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培育者,学生成长的教育者,班级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家、校与社区三者沟通的桥梁,其工作至关重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将学生的生活世界转化为教育世界,将学生个体、群体、周围世界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关系的建构、自觉的力量,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班主任素养是班主任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获得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有助于提升班主任达到一定的境界,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进入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同时班主任素养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塑造学生的生长能力,促使学生生命性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已有的教育学著作中对班主任素养的要求一般都聚焦在思想、道德、文化、管理、交往等方面,其内涵还不够丰富。
近日,笔者观看了上海市闵行区某中学初三于2014年10月开展的一节班会课视频——《为自己留下热泪盈眶的日子》,感触颇深。此次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顾老师希望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发生在个人身上或集体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生命历程,促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成长,从而进一步营造出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有信心、有力量地面对初三生活。本文在反思以往对班主任素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这节班会课的独特性,对班主任素养有了以下再思考:
一、班主任需要有对存在的思考和体验
“存在”是历代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班主任对存在的思考和体验虽然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深刻,但要汲取哲学家们思想的精华,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人的现实的存在就是一种关系,一种“人的关系”。这种人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展开和表现的。从人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及人的未来三方面为切入点,结合本次班会课的内容,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班主任需要有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我是谁”这一追问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解剖的需要。“我是谁”在青年期不仅仅意味着或主要不是意味着对现时特征的评价,而且还意味着或者主要意味着对前途和能力的评价: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我将为什么和如何生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这首先是班主任需要面对的课题。班主任首先要明白学生所处阶段的特征。初三学生是第一次面临人生中较为重要的自我选择,他们是否有勇气?能否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班主任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尝苦,学会承受孤独和磨难,相信奋斗的力量,积极迎接挑战!
班会课由一粒香樟树的果子引入,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是万千果子中的一粒?自己的存在和别人有何不同?如何生活才会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接着以三位学生为代表,让他们各自思考自己的存在。班级里一位打了三年垒球的女孩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
我们平时训练都是早上6:50准时开始,练一个小时,下午放学的时候再练一个小时,如果碰到体育活动课的话就要加练,三年来都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其实我们每周六还有寒暑假也都在训练。有时候训练完回到家就感觉又累又困,为了不影响我的作业质量,我就会选择先趁不困的时候把大部分的作业做完,然后去睡觉。等第二天早上养足了精神和体力再去把剩下的作业做完。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训练,比其他同学少上很多课,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学习落下。当我们赢得比赛的时候喜悦就会涌上心头,然后再回过头看,就会发现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三年的初中生活,从一个懵懂、退缩、被动的小学生蜕变成自立自强、主动发展的中学生,钱江同学描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回想六年级刚进学校时我是一个莽撞不懂事的学生,常常会惹老师生气。我在班里担任数学课科代表,可在那时我认为担任课代表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辞去了课代表的职务。七年级大家都想入团,我也提交了入团申请书。入团需要老师推荐,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的我,却在韩老师那里遇到了坎。当时心里十分气愤,认为他是在故意刁难我,但我还是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去找他签名。在最后一次他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你们是我最后一届学生,我一直希望把你们教好,没有老师会希望你不好的。今天我给你的签名既是对你成长的证明,也是对你未来的期望。”听到那句话,我哭了,想着两年来一直和他作对,也想着这两年来他对我的严厉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我,对我的否认也是为了让我更清醒。现在想想,多亏自己那时候没有放弃,勇敢地跨出一步才使自己成长了许多,很难的坎跨过去之后反而给自己很大的信心。
其次,班主任需要有人与他人关系的思考和体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性,每天都处在和他人的交往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在无形中调节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善于利用班级对学生人际关系和行为的培养,发挥小干部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化班级凝聚力。
