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小苑执行、执笔/凤髻
写在开篇
“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敏感的人们已经悄悄感受到物价上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物价开始新一轮较大幅度的上涨,据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11月末CPI(消费物价指数)已创11年新高(达6.9%,全年平均4.9%)。
由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合作方式,使女性往往成为此类趋势变动最直接的“受动者”。在日常吃穿住用行方面,男性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远远低于女性。这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应对每次价格变化,在“实战”中积累家庭理财诀窍,增长“理财智慧”。同时,物价上涨将增加家庭支出成本,在工资不变或增幅小于物价涨幅情况下,家庭支出成本的增加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净收益,这又是每个家庭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有头脑的现代“家庭财女”会想方设法消除物价上涨对生活品质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理财的角度解读2007延至2008年春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希望更多的读者参与关注社会焦点问题,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益的生活经验。
◇吃篇:贵是贵了点,该吃的还得吃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唐,北京某外资公司高级白领,家有奥迪车一辆,30岁
我对物价上涨是持支持的态度,因为我老公开了一家小的贸易公司做部分食品贸易(笑了笑)。其实物价高低,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猪肉再涨几块钱,我们也承担得起,照吃不误。虽然大家都传言餐馆饭菜价格涨得很高,我们小两口仍旧一个星期出去吃4次。只是我会比较餐馆饭菜品质和服务质量,基本都是固定的那几家。然后记得每次收集他们给的贵宾卡,折扣消费卡,对我们这样的老顾客,每次去,他们会给8到7折不等,还是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由于没有孩子,没有房贷压力(房子已经买下来),我们的家庭支出主要在国内国际旅游上面,一年平均要出去两次。对这方面的价格变化比较关心。再说已经到人生能力最强的阶段,应该考虑多回报父母,向老人尽孝,这方面的支出也会逐渐增加。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王,某杂志编辑,月入3500元,28岁
我是属于不得不精打细算的那类人。没办法,收入就那么低,不省着点花,根本不够用。扣除房贷2500,每月我还得寄300块钱回老家,吃穿费用只剩700块,一点钱都存不下来。猪肉涨价后,我平均每周只买两次肉,吃4顿,都买最便宜的那个部分。幸好,我也有点胖,正好当减肥。但是,我养成了一个记账的好习惯,每天的花销记录得一清二楚,这样我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还有一个诀窍,我每周日都为下周订下一周的食谱。每天吃什么,每顿吃什么,都提前预算得一清二楚,到时候按计划去买就可以了。您别笑我,这的确是个节省的好办法,省钱省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控制一些冲动性消费,比如在超市无节制地胡买乱花。最近我每月能存下200元。
受访者三(低收入家庭):张老太,退休,每月靠低保补助和亲戚接济,月入400元以下,65岁
老伴去世后,我一个人过,反而比以前开销还大,听说是物价上涨了。难怪啦,我说这几天卖菜的都不怎么愿意还价。以前每天我都去附近的早市买菜,那里的菜价格比超市便宜多了,还可以讨价还价,不过现在,想还也还不下来多少。我爱吃酱猪肘,每周都要吃几顿,你看看,猪肉价格都涨这么高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我这几天寻思着把另一间平房收拾收拾,租出去,一个月也能有个三五百的额外收入。
点评:民以食为天,中国老百姓是很讲究吃的民族,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食品消费一直占整个家庭支出的大头。然而,从恩格尔系数方面衡量,这并不是一件好事,食物消费的比重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提前致富的中国家庭已经悄悄开始改变消费习惯,尽可能多的花钱去享受生活。但是还有很多家庭虽然收入增多,仍然习惯去吃掉,或“不敢去吃”,而存到银行,为将来、为下一代打算。我们在此建议这些家庭,中国老百姓注意饮食的生活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完全改变,食物消费偏高,总体上看还是符合中国国情,也没有必要节省到一涨价,就什么都不敢吃,不敢买了。只要做好家庭的开源节流,家庭消费结构是可以适当调整的,使之更趋于合理。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困难,一些省市已经着手增加这部分家庭的补助,使之能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能消费得起。
