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米兰·昆德拉的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表现出他对当时极权社会的极度嘲讽和对现实世界的无情否定,同时也渗透着昆拉德对现实世界自由的热烈追求。正是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思考,昆德拉选择以戏剧这种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戏剧 自由 嘲讽 变奏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现代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小说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小说家,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令人印象深刻,《雅克和他的主人》最初完成于1974年,是昆德拉作品里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戏剧代表作,曾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上演,是被公认的当代比较杰出的戏剧之作。
这部戏剧是由《宿命论者雅克》小说改编而成,原文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塞罗之手,故事围绕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漫游经历作为主要线索展开,主仆二人一边旅行,一边针对时下社会的流行话题包括伦理道德、宗教以至男女关系不断地争论和思考,整个戏剧以调侃的口吻进行叙述,而整个剧本中充满了这些联结不暇的题材、层出不穷的小故事以及许多借题发挥的奇幻之作,最终使得整个剧本跌宕起伏,情节错综复杂,但这也构成了阅读剧本的乐趣所在。
作家尖锐讽刺了当时社会荒谬可笑的人生,同时也对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观进行了质疑和嘲弄。本文在对《雅克和他的主人》进行整体研读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研究者的成就,对戏剧的基本内涵和主导思想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解读。
一 戏剧产生的时代背景解读与对自由的追求
1968年春,苏联的坦克开进了布拉格,与之同步的是昆德拉的作品被全面禁止。一位导演想帮助这位处于困境亦穷困潦倒的著名作家,提议其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改编为剧本并上演。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充满过分夸张的举动、咄咄逼人的伤感以及阴暗的深刻性”的世界,昆德拉不太感兴趣,他喜欢的是“睿智、幽默和极具想象力”的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昆德拉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里面,有一种把任何情感都上升到价值和真理的冲动,而他不太喜欢这样的世界。在当时的背景下,昆德拉认为,把俄罗斯那种沉甸甸的非理性落到他可爱的祖国身上让人产生的压抑、郁闷和痛苦正好可以通过《宿命论者雅克》的荒诞和讽刺进行完美地阐释。同时,由于《雅克和他的主人》的副标题是《一出向狄德罗致敬的三幕剧》,因此可以看出,昆德拉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剧作变成狄德罗的变奏,而是充满感情和致敬的一种深蕴钦佩之情的浓烈表达。
《宿命论者雅克》是一部小说,但《雅克和他的主人》却是一部三幕剧,除了现实境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使得昆德拉选择通过戏剧向狄塞罗致敬:那就是戏剧本身比小说更加保守,在这种前提之下要达到自由就更加困难,也更能突显出作者以自由为核心观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昆德拉从狄塞罗的这部小说中感觉到西方现代精神的气息和精神,那就是自由和宽容,同时这也是昆德拉全部作品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对《宿命论者雅克》的精神气质的追求的偏爱也是《雅克和他的主人》诞生的最主要原因。昆德拉一方面继承了斯特恩开创的小说的巨大游戏性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试图给这部戏剧体验从未有过的形式上的自由:三幕剧的场次分明,各幕之间的舞台变化不大,同时发生在当时的情节在前台展开,发生在之前的情节在后天开展,这样既不至于混淆,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连接和对话,真正体现出昆德拉对形式自由的最高追求;在剧情的安排上,昆德拉布置了主人、雅克和德·拉·波赖默夫人的三段情史,并且只用对白的方式表达其中的一切关系,因此情节更加简练明晰,故事的主线条理更加清晰,这样一种自由的精神贯穿了全剧的发展。昆德拉自称是在极端政治世界的享乐主义者,但他喜欢将激情激昂的政治压迫消融在幽默和荒诞中,这也是《雅克和他的主人》这出三幕剧的基本原则。在剧作中,这种对自由的追求通过极端的荒诞和幽默自由地表达出来。
