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等你开始享受夏的热烈,家乡的秋便俏皮地旋来,舞步刚刚点地,便广袖长舒,飘然而去。但在她落脚的一刹那依然留下一抹令人心颤的惊艳。她将天空洗得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儿云,那是给太阳与月亮约会营造浪漫,那是给星星与萤火虫窃语搭建温馨。她把河水过滤得清幽清幽的,没有一丝儿杂质,鱼翔浅底,鸟鸣涧中。她撅起小嘴儿,吐气如兰,吹出一缕缕清风,混合着玉米棒子的甜香,混合着露地蔬菜成熟的气息……
  艳阳下的她,身着极具创意的华服,旋转跳跃,仙袂飘飘,娉娉袅袅。
  她忽而穿线绣,锦缎上铺开一朵朵菊,姹紫嫣红,风情万种。怀菊、豪菊、野菊金光闪闪,“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紫线与黑线穿针平绣,成了墨菊凝重华丽的倩影,“朵朵如拳深墨色,秋风舞罢斗寒霜”;有的状如雪白的龙舌,兰指微翘,巧施薄妆,婀娜妖娆;有的细如翠绿的柔丝,末梢上卷,俏皮活泼,面抹红妆……
  她工笔细描,轻轻勾勒出千姿百态的叶片,勾勒出一条条清晰可辨的叶脉,饱蘸浓墨小心翼翼地晕染,殷红、橙黄、墨绿、半红半绿……或肆意泼洒,或喷吐皴染,一抹杏黄,一团火红,一绺深紫,一片翠绿……原野、山林都是她的画作,在蓝天碧水间慢慢铺展,多娇而不妖冶,艳丽而不媚俗,丰富而不繁复。
  她飘然而来,火热奔放,英姿飒爽。她长袖慢卷,轻轻一抛,漫山遍野野味儿飘香,令人回味无穷。
  那长长的藤蔓上挂上一串串珍珠玛瑙,一颗颗紧紧地攒在一条透明的绿柄儿上,翡翠绿宝石红,还有红绿夹杂的,一粒粒饱满透明,透过薄薄的外皮还能看到一颗淡黑的小仔儿,摘一颗含进嘴里,一阵凉丝丝的,酸里泛着甜香的味儿瞬间浸润你的每个味蕾,欲罢不能。这,便是五味子,吃下它开胃健脾,吃饭倍儿香。
  那一个个褐色的椭圆形的果子坠在粗壮的藤蔓上,阳光穿过树丛,落到它们身上,黄色的绒毛泛着细密的金光,你摘一颗,轻轻一捏,软软的,剥开那层绿褐色的皮,一颗翠绿翠绿的滑嫩的果肉就拽住了你的目光,轻轻咬上一口,立刻融化成了酸酸甜甜的汁液,唇齿生香,这就是野猕猴桃。
  泛着百合色光华的八月瓜,则晃动着肥嘟嘟的身子,在风中尽情摇摆,有的轻轻打开,如扇贝,露出黑白分明的果肉,粘粘的、滑滑的,散发着清新淡雅的甜香,有的则紧紧地抿着双唇,生怕笑出了聲。
  各种各样的蘑菇,也赶着趟儿来占领地盘,松花菌、青杠攒儿、麻老鹰、荞面菌……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儿的,齐齐地钻了出来,有的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有的一枝独秀,艳压群芳。它们笑靥绽放,身裹彩裙,摇曳多姿。只要山中还没被跑遍,散学的孩子们是不急着回家的,三五成群把书包倒空,钻密林,穿荆棘,拽腾爬树,手臂被划得直沁血珠儿,咧咧嘴吹一吹,游戏继续。采得最红艳的五味子、快笑破肚皮的八月瓜、个头又大又饱满的板栗,便吆喝着伙伴们聚拢来盘腿一坐,嘻嘻哈哈分享战斗果实,只撑得肚瓜儿圆圆的才恋恋不舍往家奔。此刻,落日的余晖是她抛来的媚眼,醉在孩子们晶亮的眼睛里、酒窝中。小妹最喜欢和小子们在山野疯玩了。那天放学后,她又邀约一群孩子漫山遍野地寻找五味子,头发成了一蓬蓬茅草,根根儿绕着缠着,犹如一个个别样的发夹,衣袖被划出了一道道口子。小妹泼辣率性,可不管这许多,哼着小曲儿蹦着跳着归家,一到家门,被妈妈揪住衣领子,不管不顾,劈头盖脑一阵猛捶。可怜的小妹啊,身上平添了更多的红勾勾、青道道。我以为她会疼得再也不敢跟那群孩子去野了,没想到,一转眼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山中的野味儿,也是秋特别赠与农家妇女闲适的时光。板栗、蘑菇被他们一背篓、一背篓背回来,成了远来客人热捧的美味。说起这野蘑菇,依然让人既喜欢又有些惊悸。那是个下午,雨过天晴,放牛欲归的我被那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蘑菇吸引了,红的、黄的、麻的、橙黄的……争奇斗艳。我兴奋地脱下外套一股脑儿搬来家,姐妹仨挽袖擦拳,用漆蜡油炒了。三人正准备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妈妈回家,发现蒜瓣儿全是黑的,我们的饭碗一下被夺走了。大妹心急,伸出筷子夹了一朵立刻塞进嘴里,妈妈硬是用手指头给掏了出来。好悬啊!这漂亮的蘑菇像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最漂亮的外衣或许就是最致命的诱惑。
