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通过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道德意志的锻炼
德育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注重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着力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少年儿童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他们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学校通过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
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进行渗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兰霞.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2] 谢丹侠. 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3)
[3] 赵末锁. 浅谈体验性学习与养成教育[J]. 才智. 2010(12)
[4] 马克俊. 小学德育工作应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8)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道德意志的锻炼
德育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注重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着力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少年儿童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他们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学校通过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
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进行渗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兰霞.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2] 谢丹侠. 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3)
[3] 赵末锁. 浅谈体验性学习与养成教育[J]. 才智. 2010(12)
[4] 马克俊. 小学德育工作应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