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但仍处于对经济形势表示满意的水平
  
  ——2005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05年9月底进行了2005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调查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但仍处于对经济形势表示满意的水平。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经济总体运行良好,预期出口、投资增长呈下滑趋势,消费需求增长平稳;预期CPI跌势趋缓,房地产价格走势平稳,国际油价温和上升并在高位徘徊;外商直接投资预期继续回落;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缓解;预期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不会出现大的滑坡,2006年出现通货紧缩可能性不大。建议适度放松宏观政策的紧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加快改革步伐,尤其是在要素改革上取得突破。
  参与此次调查的经济学家有:陈东琪、陈淮、陈浪南、陈平、程恩富、迟福林、丁宁宁、冯兴元、郭克莎、贺力平、洪银兴、胡必亮、黄少安、黄卫平、雎国余、纪玉山、金雪军、李泊溪、李羽中、李京文、李善同、李天德、李晓超、李晓西、李子奈、厉无畏、梁红、梁优彩、刘厚俊、刘世锦、刘宪法、刘小川、卢中原、马晓河、茅于轼、乔宝云、邱东、史晋川、宋国青、谈敏、谈世中、汤敏、唐寿宁、汪丁丁、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王君、王小广、王小鲁、魏杰、温铁军、吴晓求、夏兴园、夏业良、许宪春、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钢明、袁志刚、曾五一、张承耀、张曙光、张卓元、章铮、赵凌云、赵敏、赵晓、赵志耘、郑超愚、郑京平、钟伟、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业安、周振华、祝宝良、左晓蕾等81位经济学家。
  
  信心指数继续回落,经济运行基本正常
  
  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正常,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已得到明显降温。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12%的经济学家认为“偏热”,比一、二季度分别减少27和4个百分点;69%认为“正常”;9%认为“偏冷”,与二季度持平,比一季度增加了5个百分点;10%认为“尚难判断”(图1)。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处于“不冷不热”的正常状态。
  出口、投资增长预期下滑,经济学家信心继续回落。调查显示,2005年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1,比二季度回落0.09点,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不过取值仍达到对经济形势表示“满意”的水平(图2)。从指数的构成来看,与二季度情况类似,导致经济学家信心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趋于下滑的预期和担忧。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17%的经济学家认为形势“好”,比二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81%表示“满意”,比二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2%认为“差”,与二季度比重相同。即期经济景气指数为5.63,比一季度略减0.1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26%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形势“好转”,65%认为“持平”,9%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7个百分点(图3)。以上结果表明,经济学家对目前经济运行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
  从需求的角度看,10%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需求形势“好”,80%表示“满意”,10%选择“差”,显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投资增长表示满意;20%认为消费需求形势“好”, 59%表示“满意”,21%选择“差”,与二季度情况差不多;20%认为出口形势“好”,74%表示“满意”,6%选择“差”。与一二季度情况类似,经济学家对当前出口的满意程度仍高于对内需的满意程度。
  关于对未来6个月的趋势判断,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的经济形势会“好转”,比一二季度分别减少16和5个百分点;72%认为将保持“不变”,19%认为会“恶化”。预期经济景气指数为4.59,比一二季度分别下跌1.21点和0.07点,表明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趋于下滑的担忧(图4)。
  其中,17%认为未来6个月投资需求形势会“好转”,56%认为“持平”,27%认为会“恶化”;17%认为消费需求形势会“好转”,75%认为会“持平”,7%认为会“恶化”;13%认为出口需求会“好转”,51%认为会“持平”,36%认为会“恶化”。与二季度相比,认为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形势会恶化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5、10和32个百分点。
  