二 贯穿于全剧的荒诞和讽刺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嘲讽
剧作对极权社会中荒谬可笑的社会境遇的嘲讽,不仅包含了对幽默时事、质疑信仰的辛辣讽刺,同时也包含着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观的质疑和嘲弄,这些在为昆德拉赢得世界美名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人对其玩世不恭的质疑和批评。关于社会中种种的荒谬,昆德拉主要是在雅克和他主人旅行的大框架下,围绕着三个故事展开;在基本承袭了狄德罗小说原有基础之上,这些故事又都有些许变化。在雅克对自身陷入爱情的故事讲述中,尤其是在第一幕和第三幕中,那些不断被打断被搅浑的谈话,从雅克醉酒、挨揍到从军受伤,我们依稀能够理出雅克的故事,这些基本都与原小说类似,但故事讲到后半截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雅克在受伤后的回归的途中因受不了大车的颠簸,在一个村庄中途下车,之后却被一对年轻夫妇收留,但之后的情节发展却是收留雅克的夫妇因为给雅克治病消耗了大量的酒而不得不让雅克离开;此后,另一位外科医生听从了老婆的劝说之后决定收留雅克,但是雅克却在这位外科医生家待到腿伤稍有好转能自行行动时,便离开了外科医生家到林间小路散步。在途中,他碰到美丽却有些忧郁的姑娘德尼丝,之后听从德尼丝的劝说到了德尼丝供职的城堡与她一起在那里当了仆人。但不幸的是,当他与德尼丝相恋两个星期之后,这个城堡的主人却又将他送给了其他人,此后雅克又被送给了七八个人,直至遇到了他的主人。至于《宿命论者雅克》里面的那个女裁缝朱斯蒂娜,她还夺取了雅克的童贞,但在这个三幕剧中,她则摇身一变,成了小毕格尔的情人(后来是妻子),小毕尔格是雅克教父老毕格尔的儿子,同时在雅克失去童贞的那一回中,昆德拉也巧妙地让这个女裁缝产下一个儿子。
在三幕剧中,雅克主人的爱情故事的变化则更加复杂一些,通过其朋友圣·旺骑士的介绍,雅科的主人认识了阿加特。但不幸的是,主人和圣·旺两个人都爱上了这个姑娘。然而,面对神父忏悔背叛朋友时,圣·旺却说道:“他爱她,而她爱的是我。他包养了她,得益的却是我。”第三幕剧中,由于陷入了圣·旺所设下诡诈的圈套之中,好色的主人在与阿加特一夜风流快活之后被圣·旺陷害,承担了阿加特生子的费用,并被强迫无偿为圣·旺抚养儿子。
至于侯爵夫人的爱情故事在原狄德罗的小说中,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则占了第二幕整场,按照昆德拉的原话:“我需要在这块赌了一下。”因此,三幕剧从第一幕的第六场开始,在大牡鹿旅店的场景是由女店主的讲述以及和她同时以波默莱夫人身份与侯爵等相关人物的对话台词和表演中展开的。与《宿命论者雅克》里面的内容相比,虽然戏剧的基本情节变化不大,但原小说中当侯爵知道他新娶的夫人原本只是汉堡街卖笑的一个妓女时,他大发雷霆,并毅然决定把新婚妻子抛弃,扬长而去;而三幕剧中的雅克却认为“故事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化作侯爵的角色,先是忍受羞辱,最后原谅了妻子,并和她一起到乡下开始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戏剧正是通过这种点、线和面的归纳,提升出戏剧的主体结构,然后层层深入,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苏联占领下的极权社会。
三 戏剧的变奏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精神
昆德拉所看重的“变奏”是对其中蕴含情节的升华,以及对戏剧中宿命论信条“一切都写在天上”的挑战,进而对现实世界中苏联占领下的布拉格的嘲讽。
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下雅克和他的主人的谈话,雅克的上司曾经告诉过雅克,“一切都是写在天上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皆是定论”。在昆德拉看来,这就如同基督教义中教导人们“爱上帝”的教条一样,折射到现实世界中,实际就成了在坦克的助威下,俄国人对昆德拉的同胞说:“我们苏联爱你们捷克,我们苏联人深深地爱着你们捷克人”一样,在此之下,推导出时下所流行的“俄罗斯的永恒之夜”的说法。
作为人类智慧升华的结果,“把单纯的感觉上升到标准、价值观”的虚幻层面属于作者人为的做作,我们在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把其向现实意义上的“文本”归纳。但就实际而言,小说世界中一切文学艺术的文本与现实世界有着无法彻底填平的鸿沟,这是因为在现实和文本之间除了创作还有人的价值观念,因为许多不客观因素的客观存在,不可能提供与外部世界完全一致的真实。
