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群众文艺又是其中的重要实施手段,是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有机构成元素。群众文化要出精品,才能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主体趋势,起到丰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公众文化生活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群文精品的内涵进行解读,着力探讨群众文艺精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丰富群众文化精品创造、促进群众文艺发展提供更可以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发展路线
群众文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表达大众艺术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的重要方式。习总书记曾在针对文艺创作指出:文艺创作需要质与量并重,不能困与模仿和借鉴的局限中,需要大力创新、多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群众文艺获得实质性发展。在群众文艺创作中需要突出特色,注重文艺作品质量,能够通过文艺精品表达群众诉求,并且主动参与到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发展中来。
一、群众文艺精品的内涵解读
群众文化精品需要体现出正能量的传播和感染力,在思想宣传定位上要突出积极向上的先进性,能够从群众生活中发掘真善美,并以艺术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群众文艺扎根于群众当中,需要体现出民众新生和价值取向,体现出文艺服务于人民的核心特质。这就需要在文艺精品创造中以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导,把握好艺术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真挚的感情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创造精神上要体现出先进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着力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脚步不断加快。
二、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脱节
只有贴近百姓的文艺作品才具备强大的公众吸引力,在创造和传播中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但是,不少文艺创作者没有深入基层的实践经验,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发掘闪光点,这样的文艺作品创造与生活脱节,与百姓审美需求脱节,或者专业性过强,这些都会影响群众文艺的传播发展。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完成任务、评职称等需要,因此多为应景之作,作品艺术价值不高。还有一些文艺爱好者在文艺创作中自娱自乐成分较多,专业性不足、艺术性薄弱,作品结构单一,很难突出精品特点。
2.2创作经费不足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不仅仅局限在剧本创作中,同时还包含了前期构思、制作培训、创作辅导、演出、评价反馈、改进完善等一系列流程,是一项庞大而有难度的工程,同时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经费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在文艺创作方面给予的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创作人员的构思、想法无法及时转化为作品。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作品研讨、创作培训等形式的支持,没有充足的经费,这些活动就无法开展。而且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作者深入基层,广泛拓展创作视野,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创作人员只能闭门造车,创作活力、作品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2.3群众文艺创作中创新意识不足
随着时代进步和群众审美意识的变化,公众对于群众文化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群众渴望更多能够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艺术精品。但是一些创作人员对外部环境的需求变化缺乏充分了解,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对自身知识结构、创作理念的更新相对滞后,所创作的作品受群众欢迎程度很低。其次,创作者忽视了文艺作品当中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而且在创作形式上主要以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缺乏新意,很难吸引群众关注和参与,这就使文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4创作交流平台缺失
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创作者本身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不少年轻的文艺创作群体虽然专业素质较高,但是对于群众文艺的创作特点、规律等掌握并不熟悉,而老一辈文艺创作人员在创作技法上较为成熟,但是对于新时期的热点话题、新鲜话题关注不够,而且缺乏必要的艺术取向敏感性。在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中,这些来自生活、源自群众的艺术精品往往因为演出舞台、场地设施不足而缺乏连贯性,群众受众面较窄,不少群众无法直接参与到文艺演出、传播中,进而造成文艺精品传播交流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引导作用。
三、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完善对策
3.1坚持文艺创作走群众路线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首先需要重视群众利益,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创作人员要深入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创作题材,能够结合群众生活实践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使文艺作品更符合大众文化需求,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二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突出人本理念,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导,在文艺创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以群众视角为切人点,关注广大群众的艺术接受能力和表达力,在文艺创作中贴近百姓才能为创作注入活力。三是形成团结向上的文艺创作团队,关注业余文艺创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以此构建起覆盖全面的文艺精品创作、沟通平台,专业创作人员要主动倾听业余文艺创作者的动机和思路,能够给予其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创作帮助,对于一些业余作者创作的文艺精品要进行修改加工,从而拓展文艺精品来源渠道。四是在群众文艺创作中不忘初心。要始终坚持艺术理想,即使是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群众文艺创作者都要保持一颗对艺术执着不懈的初心,能够在经济大潮中保持足够定力,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一份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