◇穿篇:穿得体面,又穿得合算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谢,某公司副总,40岁
说到穿,其实到我们这种年龄,除了出席某些重大场合以外,我不是特别在意,你一定没想到吧。反倒我女儿还比我穿得好。平时我在办公室,穿的也不是怎么讲究,因为我们的公司文化更注重个人业绩,而不是着装。但是常备几套正式职业装也是必要的,一般这样的衣服我会到品牌店购买或找高级的裁缝店定制。我的一个套装花了一万多块,但是这样的衣服一般也能用好几年,还是很划算的。其他时候,我都是到一些小的专卖店去买衣服,不贵,平均在两三百左右。所以算下来,每月我女儿在服装方面的开销反而比我大。这些大的品牌店每一年乃至每一季都有专门的促销期,所以价格波动不是特别明显。
受访者二(中高收入阶层):小赵,某外资公司职员,月入7000元,27岁,月光族
我比较喜欢穿,几乎每月开销的2/3都花在了衣服和化妆品上,所以我是典型的月光族。我买衣服有瘾,挑到自己喜欢的就特开心,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又时尚,很有成就感的,也赚足了眼球和回头率。只是到现在还买不起房子,和朋友一起合租(爽朗地大笑)。不过最近我感觉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压力,看到身边朋友成家的成家,买房的买房,自己却还是什么都没有,开始着急起来。我特地去见了一个理财规划师,让他帮我理理财,规划规划将来的生活。他的建议很好,也很适用,我决定按他给我的建议去生活,每月逐渐存点钱,养成储蓄的习惯。但是,说实在的,要告别以前那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还真有点舍不得。最近,我学了几手买衣服的新招。一是换季到大商场买低折扣时装,以前我看不起这种方式,总认为买最贵、最新的才是好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只要你有眼力,折扣衣服里也能淘到宝,穿在身上,和全价衣服一样体面。我最近就淘了好几件宝。另外,一些小的外贸品专卖店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好多出口转内销的大牌子完全可以在里面淘到。再就是托品牌店的熟人拿低折扣衣服。这样的话,物价再涨,我也可以穿得很体面了。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小冯,外地来京临时家政工,月入800元左右,36岁
我都几年没添置衣服了。现在这身衣服还是一个好心雇主送的。现在有活干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打扮。再说,我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年光学费开支就不少。有买衣服的钱还不如省下来给他们交学费。我是能节省就节省,一分钱掰做两半用。孩子穿的衣服打小就是我给改的旧衣服,两个轮流穿。现在好一点,北京市街道常搞捐赠活动,我和这片社区的街道都熟了,他们常常关照我们一家。比方到冬天,给我们留几件捐赠的羽绒服和毛衣。我们将就将就算对付过去了。有的旧衣服还是八成新呢,穿在身上挺好的,挺经用的,完全没必要买新的。
点评: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穿衣哲学,根据职业、年龄的不同,还会有很大差异。总的看来,物价上涨对穿衣的影响不太大,尤其不如吃的方面那么明显。但是各阶层显然都希望控制“穿”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支出比例,因为这个部分相对容易节省消费支出。
◇住篇:快要住不起了,真到那天,该怎么办?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Lisa,海归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翻译,月入1万元以上,33岁
我比较幸运,从英国留学回来就直接进了这家机构。因为工作顺利,回来不久,我就结婚了。虽然我们俩家庭环境都比较好,但却不愿靠老人的资助买房。原本我们小两口也准备像一般工薪阶层苦熬几年,再贷款买房,但是我先生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认为一个家庭不需要两个工薪阶层,于是辞职自己办公司。开始的时候,我们接受了双方老人的资助。他立志两年之内一定让我住上新房,至少是100平米,而且要在市区。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特别适合做生意,熬了几个月后开始顺风顺水。他把目标改为3年内让我住进别墅。后来,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他在业务上和一个房地产老板有合作。对方介绍了现在这套小别墅,并给了我们一个不可思议的优惠价。就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别人得花好多年才能解决的住房问题。直到现在,我都很自信自己的眼光,庆幸选了他这支“成长股”。以我这类少数人的经验看,女人真是工作得好,不如嫁得好!