三幕剧在情节安排上,昆德拉让雅克相信他的上司所说的“我们在地上遇到的一切都写在天上”的宿命论信条的同时,在情节安排上又不停地安排各种怀疑和猜测来挑战这条宿命论的信条。剧作伊始之初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既是雅克与他的主人反复叩问的问题,同时又是作者不停地对自己发问:“难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吗?”而在戏剧的进展中,雅克也在不停地向台下的观众发问:“难道你们知道你们要向何处去吗?”雅克的主人自己也有一段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一切都写在了天上,所以你才是一个坏蛋呢,还是因为你是坏蛋后来才被写在天上了?到底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你自己心里面很清楚吗?”
关于剧中人物的所有既定关系其实都在出现变奏。圣·旺,这个被雅克的主人视作最好的朋友的人居然让主人带上了“绿帽子”;雅克呢?他也让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小毕格尔带上了绿帽子,但故事中仅仅是男人这样吗?那故事中的女人呢,现实世界的女人呢?其实,用老毕格尔指责雅克的所谓失去童贞的那件事的最终评价来看,我们对这个世界、对女人都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即如原文所说:“这个事情教我们更好地认识女人。”
我们相信,昆德拉想要表达的是那基于怀疑精神的对现实世界和文学本质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想告诉我们文学的真相和这个世界的真相。
剧本的三个爱情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价值核心——自由,但情节上的相似却很可能让剧本变得索然无味。但是在一个真正的变奏里,主题重复却可以通过细节上的引人入胜来解决。当然,幽默就是作家制造这种过程的法宝,幽默——这个昆德拉极为珍视的珍宝来自于塞万提斯的遗产,当然这也是狄德罗和斯特恩继承的。在《雅克和他的主人》这出三幕剧里,幽默精神无处不在,是幽默将雅克和主人之间的等级差别消融了,当圣·旺和女店主试图挽回主仆之间的地位关系时,雅克同样使用幽默这个武器轻而易举地战胜了他们。当然,也是在幽默的面前,雅克和他的主人原本各自荒唐的爱情也才变得可以忍受。也只有在幽默的渲染下,爱情在被揭穿之后的丑陋面容才不至于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接受的地步。因此看来,昆德拉要说的是一种轻松的哲理,所做的是一种将世界透明化的努力。尽管到了戏剧的最后,所谓的美好都消失了,但笑容却依然留在雅克和他的主人的脸上,留在每个读者的心里。带着这个轻松的行李,雅克和他的主人才可以迈出向前的一步,虽然苏联的坦克破坏了布拉格,但雅克和他主人轻松的步伐却可以让昆德拉永远跟随。
四 结语
米兰·昆德拉的三幕剧《雅克和他的主人》尖锐地讽刺了极权社会中荒谬可笑的社会境遇,也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观念进行了质疑与嘲讽,延续了他创作中的一贯风格和自由的理念。而且在这个剧作中,昆德拉极具表演才能地发挥了他的创造力,不但大力运用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文体、变奏的技巧,而且成功演绎了昆德拉式的幽默,成功地将狄德罗的小说为他所用,从而呈现给我们一部优秀的昆德拉式剧作。
参考文献:
[1] 阿·阿基莫娃,赵永穆等译:《狄德罗传》,三联书店,1987年版。
[2] 米兰·昆德拉,郭宏安译:《雅克和他的主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3] 米兰·昆德拉,董强译:《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4] 布莱希特:《小工具篇补遗》,《戏剧学习》,197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崔小清,女,1975—,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叙事学,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戏剧 自由 嘲讽 变奏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现代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小说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小说家,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令人印象深刻,《雅克和他的主人》最初完成于1974年,是昆德拉作品里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戏剧代表作,曾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上演,是被公认的当代比较杰出的戏剧之作。