作为学生,交往的对象主要有同伴、父母、教师及部分社会人士。中学生更多的是与同伴交往。进入初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微妙且敏感,三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同时他们也是竞争对手,为防止同伴间感情变得冷漠,促使同伴关系积极健康地发展,班主任势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此节班会课设计的初衷之一就是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关怀。顾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在已有的情感基础上,在共同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营造出一起拼搏、一起追梦、互学互助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片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态环境。这种思想渗透在班会课的各个环节:引入环节班级学生三年生活片段的播放,微故事中主人翁优秀品质的讨论,班会结束前班主任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再次,班主任需要有关于未来的思考和体验。教师要善于超前于事件的发生,及时改变与学生交往的风格和方式方法,既要看到自己的学生现时的特点,也要预见到他们在将来的特点。也就是说,教育过程应该是乐观主义的和超前于儿童的成长的。班主任既要不断地学习积极为未来做准备,又要对未来进行展望,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与学生的“未来”相遇,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思考未来,准备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集中建构新思想、新观念、兴趣、责任、自我信念以及确立价值观的时期。人的行为是具有目标导向的,青少年关于未来的目标和愿望影响着他们当前的行为,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自己的未来,树立合理的成长目标,形成良好的品质,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顾老师以微博上的这段话来鼓励和启发学生:“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三个微故事的前期铺垫,再加上这段诗意而激励人心的话语,学生们纷纷总结出坚持、主动、坚强、勇敢、互帮互助等词,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后悔,脚踏实地向未来出发!
二、班主任需要有对长流不息的生活的策划、组织与参与
一个人从小学入学开始到高中毕业,要经历12年的时间,大约有10年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且以班级生活为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形成学生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聚焦学生成长需要,注重成长教育系列的构建。此外,要注意的是,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班主任在对长流不息的生活进行组织、策划与参与时,要注重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沟通,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其一,是要有“承接”之前所开展活动的意识。班主任针对各年段学生成长需求的差异需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在保证活动系列性形成的同时,具体活动的开展要考虑之前已有教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已有的发展状态。人的生命就是这样在与过去——各人个人的过去以及既往历史的超个人的过去——持续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交往中发展的。因此,与过去的正确关系意味着把过去的生命通过不断地解释——改造而吸收到现在的生命中来。
班会课上,钱江同学所讲的竞选自育自强好少年,以及自己和韩老师的二三事,这些都真实地发生在之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该班学生在初一时韩老师面临退休,班主任顾老师专门设计了一节《再见,我的老师》的班会课,为韩老师送别。钱江在当时就回顾过申请入团在韩老师那里遇坎的经历,此时再次回顾自己的生命成长历程的片段,巩固了之前的成长所得,更好地形成了成长的自觉性,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
与此同时,本节班会课是初三系列化班会活动设计第一阶段的小结。第一阶段为“回顾”阶段:
1.梳理班级前三年开展过的活动,感悟活动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寻找新启发,汲取新动力。
2.梳理个人成长历程,感悟成长之变,进一步认识自我,寻找个人发展生长点。
3.梳理个人学科变化,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确定学业目标,制定学业规划。这三项活动均已顺利开展,本次班会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总结了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开启第二阶段的活动。
其二,是要注意现时具体活动的前移后续。前移意指活动前期所做的准备、开展的必要的教育活动;后续意指本次活动之后,要有进一步的活动安排。仅仅对一次活动的价值进行挖掘显然是不够的,班主任要做到充分挖掘活动前后的育人价值,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在成事中成人。
本次班会活动,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委会成员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以班委会为核心,收集相关资料,并进一步策划、组织本次活动通过商讨、策划;成立临时委员会,专项负责,分工合作。提升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之后要落实本次活动生成的要求,进一步营造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态环境。
其三,是要将“现在”融入“未来”之中。这里是指班主任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有计划性,能够有长远的眼光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关注,积极对此进行策划。在本案例中,顾老师已经对未来的教育活动进行了充分的策划(见P4表格)。
三、班主任需要有对人之觉醒瞬间的感悟、思考与催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灵魂,促成人生命的觉醒。生命觉醒是人之生命状态实现的综合转化与提升。它蕴涵着认识的转换、情感的激荡,是精神能量的爆发,是自主自觉人生的缩影。作为班主任,需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识和自觉,促成学生实现瞬间的觉醒:
一是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觉醒创造条件。这里的资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如学生所学的某篇文章,具有启发意义的新闻;可以是促成学生觉醒的关键人,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也可以是突然出现在学生生命中、非连续性的、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各种活动资源,学生的班级日常活动、跨年段交往、学校各种大型活动、校外活动……
此次的班会课,通过帮助学生做回望,回望他们自己真实的生命历程,回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唤醒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面对未来。
二是要用动态生成的思维来促成学生的觉醒。班主任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握及时出现的有价值的情境或观点作为教育契机,敏感于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唤醒学生内心的感情和人格的力量。同时还要超越之前预设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与体验,努力促成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在班会课上,顾老师已经有了这样的思维:
师:主动找韩老师沟通,这也是一种主动,还有吗?