不过现在别墅的维护费特别高,很多人的经验是买得起住不起,我也开始担忧起来,万一有天先生生意不顺,遭受挫折,我们是很难继续承担这些开支的。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李,玉溪市某电力公司普通职员,月入4000元,35岁
说起买房真是不容易。自从结婚后,这是我们第三次搬家了。刚结婚的时候,因为他是体校老师,我们有条件从他单位分一套小房子。生完女儿以后,我们逐渐发觉房子太小,看着她一天天长大,3个人挤在40来平米的房子,都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幸好不久后,我们搭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在我的单位分了一套近90平米的房子,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原想这辈子就在这里度过了。谁知这两年房地产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以前周围的农村和郊区,全都被规划成一栋栋的小别墅、复式楼,让人看着眼馋。单位的领导先后搬进电力局统一盖的复式楼,剩了几套多余的给有实力的职工自己买。我看单位的房子地段好,规划也不错,也动了买的念头。无奈,总价70万,对我们这种工薪阶层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犹豫了很久,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后来听人说,现在房价正在一路飚升,要是现在再不买,过一段时间就该上百万了。我们夫妇都是乐于享受的人,不太计较金钱,想着应该为女儿提供一个一流的生活学习环境,好好培养培养她,于是打定主意先买下来再说。我们俩把多年积存的公积金拿出来,借遍了所有亲戚,又到银行贷了几十万,才住进现在这个好环境。开始的时候,每天一想到近50万的贷款,连觉也睡不好。以前买房哪有那么辛苦,单位补助,个人拿个几万块就完事了,根本没这么大的压力。现在可好,天天像背着一块大石头过日子。这次多亏老公公支持我们,一次性拿出10万,不然根本住不进这么好的房子。现在我们两口子谁都不能失业,还要拼命攒钱,否则,还不上贷款,又该没房可住了!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小红,因工残疾,社保和为社区加工计件手工零活,月入不足600元
像我这样的人只能靠政府接济。我连房价是啥样都不敢去打听,知道我们这种收入的人,活几辈子都买不起。去年听说北京政府盖了一批政府廉租房,让我们这些低收入家庭以很低的价格入住,很多住户以前都是住窝棚的,住进去以后,直流眼泪。希望他们多盖一些。我正打算申请。我们这群人真是太需要政府的帮助了!
点评:房价的上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除了少量的高收入家庭以外,几乎到了人人谈房色变的地步。政府也一直在想各种办法解决各个阶层实际困难,无奈,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不是轻易能让房价降下来的。近段时间,不少媒体都在竞相猜想房价拐点即将来临,是否离房价有谱的时候不远了?!
◇行篇:多考虑环保出行,既时尚又节省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关,某著名律师行资深律师,有车有房族,38岁
我开车时间比较早,因为当时觉得做我们这行的有个车会比较方便,也体面些。那时候北京可没有这么多车,到哪里都很节省时间,油价也没有上涨得这么离谱。后来发现车越来越多,路上越来越拥挤,空气也很差,开车反而没有乘地铁快。我开始考虑放弃开车,用其他交通工具上班。北京的地铁网络面覆盖越来越广,一扩再扩,近两年又开通几条乘铁线,真是非常方便,几乎没有到不了的地方。现在,除了近郊旅游或者参加必要的会议,我都会选择环保出行,利人利己,还能节省很多油费。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师,某中学教师,月入2800元,29岁
我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一来学校离我的教师宿舍不远,二来也方便。后来看到其他老师这两年逐渐买起了车,尤其是那些办补习班捞外快的老师,年收入几乎是我的一倍。慢慢地,我心理也有点不平衡了。后来我又听说银行现在有车贷,为想买车的人提供很方便的低息贷款,我心动得更厉害。找男朋友一商量,他拍着胸脯说,只要我愿意嫁给他,他一定想办法满足我的愿望。想想他也是个和我一样的年轻老师,哪来那么多钱供房供车,但是当时的确被他感动了,提前结束了对他的“感情考核期”,嫁给了他。婚后没多久,他果然从他一个哥们那里搞到一辆二手车,不过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感觉开车有更多的烦恼。比如,找停车位很难,我胆子小,很多时候不敢独自开车去,每次都要叫上老公当司机。有时,他一出差,我几天都不碰车。再后来,油价一个劲往上涨,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多时候还要向老人伸手要“补贴”,常常“勤俭吃家”。最后,我们两一合计,还是卖了车合算。现在我们俩又回到自行车时代,不过比以前更开心。有车的日子好歹让我过了一把开车的瘾。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老李,大厦清洁工,月入1000元,38岁
我每天都得搭公交车上班,对公交的变化实在太清楚了。以前挤破公交车的日子总算熬过去,现在乘车秩序好多了。大家会自觉排队,给老人让座,不仅小偷少了,还常有拾金不昧的事情在公交上发生。你说让人高兴不高兴!
