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的话题不时见诸报端,特别是学生暴力现象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出现的学生暴力现象,要认真地研究这一现象成因,找出防治的措施,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
学生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对黑龙江省多所中专学校的调查中发现,有72.5%的中专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学生暴力现象,54.1%的学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学生暴力现象。这些数字说明了黑龙江省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暴力问题。中专生暴力现象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有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人多方面的原因。
1.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家庭原因
经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中专生的暴力行为发生在中专校,但这些行为往往都与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以及不良家庭环境影响有关。
①缺陷家庭是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是滋生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温床”。
一般说缺陷家庭是指父母分居、离婚,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父母双失、父母缺一等无法履行各种义务的家庭。缺陷家庭不仅表现为家庭实体或家庭关系的缺陷,而且也表现为对青少年教育上的缺陷。在调查中得知,在当今的中专生中,缺陷家庭的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35%以上。有暴力行为的学生中,缺陷家庭的孩子所占的比例高达70%以上。缺陷家庭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意志消沉,逐渐滋长、形成沉默、孤僻的畸形心理。他们厌恶父母和家庭,甚至将这种情绪扩及到社会。这种心理趋势,比较容易向反社会的违法方向转化。
②父母不良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给子女带来不良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主要成员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这些“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们的心理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双亲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思想信念,不仅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反映和内化,而且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社会生活的基础。父母行为不道德,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未成年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由小到大,不断地学习模仿,就会逐渐学坏。
③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是产生校园学生暴力现象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溺爱表现出无节制的娇生惯养,长期溺爱就使子女在心理结构上发生变化,表现为过分的自尊,有优越感,自我炫耀,意志力弱,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性格脆弱,脾气暴躁,放纵任性。
④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产生校园学生暴力现象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2.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学校原因
学校对学生暴力现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指的学校不仅仅是学生现在就读的中专学校,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①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是形成今天中专学校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原因。
有的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维护学校荣誉,就劝“差生”退学,或勒令其退学;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具体分析,而是采取压服、歧视、打骂体罚等不正确教育手段,甚至简单开除了事。这些做法不仅使学生失去完成义务教育的机会,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们的心灵扭曲。这些学生感到他们被遗弃了,没有前途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由于升高中无望,在社会上容易学坏,而中专又是免试入学,所以,家长将这部分学生送到中专来。他们来到中专后,他们很快就成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打架斗殴、抢同学的东西、勒索钱财等暴力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
②学生暴力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苦果。
由于高考或中考的需要,许多学校把主要教学力量都投入到重点班上,忽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教育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智育的提高和培养,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极容易引起非重点班的学生对升学深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无兴趣,纪律松弛,行为放纵。中专生大部分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没考上高中,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更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造成今天中专学校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中专学校管理方法的失误诱发了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有不少中专学校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而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更有甚者,他们“以罚代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的隔阂与对立情绪。学校“以罚代教”、教师粗暴的态度,甚至体罚打骂,也直接熏染着学生,使部分学生对他人也变得粗暴起来,也有的学生用破坏公物或同学的东西来报复学校和老师,从而上演一幕幕学生暴力事件。
3.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专生是生活在社会中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的人,社会大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在调查中,有73.4%的学生认为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中专生成长,却能诱发他们产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有着严重的腐蚀作用。现在,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抬头,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却遭到了破坏,未成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善恶不分的现象,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某些影视作品及出版物对中专生的不良影响。
为了追求票房利润,部分影视剧中充斥着格斗、凶杀的画面,过分渲染着暴力情节,这些场面刺激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一些低格调刊物所宣扬的腐朽没落的伦理道德观念,使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混乱,道德标准模糊,思想轻浮、寻求刺激,严重地冲击和削弱了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学习、模仿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影视剧中过分的渲染暴力以及格调低下出版物的影响,是产生中专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不良的社会交往对部分中专生的影响。
青少年由于认识能力低,思想尚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有时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因而,在对外交往中,很容易结交一些不良的社会“朋友”。目前中专生信奉“哥们义气”结成不良群体而发生打架斗殴,甚至进行抢劫、偷盗等暴力行为也是屡见不鲜的。
④网络不良文化对中专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吧”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视野、快捷的方式、廉价的服务吸引着中专生。中专生远离父母生活在城市,没有父母的约束,并且相对中小学生,中专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自由度大,他们一旦迷恋“上网”,很难自拔。有人曾把互联网比做“双刃剑”,它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增加了青少年知识,给青少年人的发展带来机遇,但互联网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网上的黄色“垃圾”极易诱使中专生误入歧途;网络游戏含有血腥暴力内容,这些内容吸引和刺激青少年。现在不少“网吧”已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成为暴力事件的多发地。根据笔者调查,有38.4%的中专生认为“网吧”是最易发生学生暴力事件的地方,所占的比例最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4.暴力现象产生的学生自身原因
中专学校发生学生暴力现象与学生个体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中专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心理上看,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由于其知识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缺乏分清善恶、美丑的能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审美观。
①部分中专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随着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管理思想的引进,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但同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及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现在,一些中专生在价值取向上,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一些学生不关心社会,缺乏同情心、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
