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01-09 走向世界杂志
○潍柴作为发动机制造商,品牌名气已家喻户晓。
2016年前三季度,潍柴控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70%。在中国重卡和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价格走跌、市场萧条的困局下,潍柴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率先回暖。
2016年6月22日,潍柴下属上市公司潍柴动力的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与美国德马泰克公司股东签署协议,前者以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折合上百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100%股权。德国凯傲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美国德马泰克是全球第三大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这次并购的完成,潍柴掌门谭旭光说:“这将推动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进一步向消费转型,在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后,潍柴通过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全部并购或自建工厂,初步完成了全球化布局。”
2015年,潍柴集团销售收入已超100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占比已高达57%。即潍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有57元来自海外市场。“如果未来把美国的企业计算在内、合并财务报表后,整个潍柴海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多年来,潍柴一直以跨国并购、海外建厂的方式,快速地推进国际化、转移产能。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潍柴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发起了一系列抄底并购,并先后在印度、白俄罗斯投资建厂。
谭旭光接管潍柴时,潍柴已有52年的历史。而他的梦想是,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企打造成为充满生机的百年老店。而这,需要潍柴通过转型实现自身的“变形”。
2002年潍柴只有不足30亿元的销售收入,可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却突破了千亿元,10年翻了30多倍。这是因为潍柴搭乘上中国投资的快车。
从2002年起,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黄金期。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跑在最前面的正是投资。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这期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年均分别增加17.7%和9.8%。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246770亿元,年均增长24.5%,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还高8个百分点以上。
潍柴在载重15吨以上重型卡车动力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2005年曾达到近70%,处于垄断地位,但谭旭光觉得心里并不踏实。“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
尽管喜欢西班牙斗牛音乐的谭旭光骨子里有冒险的精神,但他也深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他保持警醒的其中一件事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潍柴外汇收入有时一天之内就缩水一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中国国企陷入了三年的困境期,潍柴当时也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潍柴怎么应对这种国际大风险?谭旭光从大洋彼岸请来了世界四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想寻求答案。60多岁满头白发的罗兰·贝格站在黑板前,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警告。当时,罗兰·贝格伸出了5根手指,毫不客气地说,潍柴不仅有远虑更有近忧——“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不进行产业延伸的话,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
当时,全球重卡、工程机械领域经历了一系列产业整合后,只剩下了康明斯、道依茨两家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其他产能则纷纷来自于下游主机厂。目前,在国际上除了康明斯,几乎没有第二家成功的独立商用车发动机企业。原因在于,发动机一直是整车的核心部件,重卡发动机利润高达20%-30%,整车企业不愿受制于人。
○发动机一直是整车的核心部件,只有拥有了发动机制造技术,汽车产业才不会受制于人。
事实上,在中国,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国内一些主业单一的发动机工厂或倒闭、或依附于整车厂,包括潍柴最重要的战略伙伴福田汽车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2014年,福田甚至有了自己的重型发动机工厂。“要建立起更大的格局,让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跳出中国市场,不再受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经济波动的冲击。”谭旭光表示。
但到了2015年,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潍柴面临的新危机又一次到来。2015年,中国无论是重卡行业,还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行业,产能与销量相比过剩比例均在70%以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对于潍柴、甚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燃眉之急。“我想把潍柴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能够跨过无数个轮次的产业危机、经济危机。”谭旭光说。
无论怎么转型,潍柴有一个底线是不能触碰的禁区——坚守主业。在谭旭光看来,潍柴的转型是进行“相关多元化”,即是指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而不是硬生生地把内部关联不大的上下游强放在一起。事实上,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曾有多个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给予土地指标,动员潍柴涉足房地产。谭旭光每次都一概回绝,还口出狂言:“我要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如今,谭旭光将潍柴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押宝在了海外收购资产培养上。作为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潍柴旗下的德国凯傲在全球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卖场仓库。谭旭光分析,物流是一个与投资和消费关系都很紧密的产业,任何一方兴盛都能给物流带来大量的订单。与重卡、工程机械严重依赖投资不同,凯傲叉车能从投资与消费中左右逢源。
2015年,潍柴过千亿的收入中海外业务占到了57%,其中大多数是由德国凯傲贡献的。尝到了转型消费领域的甜头后,潍柴在2016年6月22日对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发起了并购,又从消费端押下了重注。
德马泰克公司是美国最大、全球第三(前两名均为日本公司)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一家通过整合自动技术、软件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物料搬运需求的高科技企业,为联邦快递、UPS、亚马逊等全球超过40%的消费零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66亿美元。
“通过一系列相关多元化并购,如今潍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实现了从投资向消费的转型。”对于这次并购,谭旭光对记者如是说。
此前,潍柴在欧洲并購了4家相关产业的公司,又在印度、白俄罗斯投资建厂,以技术输出模式在缅甸、埃塞俄比亚布点。2016年6月26日,潍柴子公司全资收购德马泰克公司后,借此实现了在美国进行布局,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规划。
百年并非是时间上的长度,而是指企业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历史中,昙花一现的明星公司不少,但缺少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老店。如今,向着这个目标在困惑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潍柴,实际上也正代表着中国制造在进行着艰难的试验。
