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实施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林业、林区经济稳定增长。该文重点阐述了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竹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效笋竹;推广;示范;大均乡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68-03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7.9%,林地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全县土地总面积194 665.4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1 598.7hm2,占总面积的83.01%;现有竹林面积16 210.9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6 011.6hm2,杂竹面积199.3hm2,竹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10.03%,毛竹总立竹量4 023.6万株,其中林分立竹量4 017.2万株,散生竹6.5万株,毛竹林分平均立竹量为167株/667m2。
大均乡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西南,管辖大均、洋坑、泉坑、伏叶、大赤坑、梅山、三格、新亭、李宝9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 339.7hm2,其中竹林面积817.9hm2,人均0.192hm2,森林覆盖率达91%。为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化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中的作用,笔者积极开展实施了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并对进一步加强竹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竹子的生长,是浙江省竹子集中分布的中心区之一,竹类资源丰富。根据2008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县现有竹林面积16 210.9hm2,大均乡现有竹林面积817.9hm2。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践行“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将竹产业列入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竹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以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为手段,加以扶持和培育,加大投入,以毛竹现代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改善竹林生产条件,竹林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竹林效益进一步增长,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加快毛竹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传统经营向科学集约经营转变,促进竹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扎实推动林业增效、林民增收、林区发展。发展竹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占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山区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当前,通过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实施,进一步挖掘竹林生产潜力,提升竹产业经营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林农增收,转变竹林经营方式、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利于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变等建设。
2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竹林结构调整 密度以140~180株/667m2为宜,平均胸径9cm以上,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1∶1∶1较佳。
2.2 土壤管理
2.2.1 深垦 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冬季进行深垦,垦复深度一般要达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篼,挖除老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逐步改善林地条件。
2.2.2 浅耕除草 在冬笋大年的8~9月,结合施肥,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
2.3 水分管理 在笋芽分化期(8~9月)和孕笋期(10月至次年2月)进行1次灌溉。连续干旱25~30d,需进行1次灌溉。
2.4 施肥技术
2.4.1 施肥时间和肥料组成 一般“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施肥重点在5~6月。“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按“4次施肥法“进行施肥,重点为4~5月发鞭肥和8~9月笋芽分化期施肥。用肥量按N∶P∶K=6∶2∶2,30%有效量计算,1度施肥量为50~100kg/667m2,其中,春笋大年占总用肥量的30%~40%,春笋小年占总用肥量的60%~70%。
2.4.2 施肥方法 可采用沟施、篼施、穴施、撒施等。
2.5 笋竹采收
2.5.1 合理采笋 采笋主要应做到“适时、适度和适对象”,做到合理挖笋和留养。保留那些生长健壮、粗大,位置分布合理的竹笋。
2.5.2 留好母竹 在竹笋盛期,选择粗壮有力,笋箨段、硬、开放,粗细中等的春笋留养为母竹,并注意母竹分布均匀,一般每667m2年留养新竹70~90株左右。
2.5.3 合理砍伐 母竹更新砍伐在当年冬季进行,砍去6a以上的老竹,适当保留3度竹填补林窗。
3 项目实施方案及效益
3.1 实施方案
3.1.1 实施时间 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
3.1.2 实施地点 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梅山村。
3.1.3 推广与示范规模 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竹类专家库资源,加强与丽水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首席专家——乡责任林技员——村责任农民技术员”3级技术推广长效机制,通过农函大、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春笋早出”、“笋材两用林培育”等多项竹林高效生产经营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规模13.33hm2,辐射带动面积133.33hm2;以吴桂根等人建立核心示范户9个,辐射带动农户100户;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期,受训农民达150人次,培养技术带头人230人。
3.1.4 组织实施 加强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成效。 3.2 取得的效益 在13.33hm2示范区中,每1.33hm2建立1个0.066 7hm2标准地进行动态分析。据统计,每667m2生长新竹62株,比对照多生长65%,并且粗度增加32%;在9个农户监测点中,冬笋产量由2a前的不挖冬笋到目前可挖62kg/667m2,最高时卖到了20元/kg,平均也有14元/kg,按平均14元/kg价格计算,产值868元/667m2,春笋大年从1月5日起就开始陆续破土而出,几乎和冬笋上市时间差不多,大受欢迎,供不应求,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外,近年来,随着竹材价格从2004年的13元/50kg左右一路上涨到2013年的30元/50kg左右,实施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使许多竹农增效十分明显,如大均乡梅山村吴桂根经营的0.333 3hm2竹林,2013年11月采伐竹材20 000kg,仅竹材一项收入12 000多元/hm2,平均收入36 000元/hm2,竹林平均增值15 000~18 000元/hm2,整个推广与示范基地产值达1 200万元/hm2;据年报数据显示,全乡笋竹林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价格的上涨,2009年一产产值1 884万元,2011年一产产值
2 355万元,2013年一产产值2 944万元。通过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实施,从而加快推进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毛竹林经营水平不高
