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万千人慕名来到成都市安仁镇,参观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中的抗战系列馆。谁能想到,这个中国唯一分布着30座各色博物馆、拥有1000多万件藏品的“博物馆小镇”,是由一个人缔造的。他曾官居副市长,却为了恢复民族记忆甘当“破烂王”,辞官后“捡”出了价值80亿的财富,又悉数捐给国家。这位热血“馆奴”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敢想敢拼 年轻市长为收藏而辞职
樊建川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父母都是军人,他骨子里涌流着行伍的血液,从小性子野,胆子大。“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两军相逢勇者胜!”父亲从小就这样教育他。
1975年高中毕业后,樊建川去小山村当知青,因为拼命劳动,还饿晕过两次。全国高考恢复后,樊建川看到了命运转机,他昼夜不舍地复习资料,备考军校,全军近百人报考,却只招1个。但凭借“行不行拼了再说”的精神,最后他如愿考上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樊建川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教书,这一教,就是8年。
但樊建川天生就不甘平庸,令无数人羡慕的大学老师工作,他却觉得一眼就能看到头,看到自己是怎么老的,太没有挑战性了。1987年转业后,命运又眷顾了樊建川一次,他走进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从此步入仕途,并在34歲时当上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但樊建川还是不满意,原因是他的工资只够养家糊口,连件像样的西装都买不起,更无法支撑他的收藏爱好。
早在文革时期父亲被关“牛棚”那会儿,樊建川就每天收集小报、传单,一部分拿去给父亲看,另一部分自己收起来,想了解当时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有了收集报纸、书信的习惯。
在西安读军校时,当地有条古玩街,樊建川也常去闲逛。懂行的朋友都喜欢收些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东西,他觉得那些东西没意思,因为是军人,对抗战前辈有敬意,樊建川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就开始收集各种跟抗战相关的东西。
参加工作后,樊建川到处捡破烂,人家不要的东西,他当成宝贝一样带回去。尤其是去了老村、老宅,看到堆在一起的旧垃圾,他就忍不住上前扒拉,缠着人家问家里还有没有。
那时候,樊建川还没什么钱,一家人周末出去逛街,他答应好给妻子买裙子,半路上看到想要收藏的勋章,他笑嘻嘻地转头跟妻子说:“先把钱借我,下次再给你买吧。”
为了收藏,樊建川连饭都可以不吃。每月一拿到工资,他就到废品收购站去搜寻“宝贝”;到父亲或岳父的老战友家拜访时,他会缠着那些叔叔伯伯要一些老报纸、带有红色烙印的茶缸等旧物价;有时还在机关宿舍的垃圾堆里捡……那时能捡到的东西相当有限,一个月捡到一件,樊建川都会很兴奋地把玩半天。
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樊建川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十几年辛辛苦苦搜寻来的东西,不如在市场上买两年,只要有钱,能淘回来的宝贝太多了!”可惜他当时收入低,不能像富商们那样在古董市场上一掷千金。
于是,1993年樊建川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从副市长的任上辞职下海!当然,樊建川此举不仅是为了他搞收藏更有“底气”,而是觉得自己心直口快的性格,不太适合继续走仕途。
甘当敲钟人 卖亿万资产保“抗战记忆”
樊建川带着家人辗转到成都,跟朋友们共同凑了一笔钱,合伙办起了房地产公司。当时,他们一家三口就租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女儿都只能睡沙发。起步资金不足,樊建川又破釜沉舟贷了巨款,但他们开发的房子,却只靠关系卖了一户。熬了大半年,朋友们都傻眼了,他自己也感到山穷水尽。
一天傍晚,妻子一边往锅里煮大白菜,一边含泪数落樊建川:“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偏要下海折腾,还自称大老板,你见过成天吃盐水白菜的大老板吗……”樊建川愧疚难当。
但就在当年11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国务院召开第三次房改方案,要求单位不再提供福利房,房子将由商品房为主导!被“置之死地”的房产公司,转眼间让樊建川掌握了主动。成都双流机场需要一个完整的小区,樊建川开发的房子悉数售出,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这时,他的梦也活了!赚到钱后,樊建川甩开膀子,只要是自己看中的抗战收藏品,马上就买。
1998年7月,樊建川听闻北京某拍卖公司准备拍卖一批珍贵的抗战史料,其中有日军投降时交出的系列公文,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拍卖目录刚一公布,樊建川就听说有买主从四面八方赶去,而且有海外商人凑足资金准备“豪夺”,还听说一名神秘买家放出大话,势在必得。樊建川担心自己的资金无法与他们抗衡,于是希望找到卖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卖主开个价,然后撤拍。
可是卖主在哪儿呢?樊建川赶到北京,又辗转到天津,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朋友和“线人”,几经波折。“或许是天意吧,我终于在拍卖的前一天找到了卖主,用我的真情和一些抗战故事打动了他,最后他愿意撤拍。而我也以远高于起拍价的价格将这批史料留下,留在中国人的手中。”樊建川回忆说。
有一次,他在北方看到有人砸碉堡,就问:“兄弟,这碉堡谁修的?”一听是抗战时期的产物,他赶紧付钱,愣是把50吨的碉堡拆分成几十块,运回千里之外的四川!
