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 年,世界第一艘邮轮诞生。这艘名为“不列颠”的蒸汽机邮轮在当年 7月 4 日从英国利物浦搭载 63 名旅客开启首航。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邮轮最初的交通工具功能 , 逐渐演变成“休闲型”的海上旅游产品。
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较早的邮轮史,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邮轮业的兴起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随着西方邮轮市场的日趋饱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不断崛起,那些曾经在美国西海岸、加勒比海和北欧航行的邮轮正在调整航向,驶往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
海洋国家掀起邮轮热
2006年被誉为中国邮轮业的开启之年,在这一年,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了歌诗达旗下的“爱兰歌娜号”邮轮,一时间引起中国国内各大旅行社、旅游网站对邮轮旅游业的分销热潮。
经过7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中国邮轮出境旅游人数由2007年的2万人次冲到了2013年的57万人次,2014年则突破了70万人。而且,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预计,2015年中国邮轮市场还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中国大陆旅客乘坐邮轮出游将首次超过100万人,2020 年则将达到450万人,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
在中国备受“热捧” 的邮轮旅游,在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沿海国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新加坡在亚洲邮轮产业中已经提前一步拔得头筹,成为发展最快、邮轮市场发展最成熟的国家,近十多年来邮轮客流量平均增长60%,被世界邮轮组织誉为“全球最有效率的邮轮码头经营者”。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很多新航线高速发展,将继续推动新加坡邮轮业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新加坡接待乘客人次可达150万。
自然风光旖旎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成千上万的热带岛屿无疑是邮轮旅游的天堂,是东盟国家中又一个深具邮轮旅游发展潜力的国家。据印度尼西亚旅游文化部的数据显示,10年间印度尼西亚接待邮轮游客数增长了575%。
菲律宾旅游局的数据则显示,到访菲律宾的邮轮旅客增长迅速,过去两年平均增长率为40%,2014年年底达到了50%。菲律宾正积极把握亚洲邮轮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积极参与到区域邮轮旅游合作中来,吸引更多邮轮前往菲律宾。
区域合作的黄金时代
在上世纪60年代,因受大型客机的冲击,许多风光无限的邮轮被迫停航,邮轮公司濒临破产。面临窘境,邮轮公司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并发现,将行程较长的远洋航线改为发展局部地区旅游业务,乘客的上座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稳中有升。此后,区域局部邮轮旅游业务不断升温,成为邮轮航线的热门。
从这点上说,中国—东盟展开邮轮合作优势显著。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风平浪静的北部湾更是一湾连七国,再加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更是将这一区域紧密连接在一起。如此有利的区位优势,对中国—东盟邮轮业的合作来说,可谓是顺风顺水。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介绍,目前,中国北部以天津港为中心,邮轮航线以日韩和西伯利亚东海岸为主;中部以上海港为代表,航线以日韩、中国的港澳台为主;南部以三亚、广西北部湾为核心,航线以东盟国家为主。
主打东盟国家航线的中国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经过几年的培育,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三亚海航海娜号邮轮的海口—下龙湾—岘港—海口航线,以越南为主,起步较早,市场日趋稳定成熟。而作为这波邮轮热的后起之秀,从北海港出发的“北部湾之星”邮轮则将版图延伸至更远的区域。
2015年2月首航的广西北部湾—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跨国邮轮航线从广西沿海的钦州、北海始发,沿着古老的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南下,穿过越南岘港、芽庄、马来西亚热浪岛等世界著名热带风光和度假胜地,再横跨泰国湾,最后抵达马来西亚关丹。
除区域优势外,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利好”因素连连。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选择邮轮旅游时,关注邮轮目的地及岸上观光线路的几乎占到半数;关注邮轮公司的品牌和服务的仅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岸上观光行程在游客选择邮轮游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这点来说,东盟国家的优势显而易见。东盟国家绝大多数是沿海国家,有着众多迷人的岛屿、海港、历史古迹、旅游圣地,这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合作的邮轮旅游带来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邮轮旅游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给中国—东盟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从业者们带来巨大的利润点,让近年来从迅速发展到逐渐趋向平缓的旅游市场又为之一振。邮轮旅游正在挥出一记提升海丝旅游品牌的“重拳”,极有可能以四两拨千金之势,将区域邮轮旅游合作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共享海上黄金产业
