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经献血就晕,却勇敢地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由于自身体质原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然而,当患者再次发出“紧急呼救”,她艰难地做通家人的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位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又一次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妹子”点燃生命的希望。
今年37岁的吕明玉,是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吕明玉恬然一笑:“受一点皮肉之苦救人一命,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如果有机会,相信许多人也会去做。”
首次捐献经受考验
8年前,吕明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献血。
“血献到中途,人就晕了。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敢献过血。”吕明玉说。但去年5月,当文登市红十字会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吕明玉还是勇敢地报了名。
今年春天,经过配对检测,她与一名苏州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文登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月12日上午,济南,山东省立医院。吕明玉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天也正好是吕明玉的生日。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与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过生日,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份幸运。”吕明玉说。
手术台上,银色的针头插入吕明玉纤细的胳膊,通过一根导管将滚烫的热血导入分离机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然后血液经过另一端的导管重新回到人体。经过5个小时、11个循环的采集,110毫升造血干细跑混悬液于当天从济南送往苏州,随即注入患者体内。
陪同吕明玉的文登市红十字会业务部主任姜永生说:“整个采集过程相当于吕明玉身体内的全部血液进行了三次体外循环。她躺在手术台上几乎一动也不能动,看得出她在强忍着……”
吕明玉说:“第一次手术结束后,我的反应比较重,后来才慢慢调整过来。”
艰难说服二次捐献
时隔不到半年。9月29日,吕明玉一家正盘算“十一”长假的出行计划时,来自文登市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打乱了出行计划。由于苏州患者免疫力突然下降,生命告急,急需她再次捐献淋巴细胞。
身体恢复不久的吕明玉,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再次捐献。“时间不等人,救人救到底。如果我不去,她的生命可能就没有希望了,我也会终生遗憾的。”
然而,这一次,吕明玉没有想到的是,来自家庭的“反对声”竟如此强烈和一致。
因为爱,所以“反对”——最难过的是丈夫这一关。“看到她第一次捐献的前前后后,真不希望她再捐了。为此我们没少吵过嘴。情急之下,我甚至说出了再捐就离婚的气话。”吕明玉的丈夫刘忠威感慨地说。
出行计划搁浅了。“十一”七天假,吕明玉一家开了七天“家庭会议”,最终家人“妥协”了。
10月8日一早上班,吕明玉拨通了文登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同意再次捐献。
10月27日上午,文登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和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为吕明玉举行欢送仪式,仪式结束后,文登市电业总公司派出专人专车,护送吕明玉一家奔赴济南。
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家人都在为吕明玉担心,只有吕明玉5岁的女儿茸茸无忧无虑地说:“妈妈,你又要去救那个阿姨了,你真棒!”
苏州来信爱传鲁苏
10月28日,依然是在山东省立医院。经过大约4个半小时的采集,吕明玉完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上次一样,开始没有什么反应,1个多小时以后,反应开始出现……”走下手术台的吕明玉说。
11月初,吕明玉正在家中休养,一封从苏州辗转济南、威海的来信和一条江南水乡特色的绸缎丝巾飘到了她的身边。写信的正是两次接受吕明玉捐献的苏州患者。
尽管素未谋面,但长达四页的来信中,受捐者真诚的感激与感动,让坚强的吕明玉数次哽咽。
苏州患者在信中写道:“我是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人,今年34岁,有一个女儿,今年8岁,刚上一年级。老公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父母退休在家,一家人过着安宁和谐的生活。”在去年9月不幸查出白血病后,“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都吓呆了,恐惧、害怕一直笼罩着我,整天躲在被子里哭”。
幸运的是,“经过四次化疗后,从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配型成功啦!”苏州患者写道,“我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我的孩子有妈妈了,我的妈妈有孩子了,活着真好,身边的一草一木,连空气都那么美好”。
五个月后病情复发,苏州患者曾一度准备放弃,但吕明玉的勇敢大爱再次挽救了她。
“今天你为了救我,又一次捐献了淋巴细胞。姐,你真是太伟大了。现在你就是我的亲姐姐了,我们已经有割不断的血脉相连了。”吕明玉说,这封信她读了好几遍,尽管自己的身体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每次读到这里,她都感到分外温暖和开心。