这部戏剧是由《宿命论者雅克》小说改编而成,原文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塞罗之手,故事围绕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漫游经历作为主要线索展开,主仆二人一边旅行,一边针对时下社会的流行话题包括伦理道德、宗教以至男女关系不断地争论和思考,整个戏剧以调侃的口吻进行叙述,而整个剧本中充满了这些联结不暇的题材、层出不穷的小故事以及许多借题发挥的奇幻之作,最终使得整个剧本跌宕起伏,情节错综复杂,但这也构成了阅读剧本的乐趣所在。
作家尖锐讽刺了当时社会荒谬可笑的人生,同时也对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观进行了质疑和嘲弄。本文在对《雅克和他的主人》进行整体研读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研究者的成就,对戏剧的基本内涵和主导思想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解读。
一 戏剧产生的时代背景解读与对自由的追求
1968年春,苏联的坦克开进了布拉格,与之同步的是昆德拉的作品被全面禁止。一位导演想帮助这位处于困境亦穷困潦倒的著名作家,提议其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改编为剧本并上演。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充满过分夸张的举动、咄咄逼人的伤感以及阴暗的深刻性”的世界,昆德拉不太感兴趣,他喜欢的是“睿智、幽默和极具想象力”的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昆德拉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里面,有一种把任何情感都上升到价值和真理的冲动,而他不太喜欢这样的世界。在当时的背景下,昆德拉认为,把俄罗斯那种沉甸甸的非理性落到他可爱的祖国身上让人产生的压抑、郁闷和痛苦正好可以通过《宿命论者雅克》的荒诞和讽刺进行完美地阐释。同时,由于《雅克和他的主人》的副标题是《一出向狄德罗致敬的三幕剧》,因此可以看出,昆德拉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剧作变成狄德罗的变奏,而是充满感情和致敬的一种深蕴钦佩之情的浓烈表达。
《宿命论者雅克》是一部小说,但《雅克和他的主人》却是一部三幕剧,除了现实境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使得昆德拉选择通过戏剧向狄塞罗致敬:那就是戏剧本身比小说更加保守,在这种前提之下要达到自由就更加困难,也更能突显出作者以自由为核心观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昆德拉从狄塞罗的这部小说中感觉到西方现代精神的气息和精神,那就是自由和宽容,同时这也是昆德拉全部作品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对《宿命论者雅克》的精神气质的追求的偏爱也是《雅克和他的主人》诞生的最主要原因。昆德拉一方面继承了斯特恩开创的小说的巨大游戏性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试图给这部戏剧体验从未有过的形式上的自由:三幕剧的场次分明,各幕之间的舞台变化不大,同时发生在当时的情节在前台展开,发生在之前的情节在后天开展,这样既不至于混淆,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连接和对话,真正体现出昆德拉对形式自由的最高追求;在剧情的安排上,昆德拉布置了主人、雅克和德·拉·波赖默夫人的三段情史,并且只用对白的方式表达其中的一切关系,因此情节更加简练明晰,故事的主线条理更加清晰,这样一种自由的精神贯穿了全剧的发展。昆德拉自称是在极端政治世界的享乐主义者,但他喜欢将激情激昂的政治压迫消融在幽默和荒诞中,这也是《雅克和他的主人》这出三幕剧的基本原则。在剧作中,这种对自由的追求通过极端的荒诞和幽默自由地表达出来。
二 贯穿于全剧的荒诞和讽刺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嘲讽