  ……
  她翩翩而来,携把古琴,粉面飞纱。她纤指弹拨,轻揉慢捻,在广阔的原野谱出丰收,奏出喜悦。
  山腰,金黄的玉米棒子一对对,一行行在层层梯田里刺拉拉站成庞大的听众席,每根粗壮的秆子上擎起一两个长长的、胀鼓鼓的听众。它们那么耐不住性子,撞破层层包裹,露出一排排雪白的牙,听得那样入迷,笑得那样开心。黄灿灿的玉米林中,男男女女背着背篓乐呵呵地将一个个难以握住的苞米掰下来,装进路边的麻袋,等待那突突突突敲着鼓点的拖拉机来载进一座座漂亮的小院。
  山脚,茄子摇晃闪光的紫铃与之相和,辣椒张灯结彩,拉出绿线线挂满红灯笼,月白鼓胀的卷心菜排兵布阵,雪白颀长的春不老翘首弄姿……各种高山露地蔬菜一畦畦、一块块在两山之间交错延伸,在她的乐声里淌出一条明艳的河。公路上,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汽车吹起嘹亮的号角,一路奔突,驶进省市内外。
  ……
  绵绵雨中的她是宁静闲适的处子。身着一件素雅的长裙,脖颈上系一条乳白色的丝巾,飘逸淡雅。她轻移莲步,持一薄扇,半掩粉面,回眸莞尔一笑,温柔妩媚,风姿绰约。此时的她喜欢写意。她挥毫泼墨,舞动画笔,或浓或淡地涂抹出一幅幅唯美的写意山水。山川、河流朦胧在浓雾、淡霜之中,轻重缓急,留白精当,浓淡相宜,一卷卷,一幅幅,铺陈叠放,层次分明。
  白天的她很忙碌,夜里的她却是闲适的,她轻轻一跃落在树梢,盘膝而坐,饮秋露,沐月华,笑看院里孩童与蛐蛐赛跑,聆听坝中央大树下那来自远古的悠韵和现代的笑声。
  月夜,秋虫寂寥的几声促鸣,扣动窗棂,将你的视线拉伸到明澈的天空,那轮朗润的皓月是她抛却的一面镜子吧?它曾照耀了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土对故人的殷殷眷恋?   东山头冒出的那一轮朗月,一片皓洁,清凌凌的,它将银辉泼洒在灰扑扑的山间、原野,一切都敛了声屏了息。
  闪着粼粼银光的小河静静地流着。河畔的草丛中,蛐蛐儿们卖力地弹奏,丫头小子,一人抱个玻璃罐儿,蹑手蹑脚,循了那长长短短此起彼伏的“啾儿———啾儿———”声走过去,伸出小手迅疾拢住一只只胖嘟嘟、黑乎乎的蛐蛐儿,刻不容缓地装进玻璃罐儿中,迫不及待地大呼小叫宣布辉煌战果。三两次都抓不着的,狠狠跺脚,只吹胡子瞪眼儿,恨不得抓住后撕了腿,拔了须,可是当他抓到后,怜爱地瞅着,“乖乖哟乖乖”地安慰,可见刚才的仇怨早就抛到了九天云外喽。
  门口的坝子中央,牵了一根电线,百瓦的灯泡闪着灼人的光,灯下,一群老太老汉们围坐在两个银发飘飘的老头儿周围。
  一副老旧的眼镜虚架在那鹤发童颜的老者鼻梁上,他将一本软软的,泛着黄黄岁月光辉的线装《鹦哥记》高高地、远远地举起,照镜子一般,唱得传神:“……玉皇左相下天门,有个鹦哥李丞相,更有忠臣郭子英……迎接子英高堂坐,黄公参拜把礼行。二人当时分宾坐,香茗一盏敬贵人……”那斑白的胡须跟着嘴巴的一张一合颤动着,手举得乏了,眼睛瞅得胀了,嗓子眼儿也快冒烟儿了,就笑呵呵地将书传于旁侧另一个清瘦老头儿说:“不行了,你来!”端起那黑瓷茶杯,嘬一口自家焙制的老叶茶,与大伙儿又讨论一番。
  清瘦老者从衣兜里慢条斯理地摸出一小黑布袋儿,从袋里抽出一副同样老旧的镜子,朝老旧的镜片哈哈气,再撩起衣角抹抹,往鼻梁上一架,清清喉咙接着唱:“……夫妻只生三姊妹,膝下黄林黄序姊。女子金莲生得美,盖世绝色无伦比……”
  老太们抱着胖乎乎的小孙孙,缕缕银丝上闪耀的是岁月窃喜的光,殷殷笑容里跳动的是岁月爬过的痕。
