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教师要把从教材中发掘出来的内容隐含在教学设计中,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围绕教材深入发掘,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优势,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化。在轻松开放、身心舒展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适时地引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体验、感悟,旨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素养。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定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感素养 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新课标也顺应时代在改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应该也是其中的目标之一。丰富学生的日常情感和对外界的探索精神,能够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情感品质。
  一、激情导课,铺垫情感
  笔者在贵州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一上来就做了自我介绍:“老师是从苏州来的,说起苏州有一句俗语你们可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生脱口而出,笔者没想到学生会那么熟悉这句俗语,当即表扬道:“苏州和你们贵州相隔那么远,你们居然都记得这句俗语,真棒!”学生一下放松了紧张的神经。这样的开场白自然、亲切,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笔者在此时引导学生体会:“那么,你们去过苏州吗?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被称作‘天堂’呢?”让学生自由述说,他们充满想象和情感的描述马上把大家带入美丽的意境中。笔者追问:“那么鸟的天堂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学生在猜测中想象,在想象中描绘,由此,课文中提到的“鸟的天堂”会是一种怎样的自然之美,已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畫面。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取这种激情激趣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快速地投入进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充分发掘,把握情感
  为了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熟知于心,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鸟的天堂》一课中,在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去的?大家可以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学生很快找到“三支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体现他们心情是愉悦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现作者的心情是兴奋的。这样,教师适时抛出话题,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新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带有苏州特点的软语、自然的教态会感染在场的每个学生。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这堂课中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成功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教得多么好,更是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学到知识,提升情感,才能算真真正正的成功的课堂。此外,教师用特别平易近人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要充满鼓励的意味,学生听了会很受鼓舞。
  三、巧设环节,融入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能够运用起来,在课堂实践中体验。课堂上不仅给学生听和说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提供写的机会,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有快乐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榕树和鸟各有什么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标注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交流时笔者让学生大胆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阅读思考的感悟,可以用词语来表达。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在黑板上写上表达自己读完课文后对于榕树的感受:“生机勃勃”“大”“茂盛”,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错别字,把“茂”多写了一点,台下的同学发现后马上指出了错误,及时纠正了过来。学生写鸟的特点时写上了“多”“欢乐”“热闹”等。师生共同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那些直观感性的关键词在师生的笔下显现在黑板上,是对教学内容显性形象的辅助。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这种形式他们可能是第一次遇到,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很感激教师给予的这份尊重和信任。在学生的固有思维中,讲台和黑板好像应该是属于老师的,在这堂课上教师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那份主动参与的愉悦感便油然而生。学生的板书虽然有点歪歪扭扭,有点稚嫩,感悟或许是零碎的、散乱的,甚至是片面的,但当学生与教师共同使用黑板的瞬间,他们的情感会被激发。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情感激活了,个性也就发挥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准备得相当充分: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课前与学生近距离沟通,之后再去修改教学设计,使之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把学生潜在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尽可能地发掘出来。比如,考虑到学生原有的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提升情感。笔者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速朗读句子,先是示范读描写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和鸟儿热闹活动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老师在读这两段内容时在语气和语速方面有什么变化。他们在交流中发现,老师读大榕树的语句时是平静舒缓的,读鸟儿的活动场面时是快速高昂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也试着这样读一读、比一比,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把鸟儿的欢乐带入课堂的欢乐之中,增添了课堂气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思想情感能够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用最真实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整堂课中,笔者融入了自己浓浓的教学情,学生在笔者的感染下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思维的火花就是被教师的教学情感所点燃。在教师不露痕迹的引领下,学生想想、说说、评评,他们经历了自主探索、发现知识、提升情感的过程。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传递情感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四、开展活动,拓展情感
  学生语文情感因素的培养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教学《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中,把师生搜集的关于这棵大榕树的补充材料展示给大家。交流完这些资料后,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说:“原来这棵大榕树已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怪不得被当地村民称为神树。”笔者问:“你们木黄镇有那么大的树吗?”学生说:“我们山里的大树很多,但是这么大的树没有见过。”笔者接着追问:“这棵树之所以能成为鸟儿的乐园,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学生答:“我觉得当地的村民像爱护生命一样在保护这棵树,在他们心目中这棵大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正因为村民懂得保护环境,榕树才会越长越好!”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到人们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布置学生设计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用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过阅读课外补充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可以读厚文本,读深思想和情感。
  总之,教师首先需做到心中有“核心素养”,眼中有 “学生”,要发挥教学中的民主,灵活运用教材选文,在过程中生成学生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渗透对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如能始终保持,就能逐步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曹花利.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3).
