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际中时常会发生语用失误,这种情况表现在外国留学生身上的各个方面,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留学生在交际中无形地违背了交际原则,即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说话双方的社会距离、权利关系,或者是违反了交际原则,使双方的言语行为遭遇阻碍。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原因的逐一分析,具体概括出语用失误的表现,最后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防范语用失误的策略。
关键字:交际语境 对外汉语 语用失误 文化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不贯穿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同时互联网也已经进驻家家户户,即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因为双方的沟通方式、文化背景等差异导致语言理解的错误,这就是常说的语用失误。语言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交际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语用能力,逐步引导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这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人们往往青睐于团体的合作,注重集体荣誉,所以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失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到大局。在评判个人行为的对错时,人们通常是以社会道德作为行为准则,并竭力地维护集体荣誉。但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他们维护个人的价值,重视个人能力的展现,正因为中西方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例如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中国人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往往要先表现出自己的礼貌,与对方说些“麻烦了”等惯用语,而且需要对方多次请求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而这种交际行为在西方人眼中很容易误认为是虚伪。
(二)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它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人们长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特定的文化特性,且他们在无形之中会生成相对应的思维模式。留学生在交际中突显出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受到西方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性,而在东方文化的感染下,人们则倾向于个体直觉的感知,思维判断大部分来源于个体的经验累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西方人较为注重科学技术、逻辑、竞争;而东方人则重视道德伦理、直觉以及和谐。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注重仁义道德的国家,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以道德作为基本的守则;西方文化重视个性化,追求自由平等,西方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他们力求在集体中得到凸显,并充分地展现出独特的自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具有深厚的等级观念,晚辈要主动向长辈问好;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鲜明的阶级观,家庭成员以及师生之间可以直接用名字作为称呼,这种情况在留学生的日常交际中时常出现错误。
二、跨国文化语境下的对外汉语语用失误的表现
(一)语用原则选择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人们应遵循基本的语用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应对各种交际场合的时候,对语用原则的应用也不尽相同,这是直接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根源。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对礼貌原则的顺应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英美国家倾向于得体原则,地中海文化重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慷慨原则,而中日文化在交际中遵守谦虚原则,外国留学生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很容易与交际中的一致语用原则产生冲突,例如对他者给予赞赏的时候,中国人通常用“不”、“哪里”等词汇来表达谦虚的意思,而西方人则直接用“谢谢”来感谢他人对自己的赞赏之意,在这种情形中,西方人的回答就与谦虚原则相悖。
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无论说话者倾向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都难以做到真诚而又得体的语用效果,因此当各种语用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说话者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到取舍。关于语用原则的取舍,西方人在日常交际中往往青睐于合作原则;相反的,中国人则首先会选用礼貌原则,并力求表现出自己得体的一面。
(二)实施言语行为的合适性条件的失误。语用学理论中强调要真正发挥言语行为的作用,就要满足一定的合适性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指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们言行的因素,包括要求、权力、权利等。详细地说,“要求”是指说话者与对方提出的要求大小,提出的要求越高,说话者选择的说话方式则较为直接;如同社会距离相近的两个人在对话,彼此之间越熟悉,采用的也是直接的说话方式;但在权力关系的限制下,对话双方的权力差距较大,那么对话方式也就委婉许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多留学生会因为没有充分关照对话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等合适性条件,很容易导致语用的失误。
(三)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失误。深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言语行为时会产生差异化,一般来说,导致外国留学生实施言语行为失误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言语行为的方式、范围、程度不同。由于外国留学生不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所以在交际中难以表现出得体的言语行为。
外国留学生在实施言语行为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中国文化与他们的母语文化在实施规则方面的不同而导致语用失误。在中国的文化中,当人们向对方提出邀约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出自真诚的邀请,可以通过说话者具体说明的地点、时间,甚至与对方进行沟通商量,从中就可以辨认出对方是真心的;另一种的邀请则是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客气而说的客套话,缺失以上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外国留学生会因为不明白对方的语用规则而分不清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
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对外汉语语用失误的防范策略
(一)增强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和文化意识。外国留学生因长期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当他们进入到全新且陌生的文化语境中,很容易在交际中发生冲突,尤其是语用失误等情况时常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适应能力,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促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消除对外来文化的偏见,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应逐步引导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文化意识,使其尽可能不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做到语用移植,巧妙地应对不同的文化语境。
(二)引导留学生克服文化迁移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引导不当很容易产生文化迁移的负面作用,文化迁移主要是在日常的汉语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干扰,甚至会造成交际中断或双方的仇视。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对留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或模拟场景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对比,通过阅读课文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观念,让他们深入熟知汉语言。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测试方式应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现有对外汉语教材很少提到语用问题,很少考虑留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只有在教材中考虑到语用问题,设计相关的内容,才有可能帮助留学生提高语用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测试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语言测试的目的应从单纯的语言能力测试向语用能力测试过渡,适当增加语用能力测试的内容。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无疑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发生文化的误解和冲突,语用失误现象时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交流。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语用失误现象可以归纳为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督促留学生分析和改正语用失误,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认识,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使汉语在世界文化的激流勇进中散发出和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梁洁,黎珍,钟地红.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言语交际语用失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184.