但当时樊建川只是为了一份军人情结,在默默做这些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日老兵,他本人也在部队历练了多年,“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的道理,他懂。至于筹建一座私人性质的抗战博物馆,他当时根本不敢想。樊建川觉得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私人哪能投建?
2001年,在卢沟桥抗日展馆参展时,樊建川把自己的藏品带到北京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人看到吓了一跳,当场14件展品被鉴定为一级文物,工作人员还向他讲解了申办私人博物馆的条件。樊建川回家后一拍大腿:“建!”
对于他的这个大胆举措,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文物捐给国家就可以了嘛,没有必要掏钱搞这事。”但樊建川已经铁了心,一个民族要有记忆,历史是绝不能被遗忘的:“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13亿人,12.5亿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樊建川不但要建,一开始就把规划圈定在500亩左右!他四处去找这块地。人家一听,就觉得是骗子:“哪有花500亩建博物馆的,你小子是来圈地修房产吧?”最后,只有成都大邑县信了樊建川。朋友听说他来真的了,一个劲儿骂他:“你傻啊,非要把钱砸在这件事上,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是准备当烈士?”
当时,凭着天赋和诚信苦干8年,樊建川已经把企业做进四川省前10名,还登上了中国富豪榜!他的企业在银行是3个A的信誉,也是优秀纳税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年后的汶川大地震期间,他在极重灾区都江堰建设的小区没有倒一间房、垮一块砖。
于是,生意越做越大的樊建川赚得盆满钵满,他在成都市最繁华的地段,不仅拥有自建的商品房,还有办公楼、商铺、加油站……但为了“建一座民间抗战博物馆”的梦想,樊建川不管别人的意见,悉数卖掉了他名下的资产,把钱全部投到了建博物馆上。
手续办完,开工已是2004年11月,他却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这是一个甲子,是个大事,必须在8月15日开馆!”
9个月建5个博物馆,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出这么庞大的博物馆!但血液里的军人战斗气质,让樊建川再次透出一股狠劲儿。每个馆工地上,他都让人立着倒计时牌,他睡在建材堆上,天天在工地上骂人,这边装电梯,那边装玻璃,顶还没有封,就开始布展柜……15日开馆,三天前大家都觉得不行,却硬是被他连战三天,拼下来了!
2005年8月15日,“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经6个部委专家组严格审查,全部合格,正式开展!
“捡“出80亿 缔造30座博物馆捐国家
不久后,樊建川又搞到一件珍贵的抗战国家一级文物——1945年8月15日的《每日新闻》报,上面用很小的篇幅报道了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的消息。而这张报纸是他在日本找到的。
当时,樊建川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中几次失手后了解到,是日本的收藏家在和他争夺这些文物。他就想:“你能到中国来买东西,我也能到日本去买。用抗战时的话来说,你可以扫荡,我也可以反扫荡。”
樊建川在日本当地逛街时发现,文物店铺和地摊上有大量日本“二战”时期的画报、杂志,其中有不少内容与中国相关。他便取消了其他行程,专门收集这批东西。“我见到就买,仅购买、翻拍的照片就超过30万张。装进集装箱拉回来,一次基本上就把市面上的全部买走了。”而那张珍贵的报纸,就是他在一个留学生的带领下,在一家书店的阁楼上翻了3个小时翻到的。樊建川把它摆放在自己投建的“侵华日军罪行馆”展柜中。
樊建川收藏之庞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近两万本、像章百万枚,800余万件藏品,每件藏品都是樊建川亲自经手,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有153件。能在博物馆中展示的,不过百分之一!
