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惠农政策叫好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自2012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由最初的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0亿元,累计达36亿元,实施区域由最初的12个省(区、市)扩大到20个省(区、市)。补助政策的实施,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9月27日于甘肃定西召开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这样总结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补助政策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8300多个合作社新建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10万余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7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24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240万吨,各地基层农业工作者和农民把该政策形象地比喻为“骨头上贴肉”的好政策。
  好政策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各地通过集中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促进了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有力推动了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四川省通过初加工设施建设,有效带动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技术、装备和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基地+设施+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市场”“基地+设施+加工企业”等多种发展模式。一些地区通过贮藏后择机销售,实现了水果增值50%、蔬菜增值60%、薯类增值1倍的好效益。
  福建省建宁县则通过实施初加工补助政策,引导合作社统一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莲子冷藏设施,不仅推动了莲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以赏荷为主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以莲产品为主题的饮食文化,通过补助政策建成的初加工设施成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不仅带动了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而且还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新型贮藏窖、冷藏库不仅改善了马铃薯、果蔬的贮藏条件,大大延长了贮藏时间,而且减少了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同时,通过补助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的关注点转移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农业新技术使用和集约生产上来,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宗锦耀告诉记者。
  在陕西省眉县,当地果农通过新型贮藏冷库的建设,使猕猴桃贮存期延长了2-3个月,产后损失率由10%降至3%。宁夏新建设的枸杞烘干房比传统晾晒方式晒干的枸杞质量明显提高,每斤枸杞售价提高4元,使农户增加纯利3元。内蒙古自治区通过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实现提质增效,仅2015年一年减少直接损失1.35万吨,按应季市场价格0.5元/斤计算,增加收入约1350万元。
  “通过补助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村职业经纪人,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更多农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就业的致富路。”宗锦耀对记者说,“去年,新疆伊犁州葡萄遭受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冻害,葡萄无法进行保鲜贮藏,葡萄酒厂鲜果收购价仅为0.5元/公斤,且不能敞开收购。当地农户尝试用新建果蔬热风烘干房烘制葡萄干后,市场价格达到30-130元/公斤,带动鲜果价格提高2倍以上,达到1.5-2元/公斤。通过项目实施,新疆直接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人,来自项目的收益达5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延长农产品贮藏期、加工期,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收获期集中上市而导致的价低、卖难等问题,实现了农产品的错季销售和均衡供应。辽宁省朝阳市未建设贮藏设施前,大枣销售期短,每年大量的优质大枣都以低廉的价格卖掉,甚至出现滞销。初加工设施建成后,大枣在冷库里保鲜70天出库,售价可达10-12元/斤,相当于上市初期价格的4倍,同时延长了大枣销售期,使销售市场旺季兴旺、淡季不淡。云南省则利用集中连片建设的果蔬冷藏设施,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推动高原特色水果蔬菜“走出去”,不仅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还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初加工补助政策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深受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欢迎和肯定。今年上半年,我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会同有关研究机构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并依托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对政策实施情况开展满意度调查。评估和调查结果显示,对补助政策本身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农民群众占97.2%,对补助政策实施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8.1%。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政策设计好、定位准,抓住了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宗锦耀这样评价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好政策还需迸发更多活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划农产品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必须放眼长远,并将其放到“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有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各地农村扶贫攻坚战陆续进入“冲刺期”。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初加工补助政策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宗锦耀在会上提到,农产品加工是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线,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绿色生产消费方式、资源环境和集约发展,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加工制品。产地初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环节。产地初加工转型升级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产地初加工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决定终端食品质量,产地初加工水平直接影响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据了解,补助政策的实施,彻底淘汰了农户自建的土井窖、土窑窖,显著提升了贮藏、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扭转了主产区烂果烂菜遍地、蚊蝇乱飞的现象,减少了由鲜活农产品腐烂变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垃圾。