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写武陵大美 丹青守民族之魂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明,又名田绍杰,别号紫虚居士,土家族,1948年生,湖南湘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馆研究员、国家社科研究正高职称、民族文化学者。现为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兼职研究员、客座教授,湘西州政府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吉首书画研究院院长。1981年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二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书画艺术大展暨表彰奖励大会最高奖,2002年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等),2005年获全国第六届美术“民族百花奖”,2011年获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12年获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出版有学术专著及画册《土家织锦》《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国画家·田明》等多种。
  武陵的湘西之美,如芳馥醇厚的“包谷烧”酒,那山、那水、那人,恬静中热烈,澹泊中豪放。而把这一份美带出大山的人当中,沈从文拾起了散文和小说,黄永玉打开了绝美画作,宋祖英哼唱出山谷回音般扣人心弦的歌声。田明却用自己的笔墨丹青写武陵大美,守民族之魂。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田明,又名绍杰,1948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田茹,毕业于原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坛巨擘,家庭熏陶为田明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他转益多师,后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的中国画专业,深得龙瑞、陈绶祥、林冠夫等大师的教诲,得其三昧。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土家汉子,昼间饮猛洞河水,夜里听麻妈轻唱“摇篮曲”,湘西风韵早已深入骨髓,因此他讴歌,他揄扬,他颂赞,为这一片鸾翔凤集、钟灵毓秀的灵地寄出醉人的明信片。
  看田明老师作画是一种享受,有人比作为宣纸上的笔墨芭蕾,的确是有那么一种感觉。田明的画,常常把构图安排得很满,使画面有一种沿四面八方爆裂开的张力,大器秉然。他遍访湘西山山水水,溶洞、峡谷、泉瀑、早起的锦鸡、夜暮的沟壑,每一个场景,从来都只是他构建在心神脑海那个大千世界里的元素,他创作当下随心所至,信手拈来,尽情把玩。田明的笔墨,以线为上,苍劲而老辣。他认为中国画以线造型,有三层境界:描、画、写。描为初,画为次,最高的是“写”,以写书法的笔运感觉入画,掷地有声,力透纸背,尽情之时往往“得意忘形”,此乃逸品也。
  田明的画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及,近年来他尤其擅长水墨山水。其曾先后修业于南京和北京,受金陵画派和北方山水的影响,画作既有北派画风苍茫浑厚的大器,又不失江南华滋润泽的娟秀。然而,武陵的山水,不仅跨越南北,亦有她瑰丽而内敛的西部风格,远非单一传统的“南宗”或“北派”足以表现。对此,田明尊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于艺术的思考,依赖于万物,更依托于心源之本,观照自然,得于心源而后诞生艺术的胚胎。他画了许多太行山及武陵山的写生,两者在外观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它被人类文明赋予的内涵却大有不同,太行山是红色之山,它正义凛然而苍凉悲壮;而武陵山“险、奇、野、方”,有板有眼,棱角分明,如同湘西人民方方正正毫不含糊的性情。所以田明画太行,多体现雄宏之气,画面满溢而出,用错位、分割、取舍、夸张等不同构成去重新组合归纳,一尊尊向上冲刺的群峰夹杂着一排排横向延伸的断层,大纵大横,大起大落;而他的武陵山,野性中夹有几分秀丽,用混合的斧劈、折带、解索及牛毛皴来极力表现山坡上蓬松的植被和坚实的石崖,形态各异的吊脚木楼点缀于其间,几行飞鸟、一叶扁舟、苗女、山羊……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情境和谐而雅致,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得心源”,必须要先通彻领会到所画之物的精神内核,先有所造化,由心出发,赋予它人格化的文化思考和主观感受,才能赋予笔下之物独一无二的气质。心源就是感悟,就是那说不清也道不尽的大山情结,是他多年勤奋的艺术真诚和升华。
  功夫在画外 织锦编春秋
  田明先生的画室里悬挂着导师陈绶祥先生拟写的对联“抓住东游西荡、南辕北辙,装进里头,化成平常道;收拾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撒向空中,得一智慧根。”这幅对联,写的便是田明绘画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不仅仅是专业画家,也是民族文化最虔诚的守护者。他花了六年时间,只为了成就土家民族工艺美术史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土家织锦。将土家织锦撰写成一本具介绍性、资料性、研究性和指导性为一体的学术专著,这是田明多年来的夙愿。而今,他把理想变为颁奖台下雷动的掌声,《土家织锦》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政府最高奖第九届“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最佳奖”以及2012年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湖南省首届文学艺术奖”。他以社会大文化的视野,从艺术人类学的高度,游艺于浩瀚的民族文化之林,高瞻远瞩。田明的画,就是在糅合了几个貌似并无关联的领域后而达到的极致,这就是功夫在画外。
  不管是田明的画作,还是民间艺术理论著作《土家织锦》,都深深根植于湘西厚实的文化传统,业内人士评价他为“清丽而不失端庄,秀雅中透出中正”,亦戏称他为“湘西山水第一人”,清丽、中正,是武陵,是湘西的魅力,也是田明的印记。然而,田明画作成功之处绝不仅于此,他具有宏观的远见和目光,纵、横、深三者合一,一手紧握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一手抓住湘西民族民间的文脉精髓,还有一手,是他对于现实生活游刃有余的感知。纵,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他的画,既吸取了唐宋绘画的庙堂之气,大气磅礴,阵势浩大,表现一种大时代的包容性,在细微处却又能彰显明清绘画细腻的笔墨精道,把情意“写”得“栩栩如生”;横,是本土文化的滋养,故乡山水、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甚至巫傩祭祀都是他最好的素材,生于斯长于斯,培养出他对于民族文化敏感的知觉;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领悟,田明曾在北京、深圳发展,最终却选择离去,他抛下浮躁,毅然背上行囊回归故里,对他而言,现实的大舞台比不上内心小小的坚守。他不喜欢大都市张扬而虚伪的生存状态,留恋着武陵大山里那支悠扬婉转而简单的山歌,所以他的画作,既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又为普通百姓所乐道,雅俗共赏。没有澄明的内在,便画不出既清且正的作品。田明有着全局性的理论支撑,画作并不刻意追求某门某派的定式,讲究自然清新,有法而有无定法,每一幅作品都讲究当时当地的有感而发。这就好比一个分数,思想的分子无限大,技法的分母无限小,整合起来,便是无穷无尽的可能。
