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天凌晨,手作人殷越收到一条陌生人的信息。信息里说她正处在生活的低谷,但看到殷越做的羊毛毡作品后,感受到了单纯的柔善和平静,觉得自己得到了治愈……读过信息后,殷越不知所措,但却感受到了创作的意义。
1989年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急着找工作。
宅家期间,殷越偶然在网上看到日本手作大师铃木千晶的一幅毛毡作品,心里一动。在艺术家的巧思之下,羊毛作品呈现出细腻、恬静、灵动、温柔的美感。殷越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羊毛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比纺织、针织更早。铃木千晶的作品是用前端有细小钩状的戳针勾住羊毛后,经过不断穿刺,将羊毛纤维穿引在一起,使原本蓬松的羊毛变得密实,方便造型。动画专业并非殷越所爱,她想尝试做个手工匠人,用羊毛毡进行创作。
殷越在家自制针毡,通常先画好样稿,再用羊毛塑形,接着再做调整、细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殷越一下午就做出了一只带领结的绅士兔子。接着,她又迫不及待地给兔子做了小房子,并给作品取名“领结兔子”。
創作的热情被开启,殷越一头扎入其间乐此不疲。她开始尝试做各种风格的玩偶:小猴子、乌鸦、星星月亮、猫咪、小熊……一个个都像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角色,软萌可爱。
手作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制作成型,按难易程度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殷越每天醒来就趴在桌前制作毛毡作品,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尤其是细化表面的时候,要拿针不停地扎,直到扎成皮肤的纹理,毛孔清晰可辨,一不小心,还会被锋利的戳针划破手指。因为频繁地做穿刺动作,殷越胳患上了腱鞘炎,手也变得十分粗糙。
最初殷越做的都是一些萌软可爱的作品,后来她开始把对生活的感触融入作品中。制作毛毡作品,最难的是把角色的气质塑造出来,尤其是眼神的塑造,能让和作品对视的人产生心灵的交汇。通过对眼球的反光度、眼皮的厚度、眼眶皱褶的深浅等仔细斟酌,殷越的作品除了形似外还具有了性格,比如门童猴子神态若有所思,熊宝宝微仰起头似乎在问“爸爸怎么还没回家”。
2015年深秋,殷越和爱人去莫斯科旅行。他们的住处周围有一大片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蘑菇,这让殷越特别兴奋。蘑菇生长在腐木中,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容易枯萎,但一场雨过后,又会长成蓬勃的一丛,看似脆弱,实则顽强。殷越想用羊毛表现出蘑菇的生命感。
她先用毛毡还原出大小、造型各异的蘑菇,接着给蘑菇们按上四肢,把它们改造成蘑菇人。她创作出的蘑菇人有的在工作,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耕种,有的在奔跑……生机盎然,妙趣横生。殷越通过给蘑菇人营造场景找到了很多乐趣,比如她牵着蘑菇人一起看展览,摆弄着蘑菇人去抚摸小猫;蹲下来聆听蘑菇人讲述故事;在阴暗的灯光下和蘑菇人一起走下转角的楼梯……
2016年夏天,一位日本策展人向殷越发出邀约。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殷越首个羊毛纤维作品展《指尖造物》在东京代关山开幕。展览上来了很多喜欢蘑菇的人,有专注拍摄蘑菇的摄影师,有专门做蘑菇烹饪的大厨,还有位白发老人,买了一组胖蘑菇和牛肝菌的作品,说要放在卧室里,因为“它们让我感到平静”。
2018年年底,看着家人经历病痛的折磨,殷越也变得敏感而悲伤。这期间,她作品中的形象开始有了心事。殷越在一件小象作品上花了很多时间,她耐心地雕刻细节,堆砌出象鼻、耳朵和皮肤的褶皱。作品完成后,她发现这只小象不像之前的作品那样稚趣可爱,而是露出委屈的表情、坐在角落抱着膝盖的形象。殷越轻轻捧起小象,给了它一个温柔的拥抱。此后,殷越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双头斯芬克斯无毛猫,分裂出的猫头更加锐利,意指每个人都有另一面。
2018年在北京参加展览时,殷越的一百多件作品,几小时就全部售罄。孩子们特别喜爱小象,看到它会不由自主地上前抚摸。有一个女孩,进展厅后直接走到殷越面前说:“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原来她在网上看了殷越的作品后,以她为榜样开始做手作。有个90多岁的奶奶看完展览后特意和殷越打招呼:“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我也是一个90后。”想到自己的作品能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殷越非常感动。
“当世界缺少温柔时,就让自己变得温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殷越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让很多人拿起戳针和羊毛,和她一起戳戳戳,直到把羊毛戳成“熊”。
在殷越看来,制作针毡羊毛就像玩一款养成游戏,面对同一个模型,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不知不觉,殷越从事羊毛毡艺术已有11年,她通过手作表达自己的同时,也把制作针毡羊毛的乐趣带给了更多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羊毛除了薅还能戳?
