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戳出童话梦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天凌晨,手作人殷越收到一条陌生人的信息。信息里说她正处在生活的低谷,但看到殷越做的羊毛毡作品后,感受到了单纯的柔善和平静,觉得自己得到了治愈……读过信息后,殷越不知所措,但却感受到了创作的意义。

羊毛除了薅还能戳?


  1989年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急着找工作。
  宅家期间,殷越偶然在网上看到日本手作大师铃木千晶的一幅毛毡作品,心里一动。在艺术家的巧思之下,羊毛作品呈现出细腻、恬静、灵动、温柔的美感。殷越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羊毛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比纺织、针织更早。铃木千晶的作品是用前端有细小钩状的戳针勾住羊毛后,经过不断穿刺,将羊毛纤维穿引在一起,使原本蓬松的羊毛变得密实,方便造型。动画专业并非殷越所爱,她想尝试做个手工匠人,用羊毛毡进行创作。
羊毛毡作品“蘑菇人”系列

  殷越在家自制针毡,通常先画好样稿,再用羊毛塑形,接着再做调整、细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殷越一下午就做出了一只带领结的绅士兔子。接着,她又迫不及待地给兔子做了小房子,并给作品取名“领结兔子”。
殷越的作品里充满着感情

  創作的热情被开启,殷越一头扎入其间乐此不疲。她开始尝试做各种风格的玩偶:小猴子、乌鸦、星星月亮、猫咪、小熊……一个个都像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角色,软萌可爱。
  手作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制作成型,按难易程度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殷越每天醒来就趴在桌前制作毛毡作品,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尤其是细化表面的时候,要拿针不停地扎,直到扎成皮肤的纹理,毛孔清晰可辨,一不小心,还会被锋利的戳针划破手指。因为频繁地做穿刺动作,殷越胳患上了腱鞘炎,手也变得十分粗糙。

邂逅蘑菇人


  最初殷越做的都是一些萌软可爱的作品,后来她开始把对生活的感触融入作品中。制作毛毡作品,最难的是把角色的气质塑造出来,尤其是眼神的塑造,能让和作品对视的人产生心灵的交汇。通过对眼球的反光度、眼皮的厚度、眼眶皱褶的深浅等仔细斟酌,殷越的作品除了形似外还具有了性格,比如门童猴子神态若有所思,熊宝宝微仰起头似乎在问“爸爸怎么还没回家”。
  2015年深秋,殷越和爱人去莫斯科旅行。他们的住处周围有一大片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蘑菇,这让殷越特别兴奋。蘑菇生长在腐木中,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容易枯萎,但一场雨过后,又会长成蓬勃的一丛,看似脆弱,实则顽强。殷越想用羊毛表现出蘑菇的生命感。

  她先用毛毡还原出大小、造型各异的蘑菇,接着给蘑菇们按上四肢,把它们改造成蘑菇人。她创作出的蘑菇人有的在工作,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耕种,有的在奔跑……生机盎然,妙趣横生。殷越通过给蘑菇人营造场景找到了很多乐趣,比如她牵着蘑菇人一起看展览,摆弄着蘑菇人去抚摸小猫;蹲下来聆听蘑菇人讲述故事;在阴暗的灯光下和蘑菇人一起走下转角的楼梯……
  2016年夏天,一位日本策展人向殷越发出邀约。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殷越首个羊毛纤维作品展《指尖造物》在东京代关山开幕。展览上来了很多喜欢蘑菇的人,有专注拍摄蘑菇的摄影师,有专门做蘑菇烹饪的大厨,还有位白发老人,买了一组胖蘑菇和牛肝菌的作品,说要放在卧室里,因为“它们让我感到平静”。