②中专生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
中专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不仅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散漫,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77.3%的中专生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当前中专生法律知识水平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中专学校是学生暴力现象发生的“重灾区”。
③中专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现象。
中专生的年龄大都在16~18岁,正处在青年初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认为由于未成年人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得未成年人在向成人的转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心理矛盾与冲突。又由于中专生正值青春期,年龄偏小,且远离父母,在感情上比较空虚,他们渴望着情感的交流和来自异性的爱慕,但由于对爱的肤浅理解,产生了情感的误区与困惑,有的学生因感情问题而引起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样往往引发了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
④部分中专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中专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由于今天的中专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过去复杂得多。今天的社会充满着激烈竞争,他们在就业和生存的压力比过去的同龄人大得多。又因为,现在的中专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父母及亲友的宠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既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也很少经历生活挫折。因此,当他们远离父母来到中专校独立生活时,面对新的事物,面对新的困难,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困扰着部分中专生,有时诱发学生暴力现象。
学生暴力现象的预防措施
1.重视家庭教育
现代科学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龄前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教育,不是家长以外的任何人或机构所能替代。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广泛、经常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暴力发生的重要性。
2.改进学校教育
中专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应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同时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中专生的法制教育,重视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教育。
3.为包括中专生在内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青少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工商部门要利用现行的法律坚决打击传媒和娱乐行业中的不法行为,要切实加强文化和娱乐场所管理;文化及影视管理部门对进口影片、翻译小说等外来文化要从社会效果着眼,有所取舍,从源头上保证传媒的质量,防止暴力、淫秽等不健康的东西流入青少年中间;海关、出入境部门要把好国门,防止暴力、淫秽物品传入国内。
4.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及公安部门沟通机制
为了减少学生暴力的发生,学校应经常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家长要主动向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社区与学校、家长也应该建立沟通机制,把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反映到学校,反映给家长,公安部门也要把他们掌握的学生暴力情况及时通报学校和家长,这样就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及公安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将学生暴力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及时报告学校和父母,遇到严重暴力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面对学生暴力事件而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只能是姑息养奸,使小暴力变成大暴力,后果不堪设想。
6.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力提倡依法治校,依法治校首先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个“法”既包括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也包括专门规范教育部门的特别法,还包括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法规,但我们的教育法规还不完备,如尚缺《学生伤害事故法》、《教育合同法》等。同时,目前还急需建立校园暴力的防治机构和调解、申诉、仲裁制度,特别是应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听证制度,使受处分的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辩解和主张。
学生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对黑龙江省多所中专学校的调查中发现,有72.5%的中专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学生暴力现象,54.1%的学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学生暴力现象。这些数字说明了黑龙江省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暴力问题。中专生暴力现象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有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人多方面的原因。
1.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家庭原因
经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中专生的暴力行为发生在中专校,但这些行为往往都与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以及不良家庭环境影响有关。
①缺陷家庭是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是滋生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温床”。
一般说缺陷家庭是指父母分居、离婚,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父母双失、父母缺一等无法履行各种义务的家庭。缺陷家庭不仅表现为家庭实体或家庭关系的缺陷,而且也表现为对青少年教育上的缺陷。在调查中得知,在当今的中专生中,缺陷家庭的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35%以上。有暴力行为的学生中,缺陷家庭的孩子所占的比例高达70%以上。缺陷家庭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意志消沉,逐渐滋长、形成沉默、孤僻的畸形心理。他们厌恶父母和家庭,甚至将这种情绪扩及到社会。这种心理趋势,比较容易向反社会的违法方向转化。
②父母不良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给子女带来不良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主要成员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这些“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们的心理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双亲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思想信念,不仅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反映和内化,而且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社会生活的基础。父母行为不道德,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未成年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由小到大,不断地学习模仿,就会逐渐学坏。
③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是产生校园学生暴力现象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溺爱表现出无节制的娇生惯养,长期溺爱就使子女在心理结构上发生变化,表现为过分的自尊,有优越感,自我炫耀,意志力弱,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性格脆弱,脾气暴躁,放纵任性。
④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产生校园学生暴力现象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2.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学校原因
学校对学生暴力现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指的学校不仅仅是学生现在就读的中专学校,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①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是形成今天中专学校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原因。
有的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维护学校荣誉,就劝“差生”退学,或勒令其退学;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具体分析,而是采取压服、歧视、打骂体罚等不正确教育手段,甚至简单开除了事。这些做法不仅使学生失去完成义务教育的机会,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们的心灵扭曲。这些学生感到他们被遗弃了,没有前途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由于升高中无望,在社会上容易学坏,而中专又是免试入学,所以,家长将这部分学生送到中专来。他们来到中专后,他们很快就成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打架斗殴、抢同学的东西、勒索钱财等暴力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
②学生暴力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苦果。