3.2进一步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机制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浓厚的创作氛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才能保证文艺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在群众文艺队伍建设上加大支持力度,专注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鼓励文艺创作人员积极投入精品创作中。而是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更完备的经费支持,在创作场地、演出设施、保障机制建设中进一步完善,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促进群众文艺宣传范围不断扩大,让更多文艺精品走向群众。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主管部门每年选拔发展潜力较高、思想觉悟良好的文艺创作者参加学习培训,到更高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文艺创作人员进行民间采风,强化精品创作和交流意识,为精品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3.3加强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互动
文艺作品的构思、创作、完成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精品创作中,更需要创作人员投入大量精力。文艺精品的创作过程并非独立的,而是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艺创作的活跃性和创作质量。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进行精品展演,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省内巡演,或者走出本省参加省际群众艺术交流,为精品群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区域交流形式,有利于精品群艺作品的传播,扩大影响力,使更多优秀的群众艺术作品在百姓中开花结果。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仅在于突出其观赏性,还需要具有引导性、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性,使广大群众在精品中获得更完善的艺术熏陶,真正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优秀载体。
3.4通过网络传播更多的群众文艺精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文艺精品也要走出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以新媒体相融合,从而拓宽传播渠道,增加群众受众层面。改变以往群众文艺以演出、展演、期刊杂志等进行展示的传统方式,进而转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传播提高群众文艺精品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例如通过朋友圈展示群众文艺汇演的实况、将精美的现场演出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保存,不但能够提高传播实效,而且还能与新媒体用户展开直接互动,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精品文艺作品的创作积累素材,不断完善,提高文艺作品的创作质量。
结语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深人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创作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有正气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坚持走精品路线,注重创作团队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以专业创作人员为主、业余创作人员为辅的群众文艺创作团队,凝心聚力打造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在创作上要纯粹精良,主动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通过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大群众奉献更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好为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发展路线
群众文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表达大众艺术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的重要方式。习总书记曾在针对文艺创作指出:文艺创作需要质与量并重,不能困与模仿和借鉴的局限中,需要大力创新、多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群众文艺获得实质性发展。在群众文艺创作中需要突出特色,注重文艺作品质量,能够通过文艺精品表达群众诉求,并且主动参与到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发展中来。
一、群众文艺精品的内涵解读
群众文化精品需要体现出正能量的传播和感染力,在思想宣传定位上要突出积极向上的先进性,能够从群众生活中发掘真善美,并以艺术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群众文艺扎根于群众当中,需要体现出民众新生和价值取向,体现出文艺服务于人民的核心特质。这就需要在文艺精品创造中以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导,把握好艺术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真挚的感情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创造精神上要体现出先进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着力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脚步不断加快。
二、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脱节
只有贴近百姓的文艺作品才具备强大的公众吸引力,在创造和传播中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但是,不少文艺创作者没有深入基层的实践经验,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发掘闪光点,这样的文艺作品创造与生活脱节,与百姓审美需求脱节,或者专业性过强,这些都会影响群众文艺的传播发展。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完成任务、评职称等需要,因此多为应景之作,作品艺术价值不高。还有一些文艺爱好者在文艺创作中自娱自乐成分较多,专业性不足、艺术性薄弱,作品结构单一,很难突出精品特点。
2.2创作经费不足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不仅仅局限在剧本创作中,同时还包含了前期构思、制作培训、创作辅导、演出、评价反馈、改进完善等一系列流程,是一项庞大而有难度的工程,同时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经费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在文艺创作方面给予的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一些创作人员的构思、想法无法及时转化为作品。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作品研讨、创作培训等形式的支持,没有充足的经费,这些活动就无法开展。而且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作者深入基层,广泛拓展创作视野,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创作人员只能闭门造车,创作活力、作品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2.3群众文艺创作中创新意识不足