第一批5个展馆落定后,樊建川再接再厉,又建成“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到2011年,这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30个分馆,由30个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500亩,超过1000万件藏品。中国人的抗战记忆,在安仁小镇上被激活了,透过一件件文物,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100多万人次进到建川博物馆中,几乎都是流着泪离开。
樊建川还将248位飞虎队员的照片,一一浇铸成瓷板像,挂在馆内。多年后,美国空军老兵罗比特来到援华馆前,问道:“这里都是美国的老兵吗?”樊建川点点头说是,白发苍苍的罗伯特,当即嚎啕大哭。这样的画面,同样发生在“壮士群塑广场”,约3000平米的中国地图上,200多位抗战名将、烈士的铁像,站在他们战斗或牺牲过的地方,一眼望去,令人肃然起敬。
左权将军的女兒左太北,父亲牺牲时她年仅两岁。就在广场揭幕的那一天,在壮士广场看到父亲雕像时,她泪如泉涌,抱着雕像痛哭:“爸爸,让我抱抱您!”
更为令人震撼的地方,就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手印广场一排排玻璃上,印有4000多名抗战将领,或老兵的鲜红手印。为取这些手印,樊建川跑遍全国。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手印,许多都已经五指不全,多是被飞弹损毁的。
在这些手印里,其中一枚属于张朗轩老人。他是一位川军老兵,在1938年参加藤县保卫战。那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5000人基本上都阵亡了。张朗轩老人幸存回川,为了纪念抗战川军烈士,成都市人民公园立着一块碑,英朗的战士以老人为原型塑造。但60多年来,老人只字不提,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这件事。
樊建川知道张朗轩老人后,一定要将老人的手印印上。老人也为他积极呼吁,多方寻找当年抗日老兵。哪料到,广场建成之前,老人突然辞世,樊建川悲痛无比,为完成老人生前的心愿,在太平间印下了僵硬的手。这样的手印,还不止一个。
以色列驻华大使进馆参观后,为樊建川写下一段话:“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为了博物馆,樊建川把赚来的30亿财富,一分不留全都投资进去。如果把这些钱放在银行里,光利息一年就是7000万!
在安仁镇这个公园式的博物馆聚落中,抗战、红色年代、民俗、地震四个系列共30座场馆的每一座,甚至每座场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像素,构成了一幅巨幅历史画卷。
为了打造这个全球唯一的博物馆小镇、中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群,昔日的亿万富豪樊建川,生活过得越来越简朴,他穿几十块钱的衣服,抽20块钱的烟,吃便宜的外卖。“我下决心建博物馆时,朋友苦劝说,让一个人完蛋,吸毒;让一个企业完蛋,建博物馆。投资是永远收不回来了,但我要求通过运营维持生计,毕竟这里有500多名员工。”
于是,他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又在馆内结合文创产业,提供一些休闲配套服务。通过樊建川不懈地打拼,集酒店、展馆、红色旅游等于一体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每年终于能实现2000万元的盈余。这些钱,能支撑博物馆的员工开支等各项支出,还有一点结余,樊建川都拿来买藏品。建川博物馆聚落,整体估值高达80亿!但樊建川决定,自己死后,博物馆捐给国家,他和妻子也已经与当地政府鉴定了裸捐协议书。
2013年,樊建川当选为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并受聘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此后几年间,他仍在四处搜集文物,筹备更多的展馆,关于改革开放的,关于时代建设的,等等。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建满100座记录中国现代史的博物馆!
