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社区图书室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社区图书室建设服务,探讨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室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区图书室; 建设
社区图书室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图书室,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极大提高。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社区图书室作为居民就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陶冶居民情操,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力军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区图书室建设工作,使社区图书室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学校”,是社会主义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举措。
一、建设社区图书室必要性
1、社区图书室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区图书室作为社区的的一种文化功能,有无社会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是由它对社会的服务决定。为履行它的职能,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强化其服务方式,开拓服务领域,以求进一步发展。因此,社区图书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无论是对完善公共图书馆本身布局结构,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激活馆藏资源,扩大图书馆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还是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促进整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统计,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2769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38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2200多个。平均3500平方米的面积,每47万人口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人应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规定相差甚远。而社区图书室建设正是弥补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的最好办法和实际步骤。县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在本地区建立社区乡镇图书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方便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3、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是城市化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社区作为提供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中心。社区居民需要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接受教育。而公共图书馆能以其丰富资源特点满足社区读者的需求,为社区图书室提供较为稳定,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和多层面的知识平台。因此,开展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社区图书室建设服务
城镇社区迅速发展,农村乡镇建设日新月异。社区图书室蓬勃发展,社区乡镇图书室建设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它的发展与县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可分离。
1、加大宣传,争取政府支持
目前,乡镇社区领导往往对图书室“重创建,轻使用”力争做到“达标”,尤其是图书室事业投入不足,经费偏低,导致图书室基础设施规模小,设施落后,馆舍紧张。这严重影响了正常活动开展。所以积极争取让各级政府充分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服务中的重要性。并在舆论导向、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这是顺利开展社区图书室工作的先决条件。
2、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帮建和业务指导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一方面购置一定数量新书送给社区图书室。另一方面,利用本馆闲置的或复本多的图书送给社区图书室,帮助他们完成图书指标。近年来,各县区图书馆纷纷建新馆。搬迁新馆后,可把旧的书架、阅览桌椅送给社区图书室,以解决图书室经费缺少,购置设备难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业务辅导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帮助社区图书室建立各种借阅制度,制订藏书计划等。定期为社区图书管理员无偿举办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班,使图书管理员初步掌握图书采购、分类、编目、排架、流通等方面专业知识,以便在工作上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社区图书室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3、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图书室特色化发展
县级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在文献资源上对社区图书室给予支持,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而促进社区文化发展。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地方特色。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每个社区的发展特点和独特区域特点,指导社区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来确定社区图书室的规模、藏书、服务形式。才能真正体现“因地制宜”“各显特色”的建设目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有限的购书经费收藏更具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以促进社区特色化发展,力争图书室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独树一帜,保证社区图书室可持续发展。
4、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发展社区图书室基层共享网点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中心所具备的设备和信息资源优势,把社区图书室列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基层网点发展范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快捷的文化服务。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把建设社区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基层共享点作为己任,并为社区管理员提供无偿培训。目前,整个舟山市四个县区公共图书馆共建有社区图书室基层网点80个,并把社区网络管理员培训列入年度计划。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服务模式
1、建中心馆与直属分馆模式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社区设立分馆。社区图书室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直属分馆,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派出机构。社区图书馆的馆舍、经费、人员、藏书等全部属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有。社区图书室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该区域中的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这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图书室服务最好的一种选择。它既能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和中心馆作用,又有利于自然形成网络化服务。这种模式的社区图书室有一定规模,藏书多,管理员专业,又有县级公共图书馆财力保证。居民可以在分馆享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模式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足够财政支持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舟山市只有舟山市图书馆在临城新区建有临城分馆,图书和人员均为市图书馆提供,发展临城分馆纳入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其它三个县区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原因均未建有直属分馆。
2、建社区图书室流通点模式
图书流通点是指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县级公共馆提供部分图书、报刊,并对社区图书室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县级公共图书馆除赠送一部分图书以补充社区图书室藏书建设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流通点更换书刊。这种模式一方面使社区读者同时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新书,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确保各社区图书馆图书常换常新,给社区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目前,这种服务形式最普遍,舟山市公共图书馆多采用这种服务形式。以岱山县图书馆为例,岱山县图书馆已建有图书流通点24个,范围不仅在社区乡镇,还扩大到军营学校及船头。每两个月更换图书一次,每次更换图书按社区人口和读者借阅需求在200-500册不等。这种图书流通点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也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整个县区流动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建图书流通车模式
图书流通车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形式,被称为“汽车图书馆”或“流动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专门配置一辆汽车,改装成能够开架借阅,可以播放光碟的图书流动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杂志、光碟等作为深入农村社区,开展送书上门,送科技、文化下乡等读者服务活动,且专车专用。图书流通车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为农民群众提供在车内或车外免费借阅、优惠售书、举办展览、送信息下乡等服务。图书流通车具有方便、灵活、快捷、主动的特点,可解决一些特需人群借书难的问题。图书流通车为实现农村社区的资源共享,图书循环借阅提供平台。为宣传先进文化、普遍提高居民素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了重要作用。
4、建农家书屋模式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县级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组建“农家书屋”,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配送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图书资料,发放科普资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解答农民咨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家书屋”业务指导和多方位支持,把馆外流通服务形式运用到“农家书屋”,有效地发挥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优势,把贴近农民生活的各类优秀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把“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长期任务,注重跟踪服务,让“农家书屋”长期持续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懿.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思考.群文天地,2009(8).
[2]刘志勇.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探讨,河北科技图苑,2007.1.
[3]郑辉,张素杰.区级公共图书馆创建社区图书馆的构想.河北科技图苑,2009(3).
