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解读 让规律从“有限”联通无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整体性专业化解读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策略的根基。苏教版主题式探索规律教学一方面要凸显儿童发现体悟数学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重视探索规律方法的指导。“简单的周期”是一节探索物体排列规律的课,本文从教材编排体系结构、不同时期教材、不同版本教材聚焦课程理解,建议从“着力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着眼系统知识结构;关注数学内容本质,探寻知识本源意义”三方面实施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周期;规律
   基于“专业化“解读教材是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关键,教师需研读深耕教材,洞察教材的教学价值,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简单的周期”是四年级上册专题探索规律活动,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描述规律,通过已知部分预判未知部分,从周期排列具体实例上升到模式化表达,彰显规律的意义价值。教学目标其一是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其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从而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探索“怎么探索”。
   一、专业化教材解读,提升课程理解力
   (一)宏观把握编排体系结构,明晰学生学情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探索规律”教学内容第一学段要“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第二学段要“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起每册教材里都编排一次有明确主题内容的探索规律活动。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规律直观具体,方便观察,一般安排在三四年级。数学现象里的规律较抽象,规律比较隐蔽,一般安排在四五六年级。
   “简单的周期”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学习后,安排在“数与代数”领域,一方面是该领域有大量规律可以让学生探索发现,另一方面生活现象中的规律用数或式表示更简便,应用更广泛。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学习,计算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低年级的学习中,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二)纵向对比不同时期教材,把握合理教学方法
   从2011年实验版教材到2014年教育部审定教材,就“简单的周期”编排来看,相同之处都是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中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表征三种事物排列的共同特点,引入周期现象的概念,再利用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经验解决周期问题。
   不同之处主要有:一是教材编排的变化,实验教材设置单独“找规律”单元,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有两道例题,例一教学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例二教学用除法计算周期排列的图形共有多少。每课时设“试一试”“练一练”等练习,教学环节一般按照“探寻规律--用除法计算--巩固练习”进行。修订教材以探索活动形式编排在四年级上册,只设例一,删除例二,降低了运用周期规律解决问题的难度。例题后也不安排练习题,可按照“表征规律--探究规律--设计周期--总结回顾”教学。教学侧重点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转变至“探索规律及体会探索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二是教学素材的变化:实验教材主题图盘花2盆一组,修订教材3盆一组,这样不仅与“间隔排列”相区别,还避免根据“奇偶数列举”方法直接判断,强调“圈一圈”“画一画”方法的适用性。彩灯由“每3盏一组”调整为“每4盏一组”,避免与盘花规律重复。彩旗虽是“4面一组”,但彩灯每组按照“红紫绿紫”排列,彩旗按“红红黄黄”排列,可以丰富学生对每组不同颜色排列变化的认识。修订教材选择探究“第19盆花、第20盏和第23盏彩灯颜色”是有意图的,第19盆花在一个周期的开始位置,第20盏彩灯是一个周期结束位置,第23盏是中间位置。
   (三)横向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架构灵活学习方法
   由于地域的差异,以及教材编写组对相同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版本教材也有相应的差异。从教材的呈现来看,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都基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上,发现、描述、表征规律,理解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判断某一物体颜色,建立“数”和“算”的联系。三种教材都有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是初学重复的规律,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和苏教版设置独立综合实践单元,安排信息丰富的情境图。北师大版“‘重复’的奧妙”情境图中蕴含多个简单重复规律的信息,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探规律一表规律一用规律一创规律”为主线。苏教版情境图排列变化更丰富多样。人教版相关内容安排在“有余数的除法”单元中的例题6,是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教材安排“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等提示,以“审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回顾与反思”为主线。
   二、基于整体性解读,优化教与学策略
   基于以上教材解读,本课教学应重在启发学生参与探索周期现象的过程,体验和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感悟思想方法,笔者对本课教学提出三点建议。
   (一)着力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创设生动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方法,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本课可安排丰富的活动展现探索规律的路径。如在表征规律活动中的环节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图中盘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用词语概述共同特征,學生在看和说的活动中基于对多种例证的理解,用“规律、反复、循环、顺序”等不同的词描述。接着引导思考“哪个部分在反复”,从而找到每个排列中的一个周期,在此基础上用结构语言完整描述,尝试从“每组的数量和每组的排列顺序”来完整归纳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最后用符号文字记录周期:“如何把规律记录下来,让别人看得更清楚呢?”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图形符号,圈一圈连一连等方法记录周期。引入周期概念后可以安排游戏:屏幕上逐个出现一些图形,当能确定周期现象时学生就喊停,引导发现“至少要有相同的两组图形出现,才能确定周期”。    通过眼睛观察、语言描述、符号记录和游戏强化等丰富的活动表征周期规律,学生对周期规律的认识从具象走向抽象,进而感悟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促进探索规律策略的建构。设计数学活动要细化关键步骤,让学生明晰每一步要求,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的要领。
   (二)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着眼系统知识结构
   数学基本思想承载了独特鲜明的学科育人价值。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能明确本节课涵盖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就有了方向,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重难点,让教学游刃有余。同时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链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形成整体性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周期现象”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模型思想。
   本课从“盆花、彩灯、彩旗”生活情境出发,抽象成“数学思考”,再建构为“数学模型”,在这之后再回到生活情境“设计模型”加以验证和解释,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周期现象”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观察盘花排列特點后设置关键问题“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学生可以采用数数、画图等直观方法推断出蓝花,也可以从已知思考未知,上升到算法化的高度。可预设多个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怎么从算式看出第19盆是蓝花?第19盆是哪一组的第几盆?第7组没画出来也看不到,怎么就判断余下的1盆是蓝花?照这样,19盆往后哪一盆又是蓝花了?再往后呢?这个结论还需要再验证吗?”通过讨论明确借助除法算式,虽然看不到往后的盆花颜色,通过数学的推理,后面的排列都能想象到。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实例上升到模式化的表达,使他们的思维逐步逼近周期规律的本质,凸显出规律意义价值,发展模型思想。
