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始终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个问题。协作学习在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就协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协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分工的社会,许多工作个人很难独立搞定,需要人们以群体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协作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英语中,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迪伦伯格曾经提出在当下有三种学习理论可以作为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认识分享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研究人认知发展的规律。社会文化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社会活动和个体的认知发展。认识分享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情境。在协作学习中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和同伴的协作来完成任务,这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二、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现在协作学习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英语这门以交流为主的课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协作学习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是: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笔者认为在这四个要素中协作小组和成员是可以放在一起的。
1.协作小组与成员
协作学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协作小组,而成员则是指按一定的分组策略分到各协作小组中的学生。协作小组不同的分组方式将会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小组成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4~5人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个。太多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太少则会出现一个人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情况。
在将成员分派到学习小组中去的时候要考虑一定的分组策略,比较科学的是采用性格、知识互补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搭配,这样就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实现转化,并能有效促进优秀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不同认知风格相互强化;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则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让冲动的学生学会冷静,让内向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协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加以分析,并及时根据实践中所产生的矛盾对成员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保证小组学习的顺利展开。
2.辅导教师
对于协作学习来讲,辅导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教师的督导,才可以有效控制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具有更为领先的教育理念,要把教学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而且还要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就是领路人、组织者,是鞭策者、鼓励者。教师是整个协作学习活动的导演。
3.协作学习的环境
学习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背景中进行的。协作学习的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硬件环境、资源环境及空间环境。
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指的是协作学习的成员的组织构成,包括小组成员的划分及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等。
协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资源,如计算机等。
协作学习的资源环境指的是协作学习者利用到的环境资源,比如图书馆、资料室等。
协作学习的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场所,比如自习室、 电教室等。
三、协作学习在英语课中有效应用的探索
在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语7B Unit4 综合技能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班级分组
笔者当时任教于初一两个平行班,每班40人左右。对其中的1个班级采用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最初划分协作小组的时候是按照学号来分的,每组5人,但是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划分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号靠前的小组完成得很认真,但讨论的时候却不积极;学号靠后的小组讨论得很热烈,但是学习效果却不理想。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按照学号来分组是不科学的。
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师生谈话的方式重新划分协作小组,把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男生和女生进行交叉搭配,并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还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组长。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为改观,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就发挥了作用,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所以笔者认为,科学的分组是协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2.确定学习目标及任务
这一环节是有效实施协作学习的前提和根本所在。笔者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参,提炼小组协作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在完成PartA2的听力任务之后,小组内互相对照得出正确的顺序,然后各小组完成PartA3的学习目标——找到宝藏。
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小组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快,也很好。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任务太过于简单,按照方向指示来找很容易。在确定这一课小组协作目标的时候,目标制订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 ,确定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PartA3找到宝藏后,可以在小组内采用指路的方式来找到宝藏的位置。同时,对PartA2 句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的用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获得,并准备好相应的书面练习在小组内完成。这样小组的活动内容就丰富多了,教学目标也更加清晰。
3.学生的责任意识
笔者在组织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学习任务由同组的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包揽了。有些小组成员不能够和睦相处,出现小组讨论时嗓音较大、争吵的现象,讨论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些小组协作学习组织不到位,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某些成员无所事事,所以出现“搭车”现象等。 协作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团队里所形成的能力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协作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习者高度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能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确保每一个组员都可以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知道自己在整个活动中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每个成员的学习完成情况都会关系到全组的成绩。
4.学习评价
对本次的协作学习实践采取“提出具体要求,分小组评价,教师及时指导”的原则。对于学习活动的评价,既着重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同时又不忽视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当学生看到集体评价小组的分数时,就会意识到他是小组的一员,小组是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优胜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奖励,促进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合作。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四、协作学习的经驗与反思
经过一个时期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笔者获得了一些丰富经验。
1.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在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只要分组得当,教学目标合适,那么所有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首先,要合理地分组,一定要运用前面讲过的分组策略。不然不仅没有正面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放在一起,那么他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反而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久而久之,这个小组就与其他组拉开了距离,所以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
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定得难易适度。如果太难,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倦怠;如果太简单,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也没有积极性。只有难易适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很大提升。
2.协作学习使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能提高是件很头痛的事。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应试教育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而那些差的学生则很难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往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在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下,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关注,而且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受到其他成员的重视。因为小组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要想完成任务,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成绩差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有可能力不从心,这时不仅是教师,同组其他成员都会主动关注他,帮助他。这样,所有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一般来说,开展协作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一个或者多个适用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探索协作的过程中,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后,还要做好总结与评价工作,这样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汪庭才.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3):56-58.
