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群体尤需关爱法律规定特殊呵护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为保障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平等地享受物质、文化产品,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在上学、就业、医疗、文化和福利方面对残疾人给予特殊呵护,严格禁止歧视、损害残疾人的行为。以下几则案例提示人们,在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理直气壮依法维权。
  哄骗精神病人签署协议无效
  【案例】王强自幼患有癫痫,成年后出现精神障碍。三年前他和陈某相识并发展为朋友关系。当陈某得知王强名下有一套住房后,多次以小恩小惠哄骗取得他的信任。一次酒后,陈某拿出单方起草的房屋买卖协议书让王强签字并摁了手印,其中约定王强所有的房屋以低价转让给陈某之女。后来,王强的父亲得知售房一事后,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法院审理认为,王强具有长期癫痫病史,属于精神残疾人,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遂作出民事判决,宣告王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确认其与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
  【说法】我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精神状况为标准,将已达到法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精神病人因受智力水平或精神症状的影响而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两种情形。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正确作出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也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只能由法定代理人才能代理其民事活动。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虽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没有完全丧失判断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关于精神病人进行的行为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解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本案中,王强虽已经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他所作出的处分重大资产的决定,明显与其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因而其签署房屋买卖协议的行为被法院确认为无效民事行为。
  一方的残疾赔偿金归个人所有
  【案例】四年前,张女士因车祸导致六级伤残,获得20余万元残疾赔偿金。去年底,张女士因与丈夫贺某感情确已破裂而引起离婚诉讼。法庭上,贺某同意离婚,但认为其妻获赔的残疾赔偿金产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对夫妻收入减少的补偿,应当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了贺某分割张女士残疾赔偿金的诉讼请求。
  【说法】残疾赔偿金,是指对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害致残而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财产赔偿。由于人身损害造成的残疾受害人致使劳动能力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因而,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以后,会减少或者丧失自己的收入。这种损失,是人身损害的直接后果,是一种财产损失。《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也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根据上述规定,残疾赔偿金是对伤者日后生活的补偿或保障,具有人身專属性和依附性,应归伤残者本人所有。
  残疾人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案例】小英幼年时因意外事故导致双下肢瘫痪,成年后出嫁到外村。去年下半年小英的父母先后因病离世,老两口去世前用遗嘱的形式将四间瓦房、一台拖拉机等遗产指定由小英继承。在执行遗嘱时,小英的大哥薛某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为由强行阻止,双方为争夺遗产而闹上法庭。法院经审理,确认涉案遗嘱合法有效,所列遗产由小英继承。
  【说法】残疾人的继承权依法不受侵犯。《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继承权男女平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女儿也是法定继承人,残疾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本案中,小英虽身体有严重残疾,但作为出嫁女,其父母摆脱遗产只传男不传女的世俗偏见,自主行使遗产处分权,立遗嘱指定其女儿继承遗产。法院通过判决的形式依法确认了遗嘱的效力,切实保护了小英的财产继承权,为其日后的生活所需提供了物质保障。
其他文献
学者型厅官主动投案自首  1963年5月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马忠玉,是个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学术成就斐然。1984年,他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后获西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3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生态与资源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起在德国浮雷堡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2年9月,马忠玉被破格提拔,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个别经营困难的企业“创造”出大幅降薪、任性调岗、无薪培训等办法曲线裁员,让不少劳动者陷入“走人”还是保饭碗的两难境地。那么,现实中遇到用人单位的这些“花式裁员”招数时,劳动者该如何应对维权呢?  任性调岗位,行使“拒绝权”  【案例】邹女士在一家塑胶制品公司上班。最近半年,公司的出口订单大幅缩水。她本来在车间担任班长,可公司找借口撤销了她的班长职务,让她重新回到普通员工岗位,
期刊
从校服到工作服,从大西北到西南边陲,许平平和胡学平这对年轻的硕士夫妻相知相伴14年。自985名校毕业后,两人选择走进四川大凉山,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  2020年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50周年。这50年里,“嫦娥”从这里奔月,“北斗”在这里组网,“风云”自这里升空……许平平和胡学平的故事不是传说,“月亮城”记录下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6年航天路,他们执行发射任务
期刊
张俊杰,身高1.4米,因患脊椎炎,脊柱畸形,行走艰难;张越寒,身高1.74米,身材魁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升入高中后,原本互不相识的张俊杰与张越寒成为了同班同学。看到张俊杰走路和上下楼都十分艰难,张越寒主动骑自行车每天接送张俊杰上下学,在学校里也一直陪在张俊杰身边,并伸出胳膊让张俊杰拉着借力走路和上、下楼。从高中到大学的7年时光里,张越寒一直是张俊杰求学路上离不开的“拐杖”,熟悉他们的老师和同学
期刊
李涛和肖敬分别借钱给同一朋友开公司,并成为名义上的股东,之后公司却倒闭。两人向朋友索要欠款,却出现了不同的判决结果,为什么同样是把钱借给朋友开公司而诉讼结果却大相径庭?在此笔者根据这起案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案情回顾  张禹、李涛和肖敬曾经是大学同学。2004年,张禹从单位辞职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人民币。他自己筹资30万元,又向李涛和肖敬各借了10万元。接着张禹又请李涛和肖敬
期刊
传统媒体一统江湖的格局已破,新的传媒异度空间即成。  传媒江湖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方面,自2008年开始传统媒体纷纷布局“全媒体“,另一方面,在当下,新浪微博,腾讯开放社会化营销平台的强大宣传攻势为自媒体、新媒体推波助澜,掘金传媒营销价值的欲望似乎互联网媒体表现得更为急切。  比奔跑的速度,比博弈的智慧,比游刃有余的技艺,互联网媒体浪潮高压下,传统企业如何适应新的传媒变局,如何学会更了解新兴的
期刊
【案例】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未成年人小刘在短短70天内,将158万元全部打赏给一名主播。小刘初二辍学在家,父母让他在自家开设的蔬菜批发摊位负责收钱,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晚上基本无事可做的他很快被一家网络直播平台上的一名女主播吸引,多次互动后,小刘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基乎每天晚上都会打赏,有时一晚多达两三万元,直到两个多月后被父母发现。小刘父母多次联系直播平台说明情况,希
期刊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到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论”的翻版论调不断出现,这一切看似是在质疑读书的意义,实则是人们在表达对就业、生活、乃至未来的焦虑。  读书真的无用吗?近期走红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信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黄国平在他的《致谢》中寫道:“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
期刊
4月15日,中央電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最美是家乡——新疆美丽的守护者”专题节目,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几位爱国护疆的守护者,其中重点介绍了一位守护边境的最美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这位国境线上的母亲,50多年来在守护边境中持之以恒,无怨无悔,充分彰显了一位少数民族边民的爱国情怀。  我做这些只要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  在2019年国庆节前夕,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期刊
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做外卖小哥的感觉,12小时送单只赚了41块,他累瘫在马路牙子上:“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这一新闻让人耳目一新。如今这样的“干部体验”实在是太少了。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干部体验”成为一种常态,“官员体验”百姓的艰辛时有耳闻,诸如,市長体验当一日乘客,体验乘车难;干部当一日环卫工,体验环卫工的劳累艰苦;局长、科长们当“一日农民工”体验他们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