从去年以来,公交改革,实行刷卡,叫什么电子付账,咳,你不知道有多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老找零钱,裤兜里塞一堆毛票。我儿子说这种卡还能在一些小商店买东西呢。现在物价一个劲往上涨,只有公交和地铁票价一个劲往下降,真是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我儿子还说,咱这叫环保出行,以后北京开国际会议的时候,领导们也都得像咱们这样挤公共,乘地铁,减轻交通压力,多好啊!你说说这种好事咋就让我们给碰上了呢!以后我要继续搭公交,继续环保!(笑)
点评:中国的大城市居民仍在经历买车热,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道路的拓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以前的自行车王国正在向小汽车王国迈进。高收入阶层已经经历换不同档次或品牌轿车消费的阶段,而中低收入阶层只能更多地倚赖公共交通枢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任又一次落在政府身上,因为物价上涨并未浇灭人们的买车热,买不买车很多时候不是一个金钱问题,而是一个面子问题,如果你够理智,你该知道如何在两者间选择。
结束语
据说2007年是物价飞涨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物价的涨幅却远不及生活压力给老百姓带来的恐慌增幅,心理、生存等等。这一切,在中低收入的家庭表现尤其明显。前不久发生在重庆、上海超市的踩踏事件无疑印证了这一点,老百姓为了抢购囤积以后花同样的钱就买不到的生活物品,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物价飞涨,究竟谁能为我们的生活买单?毋庸置疑,只有我们自己!生活是要继续下去的,恐慌只能让我们方寸大乱。我们看到,政府在平抑物价方面正在做出努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拿出智慧和勇气,积极应对,或许,这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责编/小苑[email protected]
写在开篇
“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敏感的人们已经悄悄感受到物价上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物价开始新一轮较大幅度的上涨,据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11月末CPI(消费物价指数)已创11年新高(达6.9%,全年平均4.9%)。
由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合作方式,使女性往往成为此类趋势变动最直接的“受动者”。在日常吃穿住用行方面,男性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远远低于女性。这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应对每次价格变化,在“实战”中积累家庭理财诀窍,增长“理财智慧”。同时,物价上涨将增加家庭支出成本,在工资不变或增幅小于物价涨幅情况下,家庭支出成本的增加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净收益,这又是每个家庭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有头脑的现代“家庭财女”会想方设法消除物价上涨对生活品质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理财的角度解读2007延至2008年春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希望更多的读者参与关注社会焦点问题,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益的生活经验。
◇吃篇:贵是贵了点,该吃的还得吃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唐,北京某外资公司高级白领,家有奥迪车一辆,30岁
我对物价上涨是持支持的态度,因为我老公开了一家小的贸易公司做部分食品贸易(笑了笑)。其实物价高低,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猪肉再涨几块钱,我们也承担得起,照吃不误。虽然大家都传言餐馆饭菜价格涨得很高,我们小两口仍旧一个星期出去吃4次。只是我会比较餐馆饭菜品质和服务质量,基本都是固定的那几家。然后记得每次收集他们给的贵宾卡,折扣消费卡,对我们这样的老顾客,每次去,他们会给8到7折不等,还是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由于没有孩子,没有房贷压力(房子已经买下来),我们的家庭支出主要在国内国际旅游上面,一年平均要出去两次。对这方面的价格变化比较关心。再说已经到人生能力最强的阶段,应该考虑多回报父母,向老人尽孝,这方面的支出也会逐渐增加。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王,某杂志编辑,月入3500元,28岁