  [2]高建波.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反思与变革[J].教育导刊,2017(11).
其他文献
上周美国出栏了228.5万头生猪,比去年同一周增加了174 000头。美国12月1日的生猪存栏报告表明同比生猪数量增加不超过3 %,这是巨大的增长。巨大的供应量使瘦肉猪价格处于低价,上周末的53 %~54 %全国生猪价格为59.93美元。  任何时候都存在赢者与败者。猪价下跌的一个赢家就是屠宰厂。上周末,美国农业部猪肉切块平均价格为71.50美元,而瘦肉猪价格为59.93美元。如果简单计算的话,1
估算是一种预测,一种判断,是对事件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即可得出符合趋势的判断,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生活技能。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估算这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估算,一种真实存在着的生活智慧。  平时妈妈带着孩子去服装店购买衣服,店员大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选择大小合适的衣服;我们乘坐出租车时驾驶员总是能告诉你到达目的地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房屋装修时电工师傅都能告诉你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9-0018-03  健康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猪场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肠道是保持动物健康的重要器官。除了吸收养分,肠道也是抵御有害物质和细菌入侵的屏障。肠道免疫系统也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细胞如炎性细胞被认为起到核心作用,以往,肠道上皮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的物理屏障。  如今,人们知道肠上皮细胞也是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
中图分类号:S81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2-0064-04  2 结果与讨论  2.1 生长性能与腹泻发生率  在第一阶段(从0~9 d),与CN相比,添加微量元素的仔猪ADFI较低(表3)。  与接受无机微量元素满足50 %或100 %需要量的仔猪相比,接受有机微量元素的仔猪ADFI更低。虽然日粮处理对ADG没有影响,但微量元素添加量满足100 %需
【摘要】微课学习已经走进小学语文,微课视频也已被教师逐步使用。怎样制作一节富有语文味的小语微课视频,设计思路很关键。本文就以自己参加全国NOC大赛的获奖作品为案例,从文本解读、目标任务分解、微课“点”选取、微视频呈现四个方面,讲一讲微课视频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 设计思路 NOC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微课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语文教师认可与采纳,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已经开始走进语文的教学
【摘要】学会流畅地用口语表达是学生能够文明和谐地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如大声朗读、激发想象、读说结合、创设情境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低年级 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互动交流的能力。当今社会,口语交际能力在人际交流、就业求职等方面更加凸显出其重
产毒素镰刀菌是世界各地的小麦、黑小麦和其他谷物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大多数镰刀菌侵染植物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生长时期,如幼苗、顶端、根部、茎部和果穗,会导致谷物产量严重下降,通常约下降10 %~40 %。当谷物植物被真菌侵染时,会面临被这些真菌的二级代谢产物(如真菌毒素)污染的风险,这些代谢产物随后侵入饲料和食物中。霉菌毒素污染动物饲料引发的主要问题不是急性疾病,而是持续不断地摄入低水平的霉菌毒素将会造成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语文课上,教师要让孩子的发言成‘森林’。”武凤霞老师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理答艺术,婉转地指出当学生发言不够完整和全面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让学生的语言摆脱片面和零碎,长成“森林”。  亟须长成“森林”的,远不只有课堂上的倾听与表达。长期以来,在很多语文课上,段落篇章的整体把握、教材的单元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或如盲人摸象般以偏概全,或因一叶障目而不
数感是新课标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等等。上述对数感的具体描述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读写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中才能打开思路,并经过长时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应多运用童趣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把“儿童味”与“语文味”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写并进,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儿童味” “语文味”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