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师范学院)
摘 要:鉴于土地抛荒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将分析土地抛荒背后的原因,阐述抛荒产生的不良影响,探索遏制土地抛荒的有效措施,这对“三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 抛荒
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但近年来抛荒现象却十分严重。大量的耕地抛荒,一方面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为耕地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大量的抛荒将影响国计民生。同时,大面积的抛荒也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进程,影响了土地质量。另一方面,耕地抛荒现象日益加剧,土地荒芜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
农村普遍出现土地抛荒现象,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抛荒地自身条件来看:首先,大部分抛荒地水源条件都不好。抛荒最早是出现在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块上,这些土地水源条件差,不方便从事农田耕作,花费人力物力较大,而且不一定能收到相应的效益。其次,通田间道路不便和田块距离居住地较远不便于耕作。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体力不足就不得不让老年人倾向于放弃水源条件差和道路不便的地块。
从耕种农田的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首先,农业本身效益低,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及产业利润率比差。其次,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虽然粮食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农民的直接收益涨幅不高,加上近年来物价飞涨,农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种田效益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土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首先,农村劳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转向二、三产业,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为青壮劳力,丢下老弱病残,致使大量耕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其次,村民觉得种不种地是自己的权利,自己可以进行选择。再者,农村大部分农民耕作田地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人们不需要耕作那么多的土地,所以选择了抛荒。
二、土地抛荒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抛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冲击我国的“1.2亿公顷耕地红线”,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虽然我国的总耕地面积在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排名却名落孙山;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而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因此我国的土地问题十分严峻、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但是农田耕地的抛荒现象,尤其是隐性抛荒和变相抛荒现象有增无减,耕地总面积仍逐年减少,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第二,抛荒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影响全面建设新农村进程。土地抛荒一方面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单位土地的产值,使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另一方面,伴随着土地抛荒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频繁的人口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的管理难度,降低了基层的工作效率,比如说农村中的计划生育问题。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引发了潜在的更大抛荒和社会问题,可能引发土地抛荒的恶性循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新一代农民工们虽有农村生活经验,但是却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也没有农业情感,他们就很难接替父辈们的农村工作。现阶段还存在“兼业型”农民,当土地到“新一代农民工”手中时就很有可能完全抛弃土地,引起更加严重的土地抛荒和粮食问题。
三、遏制土地抛荒的对策探究
要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须要落到实处:
第一、要改善和整修村庄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民来说,兴修水利需要不少资金,自己收入本来就微薄,完全让农民自己掏钱修水利不现实。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國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农民自己也筹集一部分。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益,还可以调动农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让受益农户自发地选择自己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保障水利设施持续有效地运转下去了。
第二、要修建农田机耕道,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建议可以将纷乱众多的狭窄的田埂进行合并,将其作为机耕道。或者是,由田块相连的农户自行商量和规划机耕道的位置与占地调整问题。机耕道的建设将可以直接减轻老年人种田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扩大机械耕种的面积。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让原本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耕种的土地重新得以耕种,而且也增进了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若是有机械的帮助,老年人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也就有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第三、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首先要妥善处理好人口、劳力、土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问题。认真做好余缺田调剂工作,将土地转包给劳力富裕户耕种,或通过“小调整”在取得村民一致意见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向农户发包。其次,对自然条件差的抛荒耕地可以由集体收回,高榜田、水源条件差的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基地,低洼田、水浸田,可开发成渔池基地,再发包给农户和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允许土地流转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基层干部、种田能手、科技人员领衔承包兴办小农场,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信贷支持和奖励扶持。
第四、在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利的同时,也要教育农民意识到土地经营的义务与责任。 增强解决抛荒的紧迫感,抛荒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如不及时解决,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提高对土地抛荒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土地抛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解决抛荒问题当作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来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耕地抛荒,是当前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因此,各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努力把抛荒程度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证。