邮轮是当今世界旅游休闲产业重要的一部分,但邮轮产业又不仅仅包含旅游这一部分内容。新加坡邮轮中心首席执行官萧梦丽表示,邮轮有很多好处,它不仅为邮轮港带来好处,也促进了这一国家或者是地区的海事或者是水路产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邮轮经济的特殊性,有人将邮轮称为“海上流动的度假村”、“漂浮在水上的黄金产业”。
随着建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现代一艘邮轮的载客量基本在千人以上,对邮轮停靠港来说,大量的游客集聚可带来更多集中的住宿、餐饮和购物消费商机。此外,犹如一座移动城堡的邮轮的停靠,相关的维修、服务等产业也聚集而来。按照美国邮轮协会的数据推算,国际邮轮游客在港口滞留每小时的消费是30-40美元,邮轮投资本身与其拉动港口所在地经济的比例可以达到1∶10。如此看来,加强始发港和停靠港的旅游合作,对中国—东盟各港口城市来说都是共享“海上黄金产业”这块大蛋糕的双赢之举。
但是,对于东盟大多数国家来说,资金匮乏是最棘手的事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由此出台的配套资金支持,包括亚投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以及早前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对中国—东盟港口建设、航道联通等海上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所侧重和倾斜,这无疑将助东盟国家发展邮轮经济一臂之力。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对此也持积极肯定态度。他表示,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旅游休闲的新业态,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邮轮产业正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艘邮轮就能延伸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未来几年,该区域的邮轮经济将从单一的邮轮出入境旅游向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进一步延伸。
邮轮业新的蓝海正在开启,相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和发牌。在未来投资热点中,与邮轮消费相关的邮轮旅游、码头、俱乐部等建设以及服务项目将越来越被看好。邮轮这一全新的休闲方式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业、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从立足海丝的角度出发,放眼未来,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还有更大的“文章”可做。
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较早的邮轮史,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邮轮业的兴起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随着西方邮轮市场的日趋饱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不断崛起,那些曾经在美国西海岸、加勒比海和北欧航行的邮轮正在调整航向,驶往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
海洋国家掀起邮轮热
2006年被誉为中国邮轮业的开启之年,在这一年,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了歌诗达旗下的“爱兰歌娜号”邮轮,一时间引起中国国内各大旅行社、旅游网站对邮轮旅游业的分销热潮。
经过7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中国邮轮出境旅游人数由2007年的2万人次冲到了2013年的57万人次,2014年则突破了70万人。而且,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预计,2015年中国邮轮市场还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中国大陆旅客乘坐邮轮出游将首次超过100万人,2020 年则将达到450万人,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
在中国备受“热捧” 的邮轮旅游,在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沿海国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新加坡在亚洲邮轮产业中已经提前一步拔得头筹,成为发展最快、邮轮市场发展最成熟的国家,近十多年来邮轮客流量平均增长60%,被世界邮轮组织誉为“全球最有效率的邮轮码头经营者”。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很多新航线高速发展,将继续推动新加坡邮轮业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新加坡接待乘客人次可达150万。
自然风光旖旎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成千上万的热带岛屿无疑是邮轮旅游的天堂,是东盟国家中又一个深具邮轮旅游发展潜力的国家。据印度尼西亚旅游文化部的数据显示,10年间印度尼西亚接待邮轮游客数增长了575%。
菲律宾旅游局的数据则显示,到访菲律宾的邮轮旅客增长迅速,过去两年平均增长率为40%,2014年年底达到了50%。菲律宾正积极把握亚洲邮轮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积极参与到区域邮轮旅游合作中来,吸引更多邮轮前往菲律宾。
区域合作的黄金时代
