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
重点强调:读后感(观后感)一定以“感”为主,以“读”(观)为辅。首先体现在篇幅上。
一点建议:找“感点”不贪大,不求全,不要企图对整部作品尤其是大部头作品作整体评价,你很难把握,很难说透,写出的文章也就很难出彩,很难写出个性。
“感点”一定是你感触比较深刻的某一点。这个“感点”可以是你欣赏的,赞同的,给你启发的。这种情况下,“感”的写作应该是证明式的,共鸣式的,呼应式的。可以调动自己以往的阅读或者观看的积累来呼应,比如可以这么写:曾经看过另一本书也是这么说……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证实、来呼应,可以写用这个启发来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感点”同样可以是你反对的,质疑的。这种情况下,“感”的写作调子应该是驳斥的,批判的,整篇文章就可以用辩论的形式来写。其实,读后感(观后感)本来就是非典型性议论文。
(许妍老师)
爱是一门艺术,没有人知道它的模样,没有人知道这份爱是对是错,我们都在学着去爱!——题记
暑假期间,《小欢喜》的热播,让许多观众都找来原著阅读,我也粗略地读了一遍,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影视版的《小欢喜》。
它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等几个有高三考生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三这一年的故事,揭示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下,家庭中爆发的种种矛盾。
季家父亲季胜利走仕途,母亲刘静也多年陪伴着丈夫。因夫妻都忙于工作,儿子季杨杨从小和父母分居。高三悄然而至,突然聚在一起的一家三口早已没有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馨,多的只是孩子的无所适从,父母的茫然无措。区长父亲严肃认真,一心为人民服务,却不曾想过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对孩子的成绩唠叨;为了杜绝不好的影响,他让儿子在考前写检讨……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面对儿子的叛逆,一向温柔知性的刘静一时也没有好的主张。一家人的关系渐渐紧张,最后儿子离家出走,夫妻两人才知道了儿子的想法。他们换上赛车服,去体验儿子的速度與激情;父亲来到电玩城,体验儿子的欢乐;父亲还加入儿子的赛车群,去了解儿子的心声……一家三口人的心一点一点地聚拢,最后在刘静得癌症时,季杨杨更是削发明志陪母亲渡过难关。
其实,孩子想要的不是多伟大多厉害的父母,而是早晨的热牛奶,冬天床头的秋裤,深夜的那一声“早点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使有再伟大的抱负也不该忽略孩子。切勿像“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那样,到老才明白对孩子的亏欠。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用心去陪伴孩子,这个家会更温馨!
乔英子的父母离异多年,母亲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师,与女儿乔英子一同生活。她把人生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女儿身上,为了照管女儿甚至辞掉了工作。父亲是投资人,很爱女儿,不过却只知道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乔英子成绩很好,性格开朗,可很少有人知道:母亲对她的“二十四小时监视”给她带来多大的压力;做完那一份份试题卷用掉的不只是笔墨,更是她的耐心;乐高一次次被没收让乔英子失去的不只是欢乐,还有心中的期待……后来,乔英子开始一次次逃学。最终乔英子在与她同病相怜的丁一自杀后彻底崩溃了……
一个曾经爱笑的女孩,渐渐变成一个录着音哭诉的泪人。这背后是爸妈的离异带来的痛苦,是妈妈对爸爸的“诋毁”带来的酸涩、无奈,更是妈妈无休止的爱给她的沉重压力。这一切让她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甚至让她喘不过气来。
是时候放手了,在该给孩子空间的时候,勇敢地放手;在该让孩子选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放手;在孩子展翅飞翔时不要害怕他跌倒。我想,若不是韩寒的父亲愿意放手,支持他走自己的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韩寒,这世上就少了这个不一样的烟火。所以,爱固然好,但一定别忘了适时放手!