实施科学贮藏后,马铃薯存放3-4月不长芽、不皱缩,苹果、胡萝卜等果蔬存放5-6月不腐烂、不萎蔫,保持了入库(窖)时的品质和外观,卫生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的要求。农产品初加工水平的提升,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一般农户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为敏锐,对消费需求变化的把握更为准确,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更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从各地实践看,贮藏、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的建设,推动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果蔬加工中心,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取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补助不断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对农民合作社的补助资金从2012年的1.53亿元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近4.5亿元,占资金总额的比例从30.6%提高到50%,年度支持的合作社数量从1100多个增加到2700多个,补助设施数量从3700余座增加到近8200座,仅2015年就增加农民合作社初加工能力48万吨,有力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将补助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引导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更大贡献。”宗锦耀说。
  这次座谈会上,农业部提出了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配套政策落实不力。一些地区反映初加工用电、用地困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的初加工用地、用电以及初加工产品享受运输“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很多还浮在面上,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基层。二是重建设轻使用。个别地区农业管理部门重设施建设、轻使用维护,没有针对初加工设施使用方法开展有效培训。初加工设施建成后,由于农户对设施操作不了解,造成设施使用不便、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三是个别地区执行政策不规范。如有的地区简化操作,将设施建设审批和验收环节合二为一;有的地区在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设施运行安全规程;有的地区设施建设资料档案不健全,缺乏验收表、实地验收照片等相关资料。
  “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指导,完善政策实施制度,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并且要在技术支撑上下大力气,为政策的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宗锦耀强调,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部一定会针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出台更多措施,保证政策真正惠民,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其他文献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吴伯箫  如今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崇尚绿色、回归自然已经蔚然成风,家家见绿也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  都市繁忙、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久居城里的人们越来越怀念淳朴的乡村原野生活,怀念自耕自种收获的快乐。现阶段人们对饮食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以前的吃饱
期刊
11月5日-8日在昆明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展区被昆明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章丘大葱、和田玉枣、蒙自石榴、平泉香菇、马家沟芹菜等全国各地的精品地标产品集体亮相,成为本届农交会的一大亮点。  记者在该展区采访时发现,许多企业在塑造地标品牌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有的善于策划营销、有的善于挖掘品牌故事、有的则是依托于当地地理优势,构筑企业自身产业模式,但每
期刊
前一阵,葡萄无籽是因蘸了避孕药的传言让不少消费者心生恐慌,一些产区的无籽葡萄销量甚至因此受到影响。幸好专家及时辟谣,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生活中流传的谣言耸人听闻,不少都与农产品有关。比如使用植物油做饭可致癌,带刺带花的黄瓜会导致不孕,吃草莓会致癌等。一些本来依靠简单常识就能辨别真伪的谣言也被广泛散播,农产品已成为被谣言袭扰的重灾区。  相信谣言的背后是非理性,我们也应当关注这
期刊
好蜂蜜徐亚锋  【中国蜂蜜产业应该向国外学习的几点】中国蜂蜜产业应该向国外学习的几点:1.公司产业化,养蜂技术规范。中国的养蜂太离散,品质很难统一,蜂农技能也参差不齐。2.应有抱团精神,中国的蜂行业和文学界差不多,喜欢排斥同行,喜欢互相攻击,而国外都有养蜂人自己组织的交流协会,自发交流和沟通。3.国外对蜂蜜的研究远超过国内。4.企业应多一些社会责任,用对生态和客户负责的精神做蜜,而不仅是利益驱动。
期刊
红酸汤、银球茶、黑毛猪、血浆鸭、蜡染、苗绣、玉雕、银饰打制……10月16日,北京市民在前门一边欣赏侗族大歌、反排木鼓舞等原生态表演,一边游逛着的独具“黔”味“黔”韵的展销会。  中信国安助推贵州省“精准扶贫”启动“黔货进京”活动,采用“1+3+20+100+500”模式:在鸟巢广场、工体3.3大厦等3大繁华商业街,在悠唐购物中心、北京海洋馆南广场、中央电视塔等20家商场,在100家“国安社区”品质
期刊
最近,特别关注一件事:有安吉县政府出资背景的“安吉茶产业集团”成立了,推出自己的产品品牌“极白”,并以“安吉白茶领导品牌”的名义推广。引发众多评议。  对于此事,让人纳闷的是:“安吉茶产业集团”作为一家独立的赢利性企业,正常实施其发展战略,合法开展经营活动,为何会成为各方口诛笔伐的热点?经过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后,引发了本人一些思考。  1.是把事做对,还是先考虑做对的事?  管理界常言:一个没有使命
期刊
四十岁出头,个子不高,一吃辣椒,那光亮的头皮上就布满了汗珠。超哥的发型一直很惹眼,因为他总是把头刮得光亮光亮。他常常自嘲形象不佳。朋友都说他这是聪明“绝顶”,这几年把精力都用在了生意上,钱越来越多,而头发却越来越少。  超哥说他以前是个穷人,没什么文化,这其实也是实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大部分人应该还都是穷人吧。但我们反观之,越是因为当年这样的出身不好,家境一般,越是能和今天的成就形
期刊
走进河南省偃师市中国娃娃婴童连锁的任意一家门店,你都会被整洁干净而又温馨的环境所吸引,更让人觉得新异的是店内处处走心的陈列装饰,可谓是别出心裁。琳琅满目的婴幼儿食品、花样繁多的婴幼儿用品、色彩缤纷的婴幼儿服饰,还有可以供宝宝欢乐畅游的室内游泳池、各式各样的益智玩教具,一应俱全,可以说只要是涉及宝宝衣食住用行方面的,中国娃娃婴童连锁的任意一家门店都可以为你提供。  像中国娃娃婴童连锁这样高规格和高品
期刊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9月6-7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苏州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彩云之南,四季如春,初冬时节,这里依旧繁花似锦,风轻云淡,瑰丽的民族文化和绝美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交织
期刊
以有机大米为主打产品的吉林省德惠市万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班子,如今年完成有机大米认证正是他们敢想敢干的结果。  总经理曲振文说,2010年出资940万元注册成立吉林省德惠市万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次大胆尝试。在搞有机水稻种植之前,这家小微企业一直在做肥料销售,后来又由卖转为制,尝试自己制作有机肥。看着有机肥市场的不断扩大,才思考要不要尝试把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有机种植。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