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供给的难题,总结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以期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有效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 信息化教学资源; 典型模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当代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更是解决各种教学难题的有效切入点。在众多关于信息化教育制度文件当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构建、共享以及运用都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1]针对目前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需求,深入研究及探索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对职教改革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的意义
1.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明确指出,经过5年的有序发展,到2020 年建成“双创”教育体系,使得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再是“痛点”。高等职业院校天然就推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其实高等职业院校普遍走得更早。但是就现状而言,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淀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发挥出来。“门户之见”“妄自菲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相对本科院校尤其是老牌名校的锐意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政策力度还不够,资金投入还不足,观念转变也还不够彻底。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较多还是局限在自有专业和行业,较多囿于“体内循环”。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行业壁垒,打破校企壁垒,需要更具操作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模式。目前国内还比较欠缺跨区域合作,协调育人的成熟范式。而四川省又明确提出了“一干多支、五區协同”的全新战略,这对本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方向上的指引。
2.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理论意义
近三年来,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成效显著。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彰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2018年1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黄金期”。高职教育必然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引企入教、产教互融方面,高院院校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2018年12月,“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并任首届理事长单位。现有42 所省内高职院校和13所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参与,覆盖面广。联盟的宗旨就是凝聚全省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全省高职院校双创平台,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项目培育与转化、公共资源共享共建等方面务实合作。基于联盟工作平台,探索在整合全省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资源等方面,做出新的举措,共同构建一条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区载协调、校际校企协同发展的崭新道路。
(2)实用价值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而创新创业教育在四川省内,无论从载体建设到课程开发,都明显存在着地区差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区域内高职院校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无疑有重要应用价值。
因此,依托“联盟”,对表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在抱团发展、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属性”“应用属性”“开放属性”,百花齐放、特色分明,理应成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在“十三五”期间的良好态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新供给服务理念
首先,应与信息化教育发展进度同步,满足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服务应与具体资源使用环境相匹配,供给不充足将会严重阻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如果供给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只有科学适当的供给才能够真正培养广大用户的良好习惯,切实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当前省级高职院校双创联盟“第一家”,在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下,已汇聚70%的省内高职院校加入,有较好的覆盖性。“联盟”还引入了“四川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四川九三创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新希望众创空间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为副理事长单位,更能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落地研究。依托联盟,着眼服务全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跨区域双创载体合作协调发展的新尝试,提高资源供给服务理念。
(二)构建创新机制、推进供给服务主体升级
“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高职高专唯一的“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积淀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经验。已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部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1个;连续五届组织教师参与四川省“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大赛,获四个全省第一名;连续四届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六项省级金奖,五项国家级铜奖,为全省唯一。5门课程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厅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11家、成员单位43家,覆盖全省70%以上的高职院校和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实现区域协调、特色鲜明的省内高职院校新态势建设,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三)拓展供给渠道、建设完善供给服务系统
依托“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行业壁垒,打破校企壁垒,多措并举地整合全省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等优质网络资源。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共建体系。依托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平台,构建基础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并与行业大类(如一产、二产、三产)相匹配;构建“专创融合”的实施路径,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开发和共享颗粒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创新培训,提升联盟成員单位创新创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二是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共享体系。形成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师资共享库,整合资源,引企入教,形成共建共享的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线上师资共享库。更好地匹配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团队,充分发挥“企业+教育”的职教优势。依托联盟内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和校外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单位,广泛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开展“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在已有孵化园基础上,协助联盟单位成员单位建设新的实践基地,同时打通网络资源共享通道,对在校生和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实现创业实践和实战指导双重服务,切实提升各成员单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是构建创新创业优质导师共育体系。依托联盟平台,打造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活动共享模式。依托斯坦福中国项目,加速线上双创教育资源建设,共同培育校内优秀双创师资,培育校外优秀企业导师,构建覆盖面较广的优质导师资源库。依托联盟,以行业、专业为基础,分类引入和培育优质企业导师,推进线上线下同步辅导、集中和分散点面结合方式,充分对接联盟成员单位和企业导师资源。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个性化供给模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供需模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在信息化资源供给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人力资源和信息流通渠道,在供需过程中包含资源的设计者、制作者和使用者三类主体。[2]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和资源设计者、开发者之间的有效交流, 缩短主体间教学资源需求信息流通的通道及周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各类主体之间快速传递, 减少资源传输延迟对资源供给的影响。 (1)资源内容个性化。 教学资源个性化供给模式中,教学资源根植于教师的具体教学需求,因此这种资源适合该教师的教学过程, 符合该教师的教学需求。 这种定制性的资源建设过程,强化了资源对教学的适应程度,强调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因此无论资源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破解双创教育活动共享模式“痛点”,打造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活动共享模式。包括“发明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促进各院校在双创活动组织中更高效、务实地推进,并整体提升成员学校的双创活动水平和赛事成绩。