我是属于不得不精打细算的那类人。没办法,收入就那么低,不省着点花,根本不够用。扣除房贷2500,每月我还得寄300块钱回老家,吃穿费用只剩700块,一点钱都存不下来。猪肉涨价后,我平均每周只买两次肉,吃4顿,都买最便宜的那个部分。幸好,我也有点胖,正好当减肥。但是,我养成了一个记账的好习惯,每天的花销记录得一清二楚,这样我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还有一个诀窍,我每周日都为下周订下一周的食谱。每天吃什么,每顿吃什么,都提前预算得一清二楚,到时候按计划去买就可以了。您别笑我,这的确是个节省的好办法,省钱省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控制一些冲动性消费,比如在超市无节制地胡买乱花。最近我每月能存下200元。
受访者三(低收入家庭):张老太,退休,每月靠低保补助和亲戚接济,月入400元以下,65岁
老伴去世后,我一个人过,反而比以前开销还大,听说是物价上涨了。难怪啦,我说这几天卖菜的都不怎么愿意还价。以前每天我都去附近的早市买菜,那里的菜价格比超市便宜多了,还可以讨价还价,不过现在,想还也还不下来多少。我爱吃酱猪肘,每周都要吃几顿,你看看,猪肉价格都涨这么高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我这几天寻思着把另一间平房收拾收拾,租出去,一个月也能有个三五百的额外收入。
点评:民以食为天,中国老百姓是很讲究吃的民族,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食品消费一直占整个家庭支出的大头。然而,从恩格尔系数方面衡量,这并不是一件好事,食物消费的比重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提前致富的中国家庭已经悄悄开始改变消费习惯,尽可能多的花钱去享受生活。但是还有很多家庭虽然收入增多,仍然习惯去吃掉,或“不敢去吃”,而存到银行,为将来、为下一代打算。我们在此建议这些家庭,中国老百姓注意饮食的生活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完全改变,食物消费偏高,总体上看还是符合中国国情,也没有必要节省到一涨价,就什么都不敢吃,不敢买了。只要做好家庭的开源节流,家庭消费结构是可以适当调整的,使之更趋于合理。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困难,一些省市已经着手增加这部分家庭的补助,使之能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能消费得起。
◇穿篇:穿得体面,又穿得合算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谢,某公司副总,40岁
说到穿,其实到我们这种年龄,除了出席某些重大场合以外,我不是特别在意,你一定没想到吧。反倒我女儿还比我穿得好。平时我在办公室,穿的也不是怎么讲究,因为我们的公司文化更注重个人业绩,而不是着装。但是常备几套正式职业装也是必要的,一般这样的衣服我会到品牌店购买或找高级的裁缝店定制。我的一个套装花了一万多块,但是这样的衣服一般也能用好几年,还是很划算的。其他时候,我都是到一些小的专卖店去买衣服,不贵,平均在两三百左右。所以算下来,每月我女儿在服装方面的开销反而比我大。这些大的品牌店每一年乃至每一季都有专门的促销期,所以价格波动不是特别明显。
受访者二(中高收入阶层):小赵,某外资公司职员,月入7000元,27岁,月光族
我比较喜欢穿,几乎每月开销的2/3都花在了衣服和化妆品上,所以我是典型的月光族。我买衣服有瘾,挑到自己喜欢的就特开心,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又时尚,很有成就感的,也赚足了眼球和回头率。只是到现在还买不起房子,和朋友一起合租(爽朗地大笑)。不过最近我感觉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压力,看到身边朋友成家的成家,买房的买房,自己却还是什么都没有,开始着急起来。我特地去见了一个理财规划师,让他帮我理理财,规划规划将来的生活。他的建议很好,也很适用,我决定按他给我的建议去生活,每月逐渐存点钱,养成储蓄的习惯。但是,说实在的,要告别以前那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还真有点舍不得。最近,我学了几手买衣服的新招。一是换季到大商场买低折扣时装,以前我看不起这种方式,总认为买最贵、最新的才是好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只要你有眼力,折扣衣服里也能淘到宝,穿在身上,和全价衣服一样体面。我最近就淘了好几件宝。另外,一些小的外贸品专卖店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好多出口转内销的大牌子完全可以在里面淘到。再就是托品牌店的熟人拿低折扣衣服。这样的话,物价再涨,我也可以穿得很体面了。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小冯,外地来京临时家政工,月入800元左右,36岁