作者简介:林小娟(1988.9-),女,汉族,广东兴宁人,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鉴于土地抛荒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将分析土地抛荒背后的原因,阐述抛荒产生的不良影响,探索遏制土地抛荒的有效措施,这对“三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 抛荒
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但近年来抛荒现象却十分严重。大量的耕地抛荒,一方面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为耕地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大量的抛荒将影响国计民生。同时,大面积的抛荒也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进程,影响了土地质量。另一方面,耕地抛荒现象日益加剧,土地荒芜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
农村普遍出现土地抛荒现象,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抛荒地自身条件来看:首先,大部分抛荒地水源条件都不好。抛荒最早是出现在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块上,这些土地水源条件差,不方便从事农田耕作,花费人力物力较大,而且不一定能收到相应的效益。其次,通田间道路不便和田块距离居住地较远不便于耕作。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体力不足就不得不让老年人倾向于放弃水源条件差和道路不便的地块。
从耕种农田的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首先,农业本身效益低,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及产业利润率比差。其次,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虽然粮食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农民的直接收益涨幅不高,加上近年来物价飞涨,农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种田效益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土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首先,农村劳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转向二、三产业,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为青壮劳力,丢下老弱病残,致使大量耕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其次,村民觉得种不种地是自己的权利,自己可以进行选择。再者,农村大部分农民耕作田地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人们不需要耕作那么多的土地,所以选择了抛荒。
二、土地抛荒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抛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冲击我国的“1.2亿公顷耕地红线”,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虽然我国的总耕地面积在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排名却名落孙山;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而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因此我国的土地问题十分严峻、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但是农田耕地的抛荒现象,尤其是隐性抛荒和变相抛荒现象有增无减,耕地总面积仍逐年减少,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第二,抛荒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影响全面建设新农村进程。土地抛荒一方面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单位土地的产值,使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另一方面,伴随着土地抛荒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频繁的人口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的管理难度,降低了基层的工作效率,比如说农村中的计划生育问题。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引发了潜在的更大抛荒和社会问题,可能引发土地抛荒的恶性循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新一代农民工们虽有农村生活经验,但是却没有农业生产经验,也没有农业情感,他们就很难接替父辈们的农村工作。现阶段还存在“兼业型”农民,当土地到“新一代农民工”手中时就很有可能完全抛弃土地,引起更加严重的土地抛荒和粮食问题。
三、遏制土地抛荒的对策探究
要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须要落到实处:
第一、要改善和整修村庄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民来说,兴修水利需要不少资金,自己收入本来就微薄,完全让农民自己掏钱修水利不现实。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國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农民自己也筹集一部分。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益,还可以调动农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让受益农户自发地选择自己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保障水利设施持续有效地运转下去了。
第二、要修建农田机耕道,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建议可以将纷乱众多的狭窄的田埂进行合并,将其作为机耕道。或者是,由田块相连的农户自行商量和规划机耕道的位置与占地调整问题。机耕道的建设将可以直接减轻老年人种田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扩大机械耕种的面积。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让原本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耕种的土地重新得以耕种,而且也增进了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若是有机械的帮助,老年人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也就有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第三、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首先要妥善处理好人口、劳力、土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问题。认真做好余缺田调剂工作,将土地转包给劳力富裕户耕种,或通过“小调整”在取得村民一致意见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向农户发包。其次,对自然条件差的抛荒耕地可以由集体收回,高榜田、水源条件差的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基地,低洼田、水浸田,可开发成渔池基地,再发包给农户和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允许土地流转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基层干部、种田能手、科技人员领衔承包兴办小农场,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信贷支持和奖励扶持。
第四、在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利的同时,也要教育农民意识到土地经营的义务与责任。 增强解决抛荒的紧迫感,抛荒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如不及时解决,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提高对土地抛荒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土地抛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解决抛荒问题当作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来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耕地抛荒,是当前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因此,各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努力把抛荒程度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证。
作者简介:林小娟(1988.9-),女,汉族,广东兴宁人,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