  老汉们有的叼着长长的、亮铮铮的铜质旱烟锅慢悠悠地吧嗒着,每吧嗒一次,那干瘪的嘴里就冒出一团团烟,圆鼓鼓的烟斗中,烟卷在如水的月色里一明一灭。他们笑微微地听着,思绪也被这远古的腔调拉得好长、好远:张家儿婚李家女嫁,东家小孩儿满月,西家老人去世,农闲的夜里,逢年过节的日子里,主人就熬上一锅自己都不舍吃的干豆角炖腊猪脚,蒸一锅粗粗的米珍儿酸菜渣渣饭,虔诚地请来村里知书达理的老先生,村中的男女老少也齐齐聚拢,大伙儿挤在低矮逼仄又昏暗的小屋中,唱者专注,听者动容,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物质虽匮乏,精神却富足,远比现在看电视来得雅。他们的日子就是在这两个老人得空时聚在一起唱书时一夜一夜地数过来的,数着数着,月亮弯了又圆,圆了又弯,数浓了岁月,数淡了时光,数白了发,数掉了牙。
  妇女们聚在一起做女红,讲一些半荤半素的段子聊解思夫之渴。她们不停地绣鞋垫儿,一双又一双,期盼远行的丈夫脚下软和点,不要被砂砾石塊儿硌伤。她们展开长卷,绣出一幅幅风景、人物,装点新居。彩色的丝线串着幸福,串着希望,也串着时光一同被绣了进去。爽朗者的话题最多,她们也最能鼓动那些小媳妇儿侃小夫妻间的逸闻趣事。一阵阵开怀的笑声穿过院墙挂在对岸的树梢上荡秋千,倐地跌落到波光粼粼的水面,鱼儿也被逗乐了,小嘴儿一张,“哈哈哈哈……”笑声就一圈一圈儿扩散开来。
  ……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可爱的秋哦,挥挥衣袖,作别云彩,带着那片跟她翩跹的蝶,轻抿小嘴,腾空而去,让那翻飞的诗篇在风中叹息。
  我将她的剪影慢慢裁下,迎着深秋向晚徐徐拂过的微风,婆娑一段曼妙的霓裳,芬芳一地如水的轻柔,浅吟一首浪漫绵长的小诗,演绎一段秋的恋歌……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我正在读你  因为我也有个长夜  讀你如坐春风  去赴酒神的节日  连狂欢的虎豹都拉着载酒的车子  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陶醉  这是诗人郑玲写的《正在读你》的第一段落,对于这首诗,诗人树才以《“这热血,这泪水”——读郑玲诗篇〈正在读你〉》为标题,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详见《文艺报》2009年10月17日第3版),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孔子门前卖孝经”。因为解读一首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我特喜欢“读你
期刊
一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羁的青春,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死不改悔的老文青。  我们从年轻时就没好好生活,甚至可以说不屑于好好生活。那时也不知哪来的底气,我想多半是仗着自己一知半解地多读了几箱破书,便开始腾云驾雾,舍我其谁。我们推崇“高尚的艺术”,鄙视“小市民生活”。写一些惺惺作态的文字,听一些没头没脑的歌。我们把日常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鸡毛蒜皮和无辜的七大姑八大姨捆绑在一起,统称为“庸俗的市井生活”。
期刊
·一月·  日历又翻过新的一页,去的已远离,来的在路上。  万物还在昏昏欲睡,不肯醒来。浪漫不敢乱跑,怕被冻死在街上。  过眼处,枯草死去的身躯依然在风中颤栗。增添年轮的老树,褪尽最后一片青春还在喋喋不休,呓语于风中经久不息。没有人关心那些蕴藏在土地深层的脉动,那是生命的蛰伏。  阳光是好的,一丝丝落下来,温婉和悦,比任何一季的景色都能直入心径。  墙壁上斑驳的伤口,等待时间来刷新。什么温度的手,
期刊
立冬时节,我幸会“回眸历史,记忆向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汉采风活动。这使我想起了古人对立冬的理解和崇拜:“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汉魏时期,立冬为大节,天子亲率群臣迎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人进行表彰和抚恤,请求死者保护生灵。民间则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以古鉴今,采风意义非凡。改革开放40年正当秋收好
