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先天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具有自发性、先天性,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为前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 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倾向于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轨道上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学生的思路只能是一条,只有走的过程而没有探索的“味道”。因而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都很少有问题出现,教学任务很快完成,似乎课堂效率极高。其实,这样的课堂模式由于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探索,学生自然没有多少问题,最后的教学目标达成状态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对学生也要多提问题。但是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更多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设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具有适当的隐蔽性和启迪性。
  (2) 设问的角度、难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经过思考以后能找到答案,即“跳一跳,摘得到桃子”。
  (3)问题的指向具有发散性而非选择性或唯一性。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不要简单地判定为“是”与“非”。要将错误解答中答对的成份挖掘出来,要将正确解答的不同方法与途径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探索出来。
  总之,课堂提问和解答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氛围是师生互相激励的过程。
  
  2 以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教学法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提出的,他认为思维的自然规律不是形式思维,而是所谓“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它是对问题的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在由疑难的或不确定的情境到确定的情境之间有五步思维过程,即J·杜威著名的“思维五步法”:
  (1)疑难或问题的发现;
  (2)确定疑难的所在和性质;
  (3)提出假设,作为可能的解决方案;
  (4)演绎假设所适用的事例;
  (5)假设经试验证实而成为结论。
  “思维五步法”的课题起点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呈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揭示矛盾,从矛盾中寻找问题。
  
  3 创建良好的问题讨论式的人际关系
  
  学校教育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同伴间关系和师生间关系。一般地认为表现活泼、行动一致、齐心协力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因素,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为2—5名为宜)探讨一些答案最好不是唯一的,具有发散性的疑难问题。同学们在这样的讨论中往往表现大胆,敢于发表意见,相互激励,使答案具有创新性。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起点应该是问题的背景,而不是问题本身。要使学生从问题的背景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提出和发现问题。
其他文献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统一在教师所教,为学生所喜爱,所愿意接受,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一致。我们从几个学生的反应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受到一定启发。    1 学生的各种反应    1.1 希望老师能与我们平起平坐 笔者发现学生都不太敢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是老师不允许,相反他们非常提倡,只是他们回答的方式不太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当学生一提出自己的观点时,
期刊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而拙劣的提问却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陷入全然被动的状态。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提问。通过教师的设问或启发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听讲、讨论、反思,最后得出结论,即经历寻疑——质
期刊
冷静审视我们的教育现实,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教育未得到应有重视,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现象相当普遍,整个教育模式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造成了对创新能力的桎梏。因此,改变目前的状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应该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
期刊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作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复习课中如何实现良好的复习目标,改变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及题海战术教学,探究式教学成为新的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用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
期刊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认识活动的指导者。小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英语教学呈现出“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交际主体化”的崭新局面,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下面谈一谈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
期刊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满堂问”实际上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罢了。为此,笔者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
期刊
【摘要】这些省份的题型虽然有些变化。但也都是从语基、阅读、鉴赏、语言运用到作文题,没有偏题、难题和怪题。同学们只要勤奋学习、善于思索、勇于探索,成绩依然会好,能力则会更高。  老师们将在改革中努力实践,慢慢的积累点滴经验,让新课改闪现出可贵的光辉,克服对新课改存在的种种迷惑和不适应。在高考仍为高中教育最终评价方式前提下,老师们将努力寻找着新课改和高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选考内容;平衡点
期刊
解题的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四个方面。    1 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1 条件与目标的分析 条件的分析,第一点,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第二点,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1 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
期刊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