4.1.1 竹林平均产出水平低 全乡毛竹林819.1hm2,立竹总量140万株,平均立竹量114株/667m2,2013年一产产值计算平均产值仅为7 500元/hm2左右,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巨大的开发的潜力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4.1.2 毛竹林结构不合理 毛竹纯林化现象日益明显,竹林结构不合理,抵御雪灾及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
4.1.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些竹农经营毛竹林时没有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生产中只注重在出笋上,没有注重平时对竹林的养护和管理。不少竹农为获取眼前利益,往往出现“砍幼留老,砍强留弱,砍壮留老”现象,导致竹林的衰退,致使竹林产值不高。此外,竹农砍伐竹子后,很少进行抚育施肥,造成竹子生长状况差,单位产量低,残次林面积扩大。
4.2 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全乡设施栽培、集约经营高产高效竹林面积比重少,粗放经营、低效竹林面积比重大,竹林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毛竹主产区农户竹林面积多在0.2~0.33hm2,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不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4.3 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近年来,大均乡各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基本属老弱病残,面对大片的竹林经营,明显力不从心,加上劳动力工资大幅度提高,使经营成本偏高,严重制约了毛竹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竹林处于半荒芜、自生自灭的状态。
4.4 基础设施落后 毛竹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影响竹林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投入不足,大均乡竹产区林道路建设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竹林砍伐的竹子都是靠肩扛手抬搬运到山下,费时费力,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竹农经营竹林收益的增加,已成为制约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毛竹林水利设施作为毛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措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4.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导致一二产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
5 进一步发展竹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规划,制定政策,争取项目
5.1.1 完善规划 根据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制定全乡竹产业发展规划。
5.1.2 制定政策 制定政策扶持方向,引导(下转76页)(上接69页)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1.3 争取项目 通过项目包装向省市县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如果条件许可,乡财政、村集体经济也每年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专门用于基础设施、科技推广、特色林产品基地和高效竹林示范基地建设。
5.2 加强科技进村,推进科技兴竹 只有提高竹农的科技素质,使笋竹生产与加工由数量型的扩张变为质量型的提高,才能一改过去粗放的掠夺式经营,转变为科学的集约型经营。首先,建立健全竹产业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培育、开发竹林资源,运用科技使竹林增值增效。其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充分运用现场会、技术讲座、组建流动科技服务队、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到第一线,让竹农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科技管护知识。第三,以毛竹科技示范片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普及竹业科技知识,提高竹农素质。
5.3 分类指导,优化竹林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实施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的丰产林。根据山场立地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规划,不同的毛竹山场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与培育措施,逐步实现一般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方向的转变,由低投入低产出向高投入高产出方向转变。
5.4 加大投入,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 竹林道路建设既可以减轻林农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节约工本、直接增加林农的收益。经调研测算,每修建1km林道,受益竹林每667m2每度直接增加效益100多元,受益面积视林道密度而异,一般在100hm2/km左右。此外,采用灌溉设施栽培,竹林产出的效益是一般的3~4倍。因此,应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业生产的积极性,制定竹业开发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竹农从事竹业开发,努力聚集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竹林的路网和水利建设,改善交通设施,尽可能实现竹林通路、通电。建立竹农投工投劳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辅的投入机制,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竹林基础设施的改造。
5.5 加强竹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大均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紧紧围绕景宁畲族自治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协助本乡有积极性需要申报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以充分发挥竹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专业协会行业协调、服务、自律、维权等方面的作用。一是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协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高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切实改变当前竹加工的传统化、简单化、附加值低的局面;二是出台相关政策,突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笋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联合或兼并的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拉动竹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市场中介,培育和扶持竹业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在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搭建桥梁,推进笋竹市场化进程。
5.6 采取政策引导等形式,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坚持连续性扶持政策,整合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强竹产业建设领导、实施和监管等小组,确定职能部门开展帮建帮造,定期召开协调会,落实林贷、基建、林管等具体问题,切实带动百姓持续、稳定增收。二是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涉竹产业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承接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加强竹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的指导,努力培育大均乡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进企业从事竹木制品、竹笋等森林产品加工开发,进一步鼓励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竹制品产业发展,开发竹筷、竹板、竹炭系列产品,发展竹制工艺品。
参考文献
[1]张国防,缪碧华.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04.
[2]曾小洁,曾永东.竹林丰产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3,S1.
