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这场触及基础教育各方面的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在农村初中这片沃土,音乐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渐渐地被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我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我在此谈几点意见。
一、以唱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想唱歌时就让他上来唱,学生想提问题时就让他提出来,学生想表演唱时就让他上台表演,学生想回答时就让他回答,学生想解决演唱技巧问题时就让他试着解决。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贯穿唱歌教学的一些训练唱歌的技巧,让学生知道应从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方面科学地、持久地进行训练,教师只在必要时稍加点拨指正。这样的音乐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带给同学们无穷的乐趣,鼓励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享受声乐的美。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选好歌曲。除教材中所出现的歌曲外,可适当选一些电视剧主题歌或其它民歌。一首新歌在教唱前,先引导学生静听或录音演唱两遍,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创作本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和所属风格流派,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内容。
2.学唱歌曲。用钢琴弹旋律让学生静听,再哼唱旋律,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自己喜欢的科学发声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以节奏与律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感觉
音乐节奏是音乐中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音乐的节奏通过听觉产生刺激的反映,主体内的各种刺激反映建立起一种复杂联系,从而逐渐形成节奏感。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促其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
三、以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主题而产生歌曲的情感
每一首歌曲都有各自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我用显示歌曲特点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去感受音乐的特点。
1.欣赏范围扩大化。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求知欲强,已不满足于一节课翻来覆去欣赏同一首乐曲。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黄河船夫曲》中,我选择了一首电影插曲《船夫号子》让学生欣赏,先让他们感受号子那刚劲有力、节奏鲜明的特点,再欣赏《黄河船夫曲》以加深感受,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用这样两首体裁相同、特点相似的曲子对比欣赏,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2.欣赏手段多样化。欣赏课中一般都有理论性的总结,其概念性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多花心思、多动脑筋,采用各种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如在教学《黄河船夫曲》时,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号子的种类,我让学生想象:你们就是工人,肩上扛着沉重的货物,你们会怎样喊搬运号子?学生回答:“嗨哟嗨!”有的唱“嗨左嗨左”,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介绍伐木号子时,采用示范法,我手叉腰放开喉咙唱:“顺山倒嘞!”紧接着模仿山谷回声:“哎!嗨嗨!……”让学生身临其境,觉得新鲜、好奇、有意思,激发学生领悟主题;介绍拉纤号子时,让学生听录音《伏尔加船夫曲》的片段,看拉纤号子幻灯片,视听结合,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拉纤号子。
3.欣赏过程主体化。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应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在欣赏课上,我更注意巧妙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欣赏曲目中来,如打击乐伴奏、随乐曲动作表演、演唱曲目片段等。在《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这个片段:既比较简单,又具有号子的鲜明特征。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一条惊涛骇浪中的小船上,正拼命地和浪涛博战的情景。学生既紧张又兴奋,演唱时自如地将反逻辑重音表现出来,并且情不自禁地做着划桨的动作。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地理解了号子的理论,掌握了号子的知识,加深了对《黄河船夫曲》的感性认识和主题的理解。
四、教师应转变角色
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有很多方方面面,但如果作为音乐传播的主导者——音乐老师,不能转变观念,那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基于新课程理论学习的体会,我认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活动的设计师、协助者、伙伴。
1.设计师。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首先应是一名设计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探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
2.协助者。学生在实践、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伙伴。教师更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更好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体味学生的学习甘苦。另一方面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位机敏的倾听者,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去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去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精神、动机和创造性的教学生活,使音乐教育的价值上升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美好形式。战斗在音乐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学生以锻炼,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以唱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想唱歌时就让他上来唱,学生想提问题时就让他提出来,学生想表演唱时就让他上台表演,学生想回答时就让他回答,学生想解决演唱技巧问题时就让他试着解决。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贯穿唱歌教学的一些训练唱歌的技巧,让学生知道应从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方面科学地、持久地进行训练,教师只在必要时稍加点拨指正。这样的音乐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带给同学们无穷的乐趣,鼓励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享受声乐的美。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选好歌曲。除教材中所出现的歌曲外,可适当选一些电视剧主题歌或其它民歌。一首新歌在教唱前,先引导学生静听或录音演唱两遍,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创作本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和所属风格流派,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内容。
2.学唱歌曲。用钢琴弹旋律让学生静听,再哼唱旋律,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自己喜欢的科学发声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以节奏与律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感觉
音乐节奏是音乐中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音乐的节奏通过听觉产生刺激的反映,主体内的各种刺激反映建立起一种复杂联系,从而逐渐形成节奏感。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促其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
三、以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主题而产生歌曲的情感
每一首歌曲都有各自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我用显示歌曲特点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去感受音乐的特点。
1.欣赏范围扩大化。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求知欲强,已不满足于一节课翻来覆去欣赏同一首乐曲。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黄河船夫曲》中,我选择了一首电影插曲《船夫号子》让学生欣赏,先让他们感受号子那刚劲有力、节奏鲜明的特点,再欣赏《黄河船夫曲》以加深感受,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用这样两首体裁相同、特点相似的曲子对比欣赏,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2.欣赏手段多样化。欣赏课中一般都有理论性的总结,其概念性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多花心思、多动脑筋,采用各种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如在教学《黄河船夫曲》时,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号子的种类,我让学生想象:你们就是工人,肩上扛着沉重的货物,你们会怎样喊搬运号子?学生回答:“嗨哟嗨!”有的唱“嗨左嗨左”,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介绍伐木号子时,采用示范法,我手叉腰放开喉咙唱:“顺山倒嘞!”紧接着模仿山谷回声:“哎!嗨嗨!……”让学生身临其境,觉得新鲜、好奇、有意思,激发学生领悟主题;介绍拉纤号子时,让学生听录音《伏尔加船夫曲》的片段,看拉纤号子幻灯片,视听结合,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拉纤号子。
3.欣赏过程主体化。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应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在欣赏课上,我更注意巧妙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欣赏曲目中来,如打击乐伴奏、随乐曲动作表演、演唱曲目片段等。在《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这个片段:既比较简单,又具有号子的鲜明特征。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坐在一条惊涛骇浪中的小船上,正拼命地和浪涛博战的情景。学生既紧张又兴奋,演唱时自如地将反逻辑重音表现出来,并且情不自禁地做着划桨的动作。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地理解了号子的理论,掌握了号子的知识,加深了对《黄河船夫曲》的感性认识和主题的理解。
四、教师应转变角色
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有很多方方面面,但如果作为音乐传播的主导者——音乐老师,不能转变观念,那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基于新课程理论学习的体会,我认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活动的设计师、协助者、伙伴。
1.设计师。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首先应是一名设计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探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
2.协助者。学生在实践、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伙伴。教师更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更好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体味学生的学习甘苦。另一方面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位机敏的倾听者,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去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去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精神、动机和创造性的教学生活,使音乐教育的价值上升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美好形式。战斗在音乐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学生以锻炼,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