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治疗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治疗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 PAH)儿童术后的效果.方法 PAH术后患儿4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奇数入右旋美托咪啶治疗组(A组),偶数入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组(B组).A组右旋美托咪啶的负荷剂量为0.5~1.0 μg/kg,维持剂量为0.25~0.75 μg·kg-1 ·min- 1;B组咪达唑仑的负荷剂量为0.1 mg/kg,维持剂量为0.5~2.0μg· kg-1 ·min-1,芬太尼的维持剂量为1.0~1.5μg· kg-1·min-1.对比两组患儿镇静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追加镇静药物的频次、谵妄发生率,用药前、用药后10 min、1h、4h、8h、12h的COMFORT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结果 A、B两组患儿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COMFORT评分均比用药前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用药后两组患儿各时间点之间的COMFOR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COMFORT评分、HR、MAP和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追加镇静药物的频次显著低于B组患儿[(4.3±3.3)次对(10.7±5.5)次,P<0.01].A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5%对60%),P<0.05.两组患儿的镇静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较B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相比较,单用右旋美托咪啶可在相同时间内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其他镇静药物的使用和谵妄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7届编委换届大会于2013年1月10-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新一届编委和通讯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编辑部李昕主任主持.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致辞,充分肯定本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殷切希望新一届编委与编辑部工作人员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使杂志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
期刊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的144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按照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A、B、C、D4组,每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位置,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
目的 探讨经脐内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只家猪常规麻醉下经脐放入特制超长腹腔镜戳卡(trocar),建立气腹.胃镜沿戳卡进入腹腔后使用针状刀分别在左右膈肌穹顶做一切口,将胃镜送入胸腔.单肺通气下使用热活检钳行左右T3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膈肌切口自然旷置.手术完成后将其处死解剖.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81.7 ±15.4)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术后
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60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70 ~ 84岁,平均(73.4 ±8.12)岁。
期刊
22q11.2缺失综合征是一种与染色体22q11.2杂合性缺失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约1/3000,是人类最常见的微缺失综合征[1-2],约80%的22q11.2缺失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3].目前,关于22q11.2缺失综合征是否增加其合并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尚有争议.我们评估6例22q11.2缺失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结果,并观察近、中期疗效。
期刊
由《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食管外科电子杂志》主办、烟台毓璜顶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食管良性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研讨会将于2013年9月7—8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马山寨高尔夫酒店召开。欢迎同道踊跃投稿并参会。征稿内容:食管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新进展等。
期刊
目的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102例(18.6%)患者发生AKI,27例(4.9%)行透析治疗.Logisti
患者 男,36岁.因左胸壁肿物就诊,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左胸壁腋后线第7肋触及一卵圆形肿物,大小约10 cm×8 cm,质硬,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部CT示左侧第8、9肋间软组织肿物影,大小4.4cm× 3.8cm×3.7cm,肿物向内压迫胸膜,局部肋骨未见明显破坏(图1、2).2011年7月行左胸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胞膜完整,表面光滑,深入肋间.完整游离并切除肿瘤,壁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胸心外科学术会议瓣膜病领域重点投稿方向:1、人工瓣膜应用:(1)主动脉瓣位人工瓣膜选择:a.在可行性条件下主张优先生物瓣应用;b.在可行性条件下主张优先机械瓣应用。(2)主动脉瓣位手术时机与风险评价:a.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指证及重症评价方法;b.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手术指证及重症评价方法。2.小切口瓣膜外科:a.小切口瓣膜外科临床常
期刊
患者 男,58岁.活动后胸闷、气喘20年,加重1个月.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95(图1).超声心动图示四腔心面左心房直径10.1 cm×14.3 cm,二尖瓣瓣口面积0.9 cm2;主动脉瓣血流速度3.9 m/s,压力差59 mmHg(7.86 kPa);左室射血分数(LVEF)0.31,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 8.00cm,收缩期末直径(LVESD) 6.73 c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