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成为音乐教学的艺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7-01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拥有的信息与对方沟通。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教师把自己有的知识或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把自己对知识或音乐作品的理解反馈给教师的过程。上课开始时的师生问好,探索知识时的问题讨论,音乐表现时的感情抒发等,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没有交流,音乐教学就无从实施,交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这种“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两种形式。
  口头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最基本的交流形式。课堂上,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话语向学生传授音符、节拍、速度、力度等有关的音乐知识,给学生描述小夜曲温柔、甜美的诗情画意,交响曲气势磅礴的壮丽场景。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愉悦、动情地给老师讲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都是在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口头语言交流,师生相互传达的信具体形象,彼此形成的认识稳定、统一。在形体语言交流中,教师用眼神、手势提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或通过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涵、情感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学生或会意地点头,示意对老师讲述内容的理解,或自发地和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和谐、优美的表演动作,音乐中的喜、怒、哀、乐都淋漓尽致地从每一个学生脸上展现出来。形体语言交流以其传神、传情的特有功效,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产生共鸣。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口头语言要流畅准确,情真意切,启智导学
  1.流畅准确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流畅。一般说来,抑扬顿挫、沉稳恬静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悦耳;张驰相间、快慢适宜的讲课速度,有利于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适宜入耳、响度恰当的音量,容易使语言流利动听,富有吸引力。相反,若教师的语言滞涩呆板,没有吸引力,学生肯定不愿意听,甚至为听这种教师的课感到苦恼、厌烦。
  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也是口头语交流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准确,将直接影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清楚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不能把不准确、不科学的东西讲给学生。
  2.情真意切是口头语言交流的艺术之源
  音乐教学艺术也应是情感的艺术,作为师生交流的口头语言,一定是充满真情的,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才能产生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
  二、形体语言要简洁传神,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形体语言是教师通过富有美感的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交流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面部表情简洁传神,体态动作生动形象。
  1.简洁传神是面部表情语言的灵魂
  简洁传神的面部表情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如,伴着轻柔的《摇篮曲》,学生能从教师面部表情中看到妈妈慈祥的笑容,宝宝甜美的梦境;和着雄壮的《进行曲》,学生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个个威武、神气的面孔。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面部表情交流中最会“说话”的器官。教师满怀爱意的目光环视到每个角落的学生,学生会回敬你一脸的灿烂阳光。教师用眼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召唤每一个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关心我。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有所反应,有所表示,通过这种交流,师生感情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效应,他们会自觉地和着节奏鲜明的旋律,成为老师很好的“听众”,继而成为合格的“演员”,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若要使面部表情简洁传神,教师的目光应具有明亮、坚定、灵活、面广四大特点。教师的目光若明亮有神,就能明察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以明察万物之感,使学生有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只能讲真话、做真事、信真言的感觉。教师坚定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教师灵活的目光,则是教师才思的敏捷度、教学的节奏感、教学的机智力的体现。如果教师的目光总是对着少数几个学生,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偏爱某几个学生的感觉,或产生教师心中没有“我”的失落感。只有把目光撒向每一个学生,才会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公正的人”、“可亲可敬的人”,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如坐春风”的感受。
  2.生动形象是体态动作语言的关键
  体态动作语言是师生交流时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生动形象的体态动作会加强语言表达效果,增强教师教学的感染力。如,分析歌曲《山谷静悄悄》的尾声,教师在有感情的讲述的同时,身体微微前倾,扬起手臂,踮起脚,做出翘首远望的样子;学生从教师的体态动作里,“听”到了小铁锤由强渐弱的敲击声,看到了地质队叔叔渐渐远去的身影。正是体态动作的运用,才使生动的音乐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活灵活现。体态动作不只应用于师生的口头语言交流,在歌曲演唱时辅助恰当的表演动作,不但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增强音乐表现的艺术感染力。
  三、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的反馈可能以口头语言形式,如对音乐形象的语言描述,也可能以形体语言形式,如:专注的神态里展示着他们听课时的情感投入,皱起的眉头上刻画着他们思维的积极、活跃,喜形于色的面部表情中描绘着他们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学生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反馈信息,教师都应主动、热情地接受。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后,也可饶有兴致地重复学生的回答,以示教师已知道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看法,同时也将这一观点再次传递了全体同学。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
  交流,是一门艺术,而这里的“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音乐教师要研究交流的方法,提高交流的艺术,将这种艺术富于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通过高超的语言技能,将学生注意力紧紧抓在手里,使学生不但注意接受,乐意接受,而且热切地盼望接受,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武树常(1973.7-),男,山东省东平县人,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9-02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普遍偏低,强度偏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1.
【摘要】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的方法与途径的多维性。体育课作为增进中小学健康的必修课,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不再具有唯一性。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用新理念设计新课堂,使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学习、健身,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兴趣 关爱 优化 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9-01  
【摘要】素养教育是从生命的原点根性出发,以建构在中国传统四养教育“性、正、志、德”基础上的新素养内涵——潜能天赋、思维智识、意志品质、内心秩序,通过教师引领,唤醒学生主动成长的欲求,以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1]。推行高中体育教学的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后天素养、让学生成人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 素养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
【摘要】《新音乐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并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可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音乐教学 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6-01  音乐教学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