  论语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田明如今晓有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并且是多所大学和美术学院的兼职教授、研究员。他带着湘西少数民族汉子的爽快和热烈,也藏着书香子弟的严谨与柔情,游走在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彼岸,用自己的画笔娓娓述说着大山的深情,颂扬西兰卡普如此斑斓的武陵大美,“写”一个清新雅丽的理想人间。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韦仲将能书。魏明帝(曹睿)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榜”,指匾额。  韦诞,字仲将,是魏晋时的著名书法家,尤其是他的楷书为人称道。他任过光禄大夫之职,于文学上亦有造诣,善于写辞赋。魏国宫殿中的牌匾,多为他题写。曹睿新建了一座大殿,先钉好匾,由韦诞登梯去书写。此殿高达二十余丈,韦诞虽心中恐惧,但不能不遵皇命。题好后下了梯子
期刊
许通海,祖籍福建漳州,现居厦门。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福建省民间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先后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微雕基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微雕艺术大师”“第29届奥运艺术家”“世界名人金杯奖”等称号,其传略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首创“寿山石微型立体石雕”之艺,又独
期刊
一  赵洪琦是一位从乡间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乡土是他最丰厚的创作资源,乡村经历是他最令人艳羡的艺术履历。他绘画的一切,无不是以乡村为基点;乡土,构成了他工笔花鸟作品的基本底色。  乡村风物是赵洪琦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主题,他通过自己所熟悉的乡土中的植物及禽畜,来表现他对乡土的眷恋与讴歌。鸡、鸭、猪、狗、花、草、根、叶等是他作品中的主角,它们无不形象逼真、情态生动,这既体现出赵洪琦对于它们的熟悉与热爱,
期刊
赵洪琦,1966年生于湖南祁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院长、潇湘工笔画院院长、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1989年大学毕业,1992年深造于中国画研究院,2001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第八届全国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美展;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银奖、全国风俗画大展佳作奖、中国首届现代工笔
期刊
周婵娟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14级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生
期刊
民俗寓意:吉祥文化的形象大使  从表面上看,铜墨盒上的婴戏图写刻的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可仔细观察会发现,并非是对儿童游戏和玩耍的单纯描绘,而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赋予了大量的特殊寓意,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信息。刻铜艺人在绘刻儿童嬉戏场景中,引入了一些约定成俗的人、事、物,来寄托或隐含中国传统伦理观念,采用谐音、嫁接、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民间信仰和人生礼俗,以达成儿孙满堂、
期刊
早就想谈谈刘建平的书法艺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说些什么。他研习传统甚深,崇尚魏晋经典,为书且性情散淡,自由挥洒,作品线条遒劲,笔性自然,结体欹正相合,章法隽永秀阳,呈现一副“练家子”的当家本色,着实让人不敢妄加品评,但建平君盛情相邀不得不就范,麻起胆子亦说说他的书法艺术,抛砖引玉。  一、守传统 渊流有序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几千年来绽放着国学文化的瑰丽光华,它有着深远的渊流
期刊
詹邠,1986年生,台湾新北市人,华梵大学美术与文创学系硕士班毕业。现为当代新水墨画家、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8479)的专职驻村艺术家。得过台积电青年书法大赏,有作品入选新北市美展,从台北艺术博览会、台南艺术博览会、台湾艺术家博览会等大展都看得到他作品的踪迹,詹邠将“复仇者联盟”、超人、蝙蝠侠以及自创的“假掰仙人”等动漫角色变成荒谬做作的讽世图,透过仿古的风格,融入流行文化语汇,以无俚头的精神,
期刊
我一向并不以年龄大小来判断一个书法家的实际造诣和社会影响力。因为,对于有些人而言,年龄和功力、影响并不成正比。很多学书者,论年龄已是垂垂老者,然书法造诣却乏善可陈,饱受“老干部体”之诟病。而有些尽管身为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却连续十余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据此迅速崛起于书坛,受到普遍关注。河北王文勇即是这样的80后书家之一,何也?此无他,盖因天资聪颖、方法得当而用功刻苦之故也。  任
期刊
刘小龙,1982年生于泾川,别署厚斋、省吾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创作骨干、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师、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平凉市书协副秘书长、西王母印社副社长。作品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第七届新人新作展最高奖、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提名奖、羲皇杯全国楷书展一等奖;入展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书法展,首届手卷展,第三届青年展,第三届行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