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当代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门辅助性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展开,德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现阶段来讲,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对我国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
  所谓德育,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其实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不仅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境界,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则与德育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一、小学德育的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国家,德育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髓都传承下来,相信这也是将其列为小学教育工作重点的其中一个原因。通常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发育得都不够成熟,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其形成一定的干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但是与此同时,此阶段也是学生思想最单纯的时期,教师选择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可以很快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育对学生来讲是重要的启蒙时期,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偏差问题会通过各种因素形成,鉴于此,教师要学会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一方面来讲,课堂教学与生活产生偏离,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生活环境中,其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实际生活服务的,只有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够感受到知识带来的无尽力量。而德育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蓄力。也就是说,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都会显得空洞,且教化作用也不明显,从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很少能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不但让学生很难对有关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还无法将德育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有待革新。尽管我国的德育起步较晚,但是有关的教育人员却在极力地想要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但是无奈在此过程里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致使教育效果不似预期。这主要是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上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有偏差,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升;第二,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很多时候都是由语文教师担任这个重要角色;第三,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减退。
  三、关注学生实际需求,贴近实际生活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达到初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摆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际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对德育内容的渗透有很大的帮助。此时,学生必定众说纷纭,教师可以指明一个学生发言,这个时候,这名学生说自己还不是很懂事的时候,欠缺对新事物的认知,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和父母去书店时,看到了《十万个为什么》,自己很快被里面各种有趣的知识吸引住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自己渐渐爱上读书,并从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让自己对世界有个新认识的同时,也逐渐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师这时候就可以结合此名同学的发言,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在课外时间,也要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才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学习中成长、进步。此外,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身的分享,可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习效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小学教育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因此,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很少能够掌握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是现阶段教师却意识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重要,因为学生一旦掌握相关学习方法,就会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这也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为了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度的了解,对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会有一定帮助。
  五、教师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小学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对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在课后时间里,要学会不断充实自己,使其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学生中有出现说脏话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要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斥责,要学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此现象。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将自己身上的优秀品德传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不管是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发展建设,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手段促進学生品德素质的提升,这样才可以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责编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变革,以往班主任管理的弊端正在暴露。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秉承“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教育对学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种种教学条件,班主任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教学困境的,比如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关注班级
摘要:生本,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以及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设计和实施一些教育活动均要以生本理论为指导,围绕学生需求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本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够更加关注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行,达到攻心攻坚的德育效果,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我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推进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健全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重要时期,小学班主任必须扭转传统落后的班级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对
摘要:高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学困生的转换,班主任作为与学困生接触最多的人,直接影响到学困生的转化与成长。新教育发展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利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学困生转换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班级氛围;沟通机制;逆反心理  新教育形势下高中教育形式出现较大程度改变,也是学生成长与教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提升高中学困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心智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善于学习和模仿,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为尊敬的人,所以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班主任必须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到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正确处理班主任与学生矛盾之间的相关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良好关系;师生互动  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产生的影响,已经严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形成,并未构建科学完善的道德观念。只是单纯地凭借自身的喜好评判事物的好坏与优劣,极容易受到暴力主义以及等各类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基于信息化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对于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实践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信息化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  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对其认知规律以及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心理辅导,而本文则是以小学德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为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德育;心理辅导;意义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同样都是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日常教学中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将幼儿的社会性与个性培育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引导和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地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爱与诚信”的人生价值准则,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爱;诚信;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家长们的溺爱教育观念影响下,幼儿逐渐在被爱中缺失爱的感知和付出,在赞扬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