(2)资源供给集约化。 由于教学资源建设是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要求的资源,因此在供给模式上属集约化供给模式。构建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教育共享模式,包括线上交流共享平台和线下专题活动,完善“联盟”成员学校信息共享、项目共建、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探索基于“联盟”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发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九三创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优势,探索教师职务成果转化和学生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成果产生率和转化率。
(3)资源配送快捷。由于教学资源供给是一种集约型的供给,资源总量不是很大,资源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不会很高, 因此可以使教师和资源供给者快速达成协议,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资源快速传递到教师手中。形成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师资共享库,整合资源,引企入教,形成共建共享的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共享库。更好地匹配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团队,充分发挥“企业+教育”的职教优势。
个性化技术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焦点,个性化服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服务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供给模式逐渐在教学资源供给领域形成。目前,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了个性化资源供给的实践,缩短了资源更新周期,保证了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紧缺状况。 然而,由于这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优秀的支撑平台和盈利模式,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给予更大的关注。
四、小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求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但是,审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供给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很多教学企业生产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教师仍然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通过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发现,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层次的资源供给方式受到了企业和机构的重视,但是由于这种供给模式下的资源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该供给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直接面向教师教学资源需求,体现出资源内容个性化、资源供给集约化、服务个性化等特征,有效地满足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一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3.
[2]高铁刚,朱 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4):4.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关键词:创新创业; 信息化教学资源; 典型模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当代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更是解决各种教学难题的有效切入点。在众多关于信息化教育制度文件当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构建、共享以及运用都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1]针对目前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需求,深入研究及探索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对职教改革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的意义
1.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明确指出,经过5年的有序发展,到2020 年建成“双创”教育体系,使得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再是“痛点”。高等职业院校天然就推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其实高等职业院校普遍走得更早。但是就现状而言,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淀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发挥出来。“门户之见”“妄自菲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相对本科院校尤其是老牌名校的锐意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政策力度还不够,资金投入还不足,观念转变也还不够彻底。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较多还是局限在自有专业和行业,较多囿于“体内循环”。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行业壁垒,打破校企壁垒,需要更具操作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模式。目前国内还比较欠缺跨区域合作,协调育人的成熟范式。而四川省又明确提出了“一干多支、五區协同”的全新战略,这对本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方向上的指引。
2.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理论意义
近三年来,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成效显著。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彰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2018年1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黄金期”。高职教育必然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引企入教、产教互融方面,高院院校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2018年12月,“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并任首届理事长单位。现有42 所省内高职院校和13所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参与,覆盖面广。联盟的宗旨就是凝聚全省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全省高职院校双创平台,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项目培育与转化、公共资源共享共建等方面务实合作。基于联盟工作平台,探索在整合全省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资源等方面,做出新的举措,共同构建一条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区载协调、校际校企协同发展的崭新道路。
(2)实用价值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而创新创业教育在四川省内,无论从载体建设到课程开发,都明显存在着地区差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区域内高职院校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无疑有重要应用价值。
因此,依托“联盟”,对表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在抱团发展、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属性”“应用属性”“开放属性”,百花齐放、特色分明,理应成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在“十三五”期间的良好态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新供给服务理念