由于高考或中考的需要,许多学校把主要教学力量都投入到重点班上,忽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教育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智育的提高和培养,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极容易引起非重点班的学生对升学深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无兴趣,纪律松弛,行为放纵。中专生大部分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没考上高中,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更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造成今天中专学校学生暴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中专学校管理方法的失误诱发了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有不少中专学校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而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更有甚者,他们“以罚代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的隔阂与对立情绪。学校“以罚代教”、教师粗暴的态度,甚至体罚打骂,也直接熏染着学生,使部分学生对他人也变得粗暴起来,也有的学生用破坏公物或同学的东西来报复学校和老师,从而上演一幕幕学生暴力事件。
3.学生暴力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专生是生活在社会中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的人,社会大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在调查中,有73.4%的学生认为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中专生成长,却能诱发他们产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有着严重的腐蚀作用。现在,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抬头,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却遭到了破坏,未成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善恶不分的现象,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某些影视作品及出版物对中专生的不良影响。
为了追求票房利润,部分影视剧中充斥着格斗、凶杀的画面,过分渲染着暴力情节,这些场面刺激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一些低格调刊物所宣扬的腐朽没落的伦理道德观念,使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混乱,道德标准模糊,思想轻浮、寻求刺激,严重地冲击和削弱了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学习、模仿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影视剧中过分的渲染暴力以及格调低下出版物的影响,是产生中专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不良的社会交往对部分中专生的影响。
青少年由于认识能力低,思想尚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有时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因而,在对外交往中,很容易结交一些不良的社会“朋友”。目前中专生信奉“哥们义气”结成不良群体而发生打架斗殴,甚至进行抢劫、偷盗等暴力行为也是屡见不鲜的。
④网络不良文化对中专学生的不良影响。
“网吧”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视野、快捷的方式、廉价的服务吸引着中专生。中专生远离父母生活在城市,没有父母的约束,并且相对中小学生,中专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自由度大,他们一旦迷恋“上网”,很难自拔。有人曾把互联网比做“双刃剑”,它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增加了青少年知识,给青少年人的发展带来机遇,但互联网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网上的黄色“垃圾”极易诱使中专生误入歧途;网络游戏含有血腥暴力内容,这些内容吸引和刺激青少年。现在不少“网吧”已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成为暴力事件的多发地。根据笔者调查,有38.4%的中专生认为“网吧”是最易发生学生暴力事件的地方,所占的比例最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4.暴力现象产生的学生自身原因
中专学校发生学生暴力现象与学生个体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中专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心理上看,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由于其知识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缺乏分清善恶、美丑的能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审美观。
①部分中专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随着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管理思想的引进,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但同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及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现在,一些中专生在价值取向上,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一些学生不关心社会,缺乏同情心、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
②中专生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
中专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不仅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散漫,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77.3%的中专生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当前中专生法律知识水平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中专学校是学生暴力现象发生的“重灾区”。
③中专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现象。
中专生的年龄大都在16~18岁,正处在青年初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认为由于未成年人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得未成年人在向成人的转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心理矛盾与冲突。又由于中专生正值青春期,年龄偏小,且远离父母,在感情上比较空虚,他们渴望着情感的交流和来自异性的爱慕,但由于对爱的肤浅理解,产生了情感的误区与困惑,有的学生因感情问题而引起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样往往引发了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
④部分中专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中专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由于今天的中专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过去复杂得多。今天的社会充满着激烈竞争,他们在就业和生存的压力比过去的同龄人大得多。又因为,现在的中专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父母及亲友的宠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既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也很少经历生活挫折。因此,当他们远离父母来到中专校独立生活时,面对新的事物,面对新的困难,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困扰着部分中专生,有时诱发学生暴力现象。
学生暴力现象的预防措施
1.重视家庭教育
现代科学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龄前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教育,不是家长以外的任何人或机构所能替代。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广泛、经常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暴力发生的重要性。
2.改进学校教育
中专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应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同时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中专生的法制教育,重视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教育。
3.为包括中专生在内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青少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工商部门要利用现行的法律坚决打击传媒和娱乐行业中的不法行为,要切实加强文化和娱乐场所管理;文化及影视管理部门对进口影片、翻译小说等外来文化要从社会效果着眼,有所取舍,从源头上保证传媒的质量,防止暴力、淫秽等不健康的东西流入青少年中间;海关、出入境部门要把好国门,防止暴力、淫秽物品传入国内。
4.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及公安部门沟通机制
为了减少学生暴力的发生,学校应经常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家长要主动向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社区与学校、家长也应该建立沟通机制,把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反映到学校,反映给家长,公安部门也要把他们掌握的学生暴力情况及时通报学校和家长,这样就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及公安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将学生暴力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及时报告学校和父母,遇到严重暴力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面对学生暴力事件而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只能是姑息养奸,使小暴力变成大暴力,后果不堪设想。
6.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力提倡依法治校,依法治校首先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个“法”既包括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也包括专门规范教育部门的特别法,还包括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法规,但我们的教育法规还不完备,如尚缺《学生伤害事故法》、《教育合同法》等。同时,目前还急需建立校园暴力的防治机构和调解、申诉、仲裁制度,特别是应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听证制度,使受处分的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辩解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