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文从探究式学习是兴趣的起点、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力得到升华三个方面来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尝试
探究式课堂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是兴趣的起点
在教材中有许多要“探究”且可“探究”的内容,这些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一下就来兴趣了,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过鼠妇,什么是鼠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等等,当我要他们下一次上课带鼠妇来时,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我真的很担心学生没有办法捉到它们,而自己到别的位于郊区的学校去要了许多鼠妇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很多的学生都带来了。而且有一个学生还给我谈起他们一家三口晚上12点还拿着电筒在住宅小区花园里到处寻找,父母的兴趣都被提起来了,还说他们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当然了,将课外平时的玩乐放在课堂上来名正言顺的进行探究,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这说明教材在选材上就已经胜了一筹,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探究式学习更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探究式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追求的结果。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要求的不同,作不同的安排,不能千篇一律。
l、学会提问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有些教师会这样想:探究式课堂教学不就是多几个假设,多提几个为什么吗?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如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作为探究时,若问题是:血浆的功能是什么?血细胞的种类有哪些?等等,这样的问题太简单,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提出比较有深层次的问题。如身体出现什么症状时表示血小板减少啦?血小板减少就只有这一种症状吗?等等。这样更与实际生活贴近了。
2、学会假设和制定计划
高明的假设,应当“在不疑處设疑”,应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常言说得好:“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学生会猜测晚上的裸地会不会比中午的草地湿度大?这样的设疑,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又符合创设问题的原则。就探究式学习而言,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假设,如何验证假设等方面,学生是不可能生而知之的,它只能经教师加以揭示。围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计划并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3、培养学生的毅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觉得,让学生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失败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科学发现史上,失败比成功更为普遍,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例如,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一天中的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有的组失败了,第二天再来,有的测量了五次才成功,在不断的重复中学生的毅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自我尝试失败,然后走向成功,比由教师牵着鼻子直接走向成功会给学生更多的启迪。
三、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
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学进行交流,并与假设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出新的假设、新的实验,使探究得到升华。通过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尝试,我们的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例如,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分析和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情况等等。对已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和总结,是探究式学习生成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2、会模仿并体验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初步具有科学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模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初步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用文字描述等方式写实验报告。
3、初步学会一些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技能。例如,统计种子发芽率,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多项技能得到提高。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如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会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回顾课改以来,我校学生已经能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我们组织的花卉的无土栽培课外探究活动有的甚至把它照了下来,学生们对于出墙报、办展板、从网上收集资料应用得更是得心应手。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尝试
探究式课堂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是兴趣的起点
在教材中有许多要“探究”且可“探究”的内容,这些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一下就来兴趣了,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过鼠妇,什么是鼠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等等,当我要他们下一次上课带鼠妇来时,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我真的很担心学生没有办法捉到它们,而自己到别的位于郊区的学校去要了许多鼠妇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很多的学生都带来了。而且有一个学生还给我谈起他们一家三口晚上12点还拿着电筒在住宅小区花园里到处寻找,父母的兴趣都被提起来了,还说他们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当然了,将课外平时的玩乐放在课堂上来名正言顺的进行探究,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这说明教材在选材上就已经胜了一筹,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探究式学习更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探究式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追求的结果。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要求的不同,作不同的安排,不能千篇一律。
l、学会提问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有些教师会这样想:探究式课堂教学不就是多几个假设,多提几个为什么吗?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如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作为探究时,若问题是:血浆的功能是什么?血细胞的种类有哪些?等等,这样的问题太简单,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提出比较有深层次的问题。如身体出现什么症状时表示血小板减少啦?血小板减少就只有这一种症状吗?等等。这样更与实际生活贴近了。
2、学会假设和制定计划
高明的假设,应当“在不疑處设疑”,应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常言说得好:“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学生会猜测晚上的裸地会不会比中午的草地湿度大?这样的设疑,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又符合创设问题的原则。就探究式学习而言,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假设,如何验证假设等方面,学生是不可能生而知之的,它只能经教师加以揭示。围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计划并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3、培养学生的毅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觉得,让学生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失败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科学发现史上,失败比成功更为普遍,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例如,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一天中的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有的组失败了,第二天再来,有的测量了五次才成功,在不断的重复中学生的毅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自我尝试失败,然后走向成功,比由教师牵着鼻子直接走向成功会给学生更多的启迪。
三、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
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学进行交流,并与假设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出新的假设、新的实验,使探究得到升华。通过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尝试,我们的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例如,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分析和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情况等等。对已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和总结,是探究式学习生成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2、会模仿并体验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初步具有科学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模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初步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用文字描述等方式写实验报告。
3、初步学会一些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技能。例如,统计种子发芽率,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多项技能得到提高。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如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会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回顾课改以来,我校学生已经能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我们组织的花卉的无土栽培课外探究活动有的甚至把它照了下来,学生们对于出墙报、办展板、从网上收集资料应用得更是得心应手。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