随着时代进步和群众审美意识的变化,公众对于群众文化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群众渴望更多能够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艺术精品。但是一些创作人员对外部环境的需求变化缺乏充分了解,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对自身知识结构、创作理念的更新相对滞后,所创作的作品受群众欢迎程度很低。其次,创作者忽视了文艺作品当中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而且在创作形式上主要以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缺乏新意,很难吸引群众关注和参与,这就使文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4创作交流平台缺失
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创作者本身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不少年轻的文艺创作群体虽然专业素质较高,但是对于群众文艺的创作特点、规律等掌握并不熟悉,而老一辈文艺创作人员在创作技法上较为成熟,但是对于新时期的热点话题、新鲜话题关注不够,而且缺乏必要的艺术取向敏感性。在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中,这些来自生活、源自群众的艺术精品往往因为演出舞台、场地设施不足而缺乏连贯性,群众受众面较窄,不少群众无法直接参与到文艺演出、传播中,进而造成文艺精品传播交流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引导作用。
三、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完善对策
3.1坚持文艺创作走群众路线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中首先需要重视群众利益,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创作人员要深入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创作题材,能够结合群众生活实践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使文艺作品更符合大众文化需求,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二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突出人本理念,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导,在文艺创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以群众视角为切人点,关注广大群众的艺术接受能力和表达力,在文艺创作中贴近百姓才能为创作注入活力。三是形成团结向上的文艺创作团队,关注业余文艺创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以此构建起覆盖全面的文艺精品创作、沟通平台,专业创作人员要主动倾听业余文艺创作者的动机和思路,能够给予其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创作帮助,对于一些业余作者创作的文艺精品要进行修改加工,从而拓展文艺精品来源渠道。四是在群众文艺创作中不忘初心。要始终坚持艺术理想,即使是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群众文艺创作者都要保持一颗对艺术执着不懈的初心,能够在经济大潮中保持足够定力,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一份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
3.2进一步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机制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浓厚的创作氛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才能保证文艺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在群众文艺队伍建设上加大支持力度,专注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鼓励文艺创作人员积极投入精品创作中。而是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更完备的经费支持,在创作场地、演出设施、保障机制建设中进一步完善,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促进群众文艺宣传范围不断扩大,让更多文艺精品走向群众。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主管部门每年选拔发展潜力较高、思想觉悟良好的文艺创作者参加学习培训,到更高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文艺创作人员进行民间采风,强化精品创作和交流意识,为精品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3.3加强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互动
文艺作品的构思、创作、完成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精品创作中,更需要创作人员投入大量精力。文艺精品的创作过程并非独立的,而是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艺创作的活跃性和创作质量。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进行精品展演,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省内巡演,或者走出本省参加省际群众艺术交流,为精品群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区域交流形式,有利于精品群艺作品的传播,扩大影响力,使更多优秀的群众艺术作品在百姓中开花结果。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仅在于突出其观赏性,还需要具有引导性、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性,使广大群众在精品中获得更完善的艺术熏陶,真正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优秀载体。
3.4通过网络传播更多的群众文艺精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文艺精品也要走出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以新媒体相融合,从而拓宽传播渠道,增加群众受众层面。改变以往群众文艺以演出、展演、期刊杂志等进行展示的传统方式,进而转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传播提高群众文艺精品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例如通过朋友圈展示群众文艺汇演的实况、将精美的现场演出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保存,不但能够提高传播实效,而且还能与新媒体用户展开直接互动,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精品文艺作品的创作积累素材,不断完善,提高文艺作品的创作质量。
结语
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深人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创作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有正气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坚持走精品路线,注重创作团队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以专业创作人员为主、业余创作人员为辅的群众文艺创作团队,凝心聚力打造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在创作上要纯粹精良,主动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通过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大群众奉献更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好为发展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