把情感戳进羊毛里


  2018年年底,看着家人经历病痛的折磨,殷越也变得敏感而悲伤。这期间,她作品中的形象开始有了心事。殷越在一件小象作品上花了很多时间,她耐心地雕刻细节,堆砌出象鼻、耳朵和皮肤的褶皱。作品完成后,她发现这只小象不像之前的作品那样稚趣可爱,而是露出委屈的表情、坐在角落抱着膝盖的形象。殷越轻轻捧起小象,给了它一个温柔的拥抱。此后,殷越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双头斯芬克斯无毛猫,分裂出的猫头更加锐利,意指每个人都有另一面。
  2018年在北京参加展览时,殷越的一百多件作品,几小时就全部售罄。孩子们特别喜爱小象,看到它会不由自主地上前抚摸。有一个女孩,进展厅后直接走到殷越面前说:“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原来她在网上看了殷越的作品后,以她为榜样开始做手作。有个90多岁的奶奶看完展览后特意和殷越打招呼:“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我也是一个90后。”想到自己的作品能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殷越非常感动。
  “当世界缺少温柔时,就让自己变得温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殷越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让很多人拿起戳针和羊毛,和她一起戳戳戳,直到把羊毛戳成“熊”。
  在殷越看来,制作针毡羊毛就像玩一款养成游戏,面对同一个模型,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不知不觉,殷越从事羊毛毡艺术已有11年,她通过手作表达自己的同时,也把制作针毡羊毛的乐趣带给了更多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莫愁》之于我,恰如发小。  30多年前,我有个文学梦,看到所有期刊都觉得亲切,《莫愁》就是在那时候施施然走进众多“文青”的视野。尽管那时候她刚刚创刊,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期刊,但她的文章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读起来恰如春风扑面,似曾相识。  南京人历来对“莫愁”情有独钟,因为“莫愁女”带给这座城市许多婉约的烟水气。不管莫愁姑娘来自何方,南京人心里早就认定她就是江南女子,是南京的女儿。《莫愁
期刊
郑法娣  早晨8点,江苏宜兴市景舟路两边大大小小的紫砂铺子里,早起的手艺人静静地劳作。整条街朦朦胧胧地睡着,唯一静中取闹处,便是坐落于12号的宜兴市紫砂小学。几辆黄色的校车停在门口,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清亮的读书声,和门口那抹黄一样明晃晃的。听得痴了,仿佛看见一颗颗种子正吮吸着养分拼命生长,在郑法娣俯身耕耘了20年的土地上。在门卫处办公的校长  在当地妇联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宜兴紫砂小学,却发现校长郑
期刊
岁月荏苒,我和《莫愁》相识近30年了。  记得上初中时,常到父亲单位的图书室看《莫愁》杂志。《莫愁》上有重大题材的揭秘报道、辉煌历史的借鉴回顾、社会热点的慧眼透视等,许多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世界小姐的市长梦》《那个弃婴成了作家》等。多彩的“看世界”栏目让人领略海外人生,异域风情拓宽视野,读来不仅长见识,也长智慧。阅读《莫愁》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想《莫愁》杂志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就是给人
期刊
光阴似箭,《莫愁》已35岁,回忆当年初创的日子,有苦涩、有甜蜜、有感动……品味人生的青橄榄,笑看散落的一地芳华。  《莫愁》当年的办刊宗旨是为广大城乡妇女排忧解难,于是在杂志上开设了“莫愁信箱”栏目,虚拟了“莫愁大姐”与读者交流互动。  老总编让我当“莫愁大姐”。大姐是什么形象?温柔、宽厚、善良、真诚,可以信赖,可以托付,我恐怕不行。老总编却说:“我看你行,在干中学、学中干嘛!”我考虑了两天勉强答
期刊
私教言行出格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周娜,平时酷爱健身。2017年10月初,周娜与今橡健身会所签订了《私教课程购买协议书》,约定购买私人教练课程,课时为40节,金额为12800元,有效期为2017年10月10日至2018年9月29日,该份健身会员服务合同上盖有“预售卡种不转不退,口头承诺无效”的公章。  周娜在接受鲁洵私教的过程中,会所新聘请的私教李响多次找她推销筋膜拉伸课程。据李响介绍,筋膜拉伸放
期刊
玲子与艾克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夫妻,结婚15年,依旧甜蜜如初。身边的姐妹们十分羡慕,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十几年如一日的。  玲子与艾克是大学同学,大一的时候,艾克在联谊舞会上第一次见到玲子,一见钟情,并展开猛烈的追求。知道玲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艾克就去学习吉他,然后弹给她听。玲子是四川人,喜欢吃辣,从不吃辣的艾克开始陪她一起吃辣。  艾克是化学专业的,经常要待在实验室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陪玲子散步、谈心
期刊
2020年5月15日,作家叶永烈去世。他的一生,除了留下3500万字的巨著,还有一个一生一世的爱情故事。两颗心靠在一起  1962年暑假,22岁的叶永烈从北京大学回到久别的家,此行,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相亲。尽管大学期间,他已经出版了科学小品《碳的一家》,而且还是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可是做过银行行长的父亲在反右运动中蒙尘,原本殷实的家庭一贫如洗,爱情也与他无缘。但这一次,他遇到了此生
期刊
“可是,小姨?我怎么觉得这更像是纠结呢?”19岁的小外甥很有些失望地说。  大二的他在学校被一个女孩“电”到。据他说,那是一个很文静的姑娘。这样的女孩他从未遇到过,他怕以前的追求方式会不好使,因此跑来问我,想知道我们那个时候“古典”的浪漫是什么样的。  于是,我跟他回忆起了我的初恋。  我是在学校最大的舞厅认识他的。大一下学期的那个春天,我們宿舍的四个女孩忽然想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舞会,于是结伴一起
期刊
初夏,友人发了一则朋友圈:“今年迷恋矮牵牛。紫白双色、小绿鼓、黑珍珠、丁香……”我对花不了解,仔细看图片,小绿鼓是紫色的花朵镶着绿边。黑珍珠名字里带有黑字,一眼望去像黑丝绒,实际上也是紫色系,深紫色。丁香呢,是紫色花镶白边。“牵牛花啊,一朵深渊色”,看着这些图片,与谢芜村的一句俳句脱口而出。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大多带有“禅”的意味。相比我们的五言七律,俳句不讲究严谨格律,但讲究意境感,
期刊
偷得浮生半日就够了,赶暮春,去那园,和春住。  从喧嚣的公路左拐,一打方向盘就到了扬州仪征那园门口,好似别有洞天,那爬满凌霄的门楼,那幽深浓绿的林荫道,让俗务困扰的心一下子进入清凉静谧之境。  找一棵樟树停车,车门一开,清香拂面,一种久违稀罕的清冽滋味,花香、木香、茶香、果香……都掺杂在一起,醒脑洗心润肺。园子很安静,除了动植物,似乎只有我们。满眼的绿,夹杂红红白白的花,不由自主迎着它们走。嗅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