“现在有房奴、车奴,我是馆奴。我愿意一生为博物馆做奴隶,只要是能建够100个,马上死都可以。”2017年9月接受采访时,这位四川汉子真诚地说。樊建川修建的不仅是民族记忆博物馆,也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灯塔。他保留的是战争遗物,守护的却是人类的和平!
编辑:成小晟
敢想敢拼 年轻市长为收藏而辞职
樊建川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父母都是军人,他骨子里涌流着行伍的血液,从小性子野,胆子大。“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两军相逢勇者胜!”父亲从小就这样教育他。
1975年高中毕业后,樊建川去小山村当知青,因为拼命劳动,还饿晕过两次。全国高考恢复后,樊建川看到了命运转机,他昼夜不舍地复习资料,备考军校,全军近百人报考,却只招1个。但凭借“行不行拼了再说”的精神,最后他如愿考上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樊建川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教书,这一教,就是8年。
但樊建川天生就不甘平庸,令无数人羡慕的大学老师工作,他却觉得一眼就能看到头,看到自己是怎么老的,太没有挑战性了。1987年转业后,命运又眷顾了樊建川一次,他走进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从此步入仕途,并在34歲时当上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但樊建川还是不满意,原因是他的工资只够养家糊口,连件像样的西装都买不起,更无法支撑他的收藏爱好。
早在文革时期父亲被关“牛棚”那会儿,樊建川就每天收集小报、传单,一部分拿去给父亲看,另一部分自己收起来,想了解当时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有了收集报纸、书信的习惯。
在西安读军校时,当地有条古玩街,樊建川也常去闲逛。懂行的朋友都喜欢收些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东西,他觉得那些东西没意思,因为是军人,对抗战前辈有敬意,樊建川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就开始收集各种跟抗战相关的东西。
参加工作后,樊建川到处捡破烂,人家不要的东西,他当成宝贝一样带回去。尤其是去了老村、老宅,看到堆在一起的旧垃圾,他就忍不住上前扒拉,缠着人家问家里还有没有。
那时候,樊建川还没什么钱,一家人周末出去逛街,他答应好给妻子买裙子,半路上看到想要收藏的勋章,他笑嘻嘻地转头跟妻子说:“先把钱借我,下次再给你买吧。”
为了收藏,樊建川连饭都可以不吃。每月一拿到工资,他就到废品收购站去搜寻“宝贝”;到父亲或岳父的老战友家拜访时,他会缠着那些叔叔伯伯要一些老报纸、带有红色烙印的茶缸等旧物价;有时还在机关宿舍的垃圾堆里捡……那时能捡到的东西相当有限,一个月捡到一件,樊建川都会很兴奋地把玩半天。
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樊建川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十几年辛辛苦苦搜寻来的东西,不如在市场上买两年,只要有钱,能淘回来的宝贝太多了!”可惜他当时收入低,不能像富商们那样在古董市场上一掷千金。
于是,1993年樊建川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从副市长的任上辞职下海!当然,樊建川此举不仅是为了他搞收藏更有“底气”,而是觉得自己心直口快的性格,不太适合继续走仕途。
甘当敲钟人 卖亿万资产保“抗战记忆”
樊建川带着家人辗转到成都,跟朋友们共同凑了一笔钱,合伙办起了房地产公司。当时,他们一家三口就租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女儿都只能睡沙发。起步资金不足,樊建川又破釜沉舟贷了巨款,但他们开发的房子,却只靠关系卖了一户。熬了大半年,朋友们都傻眼了,他自己也感到山穷水尽。
一天傍晚,妻子一边往锅里煮大白菜,一边含泪数落樊建川:“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偏要下海折腾,还自称大老板,你见过成天吃盐水白菜的大老板吗……”樊建川愧疚难当。
但就在当年11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国务院召开第三次房改方案,要求单位不再提供福利房,房子将由商品房为主导!被“置之死地”的房产公司,转眼间让樊建川掌握了主动。成都双流机场需要一个完整的小区,樊建川开发的房子悉数售出,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这时,他的梦也活了!赚到钱后,樊建川甩开膀子,只要是自己看中的抗战收藏品,马上就买。
1998年7月,樊建川听闻北京某拍卖公司准备拍卖一批珍贵的抗战史料,其中有日军投降时交出的系列公文,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拍卖目录刚一公布,樊建川就听说有买主从四面八方赶去,而且有海外商人凑足资金准备“豪夺”,还听说一名神秘买家放出大话,势在必得。樊建川担心自己的资金无法与他们抗衡,于是希望找到卖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卖主开个价,然后撤拍。
可是卖主在哪儿呢?樊建川赶到北京,又辗转到天津,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朋友和“线人”,几经波折。“或许是天意吧,我终于在拍卖的前一天找到了卖主,用我的真情和一些抗战故事打动了他,最后他愿意撤拍。而我也以远高于起拍价的价格将这批史料留下,留在中国人的手中。”樊建川回忆说。
有一次,他在北方看到有人砸碉堡,就问:“兄弟,这碉堡谁修的?”一听是抗战时期的产物,他赶紧付钱,愣是把50吨的碉堡拆分成几十块,运回千里之外的四川!
