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l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实验教学则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发展趋势,因此如何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来更加有效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重点研究探讨了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以及发展性的显著特征,具体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态度。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其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内容的总体概括和精确提炼,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与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缺乏对化学實验教学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难关,然而由于化学理论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化学实验却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这就导致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只注重对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为学生布置大量的化学题目练习,即使是教材上专门性的实验章节,部分教师也只是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在这样的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就缺乏必要的实施时间和空间,只能流于表面而不能切实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二) 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比较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内容大多比较枯燥晦涩,而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具象化呈现,在学习上的难度也就更大。当前许多学生都难以快速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的节奏和方式,无法做好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容易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探究钻研精神,甚至对化学实验产生抗拒和厌恶心理,从而阻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也无法顺利地深入开展。
  (三) 高中化学实验器材不够完善全面
  实验器材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涉及内容范围广泛的高中化学课程来说,只有完善全面的实验器材配备才能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合理开展。然而由于教育资金的缺乏,当前许多高中学校都无法为学生购买充足的实验器材,同时即使是已有的实验器材,由于学校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导致其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的实验教学缺乏必要的基础,影响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一) 加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综合性的复杂过程,学生也不能贪快求全,揠苗助长,而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由量变来引发最终的质变。因此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就要着重加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化学实验学习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进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教学《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这一实验时,其内容涉及金属、液体以及气体三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教师在实验教学前就要先为学生详细介绍与实验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在了解实验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亲自操作,促进学生能够顺利地达成实验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 着重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目的
  客观来说,化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来说,学生的数量众多,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阻碍。因此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就要着重向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具体目的,使学生能够在目标引领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实验事故,逐步培养与锻炼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思维和准确的化学实验方法。比如在教学《蒸馏自来水》这一实验时,其实验目的是通过自来水的沸腾蒸馏来去除其中的氯离子,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在自身规范的演示中指导学生注意冷凝管的方向放置、烧瓶与酒精灯的距离等实验要点,从而使学生在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学生的实际操作难度。
  (三) 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只有学生学会创新才能使理论性的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思维,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化学实验学习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比如在教学《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这一实验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将浓硫酸的盛放装置由试管改为注射器,从而更好地控制浓硫酸的具体用量,使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同时通过学生的改造也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对应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 结语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为此广大教师要直面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验中真正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李治.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以化学2“乙烯的制取及性质”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57(24):167-169.
  [2]邹映波,商晓芹.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以“基于信息反应解决有机推断问题”为例[J].高中数理化,2018,29(32):143-145.
  [3]胡先锦,朱韶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48(23):123-125.
  作者简介:
  梁波,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B电信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电信集团的分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移动通信、固定电话、互联网数据通信和IPTV等综合信息通信服务。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绩效考核KPI、KPA等
摘 要:作为《渭南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应用研究》子课题,旨在通过学生对合阳、渭南三河湿地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查找资料、与人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以及尝试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可行性措施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他们以后职业的选择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使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从而落实新课标的“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
笔者所在学校推行课堂“四环节教学法”,通过成绩数据表格对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师巧妙设计“认知冲突魔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转换法,让学生感知物质状态变
在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下,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创新了化学教学新模式,而且更好地提升了中学化学教学成效.为此,本文结合人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同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但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来说,学生
现阶段,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育活动中,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实现发展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而努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