首先,应与信息化教育发展进度同步,满足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服务应与具体资源使用环境相匹配,供给不充足将会严重阻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如果供给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只有科学适当的供给才能够真正培养广大用户的良好习惯,切实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当前省级高职院校双创联盟“第一家”,在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下,已汇聚70%的省内高职院校加入,有较好的覆盖性。“联盟”还引入了“四川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四川九三创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新希望众创空间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为副理事长单位,更能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落地研究。依托联盟,着眼服务全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跨区域双创载体合作协调发展的新尝试,提高资源供给服务理念。
(二)构建创新机制、推进供给服务主体升级
“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高职高专唯一的“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积淀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经验。已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部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1个;连续五届组织教师参与四川省“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大赛,获四个全省第一名;连续四届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六项省级金奖,五项国家级铜奖,为全省唯一。5门课程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厅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11家、成员单位43家,覆盖全省70%以上的高职院校和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实现区域协调、特色鲜明的省内高职院校新态势建设,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三)拓展供给渠道、建设完善供给服务系统
依托“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行业壁垒,打破校企壁垒,多措并举地整合全省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等优质网络资源。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共建体系。依托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平台,构建基础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并与行业大类(如一产、二产、三产)相匹配;构建“专创融合”的实施路径,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开发和共享颗粒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创新培训,提升联盟成員单位创新创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二是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共享体系。形成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师资共享库,整合资源,引企入教,形成共建共享的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线上师资共享库。更好地匹配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团队,充分发挥“企业+教育”的职教优势。依托联盟内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和校外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单位,广泛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开展“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在已有孵化园基础上,协助联盟单位成员单位建设新的实践基地,同时打通网络资源共享通道,对在校生和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实现创业实践和实战指导双重服务,切实提升各成员单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是构建创新创业优质导师共育体系。依托联盟平台,打造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活动共享模式。依托斯坦福中国项目,加速线上双创教育资源建设,共同培育校内优秀双创师资,培育校外优秀企业导师,构建覆盖面较广的优质导师资源库。依托联盟,以行业、专业为基础,分类引入和培育优质企业导师,推进线上线下同步辅导、集中和分散点面结合方式,充分对接联盟成员单位和企业导师资源。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个性化供给模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供需模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在信息化资源供给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人力资源和信息流通渠道,在供需过程中包含资源的设计者、制作者和使用者三类主体。[2]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和资源设计者、开发者之间的有效交流, 缩短主体间教学资源需求信息流通的通道及周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各类主体之间快速传递, 减少资源传输延迟对资源供给的影响。 (1)资源内容个性化。 教学资源个性化供给模式中,教学资源根植于教师的具体教学需求,因此这种资源适合该教师的教学过程, 符合该教师的教学需求。 这种定制性的资源建设过程,强化了资源对教学的适应程度,强调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因此无论资源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破解双创教育活动共享模式“痛点”,打造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活动共享模式。包括“发明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促进各院校在双创活动组织中更高效、务实地推进,并整体提升成员学校的双创活动水平和赛事成绩。
(2)资源供给集约化。 由于教学资源建设是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要求的资源,因此在供给模式上属集约化供给模式。构建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教育共享模式,包括线上交流共享平台和线下专题活动,完善“联盟”成员学校信息共享、项目共建、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探索基于“联盟”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发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九三创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优势,探索教师职务成果转化和学生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成果产生率和转化率。
(3)资源配送快捷。由于教学资源供给是一种集约型的供给,资源总量不是很大,资源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不会很高, 因此可以使教师和资源供给者快速达成协议,利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资源快速传递到教师手中。形成基于“联盟”平台的双创师资共享库,整合资源,引企入教,形成共建共享的省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共享库。更好地匹配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团队,充分发挥“企业+教育”的职教优势。
个性化技术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焦点,个性化服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服务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供给模式逐渐在教学资源供给领域形成。目前,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了个性化资源供给的实践,缩短了资源更新周期,保证了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紧缺状况。 然而,由于这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优秀的支撑平台和盈利模式,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给予更大的关注。
四、小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求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但是,审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供给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很多教学企业生产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教师仍然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通过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发现,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层次的资源供给方式受到了企业和机构的重视,但是由于这种供给模式下的资源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该供给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信息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供给与整合典型模式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直接面向教师教学资源需求,体现出资源内容个性化、资源供给集约化、服务个性化等特征,有效地满足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一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3.
[2]高铁刚,朱 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4):4.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