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满族民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具有独特的旋律音调特征及文化内涵。文章对其音列、节奏、结构、调式等四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满族民歌近自然、守成法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文化内涵
满族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黑龙江东北部的肃慎民族,“是一个有着四千余年历史的勤劳、勇敢、爱说唱善歌舞的民族。”其发展与东北三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北满族民歌。因而,本文选择东北三省满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其旋律音调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
一、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特征
东北满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渔歌、猎歌、情歌、萨满神歌、战歌、儿歌等音乐体裁,创作了《拉网调》(黑龙江)、《放马山歌》(辽宁)、《打猎歌》(辽宁)、《子孙万代歌》(吉林)、《佛波密》(吉林)等音乐作品。这些民歌虽然体裁各异、风格及表现内容各异,但都呈现出了共同的旋律音调特征。本文将从音列、调式、曲式、节奏节拍四大要素对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进行分析。
(一)以窄腔三音列为主
“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中,作为不同腔音组合的最小单位,腔音列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腔音所构成的音组,它最少包括两个乐音,一般由三个腔音组成,也有由四个或更多腔音组成的。以由三个乐音组成的三音列为普遍,称为三音列。”东北满族民歌腔音列主要是以“do-re-mi”“re-mi-sol”、“so-la-do”窄腔三音列进行为主,如《换索调》《跑南海》等。
(二)以三声、四声调式为主
东北满族民歌的调式音阶虽然也有五声调式,但是一大部分民歌作品中还遗留古代满族歌曲的调式特征,仍以三声、四声调式为主。此外,还有些民歌只运用两个音进行创作,如吉林满族民歌《赞鹰》,就是一首二声的徵调式民歌,整首乐曲仅仅采用“sol-re”两个音进行往复交替构成。三声、四声以及二声调式体现了满族民歌“尚自然”的审美特征。
(三)以奇数乐句的曲式为主
东北满族民歌的曲式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频率地运用由奇数乐句构成的乐段上。常见主要有三乐句、五乐句、七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代表作如《放马山歌》《摇篮曲》《子孙万代歌》《背灯调》等。此外,一些满族民歌不仅在乐句数目体现为奇数,在每个乐句的小节数目上也是以“奇数”为主。如《山林巴拉人》就是一首由三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而每个乐句又是由三个小节构成。这种以“三”为美的结构特征与东北满族传统习俗密切相关。
(四)节拍丰富性与节奏型重复性
节奏节拍是东北满族民歌的骨骼,决定了音乐的主要风格。而东北满族民歌的节奏节拍特征主要体现在丰富多样的节拍运用以及节奏型的重复性特征。东北三省满族民歌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音乐特征,因而在节拍上体现了多样性、丰富性特征。如既有散拍子,又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以及混合拍子。而在节奏型的运用上则更多体现为重复性、规律性特征,衍生出了“老三点”“老五点”等代表性节奏型,如《走腰铃》。
二、东北满族民歌的文化特征
(一)“近自然”的文化特征
“不同环境的民族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一经形成,就会自然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审美原则就与其它的风俗习惯分不开了。”生存于东北“白山黑水”的满族人民,自古对大自然有着依赖性。他们通过捕鱼、打猎从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在奔波于大山与湖泊之间进行各种生产活动时,自然地孕育出大量与自然相融合的民歌作品,形成了亲近自然的音乐文化特征。例如,在山野劳动之余,人们轮番进行着“拉锯”接唱比赛,即兴地表达对自然、对生产的热爱。此外,满族民歌近自然的文化特征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崇拜。近些年,学者们在对大量的满族民歌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与萨满教信仰密切关联的。这些民歌中记载了满族人民世世代代对自然的崇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勤奋劳动的情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满族民歌近自然的文化特征。
(二)“守成法”的文化特征
笔者对东北满族民歌进行分析时发现,虽然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在发展过程中又与汉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音乐进行交融,但是大部分民歌的旋律音调仍可见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性特征,本文将其称为“守成法”音乐发展特征。第一部分对满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以及曲式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了一些固有的特征,如满族民歌旋律进行中以“do-re-mi”等窄腔三音列为核心的音调特征。再如与汉族民歌倾向运用双数的二句体、六句体、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不同,满族民歌则更多是采用“三、五、七、九”的奇数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而单个乐句的小节数也大都是采用奇数构成乐句。这些共性的旋律音调特征,是东北满族民歌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音乐文化基因。而这些音乐基因正是满族民歌的身份以及存在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即使是清朝之后,满族文化大幅度汉化,其旋律音调中固有的基因特征却没有被同化,仍以独有的姿态影响着满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石光伟,刘桂腾,凌瑞兰.满族音乐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2]赵志忠.满族文化概论 [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4).