期刊
想起了一首歌:《大阪城的姑娘》,于是写下了这个题目。  大阪城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里的姑娘是不是有那么美,剑阁城的姑娘倒的确很漂亮!一位曾在剑阁城工作过十多年的成都籍大学生前些年调出剑阁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我在剑阁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剑阁的姑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里的姑娘真是太美了!个个身材高挑,肤色白嫩,五官几乎都是照着画片上的美人们的标准长出来的。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不足为奇,最令人感慨的是
期刊
县城不大,还得为宽阔的嘉陵江让出地盘,城区一剖为二,挤得变了形,很逼窄。但县城不零碎,一道澄澈的大江,两条长长的沿江步游路,大大小小的行道树,散布在角角落落的大树,把个小城拉得很紧凑,罩得很洁净。树们自由自在地生长,香樟树、桂花树、紫荆树、小叶榕等各占一条或数条街道,井水不犯河水。黄桷树因为块头大,通常拥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黄桷树在川北一带很常见,枝干粗大,树皮黑灰,叶片宽厚,结小指头大小青果,
期刊
三段地,矗立在我心旌的巍峨高地  我的老家叫三段地,是坐落在阔远的鄂尔多斯高地上鄂托克前旗治下的一个农村乡镇。每一次回到三段地,佇立在高冈上深情凝望周围的一草一木的时刻,我就深深知道,我的根永远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我在那里出生,也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初中,上高中后暂别了几年。二十岁时我又回到了三段地,在曾经就读的母校中学教书,七年后调走,从此算是彻底的离开了它,前后共生活工作了二十三年。  对于
期刊
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早起,春山寂寂,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入人耳来,顿时清醒不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书上写,“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于是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长久久地听着一声声的鸟叫。彼时横在眼前的山也在顷刻间醒来,墨绿色的山坡间已经长出了许多嫩绿色的新枝,就像是一块块墨绿色的
期刊
春雨飘飘洒洒淅淅沥沥的纷飞,打在亭阁轩榭装点下池塘中宽大的荷叶上,慢慢凝聚成一滴一滴的水珠,整片荷叶湿湿的,水滴一点一点的滑落,前赴后继,泛起的涟漪一圈又一圈的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有细雨打在头发上脸庞上,顺手一抹,满脸都是湿漉漉的,再睁开眼张望,整个柏林沟都是湿漉漉的了。  第一次到柏林沟已过去五六年时光,那时它还是一片原始般的荒芜,清秀而羞涩,安祥而宁静。尤记得那天的午餐,柏林湖的野生鱼和当地农
期刊
她是我见过之后,还想再见的人。  面前的女子,披肩长发。黑衣黑裤。声音洪亮,水泥平台上,她斜靠在仿制的木栏杆处。  栏杆外,碧绿的蔬菜,梯田似的,布了一层又一层。  “讲个故事吧。”大家说。她不好意思地笑笑,一只手攏了拢垂在肩上的头发。眼睛望向前方,似乎在找记忆里的某株庄稼。  “小李,没啥给的,这是自家没打过药的梨子,带上解解渴,这么热的天还来教我们种辣椒。”  “不用,叔,你们自己留着吃。”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