但当时樊建川只是为了一份军人情结,在默默做这些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日老兵,他本人也在部队历练了多年,“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的道理,他懂。至于筹建一座私人性质的抗战博物馆,他当时根本不敢想。樊建川觉得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私人哪能投建?
2001年,在卢沟桥抗日展馆参展时,樊建川把自己的藏品带到北京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人看到吓了一跳,当场14件展品被鉴定为一级文物,工作人员还向他讲解了申办私人博物馆的条件。樊建川回家后一拍大腿:“建!”
对于他的这个大胆举措,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文物捐给国家就可以了嘛,没有必要掏钱搞这事。”但樊建川已经铁了心,一个民族要有记忆,历史是绝不能被遗忘的:“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13亿人,12.5亿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樊建川不但要建,一开始就把规划圈定在500亩左右!他四处去找这块地。人家一听,就觉得是骗子:“哪有花500亩建博物馆的,你小子是来圈地修房产吧?”最后,只有成都大邑县信了樊建川。朋友听说他来真的了,一个劲儿骂他:“你傻啊,非要把钱砸在这件事上,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是准备当烈士?”
当时,凭着天赋和诚信苦干8年,樊建川已经把企业做进四川省前10名,还登上了中国富豪榜!他的企业在银行是3个A的信誉,也是优秀纳税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年后的汶川大地震期间,他在极重灾区都江堰建设的小区没有倒一间房、垮一块砖。
于是,生意越做越大的樊建川赚得盆满钵满,他在成都市最繁华的地段,不仅拥有自建的商品房,还有办公楼、商铺、加油站……但为了“建一座民间抗战博物馆”的梦想,樊建川不管别人的意见,悉数卖掉了他名下的资产,把钱全部投到了建博物馆上。
手续办完,开工已是2004年11月,他却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这是一个甲子,是个大事,必须在8月15日开馆!”
9个月建5个博物馆,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出这么庞大的博物馆!但血液里的军人战斗气质,让樊建川再次透出一股狠劲儿。每个馆工地上,他都让人立着倒计时牌,他睡在建材堆上,天天在工地上骂人,这边装电梯,那边装玻璃,顶还没有封,就开始布展柜……15日开馆,三天前大家都觉得不行,却硬是被他连战三天,拼下来了!
2005年8月15日,“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经6个部委专家组严格审查,全部合格,正式开展!
“捡“出80亿 缔造30座博物馆捐国家
不久后,樊建川又搞到一件珍贵的抗战国家一级文物——1945年8月15日的《每日新闻》报,上面用很小的篇幅报道了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的消息。而这张报纸是他在日本找到的。
当时,樊建川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中几次失手后了解到,是日本的收藏家在和他争夺这些文物。他就想:“你能到中国来买东西,我也能到日本去买。用抗战时的话来说,你可以扫荡,我也可以反扫荡。”
樊建川在日本当地逛街时发现,文物店铺和地摊上有大量日本“二战”时期的画报、杂志,其中有不少内容与中国相关。他便取消了其他行程,专门收集这批东西。“我见到就买,仅购买、翻拍的照片就超过30万张。装进集装箱拉回来,一次基本上就把市面上的全部买走了。”而那张珍贵的报纸,就是他在一个留学生的带领下,在一家书店的阁楼上翻了3个小时翻到的。樊建川把它摆放在自己投建的“侵华日军罪行馆”展柜中。
樊建川收藏之庞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近两万本、像章百万枚,800余万件藏品,每件藏品都是樊建川亲自经手,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有153件。能在博物馆中展示的,不过百分之一!