我都几年没添置衣服了。现在这身衣服还是一个好心雇主送的。现在有活干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打扮。再说,我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年光学费开支就不少。有买衣服的钱还不如省下来给他们交学费。我是能节省就节省,一分钱掰做两半用。孩子穿的衣服打小就是我给改的旧衣服,两个轮流穿。现在好一点,北京市街道常搞捐赠活动,我和这片社区的街道都熟了,他们常常关照我们一家。比方到冬天,给我们留几件捐赠的羽绒服和毛衣。我们将就将就算对付过去了。有的旧衣服还是八成新呢,穿在身上挺好的,挺经用的,完全没必要买新的。
点评: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穿衣哲学,根据职业、年龄的不同,还会有很大差异。总的看来,物价上涨对穿衣的影响不太大,尤其不如吃的方面那么明显。但是各阶层显然都希望控制“穿”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支出比例,因为这个部分相对容易节省消费支出。
◇住篇:快要住不起了,真到那天,该怎么办?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Lisa,海归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翻译,月入1万元以上,33岁
我比较幸运,从英国留学回来就直接进了这家机构。因为工作顺利,回来不久,我就结婚了。虽然我们俩家庭环境都比较好,但却不愿靠老人的资助买房。原本我们小两口也准备像一般工薪阶层苦熬几年,再贷款买房,但是我先生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认为一个家庭不需要两个工薪阶层,于是辞职自己办公司。开始的时候,我们接受了双方老人的资助。他立志两年之内一定让我住上新房,至少是100平米,而且要在市区。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特别适合做生意,熬了几个月后开始顺风顺水。他把目标改为3年内让我住进别墅。后来,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他在业务上和一个房地产老板有合作。对方介绍了现在这套小别墅,并给了我们一个不可思议的优惠价。就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别人得花好多年才能解决的住房问题。直到现在,我都很自信自己的眼光,庆幸选了他这支“成长股”。以我这类少数人的经验看,女人真是工作得好,不如嫁得好!
不过现在别墅的维护费特别高,很多人的经验是买得起住不起,我也开始担忧起来,万一有天先生生意不顺,遭受挫折,我们是很难继续承担这些开支的。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李,玉溪市某电力公司普通职员,月入4000元,35岁
说起买房真是不容易。自从结婚后,这是我们第三次搬家了。刚结婚的时候,因为他是体校老师,我们有条件从他单位分一套小房子。生完女儿以后,我们逐渐发觉房子太小,看着她一天天长大,3个人挤在40来平米的房子,都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幸好不久后,我们搭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在我的单位分了一套近90平米的房子,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原想这辈子就在这里度过了。谁知这两年房地产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以前周围的农村和郊区,全都被规划成一栋栋的小别墅、复式楼,让人看着眼馋。单位的领导先后搬进电力局统一盖的复式楼,剩了几套多余的给有实力的职工自己买。我看单位的房子地段好,规划也不错,也动了买的念头。无奈,总价70万,对我们这种工薪阶层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犹豫了很久,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后来听人说,现在房价正在一路飚升,要是现在再不买,过一段时间就该上百万了。我们夫妇都是乐于享受的人,不太计较金钱,想着应该为女儿提供一个一流的生活学习环境,好好培养培养她,于是打定主意先买下来再说。我们俩把多年积存的公积金拿出来,借遍了所有亲戚,又到银行贷了几十万,才住进现在这个好环境。开始的时候,每天一想到近50万的贷款,连觉也睡不好。以前买房哪有那么辛苦,单位补助,个人拿个几万块就完事了,根本没这么大的压力。现在可好,天天像背着一块大石头过日子。这次多亏老公公支持我们,一次性拿出10万,不然根本住不进这么好的房子。现在我们两口子谁都不能失业,还要拼命攒钱,否则,还不上贷款,又该没房可住了!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小红,因工残疾,社保和为社区加工计件手工零活,月入不足600元
像我这样的人只能靠政府接济。我连房价是啥样都不敢去打听,知道我们这种收入的人,活几辈子都买不起。去年听说北京政府盖了一批政府廉租房,让我们这些低收入家庭以很低的价格入住,很多住户以前都是住窝棚的,住进去以后,直流眼泪。希望他们多盖一些。我正打算申请。我们这群人真是太需要政府的帮助了!