生:现在他担任了班长之后,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这个班长的一个责任。
师:故事里面可能没有呈现,但是我们同学都知道,到八年级的时候,他主动担当了我们班级语文科代表的工作,然后现在是担任班长。那么钱江他这两年的进步非常快,我个人认为和这个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讲,机会来了,你要把握住它,机会来了我们不要拒绝。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是不是能够主动地去寻求一种发展的可能或者是发展的机会?
……
师:前面同学们分享了很多王洋优秀的精神品质,比如说学习方面很上进,很好学,困境面前也不低头。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王洋在我们班级里面他的确是受到我们关注的,比如说他行走我们会有同学去主动搀扶,他日常背书包,我们会有同学主动帮他拎,我们同学会借笔记给他。但同时王洋在其他的方面,给了我们精神的力量,这可能也是一种帮助。所以我们放在班集体这个角度看一看你们和同学,或者你和王洋之间的一个关系,你在某个方面去帮助他,他又在另外一个方面帮助你,所以这种关系是互相帮助,互相成长,或者说你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在一个班级集体里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激发学生的顿悟。每个学生都是能动的、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其应有的发展。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教育只有经由顿悟才能达到对整个人生的拯救。因此,班主任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策略,刻意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顿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班主任素养是班主任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获得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有助于提升班主任达到一定的境界,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进入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同时班主任素养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塑造学生的生长能力,促使学生生命性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已有的教育学著作中对班主任素养的要求一般都聚焦在思想、道德、文化、管理、交往等方面,其内涵还不够丰富。
近日,笔者观看了上海市闵行区某中学初三于2014年10月开展的一节班会课视频——《为自己留下热泪盈眶的日子》,感触颇深。此次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顾老师希望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发生在个人身上或集体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生命历程,促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成长,从而进一步营造出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有信心、有力量地面对初三生活。本文在反思以往对班主任素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这节班会课的独特性,对班主任素养有了以下再思考:
一、班主任需要有对存在的思考和体验
“存在”是历代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班主任对存在的思考和体验虽然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深刻,但要汲取哲学家们思想的精华,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人的现实的存在就是一种关系,一种“人的关系”。这种人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展开和表现的。从人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及人的未来三方面为切入点,结合本次班会课的内容,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班主任需要有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我是谁”这一追问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解剖的需要。“我是谁”在青年期不仅仅意味着或主要不是意味着对现时特征的评价,而且还意味着或者主要意味着对前途和能力的评价: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我将为什么和如何生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这首先是班主任需要面对的课题。班主任首先要明白学生所处阶段的特征。初三学生是第一次面临人生中较为重要的自我选择,他们是否有勇气?能否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班主任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尝苦,学会承受孤独和磨难,相信奋斗的力量,积极迎接挑战!
