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到了骑楼老街,其实就不想走了。
那一天,我们跑了好些个地方,进了五公祠,拜了海瑞墓,过了世纪大桥,看了椰林大海,最后到了骑楼老街。然后,我们就不想走了。脚步摇摇晃晃,眼神扑朔迷离,只想寻一堵墙下的一把旧椅子,在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候,坐下来听一段历史沧桑,看一眼世事繁华。
骑楼老街,是海口的一处特色风情街,也是诗人、美食家趋之若鹜的寻古处。听说,海口的骑楼老街是20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了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以及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骑楼老街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老街有闻名遐迩的四牌楼,楼里面有商人,有剧场,有可人儿,更有故事。骑楼老街这幅历史的画卷,给诗人徒增了许多哀伤和叹息,给画家留下了不尽的风景与内涵,给美食家端上了永不重样的一盘盘、一串串、一碗碗小吃。老街的骑楼就像一个个看尽繁华的老人,端详着眼下的每一个奇妙的细节。
2
老街的骑楼有很多,有一座名唤五层楼。它是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几十年前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电影院等。
画家高剑父曾经作过一幅名画,就唤作《五层楼》,听说画里的内容也是主打历史古建筑的主题,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说过海口的这一座楼。如果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我,这幅画是海口的五层楼,我一定会停下来仔细品读,不问价格,不问出处。
其实,每一座骑楼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一个个精致入微的雕刻,一处处蓦然回首的往事,都是一部南洋史诗里的符号,穿过时光的尘雾被我们遇见。还有那些脚下的瓦石,在岁月里静躺着,在历史中堆砌着,等待着。
3
诗歌里的《骑楼老街》让我们看见文艺的远方,骑楼老街的老建筑让我们看见时光的远方,而骑楼老街的老人,则让我们看见历史仿如昨日。
几十年前,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出现了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在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既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当时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这时,我们仿佛看见一组《下南洋》的雕塑,復制了百年前一再重演的场面。靠着船舷,他们一个挥着手臂告别,一个手拱喇叭,拼命地呼喊,谁也听不清在喊什么,谁也不知道在喊什么。所有方言,此刻都被路过的风,准确地翻译。
真的,只要你愿意安静地坐下来,只要你愿意搭讪的话,坐在骑楼下歇息的老人还能说起数十年前的盛况,医院、码头、旅馆、饭店,就是这样促成了一条老街的昨日繁华。
4
这两年,喜欢旅行的人特别喜欢一句话: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似乎只有远方才是好的。然而到了海口,到了骑楼老街,我们却发现,这里不再是远方,这里就是“此地”,此地安好,你可以歇下。
当然,歇下的理由不完全是因为历史,还是因为当下。
历史和远方的东西,自有一种诉说不清的魔力,有时候让人潸然泪下,有时候让人奋起前行,走在骑楼老街的路上,有着明显的历史穿越感。只是,时代瞬间变迁,人们爱上匆忙,都在使劲儿追逐什么。追逐什么呢——很多,主题就是“远方”。停下来就会被时代抛弃,这就让人觉得累,觉得无暇驻足,觉得身心疲惫。
但在骑楼老街,有那么多的物事让人可以安稳下来,譬如老房子,譬如诗歌里的故事。何不守着一座骑楼,守住历史和现在,再慢慢地品度时光。
阿兰·德波顿曾写过一本书,叫《幸福的建筑》。我猜,骑楼老街也在写一本书,叫《幸福的骑楼》。这条骑楼老街的幸福,在于这里不再有下南洋的离愁。只有背井离乡,失去故乡的人才需要离愁,而骑楼老街是故乡,更是完整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