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中西方传统声乐都对中国当代声乐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也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声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作与演唱两个角度对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中西传统声乐优势契合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声乐;中国当代声乐;优势
引言:中西方传统声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但同时也都具有着一定的不足,而想要寻求中国当代声乐优势,则必须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对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进行完美契合。
一、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对比
(一)传统声乐创作
传统声乐的创作具体上是指对词曲的创作,从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不同角度来看,虽然在创作理念上都高度追求内容的人性美、歌词的韵律美、音乐的调性美以及词曲整体的和谐美,但由于词曲创作必然会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西方在传统声乐的词曲创作上同样具有着不同的优势。首先在歌词的创作方面,西方传统声乐会选择西方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或是以西方诗的模式进行创作,因而歌词乃至声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都比较直白,表达方式也非常直接。而中国传统声乐则是大多是采用了填词的创作模式,其曲调格式十分多样,同时每一种对于词谱、句数、字数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这种充分体现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的的创作模式,也使得中国传统声乐在歌词创作上以及内容表达上显得更加含蓄,具有着朦胧之美[1]。其次,西方传统声乐作品以歌剧、音乐剧作为主要展现形式,不仅作品主题比较多样化,同时音乐本身的动机性也比较强。而在中国,自曲调成型以来,各个曲牌在歌词创作、情绪模式等方面都已经较为固定,因此作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域性方面。最后在音乐创作方面,西方传统声乐大多为多声部,对于复调、和声、调性变化的运用较多,对于人声高低声部以及声音种类的使用也非常重视。而中国传统声乐创作则是以单声部为主,对于和声的运用也比较简单,对于调性变化、复调乃至中低声部的使用也比较少。
(二)传统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不仅在吐字、语气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气息控制、身体控制乃至情感表达上也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上均有着明确的体现,但从具体来看,中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仍是各具优势的。首先,同样是由于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西方的歌剧、清唱剧等都是以合唱为主,演唱者们只有通过协作来实现整体的共鸣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演唱效果,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演唱者在进行发生时应注意胸腔、鼻腔、口腔、喉腔的参与和协同,从而达到整体共鸣的效果,而这也使得西方传统声乐演唱在音色上十分饱满、圆润。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声乐的表演形式大多以戏曲、民歌等独唱形式为主,整体共鸣较少,音色的饱满度、圆润度也相对较差。其次,在元音多次成型、喷口、收韵、润腔等演唱技巧的支撑下,中国传统声乐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对于细节的把握更好,例如通过对音素在歌曲中的运用把握,就能够满足歌曲在情感表达上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情感表达效果。在这方面,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就显得有所不足。
二、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
(一)創作优势契合
在中国当代声乐的创作上,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对于二者创作优势的契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中国传统声乐多样化的创作模式以及在歌词方面的语音美、语气美、韵律美,还是西方传统声乐在作曲方面的创作手法、调式运用,在二者融合中都并不冲突。因此当代声乐的创作一方面需要吸取中国传统声乐的创作优势,将多种多样的传统词谱以板式、调式、曲式的形式融入到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来,同时从坚持非统一、对比等审美观与内容表达原则,并从民间音乐中对旋律音调进行学习,从而使作品更能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与情感内容表达方式。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对各声部、声音种类的合唱给予充分重视,保持音乐创作的全面性,并将合唱、重唱在表现力等方面的特点体现出来[2]。同时,对于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学习还要以作曲为主,在主题选择上,应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禁锢,强调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动机性,从而减少作曲对于曲牌的依赖,这样不仅能够使当代声乐的创作空间变得更大,同时通过基于歌词的针对性作曲,也能够提高词曲的契合度,让音乐本身的个性与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契合并不意味着走极端,而是要保持声乐作品创作的合理与适度,例如在歌词创作上,无调性的写作技法虽然充分体现了西方传统声乐的创作优势,但与我国大部分民众的传统审美习惯却是不相符的,因此并不适用于中国当代声乐的创作中。
(二)演唱优势契合
与声乐创作一样,中国当代声乐的演唱同样需要在继承中国传统声乐演唱优势的同时,对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使二者的演唱优势在当代声乐演唱中实现全面契合。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传统声乐在演唱上虽然在语言处理上更加细腻、多样化,但对于整体共鸣却不够重视,常常过多的使用非整体共鸣或是口腔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唱的音色效果。因此,中国当代声乐的演唱必须要对这一缺点进行明确,同时学习西方传统声乐演唱在音量控制、整体共鸣、发声等方面的技术。其次,西方传统声乐具有着艺术歌曲、歌剧、音乐剧等与中国传统声乐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这些表演形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我国观众所熟悉和接受,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着声乐作品的表演上对这些表演形式进行学习与创新,从而保持中国当代声乐在表演形式上的多样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西方传统声乐都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同时这些优势在中国当代声乐发展中的作用也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则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二者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明确的认识,并从多角度入手,将二者优势不断融合,进而转化为中国当代声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宏,王宏宾.浅谈如何将中西传统声乐相结合[J].音乐时空,2016(05):68-69.
[2]陈艳.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J].赤子(上中旬),2015(15):79.