在上世纪60年代,因受大型客机的冲击,许多风光无限的邮轮被迫停航,邮轮公司濒临破产。面临窘境,邮轮公司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并发现,将行程较长的远洋航线改为发展局部地区旅游业务,乘客的上座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稳中有升。此后,区域局部邮轮旅游业务不断升温,成为邮轮航线的热门。
从这点上说,中国—东盟展开邮轮合作优势显著。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风平浪静的北部湾更是一湾连七国,再加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更是将这一区域紧密连接在一起。如此有利的区位优势,对中国—东盟邮轮业的合作来说,可谓是顺风顺水。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介绍,目前,中国北部以天津港为中心,邮轮航线以日韩和西伯利亚东海岸为主;中部以上海港为代表,航线以日韩、中国的港澳台为主;南部以三亚、广西北部湾为核心,航线以东盟国家为主。
主打东盟国家航线的中国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经过几年的培育,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三亚海航海娜号邮轮的海口—下龙湾—岘港—海口航线,以越南为主,起步较早,市场日趋稳定成熟。而作为这波邮轮热的后起之秀,从北海港出发的“北部湾之星”邮轮则将版图延伸至更远的区域。
2015年2月首航的广西北部湾—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跨国邮轮航线从广西沿海的钦州、北海始发,沿着古老的千年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南下,穿过越南岘港、芽庄、马来西亚热浪岛等世界著名热带风光和度假胜地,再横跨泰国湾,最后抵达马来西亚关丹。
除区域优势外,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利好”因素连连。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选择邮轮旅游时,关注邮轮目的地及岸上观光线路的几乎占到半数;关注邮轮公司的品牌和服务的仅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岸上观光行程在游客选择邮轮游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这点来说,东盟国家的优势显而易见。东盟国家绝大多数是沿海国家,有着众多迷人的岛屿、海港、历史古迹、旅游圣地,这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合作的邮轮旅游带来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邮轮旅游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给中国—东盟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从业者们带来巨大的利润点,让近年来从迅速发展到逐渐趋向平缓的旅游市场又为之一振。邮轮旅游正在挥出一记提升海丝旅游品牌的“重拳”,极有可能以四两拨千金之势,将区域邮轮旅游合作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共享海上黄金产业
邮轮是当今世界旅游休闲产业重要的一部分,但邮轮产业又不仅仅包含旅游这一部分内容。新加坡邮轮中心首席执行官萧梦丽表示,邮轮有很多好处,它不仅为邮轮港带来好处,也促进了这一国家或者是地区的海事或者是水路产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邮轮经济的特殊性,有人将邮轮称为“海上流动的度假村”、“漂浮在水上的黄金产业”。
随着建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现代一艘邮轮的载客量基本在千人以上,对邮轮停靠港来说,大量的游客集聚可带来更多集中的住宿、餐饮和购物消费商机。此外,犹如一座移动城堡的邮轮的停靠,相关的维修、服务等产业也聚集而来。按照美国邮轮协会的数据推算,国际邮轮游客在港口滞留每小时的消费是30-40美元,邮轮投资本身与其拉动港口所在地经济的比例可以达到1∶10。如此看来,加强始发港和停靠港的旅游合作,对中国—东盟各港口城市来说都是共享“海上黄金产业”这块大蛋糕的双赢之举。
但是,对于东盟大多数国家来说,资金匮乏是最棘手的事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由此出台的配套资金支持,包括亚投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以及早前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对中国—东盟港口建设、航道联通等海上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所侧重和倾斜,这无疑将助东盟国家发展邮轮经济一臂之力。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对此也持积极肯定态度。他表示,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旅游休闲的新业态,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邮轮产业正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艘邮轮就能延伸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未来几年,该区域的邮轮经济将从单一的邮轮出入境旅游向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进一步延伸。
邮轮业新的蓝海正在开启,相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和发牌。在未来投资热点中,与邮轮消费相关的邮轮旅游、码头、俱乐部等建设以及服务项目将越来越被看好。邮轮这一全新的休闲方式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业、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从立足海丝的角度出发,放眼未来,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还有更大的“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