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健强:市井广州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叶健强跑街”。在广州的“地头”还有点“名气”。在生活的地平线上,我用平视的视角,对自己的城市与城市中的人,以一种“一街一巷皆邻里,无富无贪好弟兄”的拍摄方式,把地气、人气融合在一幅幅既简朴平凡又透露出浓浓市井味的画面中。
  记得1980年我刚到《羊城晚报》,有幸得到时任老总、著名专栏作家微音的多番指点。有一次采访,微音叫我随行,我们坐的“牛卡”(用来装运生猪和货物的火车厢)去佛山。当时我不理解,堂堂老总,摆着小车不坐反而去挤又脏又臭的“牛卡”,微音说:“要你体验平民生活。”导师一语犹如“仙人指路”。“平民生活”就是让我几十年执着追求的一条平凡而特殊的影像之路。
  确立目标,拍摄平民生活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自然关注的是广州城里的市井百态。在人来人往,瞬息万变的公共环境里,如何发现并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需要生活的历练和厚实的积累,并落到实处。有人问,业余摄影与专业摄影有什么区别·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要做到“三心两意”。三心是:一要心定,心里有坚定的价值取向目标—社会生活;二要心动,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为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感动;三要心静,“宁静而致远”,用心去感受生活,静心去感受生活细节中变化的动情点。所谓两意是:意念,即个人的主观构思与社会的现实生活必须合情合理;意图,是照片的思想灵魂,从生活中来,是鲜活逼真的,幽默而富有内涵的,它蕴藏着一股浓烈的人文情怀,就如一首抒情诗,一篇含有丰富哲理的散文,给读者一种力量,一种和谐,一种振奋。


  我按照“三心两意”的潜规则,多年来逐步形成了“跑街”的思路:从平民化、生活味的草根市井题材入手;看面,连线,抓点。看面,就是宏观地注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连线,就是给自己安排固定或流动的摄影路线。每逢节假日,我就在广州各个有特色的新、老城区,公园和商业街跑。而“抓点”涉及的问题是:城市这么大,你要拍什么,自己心中要有数。生活的直觉告诉我:越是市民聚集的“人多”场所,越容易发现和捕捉瞬间。40多年来,我几乎跑遍了广州上千条大街小巷,从平民百姓的生活中获取了许多让读者喜闻乐见的镜头,如《大姐大打“大哥大”》,穿着时髦的靓女,当街捧个水壶般的“大哥大”—当时,这把“壶”算是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与社会生活保持零距离
  为什么摄影要與社会生活保持零距离·因为一个人的出生、成长、变化、经历直至衰老死亡,都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历程。一个时代有价值的影像,有时候尽管是微小、不显眼的,但如果我们能及时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就是永远珍贵的。
  几年前,我“跑街”,在广州的龙津路发现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巷,当地居民称之为“鬼巷”。“鬼巷”很有历史文化味,两边是古老的清代砖墙,多少年来,出入这条窄巷的街坊总是互相谦让,和睦相处,几乎未因巷窄而闹过别扭。当时拍下这幅见物(有岭南文化味)又见人(有人的精神风貌)的图像,给有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后,故地重游,这条古老的窄巷却变样了,历史旧的痕迹消失了。这一现象,让人们不得不审视什么才是历史文化有价值的美。我赞成这样一个观点:记忆最深的往往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照片拍得不好或图像没有味道,并不仅在于摄影的技巧,而在于你跟这个城市中的人群有心理的距离,缺乏一种真诚的情感与态度。
  跳出老城区传统文化圈,寻找现代人生活的动情点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城市环境、生活方式的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老城区的改造,一些有文化味的旧古屋拆掉了,变成一幢幢高楼,传统广州人的生活模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年轻人上大学、找工作、买车、供楼……现实生活的压力给现代人一个共识:时间就是金钱。
  摄影圈有许多年青的摄影师都在探求影像视角的变化。当然,新颖、夸张、形式变异的镜头能起到“抢眼球”的效果。我“跑街”的照片,没有采用什么特殊的表现技巧,“平民、平凡、平实”一直是我追求的摄影理念。摄影艺术要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图像也要创新,但我始终认为创新的平台永远建立在平实生活的根底里。融入生活,与市井百姓同喜同悲,深入生活,挖出隐藏百姓生活背后不平常的故事。这样鲜活的图像才有精神生命的灵魂。


  掌握“跑街”摄影的技巧,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许多读者喜欢我“跑街”的照片,其实这些都是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故事,我只不过以平实自然、幽默、自描的图像语言“说”出来而已。




