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情境;原则;策
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107—01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相关场景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并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课堂教学中,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它的适时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物理情境的创设原则
1. 情境创设要以特定的知识为出发点。物理情境创设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解题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
2.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物理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3. 情境創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设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有利于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4. 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物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物理故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趣味盎然地接受知识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例如,在进行“简单的运动”这章节的教学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玩意儿在游动,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顺手一抓竟抓到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能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想进一步弄清问题的欲望,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经过学习和探索,学生知道了原因,弄清了道理,学到了新知识,更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奥秘。
2.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初中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物理学上的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嗅、触来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对理论的理解、升华打好了基础。
3. 创设生活情境。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为切入点来创设物理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当然,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其方法是:①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在实验中的有什么用处?②做实验后,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见度更大,具有奇异性,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实验方案等。
总之,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大纲和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
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107—01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相关场景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并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课堂教学中,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它的适时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物理情境的创设原则
1. 情境创设要以特定的知识为出发点。物理情境创设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解题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
2.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物理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3. 情境創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设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有利于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4. 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物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物理故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趣味盎然地接受知识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例如,在进行“简单的运动”这章节的教学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玩意儿在游动,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顺手一抓竟抓到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能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想进一步弄清问题的欲望,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经过学习和探索,学生知道了原因,弄清了道理,学到了新知识,更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奥秘。
2.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初中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物理学上的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嗅、触来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对理论的理解、升华打好了基础。
3. 创设生活情境。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为切入点来创设物理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当然,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其方法是:①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在实验中的有什么用处?②做实验后,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见度更大,具有奇异性,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实验方案等。
总之,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大纲和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