  预期增速放缓,通缩压力不大
  
  今年前8个月中国在进口增长减弱的情况下出口继续保持超过30%的速度增长,造成贸易顺差激增至608亿美元,比去年全年的顺差增加一倍。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这种异常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加剧中外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此,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受人民币升值、国家对初级产品出口的抑制政策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近期形势会发生变化。近六成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进出口顺差会减少,比一二季度分别提升34和7个百分点。
  进口增长的持续下滑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投资的回落。超过三分之一(36%)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同比)将会“下降”,比认为会“上升”的多23个百分点,因此经济学家总体上并不认为投资存在大幅度反弹的威胁(图5)。
  由于消费需求缺乏强劲增长的动力,造成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状况短期内尚难改观。关于未来六个月中国消费需求的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2%的经济学家认为增长会“加快”,68%认为会保持“不变”,10%认为会“减慢”(图6)。调查表明,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加快的可能性不大。
  预期CPI跌势有望趋稳,2006年出现通货紧缩可能性不大。
  今年以来,主要受食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消费品价格涨幅保持回落的态势,1-8月CPI已接近回落到2%以内。对于未来6个月的物价走势,16%的经济学家认为CPI会“上升”,比二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23%认为会“下降”,比二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61%认为会持平,比二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图7)。调查表明,经济学家预期短期内CPI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进一步下跌的动能也不足,以此推算,全年通胀率可能保持在1%-2%之间。
  关于CPI的下滑引发对通货紧缩的担忧,调查显示,1/4的经济学家认为2006年“很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不过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可能性不大”(68%)或“不可能”(7%),与二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图8)。
  国际油价小幅上升并在高位徘徊。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可能是遏制CPI下跌的一个外在因素。关于未来6个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认为会“大幅上升”,41%认为会“小幅上升”,29%认为会“持平”,25%认为会“下降”(图9)。调查表明,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近期内国际石油价格可能会在小幅上升过程中趋于平稳。
  预期房地产价格趋于平稳。与一季度调查多数经济学家(52%)认为未来6个月房地产价格会上升,二季度相对多数经济学家(43%)认为未来6个月房地产价格会“下降”的结果不同,本次调查多数经济学家(54%)认为未来6个月房地产价格趋于稳定,比一、二季度均上升近20个百分点。迄今为止,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学家对房地产价格的判断形成“看涨、看跌、看稳”三个阶段。
  预期外商直接投资(FDI)继续回落。截至8月,实际利用外资已连续五个月出现下滑。关于未来六个月的走势,14%的经济学家认为外商投资会“上升”,57%认为会“持平”,29%认为会“下降”,认为“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1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扩大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FDI将继续趋于回落。
  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缓解。自7月下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调查结果显示,42%的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兑美元“高估”,比一二季度分别减少9和6个百分点,42%认为“合适”,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13和10个百分点(图10);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合适”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50%和61%。
  股市基本盘稳。关于未来6个月国内股市价格,调查结果显示,28%认为会“上升”,比二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65%认为会保持“稳定或波动”,比二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7%认为会下跌,比二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股市基本盘稳,继续下跌的动量不足,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预期经济趋于下行,但不会出现大的滑坡。综合上述判断,绝大多数经济学家(85%)预期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虽比2004年有所放慢,仍将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70%认为在9%-9.2%之间。考虑到出口、投资持续上升的动力不足,经济学家预期2006年GDP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其中只有7%认为将继续以超过9%以上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85%)认为在8%-9%之间,其中63%认为增长速度在8.5%以上。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2006年经济下行的迹象比较明显,但不会出现大的滑坡。
  