[3]丁安廉.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
关键词:英语;教学;协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分工的社会,许多工作个人很难独立搞定,需要人们以群体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协作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英语中,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迪伦伯格曾经提出在当下有三种学习理论可以作为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认识分享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研究人认知发展的规律。社会文化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社会活动和个体的认知发展。认识分享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情境。在协作学习中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和同伴的协作来完成任务,这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二、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现在协作学习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英语这门以交流为主的课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协作学习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是: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笔者认为在这四个要素中协作小组和成员是可以放在一起的。
1.协作小组与成员
协作学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协作小组,而成员则是指按一定的分组策略分到各协作小组中的学生。协作小组不同的分组方式将会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小组成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4~5人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个。太多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太少则会出现一个人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情况。
在将成员分派到学习小组中去的时候要考虑一定的分组策略,比较科学的是采用性格、知识互补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搭配,这样就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实现转化,并能有效促进优秀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不同认知风格相互强化;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则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让冲动的学生学会冷静,让内向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协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加以分析,并及时根据实践中所产生的矛盾对成员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保证小组学习的顺利展开。
2.辅导教师
对于协作学习来讲,辅导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教师的督导,才可以有效控制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具有更为领先的教育理念,要把教学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而且还要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就是领路人、组织者,是鞭策者、鼓励者。教师是整个协作学习活动的导演。
3.协作学习的环境
学习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背景中进行的。协作学习的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硬件环境、资源环境及空间环境。
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指的是协作学习的成员的组织构成,包括小组成员的划分及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等。
协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资源,如计算机等。
协作学习的资源环境指的是协作学习者利用到的环境资源,比如图书馆、资料室等。
协作学习的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场所,比如自习室、 电教室等。
三、协作学习在英语课中有效应用的探索
在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语7B Unit4 综合技能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班级分组
笔者当时任教于初一两个平行班,每班40人左右。对其中的1个班级采用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最初划分协作小组的时候是按照学号来分的,每组5人,但是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划分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号靠前的小组完成得很认真,但讨论的时候却不积极;学号靠后的小组讨论得很热烈,但是学习效果却不理想。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按照学号来分组是不科学的。
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师生谈话的方式重新划分协作小组,把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男生和女生进行交叉搭配,并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还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组长。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为改观,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就发挥了作用,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所以笔者认为,科学的分组是协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2.确定学习目标及任务
这一环节是有效实施协作学习的前提和根本所在。笔者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参,提炼小组协作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在完成PartA2的听力任务之后,小组内互相对照得出正确的顺序,然后各小组完成PartA3的学习目标——找到宝藏。
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小组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快,也很好。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任务太过于简单,按照方向指示来找很容易。在确定这一课小组协作目标的时候,目标制订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 ,确定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PartA3找到宝藏后,可以在小组内采用指路的方式来找到宝藏的位置。同时,对PartA2 句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的用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获得,并准备好相应的书面练习在小组内完成。这样小组的活动内容就丰富多了,教学目标也更加清晰。
3.学生的责任意识
笔者在组织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学习任务由同组的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包揽了。有些小组成员不能够和睦相处,出现小组讨论时嗓音较大、争吵的现象,讨论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些小组协作学习组织不到位,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某些成员无所事事,所以出现“搭车”现象等。 协作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团队里所形成的能力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协作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习者高度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能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确保每一个组员都可以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知道自己在整个活动中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每个成员的学习完成情况都会关系到全组的成绩。
4.学习评价
对本次的协作学习实践采取“提出具体要求,分小组评价,教师及时指导”的原则。对于学习活动的评价,既着重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同时又不忽视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当学生看到集体评价小组的分数时,就会意识到他是小组的一员,小组是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优胜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奖励,促进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合作。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四、协作学习的经驗与反思
经过一个时期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笔者获得了一些丰富经验。
1.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在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只要分组得当,教学目标合适,那么所有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首先,要合理地分组,一定要运用前面讲过的分组策略。不然不仅没有正面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放在一起,那么他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反而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久而久之,这个小组就与其他组拉开了距离,所以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
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定得难易适度。如果太难,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倦怠;如果太简单,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也没有积极性。只有难易适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很大提升。
2.协作学习使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能提高是件很头痛的事。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应试教育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而那些差的学生则很难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往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在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下,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关注,而且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受到其他成员的重视。因为小组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要想完成任务,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成绩差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有可能力不从心,这时不仅是教师,同组其他成员都会主动关注他,帮助他。这样,所有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一般来说,开展协作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一个或者多个适用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探索协作的过程中,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后,还要做好总结与评价工作,这样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汪庭才.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3):56-58.
[3]丁安廉.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