第一批5个展馆落定后,樊建川再接再厉,又建成“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到2011年,这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30个分馆,由30个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500亩,超过1000万件藏品。中国人的抗战记忆,在安仁小镇上被激活了,透过一件件文物,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100多万人次进到建川博物馆中,几乎都是流着泪离开。
樊建川还将248位飞虎队员的照片,一一浇铸成瓷板像,挂在馆内。多年后,美国空军老兵罗比特来到援华馆前,问道:“这里都是美国的老兵吗?”樊建川点点头说是,白发苍苍的罗伯特,当即嚎啕大哭。这样的画面,同样发生在“壮士群塑广场”,约3000平米的中国地图上,200多位抗战名将、烈士的铁像,站在他们战斗或牺牲过的地方,一眼望去,令人肃然起敬。
左权将军的女兒左太北,父亲牺牲时她年仅两岁。就在广场揭幕的那一天,在壮士广场看到父亲雕像时,她泪如泉涌,抱着雕像痛哭:“爸爸,让我抱抱您!”
更为令人震撼的地方,就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手印广场一排排玻璃上,印有4000多名抗战将领,或老兵的鲜红手印。为取这些手印,樊建川跑遍全国。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手印,许多都已经五指不全,多是被飞弹损毁的。
在这些手印里,其中一枚属于张朗轩老人。他是一位川军老兵,在1938年参加藤县保卫战。那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5000人基本上都阵亡了。张朗轩老人幸存回川,为了纪念抗战川军烈士,成都市人民公园立着一块碑,英朗的战士以老人为原型塑造。但60多年来,老人只字不提,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这件事。
樊建川知道张朗轩老人后,一定要将老人的手印印上。老人也为他积极呼吁,多方寻找当年抗日老兵。哪料到,广场建成之前,老人突然辞世,樊建川悲痛无比,为完成老人生前的心愿,在太平间印下了僵硬的手。这样的手印,还不止一个。
以色列驻华大使进馆参观后,为樊建川写下一段话:“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为了博物馆,樊建川把赚来的30亿财富,一分不留全都投资进去。如果把这些钱放在银行里,光利息一年就是7000万!
在安仁镇这个公园式的博物馆聚落中,抗战、红色年代、民俗、地震四个系列共30座场馆的每一座,甚至每座场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像素,构成了一幅巨幅历史画卷。
为了打造这个全球唯一的博物馆小镇、中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群,昔日的亿万富豪樊建川,生活过得越来越简朴,他穿几十块钱的衣服,抽20块钱的烟,吃便宜的外卖。“我下决心建博物馆时,朋友苦劝说,让一个人完蛋,吸毒;让一个企业完蛋,建博物馆。投资是永远收不回来了,但我要求通过运营维持生计,毕竟这里有500多名员工。”
于是,他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又在馆内结合文创产业,提供一些休闲配套服务。通过樊建川不懈地打拼,集酒店、展馆、红色旅游等于一体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每年终于能实现2000万元的盈余。这些钱,能支撑博物馆的员工开支等各项支出,还有一点结余,樊建川都拿来买藏品。建川博物馆聚落,整体估值高达80亿!但樊建川决定,自己死后,博物馆捐给国家,他和妻子也已经与当地政府鉴定了裸捐协议书。
2013年,樊建川当选为四川省十一届政协委员,并受聘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此后几年间,他仍在四处搜集文物,筹备更多的展馆,关于改革开放的,关于时代建设的,等等。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建满100座记录中国现代史的博物馆!
“现在有房奴、车奴,我是馆奴。我愿意一生为博物馆做奴隶,只要是能建够100个,马上死都可以。”2017年9月接受采访时,这位四川汉子真诚地说。樊建川修建的不仅是民族记忆博物馆,也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灯塔。他保留的是战争遗物,守护的却是人类的和平!
编辑:成小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