○潍柴作为发动机制造商,品牌名气已家喻户晓。
2016年前三季度,潍柴控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70%。在中国重卡和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价格走跌、市场萧条的困局下,潍柴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率先回暖。
2016年6月22日,潍柴下属上市公司潍柴动力的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与美国德马泰克公司股东签署协议,前者以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折合上百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100%股权。德国凯傲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美国德马泰克是全球第三大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这次并购的完成,潍柴掌门谭旭光说:“这将推动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进一步向消费转型,在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后,潍柴通过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全部并购或自建工厂,初步完成了全球化布局。”
2015年,潍柴集团销售收入已超100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占比已高达57%。即潍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有57元来自海外市场。“如果未来把美国的企业计算在内、合并财务报表后,整个潍柴海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多年来,潍柴一直以跨国并购、海外建厂的方式,快速地推进国际化、转移产能。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潍柴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发起了一系列抄底并购,并先后在印度、白俄罗斯投资建厂。
谭旭光接管潍柴时,潍柴已有52年的历史。而他的梦想是,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企打造成为充满生机的百年老店。而这,需要潍柴通过转型实现自身的“变形”。
2002年潍柴只有不足30亿元的销售收入,可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却突破了千亿元,10年翻了30多倍。这是因为潍柴搭乘上中国投资的快车。
从2002年起,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黄金期。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跑在最前面的正是投资。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这期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年均分别增加17.7%和9.8%。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246770亿元,年均增长24.5%,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还高8个百分点以上。
潍柴在载重15吨以上重型卡车动力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2005年曾达到近70%,处于垄断地位,但谭旭光觉得心里并不踏实。“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
尽管喜欢西班牙斗牛音乐的谭旭光骨子里有冒险的精神,但他也深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他保持警醒的其中一件事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潍柴外汇收入有时一天之内就缩水一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中国国企陷入了三年的困境期,潍柴当时也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潍柴怎么应对这种国际大风险?谭旭光从大洋彼岸请来了世界四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想寻求答案。60多岁满头白发的罗兰·贝格站在黑板前,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警告。当时,罗兰·贝格伸出了5根手指,毫不客气地说,潍柴不仅有远虑更有近忧——“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不进行产业延伸的话,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
当时,全球重卡、工程机械领域经历了一系列产业整合后,只剩下了康明斯、道依茨两家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其他产能则纷纷来自于下游主机厂。目前,在国际上除了康明斯,几乎没有第二家成功的独立商用车发动机企业。原因在于,发动机一直是整车的核心部件,重卡发动机利润高达20%-30%,整车企业不愿受制于人。
○发动机一直是整车的核心部件,只有拥有了发动机制造技术,汽车产业才不会受制于人。
事实上,在中国,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国内一些主业单一的发动机工厂或倒闭、或依附于整车厂,包括潍柴最重要的战略伙伴福田汽车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2014年,福田甚至有了自己的重型发动机工厂。“要建立起更大的格局,让潍柴摆脱投资依赖、跳出中国市场,不再受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经济波动的冲击。”谭旭光表示。
但到了2015年,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潍柴面临的新危机又一次到来。2015年,中国无论是重卡行业,还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行业,产能与销量相比过剩比例均在70%以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对于潍柴、甚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燃眉之急。“我想把潍柴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能够跨过无数个轮次的产业危机、经济危机。”谭旭光说。
无论怎么转型,潍柴有一个底线是不能触碰的禁区——坚守主业。在谭旭光看来,潍柴的转型是进行“相关多元化”,即是指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而不是硬生生地把内部关联不大的上下游强放在一起。事实上,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曾有多个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给予土地指标,动员潍柴涉足房地产。谭旭光每次都一概回绝,还口出狂言:“我要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如今,谭旭光将潍柴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押宝在了海外收购资产培养上。作为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潍柴旗下的德国凯傲在全球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卖场仓库。谭旭光分析,物流是一个与投资和消费关系都很紧密的产业,任何一方兴盛都能给物流带来大量的订单。与重卡、工程机械严重依赖投资不同,凯傲叉车能从投资与消费中左右逢源。
2015年,潍柴过千亿的收入中海外业务占到了57%,其中大多数是由德国凯傲贡献的。尝到了转型消费领域的甜头后,潍柴在2016年6月22日对美国德马泰克公司发起了并购,又从消费端押下了重注。
德马泰克公司是美国最大、全球第三(前两名均为日本公司)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一家通过整合自动技术、软件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物料搬运需求的高科技企业,为联邦快递、UPS、亚马逊等全球超过40%的消费零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66亿美元。
“通过一系列相关多元化并购,如今潍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实现了从投资向消费的转型。”对于这次并购,谭旭光对记者如是说。
此前,潍柴在欧洲并購了4家相关产业的公司,又在印度、白俄罗斯投资建厂,以技术输出模式在缅甸、埃塞俄比亚布点。2016年6月26日,潍柴子公司全资收购德马泰克公司后,借此实现了在美国进行布局,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规划。
百年并非是时间上的长度,而是指企业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历史中,昙花一现的明星公司不少,但缺少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老店。如今,向着这个目标在困惑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潍柴,实际上也正代表着中国制造在进行着艰难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