剧作对极权社会中荒谬可笑的社会境遇的嘲讽,不仅包含了对幽默时事、质疑信仰的辛辣讽刺,同时也包含着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观的质疑和嘲弄,这些在为昆德拉赢得世界美名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人对其玩世不恭的质疑和批评。关于社会中种种的荒谬,昆德拉主要是在雅克和他主人旅行的大框架下,围绕着三个故事展开;在基本承袭了狄德罗小说原有基础之上,这些故事又都有些许变化。在雅克对自身陷入爱情的故事讲述中,尤其是在第一幕和第三幕中,那些不断被打断被搅浑的谈话,从雅克醉酒、挨揍到从军受伤,我们依稀能够理出雅克的故事,这些基本都与原小说类似,但故事讲到后半截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雅克在受伤后的回归的途中因受不了大车的颠簸,在一个村庄中途下车,之后却被一对年轻夫妇收留,但之后的情节发展却是收留雅克的夫妇因为给雅克治病消耗了大量的酒而不得不让雅克离开;此后,另一位外科医生听从了老婆的劝说之后决定收留雅克,但是雅克却在这位外科医生家待到腿伤稍有好转能自行行动时,便离开了外科医生家到林间小路散步。在途中,他碰到美丽却有些忧郁的姑娘德尼丝,之后听从德尼丝的劝说到了德尼丝供职的城堡与她一起在那里当了仆人。但不幸的是,当他与德尼丝相恋两个星期之后,这个城堡的主人却又将他送给了其他人,此后雅克又被送给了七八个人,直至遇到了他的主人。至于《宿命论者雅克》里面的那个女裁缝朱斯蒂娜,她还夺取了雅克的童贞,但在这个三幕剧中,她则摇身一变,成了小毕格尔的情人(后来是妻子),小毕尔格是雅克教父老毕格尔的儿子,同时在雅克失去童贞的那一回中,昆德拉也巧妙地让这个女裁缝产下一个儿子。
在三幕剧中,雅克主人的爱情故事的变化则更加复杂一些,通过其朋友圣·旺骑士的介绍,雅科的主人认识了阿加特。但不幸的是,主人和圣·旺两个人都爱上了这个姑娘。然而,面对神父忏悔背叛朋友时,圣·旺却说道:“他爱她,而她爱的是我。他包养了她,得益的却是我。”第三幕剧中,由于陷入了圣·旺所设下诡诈的圈套之中,好色的主人在与阿加特一夜风流快活之后被圣·旺陷害,承担了阿加特生子的费用,并被强迫无偿为圣·旺抚养儿子。
至于侯爵夫人的爱情故事在原狄德罗的小说中,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则占了第二幕整场,按照昆德拉的原话:“我需要在这块赌了一下。”因此,三幕剧从第一幕的第六场开始,在大牡鹿旅店的场景是由女店主的讲述以及和她同时以波默莱夫人身份与侯爵等相关人物的对话台词和表演中展开的。与《宿命论者雅克》里面的内容相比,虽然戏剧的基本情节变化不大,但原小说中当侯爵知道他新娶的夫人原本只是汉堡街卖笑的一个妓女时,他大发雷霆,并毅然决定把新婚妻子抛弃,扬长而去;而三幕剧中的雅克却认为“故事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化作侯爵的角色,先是忍受羞辱,最后原谅了妻子,并和她一起到乡下开始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戏剧正是通过这种点、线和面的归纳,提升出戏剧的主体结构,然后层层深入,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苏联占领下的极权社会。
三 戏剧的变奏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精神
昆德拉所看重的“变奏”是对其中蕴含情节的升华,以及对戏剧中宿命论信条“一切都写在天上”的挑战,进而对现实世界中苏联占领下的布拉格的嘲讽。
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下雅克和他的主人的谈话,雅克的上司曾经告诉过雅克,“一切都是写在天上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皆是定论”。在昆德拉看来,这就如同基督教义中教导人们“爱上帝”的教条一样,折射到现实世界中,实际就成了在坦克的助威下,俄国人对昆德拉的同胞说:“我们苏联爱你们捷克,我们苏联人深深地爱着你们捷克人”一样,在此之下,推导出时下所流行的“俄罗斯的永恒之夜”的说法。
作为人类智慧升华的结果,“把单纯的感觉上升到标准、价值观”的虚幻层面属于作者人为的做作,我们在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把其向现实意义上的“文本”归纳。但就实际而言,小说世界中一切文学艺术的文本与现实世界有着无法彻底填平的鸿沟,这是因为在现实和文本之间除了创作还有人的价值观念,因为许多不客观因素的客观存在,不可能提供与外部世界完全一致的真实。
三幕剧在情节安排上,昆德拉让雅克相信他的上司所说的“我们在地上遇到的一切都写在天上”的宿命论信条的同时,在情节安排上又不停地安排各种怀疑和猜测来挑战这条宿命论的信条。剧作伊始之初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既是雅克与他的主人反复叩问的问题,同时又是作者不停地对自己发问:“难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吗?”而在戏剧的进展中,雅克也在不停地向台下的观众发问:“难道你们知道你们要向何处去吗?”雅克的主人自己也有一段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一切都写在了天上,所以你才是一个坏蛋呢,还是因为你是坏蛋后来才被写在天上了?到底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你自己心里面很清楚吗?”