点评:房价的上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除了少量的高收入家庭以外,几乎到了人人谈房色变的地步。政府也一直在想各种办法解决各个阶层实际困难,无奈,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不是轻易能让房价降下来的。近段时间,不少媒体都在竞相猜想房价拐点即将来临,是否离房价有谱的时候不远了?!
◇行篇:多考虑环保出行,既时尚又节省
受访者一(高收入阶层):小关,某著名律师行资深律师,有车有房族,38岁
我开车时间比较早,因为当时觉得做我们这行的有个车会比较方便,也体面些。那时候北京可没有这么多车,到哪里都很节省时间,油价也没有上涨得这么离谱。后来发现车越来越多,路上越来越拥挤,空气也很差,开车反而没有乘地铁快。我开始考虑放弃开车,用其他交通工具上班。北京的地铁网络面覆盖越来越广,一扩再扩,近两年又开通几条乘铁线,真是非常方便,几乎没有到不了的地方。现在,除了近郊旅游或者参加必要的会议,我都会选择环保出行,利人利己,还能节省很多油费。
受访者二(中等收入阶层)小师,某中学教师,月入2800元,29岁
我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一来学校离我的教师宿舍不远,二来也方便。后来看到其他老师这两年逐渐买起了车,尤其是那些办补习班捞外快的老师,年收入几乎是我的一倍。慢慢地,我心理也有点不平衡了。后来我又听说银行现在有车贷,为想买车的人提供很方便的低息贷款,我心动得更厉害。找男朋友一商量,他拍着胸脯说,只要我愿意嫁给他,他一定想办法满足我的愿望。想想他也是个和我一样的年轻老师,哪来那么多钱供房供车,但是当时的确被他感动了,提前结束了对他的“感情考核期”,嫁给了他。婚后没多久,他果然从他一个哥们那里搞到一辆二手车,不过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都感觉开车有更多的烦恼。比如,找停车位很难,我胆子小,很多时候不敢独自开车去,每次都要叫上老公当司机。有时,他一出差,我几天都不碰车。再后来,油价一个劲往上涨,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多时候还要向老人伸手要“补贴”,常常“勤俭吃家”。最后,我们两一合计,还是卖了车合算。现在我们俩又回到自行车时代,不过比以前更开心。有车的日子好歹让我过了一把开车的瘾。
受访者三(低收入阶层):老李,大厦清洁工,月入1000元,38岁
我每天都得搭公交车上班,对公交的变化实在太清楚了。以前挤破公交车的日子总算熬过去,现在乘车秩序好多了。大家会自觉排队,给老人让座,不仅小偷少了,还常有拾金不昧的事情在公交上发生。你说让人高兴不高兴!
从去年以来,公交改革,实行刷卡,叫什么电子付账,咳,你不知道有多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老找零钱,裤兜里塞一堆毛票。我儿子说这种卡还能在一些小商店买东西呢。现在物价一个劲往上涨,只有公交和地铁票价一个劲往下降,真是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我儿子还说,咱这叫环保出行,以后北京开国际会议的时候,领导们也都得像咱们这样挤公共,乘地铁,减轻交通压力,多好啊!你说说这种好事咋就让我们给碰上了呢!以后我要继续搭公交,继续环保!(笑)
点评:中国的大城市居民仍在经历买车热,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道路的拓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以前的自行车王国正在向小汽车王国迈进。高收入阶层已经经历换不同档次或品牌轿车消费的阶段,而中低收入阶层只能更多地倚赖公共交通枢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任又一次落在政府身上,因为物价上涨并未浇灭人们的买车热,买不买车很多时候不是一个金钱问题,而是一个面子问题,如果你够理智,你该知道如何在两者间选择。
结束语
据说2007年是物价飞涨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物价的涨幅却远不及生活压力给老百姓带来的恐慌增幅,心理、生存等等。这一切,在中低收入的家庭表现尤其明显。前不久发生在重庆、上海超市的踩踏事件无疑印证了这一点,老百姓为了抢购囤积以后花同样的钱就买不到的生活物品,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物价飞涨,究竟谁能为我们的生活买单?毋庸置疑,只有我们自己!生活是要继续下去的,恐慌只能让我们方寸大乱。我们看到,政府在平抑物价方面正在做出努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拿出智慧和勇气,积极应对,或许,这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责编/小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