班会课由一粒香樟树的果子引入,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是万千果子中的一粒?自己的存在和别人有何不同?如何生活才会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接着以三位学生为代表,让他们各自思考自己的存在。班级里一位打了三年垒球的女孩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
我们平时训练都是早上6:50准时开始,练一个小时,下午放学的时候再练一个小时,如果碰到体育活动课的话就要加练,三年来都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其实我们每周六还有寒暑假也都在训练。有时候训练完回到家就感觉又累又困,为了不影响我的作业质量,我就会选择先趁不困的时候把大部分的作业做完,然后去睡觉。等第二天早上养足了精神和体力再去把剩下的作业做完。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训练,比其他同学少上很多课,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学习落下。当我们赢得比赛的时候喜悦就会涌上心头,然后再回过头看,就会发现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三年的初中生活,从一个懵懂、退缩、被动的小学生蜕变成自立自强、主动发展的中学生,钱江同学描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回想六年级刚进学校时我是一个莽撞不懂事的学生,常常会惹老师生气。我在班里担任数学课科代表,可在那时我认为担任课代表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辞去了课代表的职务。七年级大家都想入团,我也提交了入团申请书。入团需要老师推荐,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的我,却在韩老师那里遇到了坎。当时心里十分气愤,认为他是在故意刁难我,但我还是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去找他签名。在最后一次他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你们是我最后一届学生,我一直希望把你们教好,没有老师会希望你不好的。今天我给你的签名既是对你成长的证明,也是对你未来的期望。”听到那句话,我哭了,想着两年来一直和他作对,也想着这两年来他对我的严厉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我,对我的否认也是为了让我更清醒。现在想想,多亏自己那时候没有放弃,勇敢地跨出一步才使自己成长了许多,很难的坎跨过去之后反而给自己很大的信心。
其次,班主任需要有人与他人关系的思考和体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性,每天都处在和他人的交往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在无形中调节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善于利用班级对学生人际关系和行为的培养,发挥小干部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化班级凝聚力。
作为学生,交往的对象主要有同伴、父母、教师及部分社会人士。中学生更多的是与同伴交往。进入初三,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微妙且敏感,三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同时他们也是竞争对手,为防止同伴间感情变得冷漠,促使同伴关系积极健康地发展,班主任势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此节班会课设计的初衷之一就是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关怀。顾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在已有的情感基础上,在共同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营造出一起拼搏、一起追梦、互学互助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片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态环境。这种思想渗透在班会课的各个环节:引入环节班级学生三年生活片段的播放,微故事中主人翁优秀品质的讨论,班会结束前班主任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再次,班主任需要有关于未来的思考和体验。教师要善于超前于事件的发生,及时改变与学生交往的风格和方式方法,既要看到自己的学生现时的特点,也要预见到他们在将来的特点。也就是说,教育过程应该是乐观主义的和超前于儿童的成长的。班主任既要不断地学习积极为未来做准备,又要对未来进行展望,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与学生的“未来”相遇,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思考未来,准备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集中建构新思想、新观念、兴趣、责任、自我信念以及确立价值观的时期。人的行为是具有目标导向的,青少年关于未来的目标和愿望影响着他们当前的行为,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自己的未来,树立合理的成长目标,形成良好的品质,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顾老师以微博上的这段话来鼓励和启发学生:“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三个微故事的前期铺垫,再加上这段诗意而激励人心的话语,学生们纷纷总结出坚持、主动、坚强、勇敢、互帮互助等词,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后悔,脚踏实地向未来出发!