[4]周沧立,张新永,李艳华.浅谈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图书情报通讯.2007(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区图书室; 建设
社区图书室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图书室,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极大提高。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社区图书室作为居民就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陶冶居民情操,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力军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区图书室建设工作,使社区图书室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学校”,是社会主义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举措。
一、建设社区图书室必要性
1、社区图书室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区图书室作为社区的的一种文化功能,有无社会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是由它对社会的服务决定。为履行它的职能,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强化其服务方式,开拓服务领域,以求进一步发展。因此,社区图书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无论是对完善公共图书馆本身布局结构,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激活馆藏资源,扩大图书馆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还是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促进整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统计,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2769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38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2200多个。平均3500平方米的面积,每47万人口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每5万人应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规定相差甚远。而社区图书室建设正是弥补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的最好办法和实际步骤。县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在本地区建立社区乡镇图书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方便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3、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是城市化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社区作为提供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中心。社区居民需要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接受教育。而公共图书馆能以其丰富资源特点满足社区读者的需求,为社区图书室提供较为稳定,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和多层面的知识平台。因此,开展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社区图书室建设服务
城镇社区迅速发展,农村乡镇建设日新月异。社区图书室蓬勃发展,社区乡镇图书室建设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它的发展与县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可分离。
1、加大宣传,争取政府支持
目前,乡镇社区领导往往对图书室“重创建,轻使用”力争做到“达标”,尤其是图书室事业投入不足,经费偏低,导致图书室基础设施规模小,设施落后,馆舍紧张。这严重影响了正常活动开展。所以积极争取让各级政府充分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服务中的重要性。并在舆论导向、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这是顺利开展社区图书室工作的先决条件。
2、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帮建和业务指导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一方面购置一定数量新书送给社区图书室。另一方面,利用本馆闲置的或复本多的图书送给社区图书室,帮助他们完成图书指标。近年来,各县区图书馆纷纷建新馆。搬迁新馆后,可把旧的书架、阅览桌椅送给社区图书室,以解决图书室经费缺少,购置设备难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业务辅导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帮助社区图书室建立各种借阅制度,制订藏书计划等。定期为社区图书管理员无偿举办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班,使图书管理员初步掌握图书采购、分类、编目、排架、流通等方面专业知识,以便在工作上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社区图书室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3、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图书室特色化发展
县级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在文献资源上对社区图书室给予支持,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而促进社区文化发展。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地方特色。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每个社区的发展特点和独特区域特点,指导社区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来确定社区图书室的规模、藏书、服务形式。才能真正体现“因地制宜”“各显特色”的建设目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有限的购书经费收藏更具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以促进社区特色化发展,力争图书室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独树一帜,保证社区图书室可持续发展。
4、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发展社区图书室基层共享网点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中心所具备的设备和信息资源优势,把社区图书室列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基层网点发展范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快捷的文化服务。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把建设社区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基层共享点作为己任,并为社区管理员提供无偿培训。目前,整个舟山市四个县区公共图书馆共建有社区图书室基层网点80个,并把社区网络管理员培训列入年度计划。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服务模式
1、建中心馆与直属分馆模式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社区设立分馆。社区图书室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直属分馆,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派出机构。社区图书馆的馆舍、经费、人员、藏书等全部属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有。社区图书室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该区域中的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这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图书室服务最好的一种选择。它既能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和中心馆作用,又有利于自然形成网络化服务。这种模式的社区图书室有一定规模,藏书多,管理员专业,又有县级公共图书馆财力保证。居民可以在分馆享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模式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足够财政支持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舟山市只有舟山市图书馆在临城新区建有临城分馆,图书和人员均为市图书馆提供,发展临城分馆纳入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其它三个县区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原因均未建有直属分馆。
2、建社区图书室流通点模式
图书流通点是指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县级公共馆提供部分图书、报刊,并对社区图书室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县级公共图书馆除赠送一部分图书以补充社区图书室藏书建设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流通点更换书刊。这种模式一方面使社区读者同时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新书,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确保各社区图书馆图书常换常新,给社区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目前,这种服务形式最普遍,舟山市公共图书馆多采用这种服务形式。以岱山县图书馆为例,岱山县图书馆已建有图书流通点24个,范围不仅在社区乡镇,还扩大到军营学校及船头。每两个月更换图书一次,每次更换图书按社区人口和读者借阅需求在200-500册不等。这种图书流通点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也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整个县区流动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建图书流通车模式
图书流通车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形式,被称为“汽车图书馆”或“流动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专门配置一辆汽车,改装成能够开架借阅,可以播放光碟的图书流动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杂志、光碟等作为深入农村社区,开展送书上门,送科技、文化下乡等读者服务活动,且专车专用。图书流通车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为农民群众提供在车内或车外免费借阅、优惠售书、举办展览、送信息下乡等服务。图书流通车具有方便、灵活、快捷、主动的特点,可解决一些特需人群借书难的问题。图书流通车为实现农村社区的资源共享,图书循环借阅提供平台。为宣传先进文化、普遍提高居民素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了重要作用。
4、建农家书屋模式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县级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组建“农家书屋”,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配送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图书资料,发放科普资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解答农民咨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家书屋”业务指导和多方位支持,把馆外流通服务形式运用到“农家书屋”,有效地发挥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优势,把贴近农民生活的各类优秀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把“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长期任务,注重跟踪服务,让“农家书屋”长期持续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懿.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思考.群文天地,2009(8).
[2]刘志勇.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探讨,河北科技图苑,2007.1.
[3]郑辉,张素杰.区级公共图书馆创建社区图书馆的构想.河北科技图苑,2009(3).
[4]周沧立,张新永,李艳华.浅谈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图书情报通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