作者简介:武素霞(1979—),女,辽宁鞍山人,硕士,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关键词】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文化内涵
满族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黑龙江东北部的肃慎民族,“是一个有着四千余年历史的勤劳、勇敢、爱说唱善歌舞的民族。”其发展与东北三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北满族民歌。因而,本文选择东北三省满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其旋律音调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
一、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特征
东北满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渔歌、猎歌、情歌、萨满神歌、战歌、儿歌等音乐体裁,创作了《拉网调》(黑龙江)、《放马山歌》(辽宁)、《打猎歌》(辽宁)、《子孙万代歌》(吉林)、《佛波密》(吉林)等音乐作品。这些民歌虽然体裁各异、风格及表现内容各异,但都呈现出了共同的旋律音调特征。本文将从音列、调式、曲式、节奏节拍四大要素对东北满族民歌旋律音调进行分析。
(一)以窄腔三音列为主
“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中,作为不同腔音组合的最小单位,腔音列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腔音所构成的音组,它最少包括两个乐音,一般由三个腔音组成,也有由四个或更多腔音组成的。以由三个乐音组成的三音列为普遍,称为三音列。”东北满族民歌腔音列主要是以“do-re-mi”“re-mi-sol”、“so-la-do”窄腔三音列进行为主,如《换索调》《跑南海》等。
(二)以三声、四声调式为主
东北满族民歌的调式音阶虽然也有五声调式,但是一大部分民歌作品中还遗留古代满族歌曲的调式特征,仍以三声、四声调式为主。此外,还有些民歌只运用两个音进行创作,如吉林满族民歌《赞鹰》,就是一首二声的徵调式民歌,整首乐曲仅仅采用“sol-re”两个音进行往复交替构成。三声、四声以及二声调式体现了满族民歌“尚自然”的审美特征。
(三)以奇数乐句的曲式为主
东北满族民歌的曲式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频率地运用由奇数乐句构成的乐段上。常见主要有三乐句、五乐句、七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代表作如《放马山歌》《摇篮曲》《子孙万代歌》《背灯调》等。此外,一些满族民歌不仅在乐句数目体现为奇数,在每个乐句的小节数目上也是以“奇数”为主。如《山林巴拉人》就是一首由三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而每个乐句又是由三个小节构成。这种以“三”为美的结构特征与东北满族传统习俗密切相关。
(四)节拍丰富性与节奏型重复性
节奏节拍是东北满族民歌的骨骼,决定了音乐的主要风格。而东北满族民歌的节奏节拍特征主要体现在丰富多样的节拍运用以及节奏型的重复性特征。东北三省满族民歌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音乐特征,因而在节拍上体现了多样性、丰富性特征。如既有散拍子,又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以及混合拍子。而在节奏型的运用上则更多体现为重复性、规律性特征,衍生出了“老三点”“老五点”等代表性节奏型,如《走腰铃》。
二、东北满族民歌的文化特征
(一)“近自然”的文化特征
“不同环境的民族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一经形成,就会自然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审美原则就与其它的风俗习惯分不开了。”生存于东北“白山黑水”的满族人民,自古对大自然有着依赖性。他们通过捕鱼、打猎从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在奔波于大山与湖泊之间进行各种生产活动时,自然地孕育出大量与自然相融合的民歌作品,形成了亲近自然的音乐文化特征。例如,在山野劳动之余,人们轮番进行着“拉锯”接唱比赛,即兴地表达对自然、对生产的热爱。此外,满族民歌近自然的文化特征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崇拜。近些年,学者们在对大量的满族民歌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与萨满教信仰密切关联的。这些民歌中记载了满族人民世世代代对自然的崇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勤奋劳动的情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满族民歌近自然的文化特征。
(二)“守成法”的文化特征
笔者对东北满族民歌进行分析时发现,虽然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在发展过程中又与汉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音乐进行交融,但是大部分民歌的旋律音调仍可见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性特征,本文将其称为“守成法”音乐发展特征。第一部分对满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以及曲式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了一些固有的特征,如满族民歌旋律进行中以“do-re-mi”等窄腔三音列为核心的音调特征。再如与汉族民歌倾向运用双数的二句体、六句体、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不同,满族民歌则更多是采用“三、五、七、九”的奇数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而单个乐句的小节数也大都是采用奇数构成乐句。这些共性的旋律音调特征,是东北满族民歌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音乐文化基因。而这些音乐基因正是满族民歌的身份以及存在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即使是清朝之后,满族文化大幅度汉化,其旋律音调中固有的基因特征却没有被同化,仍以独有的姿态影响着满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石光伟,刘桂腾,凌瑞兰.满族音乐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2]赵志忠.满族文化概论 [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4).
作者简介:武素霞(1979—),女,辽宁鞍山人,硕士,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