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毛概》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能提供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基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高校《毛概》课程教学模式之建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主题]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新兴的教育模式。它的兴起,遵循了教育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各个阶段课程教学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在高校《毛概》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推動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识的互相融合,有效达到教学目标。鉴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论述在高校《毛概》课程教学模式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之途径。
一、确立研究的主题
研究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确立研究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确立,能决定学生是否有浓厚兴趣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在主题确立上,教师应该力求主题的科学化与合适度。科学与合适的主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与兴趣。教师为了设计合理的主题,应该对《毛概》教材有全面又深刻地了解,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对《毛概》教材做全方面地分析,以便能寻找到更好的探究知识的切入点与视域。主题设计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互相结合,以及开放性和创新性。
为此,教师应该正确分析讲授面对的大学生实际状况,正确定位研究的主题。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是理论素养比较低。因此,在主题选择上,应该尽量减少理论性的成分,把理论知识和形势政策、理论知识与职业规划等直观性知识点互为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的主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现。
在研究主题确立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教师应该改变在传统教学角色中的定位,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此外,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为学生留出探讨与研究的空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求知的欲望。根据《毛概》课程内容之特征,在研究主题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知识方面,应该让学生全面又系统地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根本任务,灵活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知识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能力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理论解决现实社会生活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研究主题设计上,掺杂能力培养的因素。第三素质方面,《毛概》课程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的时候,自觉把身心投入进社会主义建设中。
二、建立研究小组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都是被动学习或者个人学习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50%之上的,都是团队学习方式。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团队学习方式。小组设置上,一般以5~6个人是最合适的。同时,每个小组选举出小组长,采取组长负责的责任制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小组设计自己租的标志和口号,建立属于自己小组的文化与价值观。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和健康向上的团队价值观,教师应该对学生设计的口号与队名做严格地把关。
在《毛概》课程中,教师可以自己选出一些研究的主题,然后让各个小组根据擅长的领域,选择研究的主题。根据《毛概》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教材的章节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如在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上,教师可以设计研究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父母、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差别”……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设计研究主题可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工业的发展道路”等等。然后让每一个小组自由选择,在课后展开查找资料、探索问题、交流讨论等研究工作。通过分工与讨论,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教师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对选取主题的认识水平和深度,增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三、讨论与研究
当研究性小组与探讨主题确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做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工作,也就是资料搜集与知识储备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提供课题需要的一切基础性文献,并且帮助他们归纳与梳理各种文献资料,提取一些对研究的课题比较有价值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进入讨论与研究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多向度地思维活动,学会独立苏考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摆脱人云亦云的思维限制与懒惰学习的心理。当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遇到重大难题去选择放弃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案。对于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
四、展示研究成果,共同分享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如果是“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记忆90%的知识点或学习内容。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实施“2+1”的欧式,也就是教师讲授二节课时,然后让学生汇报一节课时。
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研究成果,制作成专门的PPT。在PPT中,应该有《毛概》课程的观点与基本理论点,围绕有关研究主题进行多方面地论述。这一过程维持时间应该是三十分钟左右。当小组长代表本组对其他同学汇报之后,班上其他成员可以就此提出各种疑问,然后小组长或者本组的组员做出解答。通过讨论与交流的互动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讨论情况做点评,表扬好的一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增强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这一讨论与交流过程,维系时间应该在十分钟作用。
五、建构多维度的评价制度,巩固学习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最后一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价值。为此,在讨论与互动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制度。根据PPT制作状况、观点论述、合作情况、演讲效果这四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机制。在评定成绩上,可以采用小组间的互评与教师评分互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汇报结果的分数,最终将算为平时分之中,就当做平时成绩的一个部分。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也应该展开多维度的评价。如对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表现状况,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地评价,突出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性,也就是通过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与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师角度上来说,对学生评价应该突出鼓励性与公正性。评价上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取得进步为主。在评价内容上,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与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不唯书、只唯实。对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应进行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教师应进行肯定与赞扬,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小组互评、组员互评,积极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学生的评价,也能矫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施宙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2]乐容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叹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
