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善治取向的政府回应力:逻辑、环境与成长

来源 :岭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转变,政府如何回应公众便成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一背景中,政府回应力的运行必然实现从工具意义到责任意义、从单向回应到双向互动、从个体利益到公共利益的逻辑转向;而这一运行逻辑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不适应性。而以善治视野对政府回应力问题考察,将充分考虑发展环境的影响,注重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互动关系,并重建政府运作范式,从而寻求在转型期的社会治理中不断提高政府回应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整体推进和分科深入相结合的过程。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实践,是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党力量,进行整体推进的努力;而哲学、
立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典大师的批判,分析和探讨消费社会背景下人发展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在摆脱匮乏以后在物质充裕的消费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之间新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定位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个战略任务。如何以制度力量构建出一个服务型执政党,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显然任务急迫。为此,在理论与实践上需要从以下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