二、班主任需要有对长流不息的生活的策划、组织与参与
一个人从小学入学开始到高中毕业,要经历12年的时间,大约有10年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且以班级生活为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形成学生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聚焦学生成长需要,注重成长教育系列的构建。此外,要注意的是,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班主任在对长流不息的生活进行组织、策划与参与时,要注重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沟通,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其一,是要有“承接”之前所开展活动的意识。班主任针对各年段学生成长需求的差异需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在保证活动系列性形成的同时,具体活动的开展要考虑之前已有教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已有的发展状态。人的生命就是这样在与过去——各人个人的过去以及既往历史的超个人的过去——持续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交往中发展的。因此,与过去的正确关系意味着把过去的生命通过不断地解释——改造而吸收到现在的生命中来。
班会课上,钱江同学所讲的竞选自育自强好少年,以及自己和韩老师的二三事,这些都真实地发生在之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该班学生在初一时韩老师面临退休,班主任顾老师专门设计了一节《再见,我的老师》的班会课,为韩老师送别。钱江在当时就回顾过申请入团在韩老师那里遇坎的经历,此时再次回顾自己的生命成长历程的片段,巩固了之前的成长所得,更好地形成了成长的自觉性,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
与此同时,本节班会课是初三系列化班会活动设计第一阶段的小结。第一阶段为“回顾”阶段:
1.梳理班级前三年开展过的活动,感悟活动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寻找新启发,汲取新动力。
2.梳理个人成长历程,感悟成长之变,进一步认识自我,寻找个人发展生长点。
3.梳理个人学科变化,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确定学业目标,制定学业规划。这三项活动均已顺利开展,本次班会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总结了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开启第二阶段的活动。
其二,是要注意现时具体活动的前移后续。前移意指活动前期所做的准备、开展的必要的教育活动;后续意指本次活动之后,要有进一步的活动安排。仅仅对一次活动的价值进行挖掘显然是不够的,班主任要做到充分挖掘活动前后的育人价值,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在成事中成人。
本次班会活动,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委会成员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以班委会为核心,收集相关资料,并进一步策划、组织本次活动通过商讨、策划;成立临时委员会,专项负责,分工合作。提升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之后要落实本次活动生成的要求,进一步营造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态环境。
其三,是要将“现在”融入“未来”之中。这里是指班主任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有计划性,能够有长远的眼光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关注,积极对此进行策划。在本案例中,顾老师已经对未来的教育活动进行了充分的策划(见P4表格)。
三、班主任需要有对人之觉醒瞬间的感悟、思考与催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灵魂,促成人生命的觉醒。生命觉醒是人之生命状态实现的综合转化与提升。它蕴涵着认识的转换、情感的激荡,是精神能量的爆发,是自主自觉人生的缩影。作为班主任,需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识和自觉,促成学生实现瞬间的觉醒:
一是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觉醒创造条件。这里的资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如学生所学的某篇文章,具有启发意义的新闻;可以是促成学生觉醒的关键人,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也可以是突然出现在学生生命中、非连续性的、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各种活动资源,学生的班级日常活动、跨年段交往、学校各种大型活动、校外活动……
此次的班会课,通过帮助学生做回望,回望他们自己真实的生命历程,回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唤醒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面对未来。
二是要用动态生成的思维来促成学生的觉醒。班主任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握及时出现的有价值的情境或观点作为教育契机,敏感于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唤醒学生内心的感情和人格的力量。同时还要超越之前预设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与体验,努力促成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在班会课上,顾老师已经有了这样的思维:
师:主动找韩老师沟通,这也是一种主动,还有吗?
生:现在他担任了班长之后,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这个班长的一个责任。
师:故事里面可能没有呈现,但是我们同学都知道,到八年级的时候,他主动担当了我们班级语文科代表的工作,然后现在是担任班长。那么钱江他这两年的进步非常快,我个人认为和这个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讲,机会来了,你要把握住它,机会来了我们不要拒绝。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是不是能够主动地去寻求一种发展的可能或者是发展的机会?
……
师:前面同学们分享了很多王洋优秀的精神品质,比如说学习方面很上进,很好学,困境面前也不低头。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王洋在我们班级里面他的确是受到我们关注的,比如说他行走我们会有同学去主动搀扶,他日常背书包,我们会有同学主动帮他拎,我们同学会借笔记给他。但同时王洋在其他的方面,给了我们精神的力量,这可能也是一种帮助。所以我们放在班集体这个角度看一看你们和同学,或者你和王洋之间的一个关系,你在某个方面去帮助他,他又在另外一个方面帮助你,所以这种关系是互相帮助,互相成长,或者说你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在一个班级集体里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激发学生的顿悟。每个学生都是能动的、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其应有的发展。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教育只有经由顿悟才能达到对整个人生的拯救。因此,班主任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策略,刻意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顿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