  适当放松紧缩力度,突破要素改革
  
  适度放松宏观政策的紧缩力度,保持利率基本稳定。在宏观经济趋于下行的情况下,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的紧缩力度。调查结果显示,43%的经济学家认为应继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比二季度减少9个百分点;40%认为应采取“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比二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此外,13%认为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4%认为应采取“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查表明,更多的经济学家趋向于放松货币政策,这与希望保持利率稳定的经济学家比重明显上升是一致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未来6个月存贷款利率是否变动,22%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提高”利率,比一二季度分别减少44和21个百分点;78%认为利率应保持 “不变”,比一二季度分别增加44和23个百分点。
  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在出口和投资增速将放慢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经济学家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居民所得税起征点至2000元,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和对高收入阶层税收征管,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大众消费;抑制教育、医药、房价等大项支出价格上涨,减轻居民后顾之忧;支持农民更大幅度增收减负,对农民提供更多的贷款等金融支持,切实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农民的消费增长;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利润不应全部用于再投资,而应逐步地用于国民再分配。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步伐。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来自要素市场尤其是土地、资本市场改革的明显滞后。对此,经济学家建议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步伐,将政府掌控和进行要素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一是政府逐步退出土地市场,从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和行业监管者的角色转变,积极推进土地的市场化交易,在规则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并明确农村居民对于他们世代劳作居住的土地的根本权益;二是开放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纠正资本市场扭曲所带来的农村资金净外流,改善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处长
其他文献
《财经》主持人语    在各项税制改革中,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最受公众关注,原因即在于个税变法事关民生,民间要求个税改革的呼声日强;但究竟如何改革,方方面面各执己见,使得此项改革格外体现不同方向的利益诉求,难以获得共识并付诸操作。  9月2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个税问题举行立法听证会。这是立法听证制度实行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举行的首次听证会。从听证会
期刊
一个奇特的图景: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尽管物价徘徊不前,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们却一再把资金投入生产和再生产,把大量产品推向世界各地——一个不可能持久的增长模式    会诊中国经济    2005年前八个月,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顺差。出口的旺盛和进口的局促,对本来就面临升值压力的汇率问题火上浇油;接踵而至的,则是贸易摩擦的加剧。  正如美国的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储蓄率过低,中国的贸易顺差的真正根源则在于
期刊
一个像中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应当采用何种经济模式从而摆脱贫困走向富强?这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孜孜以求的一个最根本命题。亚当斯密指出市场自由竞争是创造国民财富的源泉。卡尔马克思亲眼看到并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惊人提高,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却寄望于一种全然不同的经济模式,即由国家集中和控制资源来主导经济发展。自苏联创立了第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后,包括东欧和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期刊
关于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异化的通信    王元化致林毓生    前后不过十年,这里的文化衰败和人的素质下降就这样迅速,我不禁想到赫尔岑那样的问题:“这是谁之过?”    毓生 先生:  早就想写封信给你,但未得便。最近春节临近,照料张可的护工又走了,使我为之手足无措。你那篇文章的事,前在电话中已详,不赘。  这里乏善可陈,令人郁闷。现和你谈点文化方面的事,去岁十二月中旬,几位热心朋友倡议在上海美
期刊
《存款保险条例》几易其稿,基本框架已经明朗。剩下的主要悬念只有一个    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成立之后,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加快了步伐。据《财经》了解,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成立的《存款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小组,正在抓紧进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论证和设计工作,《存款保险条例》目前已经几易其稿,基本框架已经明朗。剩下的主要悬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实施时机的选择。  
期刊
10月11日,总部设于北京的奥凯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捷音向《财经》证实,公司将向两家韩国公司出售总计49%的股份。其中大韩航空公司(Korea Air Lines Co,Ltd)将持股25%,另一家韩国金融机构购入24%股份。  这家率先于今年3月11日投入运营的中国民营航空公司,也将同时成为国内首家引进外资的民营航空公司。  此前,奥凯航空的两个民营航空同行——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和鹰联航空有限公司
期刊
除了康德所说的“头顶上的永恒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最能激起人们“心灵中无限的敬畏赞叹”的,恐怕就是绵延至永恒的时间之流了。在这个意义上,史学家布罗代尔无疑贴近了“永恒”。  作为长时段(longue durée)分析的大师,布罗代尔的眼光总是比旁人更深远。别的史学家看来仿佛背景或衬底的似乎不言自明的预设,在布罗代尔看来则有“无画处皆是画”般的史学意义,具有了重要性和问题性。他对历史时间的天才
期刊
金融  推動金融与科技互生互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吴晓灵  “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专题演讲  2005年8月27日-28日    要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互生互动,创造条件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从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不断扩大以及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赋予了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商业银行可以用利率来覆盖风险,从而
期刊
在顾雏军2001年底入主科龙电器并成为中国制冷家电行业的新霸主之前,他有过两次“闪光”的时刻。两次时间相隔十年,第一次是作为制冷剂技术天才,第二次是作为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新贵。  在这两次人生巅峰时刻,争议和质疑都环绕着他。  1988年,顾雏军赴京城创业。这一年,他在美国《能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的论文,这成为他人生第一个起点。其中的理论,后来成为顾氏无氟制冷剂的基础
期刊
1990年初次享有全国声名的时候,顾雏军31岁,被称为“顾冷冻”——他坚信自己发明的顾氏冷冻剂技术乃重大成就,但这并未得到学界的真正承认。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与人合作及自行创办空调厂若干,屡挫屡奋。那时的他,正是人们印象中的“青年科学狂人”。  2005年,从声望巅峰急坠的时候,顾雏军46岁,自称“本老板”——顾“狂飙突进式”的收购,将四家上市公司控制在其私人拥有的格林柯尔集团手中,包括两家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