阳倩倩(1974.05—),女,广西临桂,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主题]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新兴的教育模式。它的兴起,遵循了教育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各个阶段课程教学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在高校《毛概》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推動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识的互相融合,有效达到教学目标。鉴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论述在高校《毛概》课程教学模式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之途径。
一、确立研究的主题
研究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确立研究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确立,能决定学生是否有浓厚兴趣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在主题确立上,教师应该力求主题的科学化与合适度。科学与合适的主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与兴趣。教师为了设计合理的主题,应该对《毛概》教材有全面又深刻地了解,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对《毛概》教材做全方面地分析,以便能寻找到更好的探究知识的切入点与视域。主题设计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互相结合,以及开放性和创新性。
为此,教师应该正确分析讲授面对的大学生实际状况,正确定位研究的主题。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是理论素养比较低。因此,在主题选择上,应该尽量减少理论性的成分,把理论知识和形势政策、理论知识与职业规划等直观性知识点互为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的主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现。
在研究主题确立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教师应该改变在传统教学角色中的定位,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此外,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为学生留出探讨与研究的空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求知的欲望。根据《毛概》课程内容之特征,在研究主题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知识方面,应该让学生全面又系统地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根本任务,灵活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知识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能力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理论解决现实社会生活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研究主题设计上,掺杂能力培养的因素。第三素质方面,《毛概》课程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的时候,自觉把身心投入进社会主义建设中。
二、建立研究小组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都是被动学习或者个人学习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50%之上的,都是团队学习方式。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团队学习方式。小组设置上,一般以5~6个人是最合适的。同时,每个小组选举出小组长,采取组长负责的责任制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小组设计自己租的标志和口号,建立属于自己小组的文化与价值观。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和健康向上的团队价值观,教师应该对学生设计的口号与队名做严格地把关。
在《毛概》课程中,教师可以自己选出一些研究的主题,然后让各个小组根据擅长的领域,选择研究的主题。根据《毛概》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教材的章节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如在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上,教师可以设计研究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父母、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差别”……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设计研究主题可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工业的发展道路”等等。然后让每一个小组自由选择,在课后展开查找资料、探索问题、交流讨论等研究工作。通过分工与讨论,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教师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对选取主题的认识水平和深度,增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三、讨论与研究
当研究性小组与探讨主题确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做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工作,也就是资料搜集与知识储备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提供课题需要的一切基础性文献,并且帮助他们归纳与梳理各种文献资料,提取一些对研究的课题比较有价值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进入讨论与研究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多向度地思维活动,学会独立苏考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摆脱人云亦云的思维限制与懒惰学习的心理。当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遇到重大难题去选择放弃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案。对于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
四、展示研究成果,共同分享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如果是“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记忆90%的知识点或学习内容。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实施“2+1”的欧式,也就是教师讲授二节课时,然后让学生汇报一节课时。
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研究成果,制作成专门的PPT。在PPT中,应该有《毛概》课程的观点与基本理论点,围绕有关研究主题进行多方面地论述。这一过程维持时间应该是三十分钟左右。当小组长代表本组对其他同学汇报之后,班上其他成员可以就此提出各种疑问,然后小组长或者本组的组员做出解答。通过讨论与交流的互动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讨论情况做点评,表扬好的一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增强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这一讨论与交流过程,维系时间应该在十分钟作用。
五、建构多维度的评价制度,巩固学习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最后一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价值。为此,在讨论与互动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制度。根据PPT制作状况、观点论述、合作情况、演讲效果这四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机制。在评定成绩上,可以采用小组间的互评与教师评分互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汇报结果的分数,最终将算为平时分之中,就当做平时成绩的一个部分。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也应该展开多维度的评价。如对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表现状况,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地评价,突出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性,也就是通过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与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师角度上来说,对学生评价应该突出鼓励性与公正性。评价上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取得进步为主。在评价内容上,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与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不唯书、只唯实。对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应进行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教师应进行肯定与赞扬,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小组互评、组员互评,积极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学生的评价,也能矫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施宙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2]乐容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叹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
阳倩倩(1974.05—),女,广西临桂,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