  评委评语:
  年逾古稀依旧钟情于“跑街”的叶健强,用自己的坚持与热忱描绘广州这座历史名城的百态风情。他的作品如同一锅“老火靓汤”,平和醇厚、有味有根,定格着悠长的岁月里的感人瞬间。他在《羊城晚报》开设的“叶健强跑街”专栏,以日复一日的积累,深埋历史的坐标,凝练而成羊城百姓的生活写照。
  叶健强
  1953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羊城晚报高级记者。荣获广东省首届十大摄影家。2003年在羊城晚报开辟“叶健强跑街”摄影专栏,成为岭南文化一大品牌。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25日,南非攝影师大卫·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在约翰内斯堡自己的家中逝世,享年87岁。在南非人眼中,戈德布拉特不只是一位摄影师,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上升到国家“偶像”层面的传奇。1989年,他成为首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个展的南非人,也是2006年哈苏摄影奖(Hasselblad Award)、2009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奖(Henri C
期刊
7月25日,2018年上半年度“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最终入选名单揭晓。张玉林(重庆)、刘嵩(重庆)、杨达(武汉)、谢匡时(耒阳)、苏巧将(温州)、车怡岑(茂名)、丁洲(重庆)、彭浩(成都)、张怡俐(上海)、夏鹏程(安庆)共10位青年摄影师凭借出众的作品和富有新意的拍摄计划入选,获得来自索尼(中国)的影像器材和项目资金的支持。  “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摄影》杂
期刊
现年42岁的南非纪实摄影师皮特·雨果(Pieter Hugo)出生于约翰内斯堡,并未接受过科班摄影教育的他当下的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在其作品于世界范围内频繁展出的背景下,他在近些年收获了一部分同行梦寐以求的荣誉: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World Press Photo, 2005)肖像类一等奖、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发现奖(Discovery Award, the Rencontres d’Ar
期刊
今年6月,我有机会与几位朋友驱车到西藏旅行。启程之前的头等大事是备好相机,“全画幅单反+大三元”、“M4/3系统无反+一镜走天涯镜头”、中画幅无反……到底带哪款呢?相机多了,反而很头疼,作为首次去西藏的我,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定。  有人劝我,带着“全画幅单反+大三元”去更保险些,这几乎能应对所有拍摄题材;也有人说带着“M4/3系统无反+一镜走天涯镜头”更好,因为首次西藏行还是轻松点好,更重要的是携
期刊
如果天空不死,那爱情也会永远闪光。经历过白衣飘飘的年代,经历过爱情颠覆的痛伤,我们在爱、在恨、在伤痛、在彷徨的内心挣扎之后,终究要回到那个年代的起点,它的源头——一个骊歌荡漾的时代。如果时代会衰老,那爱情让我们青春,如果生活逼迫我们四处奔波,那爱情是月下一湾宁静的港口,我们停泊于其中,去细细品味千千阕歌、阳关故人。二月里,游鸿明、黄品源、王子鸣、施文斌用自己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一个用情歌写下的岁月。
期刊
国庆7天长假临近,正所谓“无摄影不旅行”,想必许多读者计划带上相机出游拍摄美景。然而,挑选合适的镜头并不容易,尤其是单反用户,纠结之处在于画质好的镜头不够轻便,轻便的镜头画质表现可能又不甚理想。是选择“一镜走天涯”的超级变焦镜头,还是选择覆盖广角、长焦的“小三元”或“大三元”专业镜头呢?对此,使用尼康器材20余载的资深驴友宇浩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他的建议。  你与摄影是如何结缘的?  作为一名非职业
期刊
我从2009年底开始关注拍摄中国高铁建设,至今有9个年头了。拍摄一开始,就思考如何打破以往的拍摄模式,要在主题思想和影像呈现上有所变化,以表达对高铁劳动者的深深敬意。  摆脱“三部曲”探寻新视点  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画面的取舍都会体现出一种权力和主观性。  我曾是一名拍摄工业题材的记者,和一线劳动者打过多年交道,曾拍摄过跨海大桥、金温铁路、秦山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当年拍摄这些大工程时,遵循的
期刊
当地人称,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福清人。严青青所在的福清市江阴镇外坑底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全村大概一千五百人,出国的至少有六七百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早期去日本和欧美的人多,现在更流行去非洲和南美的阿根廷等地。去欧美的人在那边定居的多,回来过年的少。像严青青这些去非洲经商的村民能回来的都会赶回国内,和家人团聚,“非洲那边没有过年的气氛”。  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
期刊
11月18日,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隆重开幕,备受瞩目的金像奖颁奖典礼同期举行,汪强、吴宗其、王芯克、陈杰等19位摄影人荣获殊荣。本期专题用近100页的篇幅集中展示了各位获奖者的代表作品及创作理念,同时从五个关键词出发,对本届金像奖评审规则、评选现场、经验教训等各方面进行了梳理,为读者的深入了解提供了管道。  从创立至今,金像奖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1988年3月,中国摄影家协
期刊
爱情永恒和久远的魅力,冲破时代的阻隔,在日月移转中亘古鎏光,《卡萨布兰卡》的酒吧在时光隧道中永远为情人驻留,《魂断蓝桥》的悲剧让爱人们的伤情延续到了新一个世纪,《LOVE STORY》在几代恋人的口中辗转吟唱,经典不因时代的流转而暗淡它的魅力和光辉。时代为爱情镶嵌上的光圈,爱情以它衬托着不变的真谛与核心;时代为爱情留下的烙印,作为真爱至上的骄傲徽章;时代为爱情包裹的外衣,交相辉映使它散发永恒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