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社会工作类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众多高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工类课程作为老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契合社会与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对于社工类课程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于课程实训需求度高、抗逆力与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类课程缺失的。相应的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 社会工作类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14-02
  一、绪论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龄产业发展以及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架构。其中,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各地高校都陆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山东省为例,2014年有6所院校开办,截止到2016年已有15所高校开设。
  作为新兴的、具有鲜明服务特色的专业,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契合老年人的特点与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老年学概论、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策、老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老年病学、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寒暑假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術应用性专门人才。[1]由此可见,社工类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与支撑。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社会工作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只占一部分,如何将此类课程更好地融入其中,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社工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调研对象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法,针对山东女子学院老年专业2015级80位参加集中实习的同学发放问卷并对3个实习单位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本次选取了南京、北京与济南三地的机构,单位性质涉及嵌入式机构照顾、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以及社区日间照顾中心。)。本次调研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达 87.5% 。这部分同学实习期为20周,实习地点涵盖北京、南京、青岛、济南四地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实习岗位涉及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产品营销、养老护理、人力资源、餐饮服务、前台管家等。这其中学生从事最多岗位是社工和护理 ,其次为管家部、营销部和机构运营部。
  三、研究的发现
  目前,山东女子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了9门社工类的课程,既涉及到基础的《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涉及实训性的《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等。课程分布在各个学期,第一学期以理论基础类课程为主,帮助学生理解社工的价值观、基本理论以及工作方法;此后每个学期安排了不同的社工类课程,逐渐加深学生对社会工作课程的理解。
  从学生实践看,77%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类课程为其工作提供了帮助,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有助于理解服务对象,具体社工技巧可以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社工类课程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不同实习岗位的学生对社工类课程需求呈现差异性。
  在目前的服务机构中,实习生面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这其中72.86%的服务对象是健康自理的老人,但仍有接近30%的服务对象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此外,还有部分实习岗位,例如人力资源部和营销部,服务对象是本单位人员或其他人员。这些不同的岗位对于社工类课程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对于服务健康老人的实习生而言,社工类课程中的活动组织与策划以及社会工作类课程所学到的交流技巧是较为强烈的需求。
  “活动组织和策划书的书写,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率很高,希望能在课程中更多的得到练习”,“在社工类课程中学到的策划书的写法,在实际工作中挺有用,要是每个学期都能上就好了。”
  “《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这些课程虽然不像护理知识那样直接使用,但通过我们的学习后和老人在交流时,语言上会显得很专业,容易让老人信服自己所说的,会很有利于和他们的接触”,对于服务对象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实习生而言,针对某一类老人更为精准专业的服务技巧是其所需要的。
  “能够用的上课本中的各种理论的大都是意识清醒的人,给予他们帮助,实际上在养老院里则用不到这些 ,我们需要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社工课程帮助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
  对于运营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的实习生而言,社工类课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这类课程更多的提供了对不同的人接纳与了解以及沟通交流的技巧,这使得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能够有所运用。
  “我们部门主要是类似酒店前台的性质,老人有问题就来找我们,所以我们觉得交流的技巧挺好,帮我们能较快的适应这个工作。”
  2.社工类实训课程设置与实践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实践为本的专业及学术领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实务能力是社工从业人员最核心的业务素质。从实习的情况看,增加更多在校实训的机会是实习生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调查显示,77.14%的学生提出社工课程实训的问题。学生们普遍认为现状的实训课程仍满足不了其在实习中的应用。
  “最基本的理论要学,但也要注重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多讲事例,让同学们当做当事人解决问题。”   “实训多一些,偏重点老年人。”
  “在學习期间,最好与真实老人接触沟通,不要模拟 。”
  通过总结同学们的实训中所呈现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实训的时间偏少;另一个集中反馈的问题是实训没有真正结合实际。从目前的教学看,但是从虽然目前社工类课程如《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都含有实训课时,且实训课时已经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但课程多在实训室,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以及案例分析,但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
  3.企业期望学生拥有较好抗逆力以及社交技巧
  目前抗逆力被认为企业员工的核心能力之一,抗逆力通常指个体面对负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维持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理功能且成功应对的能力。在访谈中,3家企业负责人都提出对实习生抗逆力的重视,也指出目前学生在实习中,对待困难与工作不适应所表现出的抗逆力低下与缺乏。
  “我们的工作会涉及到入户调查,被服务对象拒绝很正常,但有的实习生面对这个情况就表现的挺沮丧,有的还出现抵触情绪,虽然我们企业也会帮助他们克服,但是也希望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有抗逆力方面的训练。 ”
  “我们觉得学生有时候对待工作中的挫折适应力有些不足,这方面需要加强。”
  企业除抗逆力外,对于实习生的社交能力也十分重视。从访谈资料分析,大部分学生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与服务对象的基本交流和服务上,而对于如何与其他同事以及服务对象之外的人员交流的能力不足。
  解决的对策
  有鉴于上述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社工类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
  1.精准定位服务的人群,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
  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仍属于传统的无差别化教授,将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老人,同时更是将老人视为一个群体,在课程具体讲授中虽然涉及到一些特殊老人的需求,但仍不够细致,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提供精准化服务,“通而不精”成为学生最大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设置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计课程,同时由同学根据自己未来的实习和就业意愿,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拼接。此外,打通社工课程之间以及社工类课程与医学、管理学课程之间的壁垒也是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量的问题。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制,老师不是通才,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与学术专长,学科壁垒严重,模块化设计就要求将不同的专业融合于课程模块之中,教师们组成学科团队,以服务对象为模块,融合专长设计课程。
  2.加强课内实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有别于高职院校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实践中学生对于老师教过的具体技术手段应用教熟练,但是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中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能力欠缺严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一改理论讲授与实践分离的情况,更多采用更为真实的案例,讲解理论使用,建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
  3.在社工类课程设计中注意培养学生抗逆力以及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抗逆力是目前社会工作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更是被广泛应用。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也需加大抗逆力的训练,将这部分内容引入到课程设计中来。在人才培养中不仅关注未来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更需要关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在课程中重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这也与学生的要求十分契合,通过问卷分析“人际沟通”是在未来课程设计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以学生本文的课程设计,是未来改革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年)
  作者简介:
  陈姝君(1981-),女,山东女子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首次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放在了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可见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重视已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其他职能。华侨博物院作为跨过半个世纪的老博物馆,努力适应时代需求,转变职能,在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华侨博物院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
期刊
【摘要】本文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例,对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四大内容:构建教学团队、凝练课程特色、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  【关键词】研究生 示范课程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7年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中国建设协会2017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柔性化管理思想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高等教育管理质量。本文对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柔性管理范式的实践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柔性管理范式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慢慢将教学注意力转向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初中生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初中生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进而对日后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提出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中学生 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坚持实用性、专业性的原则,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专业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语文,专业学习中需要语文,将来就业也需要语文。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以口语交际教学“介绍”为例,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专业学习及将来的就业相关的内容来实施项目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实用性 专业性 
期刊
【摘要】《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心理咨询技能的高低是该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但心理咨询的私密性及“一对一”的工作方式限制了教师对学习者实践操作的指导。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本文基于B/S的模式创建“心理咨询技能在线学习平台”,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提升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和机会,并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及走向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期刊
【摘要】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不仅在于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还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效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地迎接着新的挑战与发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带入到历史课堂的教学中。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们对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的来说,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了历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时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被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文章阐释了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
期刊
【摘要】生活智慧不单是知识,更多的是将生涩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学生更好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道德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的设问正是基于此,力求让问题引导学生会思考,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正如维也纳自然和社会科学家鲍波尔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设问 学生 道德与法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