作者简介
潘燕燕(1995—),性别:女,民族:苗族,籍贯:广东省江门开平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专业):音乐学,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系。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传统声乐;中国当代声乐;优势
引言:中西方传统声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但同时也都具有着一定的不足,而想要寻求中国当代声乐优势,则必须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对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进行完美契合。
一、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对比
(一)传统声乐创作
传统声乐的创作具体上是指对词曲的创作,从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不同角度来看,虽然在创作理念上都高度追求内容的人性美、歌词的韵律美、音乐的调性美以及词曲整体的和谐美,但由于词曲创作必然会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西方在传统声乐的词曲创作上同样具有着不同的优势。首先在歌词的创作方面,西方传统声乐会选择西方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或是以西方诗的模式进行创作,因而歌词乃至声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都比较直白,表达方式也非常直接。而中国传统声乐则是大多是采用了填词的创作模式,其曲调格式十分多样,同时每一种对于词谱、句数、字数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这种充分体现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的的创作模式,也使得中国传统声乐在歌词创作上以及内容表达上显得更加含蓄,具有着朦胧之美[1]。其次,西方传统声乐作品以歌剧、音乐剧作为主要展现形式,不仅作品主题比较多样化,同时音乐本身的动机性也比较强。而在中国,自曲调成型以来,各个曲牌在歌词创作、情绪模式等方面都已经较为固定,因此作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域性方面。最后在音乐创作方面,西方传统声乐大多为多声部,对于复调、和声、调性变化的运用较多,对于人声高低声部以及声音种类的使用也非常重视。而中国传统声乐创作则是以单声部为主,对于和声的运用也比较简单,对于调性变化、复调乃至中低声部的使用也比较少。
(二)传统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不仅在吐字、语气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气息控制、身体控制乃至情感表达上也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上均有着明确的体现,但从具体来看,中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仍是各具优势的。首先,同样是由于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西方的歌剧、清唱剧等都是以合唱为主,演唱者们只有通过协作来实现整体的共鸣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演唱效果,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演唱者在进行发生时应注意胸腔、鼻腔、口腔、喉腔的参与和协同,从而达到整体共鸣的效果,而这也使得西方传统声乐演唱在音色上十分饱满、圆润。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声乐的表演形式大多以戏曲、民歌等独唱形式为主,整体共鸣较少,音色的饱满度、圆润度也相对较差。其次,在元音多次成型、喷口、收韵、润腔等演唱技巧的支撑下,中国传统声乐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对于细节的把握更好,例如通过对音素在歌曲中的运用把握,就能够满足歌曲在情感表达上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情感表达效果。在这方面,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就显得有所不足。
二、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
(一)創作优势契合
在中国当代声乐的创作上,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对于二者创作优势的契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中国传统声乐多样化的创作模式以及在歌词方面的语音美、语气美、韵律美,还是西方传统声乐在作曲方面的创作手法、调式运用,在二者融合中都并不冲突。因此当代声乐的创作一方面需要吸取中国传统声乐的创作优势,将多种多样的传统词谱以板式、调式、曲式的形式融入到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来,同时从坚持非统一、对比等审美观与内容表达原则,并从民间音乐中对旋律音调进行学习,从而使作品更能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与情感内容表达方式。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对各声部、声音种类的合唱给予充分重视,保持音乐创作的全面性,并将合唱、重唱在表现力等方面的特点体现出来[2]。同时,对于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学习还要以作曲为主,在主题选择上,应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禁锢,强调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动机性,从而减少作曲对于曲牌的依赖,这样不仅能够使当代声乐的创作空间变得更大,同时通过基于歌词的针对性作曲,也能够提高词曲的契合度,让音乐本身的个性与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契合并不意味着走极端,而是要保持声乐作品创作的合理与适度,例如在歌词创作上,无调性的写作技法虽然充分体现了西方传统声乐的创作优势,但与我国大部分民众的传统审美习惯却是不相符的,因此并不适用于中国当代声乐的创作中。
(二)演唱优势契合
与声乐创作一样,中国当代声乐的演唱同样需要在继承中国传统声乐演唱优势的同时,对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使二者的演唱优势在当代声乐演唱中实现全面契合。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传统声乐在演唱上虽然在语言处理上更加细腻、多样化,但对于整体共鸣却不够重视,常常过多的使用非整体共鸣或是口腔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唱的音色效果。因此,中国当代声乐的演唱必须要对这一缺点进行明确,同时学习西方传统声乐演唱在音量控制、整体共鸣、发声等方面的技术。其次,西方传统声乐具有着艺术歌曲、歌剧、音乐剧等与中国传统声乐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这些表演形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我国观众所熟悉和接受,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着声乐作品的表演上对这些表演形式进行学习与创新,从而保持中国当代声乐在表演形式上的多样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西方传统声乐都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同时这些优势在中国当代声乐发展中的作用也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则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二者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明确的认识,并从多角度入手,将二者优势不断融合,进而转化为中国当代声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宏,王宏宾.浅谈如何将中西传统声乐相结合[J].音乐时空,2016(05):68-69.
[2]陈艳.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J].赤子(上中旬),2015(15):79.
作者简介
潘燕燕(1995—),性别:女,民族:苗族,籍贯:广东省江门开平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专业):音乐学,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系。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