   本课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抽象思想,由特殊到一般推理思想等。学生在回顾反思梳理过程中感悟这些基本思想方法,以后探索其他规律时就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主动去学习认识。
   (三)关注数学内容本质,探寻知识本源意义
   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需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实际生活反复循环的过程,探索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在应用中得到强化,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促进对规律本源意义的理解。
   “盆花和彩灯问题”学习之后,学生能借助不同数量来理解余数依次反复出现的变化过程,在对规律探索策略的理解及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经验下,引导学生观察两道除法算式,思考“除法算式中哪个数最重要?”理性思考后可发现:被除数表示总数,除数表示几个为一周期,余数可以表示每组当中的第几个,判断什么颜色,商表示有几组,可以求每种物体总数。结论是每个数意义都很丰富,都很重要。基于此,“彩旗”环节可创造性改编,把判断第26面彩旗颜色和设计周期结合起来:“为校园大道设计一排按周期排列的彩旗,使得这个周期中的第26面旗是黄旗。”学生又一次感受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通过计算策略帮助有序思考,设计出周期。再引导反思“设计周期的关键是什么”,这既是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周期规律的升华。
   除法算式意义讨论和周期设计活动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把规律形式化、具象化表达出来,建构周期现象规律模型,学生对规律运用会更灵活,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专业化解读教材,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探寻规律本质,引导经历自主建模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潘小福.基于“专业化”解读教材 面向“每一位”组织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20.1,44-47.
   [3]周敏,徐旻欢,徐建文.寻找·表达·建模[J].小学数学教育,2015.7-8,113-116.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意识;想问;敢问;善问;乐问  【中图分类号】G 623.1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67-02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创新。课改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探究的合作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84-01    为使语文课改工作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语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教学目
期刊
【摘 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为例,分别从研读教材、分析学情;领悟新理念,探索新教法;科学创设情境和进行有效探究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真正体会新课程理念怎样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以便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 639.21【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网络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成为现代教育中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一种教学形态,而且从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改变着传统教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小学生英语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资源整合;网络教学;小学生英语  【中图分类号】G 6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115-02    国内外很多的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
期刊
【摘 要】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当对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引起高度重视,将新课改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方法。数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生涯中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科目,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水平来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桎梏,继而使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参与课堂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是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素。关于学校的体育工作,国家以及教改委多次曾经文件提出,一定要多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做到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认真梳理各方面的体育运动,例如:武术、赛龙舟、校园街舞啦啦操等。本研究尝试把我校校园街舞啦啦操社团开展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竞赛方法等进行有效的梳理,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体育课程当中。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听觉障碍既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也严重影响聋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给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聋生的视觉认知优势,灵活运用教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聋生的数学素养,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是我们数学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浅谈“活教育”思想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同仁提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活教
期刊
【摘 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将实验现象与生活情景相融合。巧设物理魔术来设置悬疑引入新课、设置梯度突破难点,设置拓展再现过程,构建活力课堂。   【关键词】物理魔术;引入新课;突破难点;活力课堂   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以生活实践为“源”,物理实验为“基”。教材为了使物理实验更有趣更贴近生活而创设了许多“物理魔术”现象。“物理魔术”就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将实验现象与生活情景相融合,展示出令人称奇的现
期刊
【摘 要】阅读作为十分关键的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会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阅读。阅读也是学生进行自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素养,更好的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之下,保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好的融入到数学学
期刊
【摘 要】结合多年来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经历,我深有体会的是数学学科并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学科,相反,数学学科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我国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更是一脉相承。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追寻数学本原。本文从两大方面展开阐述:文学增色数学,文化绽放精彩;追寻数学本原,文化呈现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追寻本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