[3]叶世法,林世奎.竹林培育增产潜力大[J].浙江林业科技,1980,04.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高效笋竹;推广;示范;大均乡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68-03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7.9%,林地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全县土地总面积194 665.4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1 598.7hm2,占总面积的83.01%;现有竹林面积16 210.9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6 011.6hm2,杂竹面积199.3hm2,竹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10.03%,毛竹总立竹量4 023.6万株,其中林分立竹量4 017.2万株,散生竹6.5万株,毛竹林分平均立竹量为167株/667m2。
大均乡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西南,管辖大均、洋坑、泉坑、伏叶、大赤坑、梅山、三格、新亭、李宝9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 339.7hm2,其中竹林面积817.9hm2,人均0.192hm2,森林覆盖率达91%。为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化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中的作用,笔者积极开展实施了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并对进一步加强竹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竹子的生长,是浙江省竹子集中分布的中心区之一,竹类资源丰富。根据2008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县现有竹林面积16 210.9hm2,大均乡现有竹林面积817.9hm2。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践行“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将竹产业列入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竹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以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为手段,加以扶持和培育,加大投入,以毛竹现代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改善竹林生产条件,竹林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竹林效益进一步增长,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加快毛竹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传统经营向科学集约经营转变,促进竹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扎实推动林业增效、林民增收、林区发展。发展竹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占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山区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当前,通过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实施,进一步挖掘竹林生产潜力,提升竹产业经营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林农增收,转变竹林经营方式、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利于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变等建设。
2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竹林结构调整 密度以140~180株/667m2为宜,平均胸径9cm以上,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1∶1∶1较佳。
2.2 土壤管理
2.2.1 深垦 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冬季进行深垦,垦复深度一般要达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头、伐篼,挖除老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逐步改善林地条件。
2.2.2 浅耕除草 在冬笋大年的8~9月,结合施肥,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
2.3 水分管理 在笋芽分化期(8~9月)和孕笋期(10月至次年2月)进行1次灌溉。连续干旱25~30d,需进行1次灌溉。
2.4 施肥技术
2.4.1 施肥时间和肥料组成 一般“冬笋小年,春笋大年”年份,施肥重点在5~6月。“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按“4次施肥法“进行施肥,重点为4~5月发鞭肥和8~9月笋芽分化期施肥。用肥量按N∶P∶K=6∶2∶2,30%有效量计算,1度施肥量为50~100kg/667m2,其中,春笋大年占总用肥量的30%~40%,春笋小年占总用肥量的60%~70%。
2.4.2 施肥方法 可采用沟施、篼施、穴施、撒施等。
2.5 笋竹采收
2.5.1 合理采笋 采笋主要应做到“适时、适度和适对象”,做到合理挖笋和留养。保留那些生长健壮、粗大,位置分布合理的竹笋。
2.5.2 留好母竹 在竹笋盛期,选择粗壮有力,笋箨段、硬、开放,粗细中等的春笋留养为母竹,并注意母竹分布均匀,一般每667m2年留养新竹70~90株左右。
2.5.3 合理砍伐 母竹更新砍伐在当年冬季进行,砍去6a以上的老竹,适当保留3度竹填补林窗。
3 项目实施方案及效益
3.1 实施方案
3.1.1 实施时间 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
3.1.2 实施地点 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梅山村。
3.1.3 推广与示范规模 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竹类专家库资源,加强与丽水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首席专家——乡责任林技员——村责任农民技术员”3级技术推广长效机制,通过农函大、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春笋早出”、“笋材两用林培育”等多项竹林高效生产经营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规模13.33hm2,辐射带动面积133.33hm2;以吴桂根等人建立核心示范户9个,辐射带动农户100户;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期,受训农民达150人次,培养技术带头人230人。
3.1.4 组织实施 加强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成效。 3.2 取得的效益 在13.33hm2示范区中,每1.33hm2建立1个0.066 7hm2标准地进行动态分析。据统计,每667m2生长新竹62株,比对照多生长65%,并且粗度增加32%;在9个农户监测点中,冬笋产量由2a前的不挖冬笋到目前可挖62kg/667m2,最高时卖到了20元/kg,平均也有14元/kg,按平均14元/kg价格计算,产值868元/667m2,春笋大年从1月5日起就开始陆续破土而出,几乎和冬笋上市时间差不多,大受欢迎,供不应求,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外,近年来,随着竹材价格从2004年的13元/50kg左右一路上涨到2013年的30元/50kg左右,实施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使许多竹农增效十分明显,如大均乡梅山村吴桂根经营的0.333 3hm2竹林,2013年11月采伐竹材20 000kg,仅竹材一项收入12 000多元/hm2,平均收入36 000元/hm2,竹林平均增值15 000~18 000元/hm2,整个推广与示范基地产值达1 200万元/hm2;据年报数据显示,全乡笋竹林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价格的上涨,2009年一产产值1 884万元,2011年一产产值
2 355万元,2013年一产产值2 944万元。通过高效笋竹两用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实施,从而加快推进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毛竹林经营水平不高
4.1.1 竹林平均产出水平低 全乡毛竹林819.1hm2,立竹总量140万株,平均立竹量114株/667m2,2013年一产产值计算平均产值仅为7 500元/hm2左右,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巨大的开发的潜力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4.1.2 毛竹林结构不合理 毛竹纯林化现象日益明显,竹林结构不合理,抵御雪灾及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