关于剧中人物的所有既定关系其实都在出现变奏。圣·旺,这个被雅克的主人视作最好的朋友的人居然让主人带上了“绿帽子”;雅克呢?他也让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小毕格尔带上了绿帽子,但故事中仅仅是男人这样吗?那故事中的女人呢,现实世界的女人呢?其实,用老毕格尔指责雅克的所谓失去童贞的那件事的最终评价来看,我们对这个世界、对女人都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即如原文所说:“这个事情教我们更好地认识女人。”
我们相信,昆德拉想要表达的是那基于怀疑精神的对现实世界和文学本质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想告诉我们文学的真相和这个世界的真相。
剧本的三个爱情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价值核心——自由,但情节上的相似却很可能让剧本变得索然无味。但是在一个真正的变奏里,主题重复却可以通过细节上的引人入胜来解决。当然,幽默就是作家制造这种过程的法宝,幽默——这个昆德拉极为珍视的珍宝来自于塞万提斯的遗产,当然这也是狄德罗和斯特恩继承的。在《雅克和他的主人》这出三幕剧里,幽默精神无处不在,是幽默将雅克和主人之间的等级差别消融了,当圣·旺和女店主试图挽回主仆之间的地位关系时,雅克同样使用幽默这个武器轻而易举地战胜了他们。当然,也是在幽默的面前,雅克和他的主人原本各自荒唐的爱情也才变得可以忍受。也只有在幽默的渲染下,爱情在被揭穿之后的丑陋面容才不至于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接受的地步。因此看来,昆德拉要说的是一种轻松的哲理,所做的是一种将世界透明化的努力。尽管到了戏剧的最后,所谓的美好都消失了,但笑容却依然留在雅克和他的主人的脸上,留在每个读者的心里。带着这个轻松的行李,雅克和他的主人才可以迈出向前的一步,虽然苏联的坦克破坏了布拉格,但雅克和他主人轻松的步伐却可以让昆德拉永远跟随。
四 结语
米兰·昆德拉的三幕剧《雅克和他的主人》尖锐地讽刺了极权社会中荒谬可笑的社会境遇,也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观念进行了质疑与嘲讽,延续了他创作中的一贯风格和自由的理念。而且在这个剧作中,昆德拉极具表演才能地发挥了他的创造力,不但大力运用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文体、变奏的技巧,而且成功演绎了昆德拉式的幽默,成功地将狄德罗的小说为他所用,从而呈现给我们一部优秀的昆德拉式剧作。
参考文献:
[1] 阿·阿基莫娃,赵永穆等译:《狄德罗传》,三联书店,1987年版。
[2] 米兰·昆德拉,郭宏安译:《雅克和他的主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3] 米兰·昆德拉,董强译:《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4] 布莱希特:《小工具篇补遗》,《戏剧学习》,197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崔小清,女,1975—,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叙事学,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