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我们应该联想到磁能够生电吗?科拉顿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也曾从事“感应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憾地与成功擦肩而过,只有法拉第对“磁生电”的研究痴心不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拉第的研 究过程,准备了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三组实验作为活动一的内容,学生完成活动对实验结果后很惊讶,怎么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没有电流产生呢?再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作与活动二,并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到感应电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通过前后两组实验情景创设,在失败中总结,而最后获得了成功,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再现前辈的研究情景,让同学们清楚知道:顽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业;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坚定;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对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
充分发掘物理学史的人文资源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这是无数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例如介绍斯蒂芬,霍金。身残志不残,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先要求学生以霍金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材料,并在全班组织活动交流霍金事迹: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邀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这种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称颂,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物理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应注重通过物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以中华民族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对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有那些贡献,然后在全班交流;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磁偏角的论述与比哥仑布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比较撰写科普说明文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一彭桓武一周光召一吴岳良,他们在爱国情操和人格方面一脉相承,马克思·玻恩虽然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谦逊随和,待人诚恳,治学严谨;虽然博学多才,但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被迫离开德国,但对祖国一往情深,他的所有这些优秀品格在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身上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说,师承效应不只是对老师知识的继承,同时还是对老师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继承发扬。
抓住物理学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演讲、朗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我常常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警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演讲,火热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悄然无声地进行健康人格熏陶,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适时插入名言、警句,不但为课堂教学增色,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学生,如在教《世界是运动》一节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小结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一条横幅: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本课外科普书看到一道题:新世纪中学“挑战极限”小组的四位同学遇到一个难题:根据活动安排必须在冷天里野外睡在地上,每人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这三张毡子怎样分配使用最好?同学们议论纷纷:小李说:全部盖在身上;小丽说:全部垫在地上;小虎说:一张垫地上,两张盖身上;小笑说:两张垫地上,一张盖身上,到底哪种方案好呢?判断方案好与差的关键又是什么?首先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同学分析排除小李和小丽的方法不对,否则人一定会因受凉而生病,针对后二种方法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为最佳方案?引导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将热水袋注满沸水吊在空气中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放在地面上同样时间,再测其降低的温度,其二取热水袋注满沸水放在三张毡子之间,毡子一张垫地上,两张盖在热水袋上,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得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毡子两张垫地上,一张盖在热水袋上,二次时间相同,再测其降低的温度,这样的探究课题,学生在确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中都会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还会有利于提升小组或团队的协作精神;实验方案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其实,探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很多其它方面的素质,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操作,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实验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胆怯心理、神秘心理,锤炼学生健康的人格。
精心选择习题,将活动单的巩固反馈环节设计成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的舞台,活动中的巩固反馈必然会涉及题目的选择,选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有意识的多选存在“价值观”思考的考题,培养学生各种社会意识,如: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意识等;同时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等;还应该注重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和将来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师巧选习题让同学们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结束语
人格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具有真正高素质之根本,每一位物理教师,不但应在自己的课堂上永不懈怠地为培养学业精良、人格健康、内外兼美的人才而努力,而且应该想方设法、刻意创新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学生人格教育,每一位物理教师,不管任教哪个年级,也不管采取何种课改模式,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物理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