方家氛围良好,童文洁、方圆一紧一松,一武一文,一唱一和,倒也相得益彰。高考即将来临,儿子方一凡的糟糕成绩,外甥林磊儿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很多烦恼。方一凡的成绩表明他能考上好大学的希望有些渺茫,他对艺考的兴趣与坚持,让童文洁苦恼。她阻止过,一味想让儿子走最安全的道路,最终在儿子的坚持下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因为未来的道路要孩子自己走。林磊儿学习成绩很好,但妈妈的去世、爸爸的冷漠与不负责任,让这个未经世事的大男孩茫然无措。他在方家人的照顾、朋友的温暖下渐渐变得开朗,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只是学习不好,但我不是坏孩子!”方一凡这样说。这个大男孩说出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或是拉小提琴,或是体操,或是声乐,或是写一手好字。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身为家长,要勇敢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家长的每一份爱都只是想让孩子更好,每一份爱都是倾尽所有,每一份爱的背后都有期待……我们希望家长用心陪伴孩子,学会适时放手。
(指导老师 高良连)
简 评
三个家庭,三个故事,却殊途同归,唯有理智包容的爱,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铸就美好的未来。小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评论,而是有感于三个家庭的亲子状况,悟出爱的最佳方式——陪伴、理解、勇于放手,并引用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与句子,联系相应现实事例进行思考,主题鲜明,引人深思。
(高良连老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
重点强调:读后感(观后感)一定以“感”为主,以“读”(观)为辅。首先体现在篇幅上。
一点建议:找“感点”不贪大,不求全,不要企图对整部作品尤其是大部头作品作整体评价,你很难把握,很难说透,写出的文章也就很难出彩,很难写出个性。
“感点”一定是你感触比较深刻的某一点。这个“感点”可以是你欣赏的,赞同的,给你启发的。这种情况下,“感”的写作应该是证明式的,共鸣式的,呼应式的。可以调动自己以往的阅读或者观看的积累来呼应,比如可以这么写:曾经看过另一本书也是这么说……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证实、来呼应,可以写用这个启发来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感点”同样可以是你反对的,质疑的。这种情况下,“感”的写作调子应该是驳斥的,批判的,整篇文章就可以用辩论的形式来写。其实,读后感(观后感)本来就是非典型性议论文。
(许妍老师)
爱是一门艺术,没有人知道它的模样,没有人知道这份爱是对是错,我们都在学着去爱!——题记
暑假期间,《小欢喜》的热播,让许多观众都找来原著阅读,我也粗略地读了一遍,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影视版的《小欢喜》。
它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等几个有高三考生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三这一年的故事,揭示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下,家庭中爆发的种种矛盾。
季家父亲季胜利走仕途,母亲刘静也多年陪伴着丈夫。因夫妻都忙于工作,儿子季杨杨从小和父母分居。高三悄然而至,突然聚在一起的一家三口早已没有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馨,多的只是孩子的无所适从,父母的茫然无措。区长父亲严肃认真,一心为人民服务,却不曾想过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对孩子的成绩唠叨;为了杜绝不好的影响,他让儿子在考前写检讨……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面对儿子的叛逆,一向温柔知性的刘静一时也没有好的主张。一家人的关系渐渐紧张,最后儿子离家出走,夫妻两人才知道了儿子的想法。他们换上赛车服,去体验儿子的速度與激情;父亲来到电玩城,体验儿子的欢乐;父亲还加入儿子的赛车群,去了解儿子的心声……一家三口人的心一点一点地聚拢,最后在刘静得癌症时,季杨杨更是削发明志陪母亲渡过难关。
其实,孩子想要的不是多伟大多厉害的父母,而是早晨的热牛奶,冬天床头的秋裤,深夜的那一声“早点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使有再伟大的抱负也不该忽略孩子。切勿像“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那样,到老才明白对孩子的亏欠。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用心去陪伴孩子,这个家会更温馨!
乔英子的父母离异多年,母亲宋倩是金牌物理老师,与女儿乔英子一同生活。她把人生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女儿身上,为了照管女儿甚至辞掉了工作。父亲是投资人,很爱女儿,不过却只知道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乔英子成绩很好,性格开朗,可很少有人知道:母亲对她的“二十四小时监视”给她带来多大的压力;做完那一份份试题卷用掉的不只是笔墨,更是她的耐心;乐高一次次被没收让乔英子失去的不只是欢乐,还有心中的期待……后来,乔英子开始一次次逃学。最终乔英子在与她同病相怜的丁一自杀后彻底崩溃了……
一个曾经爱笑的女孩,渐渐变成一个录着音哭诉的泪人。这背后是爸妈的离异带来的痛苦,是妈妈对爸爸的“诋毁”带来的酸涩、无奈,更是妈妈无休止的爱给她的沉重压力。这一切让她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甚至让她喘不过气来。
是时候放手了,在该给孩子空间的时候,勇敢地放手;在该让孩子选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放手;在孩子展翅飞翔时不要害怕他跌倒。我想,若不是韩寒的父亲愿意放手,支持他走自己的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韩寒,这世上就少了这个不一样的烟火。所以,爱固然好,但一定别忘了适时放手!
方家氛围良好,童文洁、方圆一紧一松,一武一文,一唱一和,倒也相得益彰。高考即将来临,儿子方一凡的糟糕成绩,外甥林磊儿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很多烦恼。方一凡的成绩表明他能考上好大学的希望有些渺茫,他对艺考的兴趣与坚持,让童文洁苦恼。她阻止过,一味想让儿子走最安全的道路,最终在儿子的坚持下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因为未来的道路要孩子自己走。林磊儿学习成绩很好,但妈妈的去世、爸爸的冷漠与不负责任,让这个未经世事的大男孩茫然无措。他在方家人的照顾、朋友的温暖下渐渐变得开朗,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只是学习不好,但我不是坏孩子!”方一凡这样说。这个大男孩说出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或是拉小提琴,或是体操,或是声乐,或是写一手好字。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身为家长,要勇敢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家长的每一份爱都只是想让孩子更好,每一份爱都是倾尽所有,每一份爱的背后都有期待……我们希望家长用心陪伴孩子,学会适时放手。
(指导老师 高良连)
简 评
三个家庭,三个故事,却殊途同归,唯有理智包容的爱,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铸就美好的未来。小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评论,而是有感于三个家庭的亲子状况,悟出爱的最佳方式——陪伴、理解、勇于放手,并引用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与句子,联系相应现实事例进行思考,主题鲜明,引人深思。
(高良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