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经验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无论是在难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不少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但是到了高中,兴趣就逐渐下降,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其主要原因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学应试的题海战术上,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看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致都在50人左右,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学习成绩教好的学生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耐心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在思想上遇到烦恼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正确人生方向的指引。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他们创造学习上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则往往能收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才会逐渐地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想要努力学好。例如,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练习反馈都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又如,我将“力的合成”这节课放在物理实验室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的能力。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有关调查表明: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就一定能学好,而且在学习過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有一部分学生最初对物理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后来就慢慢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了。
  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等。优等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就很浓厚,因此需要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中等生,要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想,让他们学习起来顺利、舒畅,逐渐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细致的帮助和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是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使他们渐渐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调查和观察发现,许多学生不重视对物理教材的阅读,他们大多认为,教材讲的知识太粗浅,读后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对教材认识产生这种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老师认为看教材没有多大用处。实际上,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规律的来源、理解和应用都解说得非常清楚。学生只要真正深入阅读教材,其收获是非常大的。如我在教学中,对于热学、几何光学、原子物理等章节我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学完一章后,又让学生自己总结该章的知识点,以及该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觉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若能在物理教学中适当使用,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对于“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的结构”等不易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我都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有形、易懂、生动逼真的物理情景,让学生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师及时小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有用、有效的教育教学心得进行及时总结,对于成功的经验要总结记录下来,对于在教学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分析原因,并及时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成功之后又作为经验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届的学生都不相同。这样,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供学生学习,这对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及时复习、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拓展延伸、当堂评价等教学环节,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被认为是所谓的“副科”,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
摘 要: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落脚点却是改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进行指导是探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文章在阐述探究性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探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很多学生为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只是死记硬背,以“题海战术”应对考试,缺乏发现知识和探究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初中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或所占分值有限,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  
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课堂教学而言,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下面我以“内能和热传递”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作为第一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成两个层次:学习物理学的知识、方法和通过物理学认识世界。 
有这样一则童话故事: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就问青蛙,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人。于是,鱼根据青蛙说的做出想象: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鱼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作了图画表征,但是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这就是前概念。  “鱼就是鱼”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学习总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用心”“记不住”等
摘 要: 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提得好,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就会很沉闷,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作者就物理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提问的具体做法谈谈看法。  关键词: 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