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由于自身体质原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然而,当患者再次发出“紧急呼救”,她艰难地做通家人的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位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又一次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妹子”点燃生命的希望。
今年37岁的吕明玉,是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吕明玉恬然一笑:“受一点皮肉之苦救人一命,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如果有机会,相信许多人也会去做。”
首次捐献经受考验
8年前,吕明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献血。
“血献到中途,人就晕了。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敢献过血。”吕明玉说。但去年5月,当文登市红十字会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吕明玉还是勇敢地报了名。
今年春天,经过配对检测,她与一名苏州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文登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月12日上午,济南,山东省立医院。吕明玉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天也正好是吕明玉的生日。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与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过生日,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份幸运。”吕明玉说。
手术台上,银色的针头插入吕明玉纤细的胳膊,通过一根导管将滚烫的热血导入分离机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然后血液经过另一端的导管重新回到人体。经过5个小时、11个循环的采集,110毫升造血干细跑混悬液于当天从济南送往苏州,随即注入患者体内。
陪同吕明玉的文登市红十字会业务部主任姜永生说:“整个采集过程相当于吕明玉身体内的全部血液进行了三次体外循环。她躺在手术台上几乎一动也不能动,看得出她在强忍着……”
吕明玉说:“第一次手术结束后,我的反应比较重,后来才慢慢调整过来。”
艰难说服二次捐献
时隔不到半年。9月29日,吕明玉一家正盘算“十一”长假的出行计划时,来自文登市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打乱了出行计划。由于苏州患者免疫力突然下降,生命告急,急需她再次捐献淋巴细胞。
身体恢复不久的吕明玉,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再次捐献。“时间不等人,救人救到底。如果我不去,她的生命可能就没有希望了,我也会终生遗憾的。”
然而,这一次,吕明玉没有想到的是,来自家庭的“反对声”竟如此强烈和一致。
因为爱,所以“反对”——最难过的是丈夫这一关。“看到她第一次捐献的前前后后,真不希望她再捐了。为此我们没少吵过嘴。情急之下,我甚至说出了再捐就离婚的气话。”吕明玉的丈夫刘忠威感慨地说。
出行计划搁浅了。“十一”七天假,吕明玉一家开了七天“家庭会议”,最终家人“妥协”了。
10月8日一早上班,吕明玉拨通了文登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同意再次捐献。
10月27日上午,文登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和国家电网威海文登市电业总公司为吕明玉举行欢送仪式,仪式结束后,文登市电业总公司派出专人专车,护送吕明玉一家奔赴济南。
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家人都在为吕明玉担心,只有吕明玉5岁的女儿茸茸无忧无虑地说:“妈妈,你又要去救那个阿姨了,你真棒!”
苏州来信爱传鲁苏
10月28日,依然是在山东省立医院。经过大约4个半小时的采集,吕明玉完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上次一样,开始没有什么反应,1个多小时以后,反应开始出现……”走下手术台的吕明玉说。
11月初,吕明玉正在家中休养,一封从苏州辗转济南、威海的来信和一条江南水乡特色的绸缎丝巾飘到了她的身边。写信的正是两次接受吕明玉捐献的苏州患者。
尽管素未谋面,但长达四页的来信中,受捐者真诚的感激与感动,让坚强的吕明玉数次哽咽。
苏州患者在信中写道:“我是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人,今年34岁,有一个女儿,今年8岁,刚上一年级。老公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父母退休在家,一家人过着安宁和谐的生活。”在去年9月不幸查出白血病后,“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都吓呆了,恐惧、害怕一直笼罩着我,整天躲在被子里哭”。
幸运的是,“经过四次化疗后,从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配型成功啦!”苏州患者写道,“我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我的孩子有妈妈了,我的妈妈有孩子了,活着真好,身边的一草一木,连空气都那么美好”。
五个月后病情复发,苏州患者曾一度准备放弃,但吕明玉的勇敢大爱再次挽救了她。
“今天你为了救我,又一次捐献了淋巴细胞。姐,你真是太伟大了。现在你就是我的亲姐姐了,我们已经有割不断的血脉相连了。”吕明玉说,这封信她读了好几遍,尽管自己的身体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每次读到这里,她都感到分外温暖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