4.1.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些竹农经营毛竹林时没有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生产中只注重在出笋上,没有注重平时对竹林的养护和管理。不少竹农为获取眼前利益,往往出现“砍幼留老,砍强留弱,砍壮留老”现象,导致竹林的衰退,致使竹林产值不高。此外,竹农砍伐竹子后,很少进行抚育施肥,造成竹子生长状况差,单位产量低,残次林面积扩大。
4.2 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全乡设施栽培、集约经营高产高效竹林面积比重少,粗放经营、低效竹林面积比重大,竹林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毛竹主产区农户竹林面积多在0.2~0.33hm2,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不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4.3 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近年来,大均乡各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基本属老弱病残,面对大片的竹林经营,明显力不从心,加上劳动力工资大幅度提高,使经营成本偏高,严重制约了毛竹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竹林处于半荒芜、自生自灭的状态。
4.4 基础设施落后 毛竹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影响竹林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投入不足,大均乡竹产区林道路建设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竹林砍伐的竹子都是靠肩扛手抬搬运到山下,费时费力,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竹农经营竹林收益的增加,已成为制约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毛竹林水利设施作为毛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措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4.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导致一二产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
5 进一步发展竹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规划,制定政策,争取项目
5.1.1 完善规划 根据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制定全乡竹产业发展规划。
5.1.2 制定政策 制定政策扶持方向,引导(下转76页)(上接69页)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1.3 争取项目 通过项目包装向省市县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如果条件许可,乡财政、村集体经济也每年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专门用于基础设施、科技推广、特色林产品基地和高效竹林示范基地建设。
5.2 加强科技进村,推进科技兴竹 只有提高竹农的科技素质,使笋竹生产与加工由数量型的扩张变为质量型的提高,才能一改过去粗放的掠夺式经营,转变为科学的集约型经营。首先,建立健全竹产业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培育、开发竹林资源,运用科技使竹林增值增效。其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充分运用现场会、技术讲座、组建流动科技服务队、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到第一线,让竹农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科技管护知识。第三,以毛竹科技示范片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普及竹业科技知识,提高竹农素质。
5.3 分类指导,优化竹林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实施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的丰产林。根据山场立地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规划,不同的毛竹山场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与培育措施,逐步实现一般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方向的转变,由低投入低产出向高投入高产出方向转变。
5.4 加大投入,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 竹林道路建设既可以减轻林农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节约工本、直接增加林农的收益。经调研测算,每修建1km林道,受益竹林每667m2每度直接增加效益100多元,受益面积视林道密度而异,一般在100hm2/km左右。此外,采用灌溉设施栽培,竹林产出的效益是一般的3~4倍。因此,应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业生产的积极性,制定竹业开发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竹农从事竹业开发,努力聚集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竹林的路网和水利建设,改善交通设施,尽可能实现竹林通路、通电。建立竹农投工投劳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辅的投入机制,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竹林基础设施的改造。
5.5 加强竹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大均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紧紧围绕景宁畲族自治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协助本乡有积极性需要申报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以充分发挥竹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专业协会行业协调、服务、自律、维权等方面的作用。一是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协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高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切实改变当前竹加工的传统化、简单化、附加值低的局面;二是出台相关政策,突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笋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联合或兼并的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拉动竹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市场中介,培育和扶持竹业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在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搭建桥梁,推进笋竹市场化进程。
5.6 采取政策引导等形式,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坚持连续性扶持政策,整合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强竹产业建设领导、实施和监管等小组,确定职能部门开展帮建帮造,定期召开协调会,落实林贷、基建、林管等具体问题,切实带动百姓持续、稳定增收。二是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涉竹产业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承接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加强竹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的指导,努力培育大均乡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进企业从事竹木制品、竹笋等森林产品加工开发,进一步鼓励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竹制品产业发展,开发竹筷、竹板、竹炭系列产品,发展竹制工艺品。
参考文献
[1]张国防,缪碧华.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04.
[2]曾小洁,曾永东.竹林丰产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3,S1.
[3]叶世法,林世奎.竹林培育增产潜力大[J].浙江林业科技,1980,0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