[2]严菊环.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96-97.
[3]张希永,李惠.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研究[J].语文学刊,2010(14).
[4]方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及交际策略研究[J].美中外语,2009,7(11):16-19.
关键字:交际语境 对外汉语 语用失误 文化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不贯穿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同时互联网也已经进驻家家户户,即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因为双方的沟通方式、文化背景等差异导致语言理解的错误,这就是常说的语用失误。语言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交际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语用能力,逐步引导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这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人们往往青睐于团体的合作,注重集体荣誉,所以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失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到大局。在评判个人行为的对错时,人们通常是以社会道德作为行为准则,并竭力地维护集体荣誉。但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他们维护个人的价值,重视个人能力的展现,正因为中西方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例如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中国人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往往要先表现出自己的礼貌,与对方说些“麻烦了”等惯用语,而且需要对方多次请求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而这种交际行为在西方人眼中很容易误认为是虚伪。
(二)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它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人们长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特定的文化特性,且他们在无形之中会生成相对应的思维模式。留学生在交际中突显出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受到西方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性,而在东方文化的感染下,人们则倾向于个体直觉的感知,思维判断大部分来源于个体的经验累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西方人较为注重科学技术、逻辑、竞争;而东方人则重视道德伦理、直觉以及和谐。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注重仁义道德的国家,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以道德作为基本的守则;西方文化重视个性化,追求自由平等,西方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他们力求在集体中得到凸显,并充分地展现出独特的自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具有深厚的等级观念,晚辈要主动向长辈问好;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鲜明的阶级观,家庭成员以及师生之间可以直接用名字作为称呼,这种情况在留学生的日常交际中时常出现错误。
二、跨国文化语境下的对外汉语语用失误的表现
(一)语用原则选择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人们应遵循基本的语用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应对各种交际场合的时候,对语用原则的应用也不尽相同,这是直接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根源。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对礼貌原则的顺应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英美国家倾向于得体原则,地中海文化重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慷慨原则,而中日文化在交际中遵守谦虚原则,外国留学生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很容易与交际中的一致语用原则产生冲突,例如对他者给予赞赏的时候,中国人通常用“不”、“哪里”等词汇来表达谦虚的意思,而西方人则直接用“谢谢”来感谢他人对自己的赞赏之意,在这种情形中,西方人的回答就与谦虚原则相悖。
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无论说话者倾向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都难以做到真诚而又得体的语用效果,因此当各种语用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说话者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到取舍。关于语用原则的取舍,西方人在日常交际中往往青睐于合作原则;相反的,中国人则首先会选用礼貌原则,并力求表现出自己得体的一面。
(二)实施言语行为的合适性条件的失误。语用学理论中强调要真正发挥言语行为的作用,就要满足一定的合适性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指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们言行的因素,包括要求、权力、权利等。详细地说,“要求”是指说话者与对方提出的要求大小,提出的要求越高,说话者选择的说话方式则较为直接;如同社会距离相近的两个人在对话,彼此之间越熟悉,采用的也是直接的说话方式;但在权力关系的限制下,对话双方的权力差距较大,那么对话方式也就委婉许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多留学生会因为没有充分关照对话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等合适性条件,很容易导致语用的失误。
(三)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失误。深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言语行为时会产生差异化,一般来说,导致外国留学生实施言语行为失误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言语行为的方式、范围、程度不同。由于外国留学生不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所以在交际中难以表现出得体的言语行为。
外国留学生在实施言语行为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中国文化与他们的母语文化在实施规则方面的不同而导致语用失误。在中国的文化中,当人们向对方提出邀约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出自真诚的邀请,可以通过说话者具体说明的地点、时间,甚至与对方进行沟通商量,从中就可以辨认出对方是真心的;另一种的邀请则是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客气而说的客套话,缺失以上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外国留学生会因为不明白对方的语用规则而分不清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
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对外汉语语用失误的防范策略
(一)增强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和文化意识。外国留学生因长期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当他们进入到全新且陌生的文化语境中,很容易在交际中发生冲突,尤其是语用失误等情况时常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适应能力,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促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消除对外来文化的偏见,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应逐步引导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文化意识,使其尽可能不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做到语用移植,巧妙地应对不同的文化语境。
(二)引导留学生克服文化迁移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引导不当很容易产生文化迁移的负面作用,文化迁移主要是在日常的汉语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干扰,甚至会造成交际中断或双方的仇视。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对留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或模拟场景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对比,通过阅读课文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观念,让他们深入熟知汉语言。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测试方式应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现有对外汉语教材很少提到语用问题,很少考虑留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只有在教材中考虑到语用问题,设计相关的内容,才有可能帮助留学生提高语用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测试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语言测试的目的应从单纯的语言能力测试向语用能力测试过渡,适当增加语用能力测试的内容。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无疑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发生文化的误解和冲突,语用失误现象时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交流。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语用失误现象可以归纳为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督促留学生分析和改正语用失误,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认识,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使汉语在世界文化的激流勇进中散发出和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梁洁,黎珍,钟地红.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言语交际语用失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184.
[2]严菊环.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96-97.
[3]张希永,李惠.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研究[J].语文学刊,2010(14).
[4]方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及交际策略研究[J].美中外语,2009,7(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