1989年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急着找工作。
宅家期间,殷越偶然在网上看到日本手作大师铃木千晶的一幅毛毡作品,心里一动。在艺术家的巧思之下,羊毛作品呈现出细腻、恬静、灵动、温柔的美感。殷越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羊毛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比纺织、针织更早。铃木千晶的作品是用前端有细小钩状的戳针勾住羊毛后,经过不断穿刺,将羊毛纤维穿引在一起,使原本蓬松的羊毛变得密实,方便造型。动画专业并非殷越所爱,她想尝试做个手工匠人,用羊毛毡进行创作。
殷越在家自制针毡,通常先画好样稿,再用羊毛塑形,接着再做调整、细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殷越一下午就做出了一只带领结的绅士兔子。接着,她又迫不及待地给兔子做了小房子,并给作品取名“领结兔子”。
創作的热情被开启,殷越一头扎入其间乐此不疲。她开始尝试做各种风格的玩偶:小猴子、乌鸦、星星月亮、猫咪、小熊……一个个都像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角色,软萌可爱。
手作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制作成型,按难易程度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殷越每天醒来就趴在桌前制作毛毡作品,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尤其是细化表面的时候,要拿针不停地扎,直到扎成皮肤的纹理,毛孔清晰可辨,一不小心,还会被锋利的戳针划破手指。因为频繁地做穿刺动作,殷越胳患上了腱鞘炎,手也变得十分粗糙。
邂逅蘑菇人
最初殷越做的都是一些萌软可爱的作品,后来她开始把对生活的感触融入作品中。制作毛毡作品,最难的是把角色的气质塑造出来,尤其是眼神的塑造,能让和作品对视的人产生心灵的交汇。通过对眼球的反光度、眼皮的厚度、眼眶皱褶的深浅等仔细斟酌,殷越的作品除了形似外还具有了性格,比如门童猴子神态若有所思,熊宝宝微仰起头似乎在问“爸爸怎么还没回家”。
2015年深秋,殷越和爱人去莫斯科旅行。他们的住处周围有一大片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蘑菇,这让殷越特别兴奋。蘑菇生长在腐木中,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容易枯萎,但一场雨过后,又会长成蓬勃的一丛,看似脆弱,实则顽强。殷越想用羊毛表现出蘑菇的生命感。
她先用毛毡还原出大小、造型各异的蘑菇,接着给蘑菇们按上四肢,把它们改造成蘑菇人。她创作出的蘑菇人有的在工作,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耕种,有的在奔跑……生机盎然,妙趣横生。殷越通过给蘑菇人营造场景找到了很多乐趣,比如她牵着蘑菇人一起看展览,摆弄着蘑菇人去抚摸小猫;蹲下来聆听蘑菇人讲述故事;在阴暗的灯光下和蘑菇人一起走下转角的楼梯……
2016年夏天,一位日本策展人向殷越发出邀约。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殷越首个羊毛纤维作品展《指尖造物》在东京代关山开幕。展览上来了很多喜欢蘑菇的人,有专注拍摄蘑菇的摄影师,有专门做蘑菇烹饪的大厨,还有位白发老人,买了一组胖蘑菇和牛肝菌的作品,说要放在卧室里,因为“它们让我感到平静”。
把情感戳进羊毛里
2018年年底,看着家人经历病痛的折磨,殷越也变得敏感而悲伤。这期间,她作品中的形象开始有了心事。殷越在一件小象作品上花了很多时间,她耐心地雕刻细节,堆砌出象鼻、耳朵和皮肤的褶皱。作品完成后,她发现这只小象不像之前的作品那样稚趣可爱,而是露出委屈的表情、坐在角落抱着膝盖的形象。殷越轻轻捧起小象,给了它一个温柔的拥抱。此后,殷越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比如双头斯芬克斯无毛猫,分裂出的猫头更加锐利,意指每个人都有另一面。
2018年在北京参加展览时,殷越的一百多件作品,几小时就全部售罄。孩子们特别喜爱小象,看到它会不由自主地上前抚摸。有一个女孩,进展厅后直接走到殷越面前说:“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原来她在网上看了殷越的作品后,以她为榜样开始做手作。有个90多岁的奶奶看完展览后特意和殷越打招呼:“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我也是一个90后。”想到自己的作品能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殷越非常感动。
“当世界缺少温柔时,就让自己变得温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殷越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让很多人拿起戳针和羊毛,和她一起戳戳戳,直到把羊毛戳成“熊”。
在殷越看来,制作针毡羊毛就像玩一款养成游戏,面对同一个模型,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不知不觉,殷越从事羊毛毡艺术已有11年,她通过手作表达自己的同时,也把制作针毡羊毛的乐趣带给了更多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