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笙乐器的历史悠久,表现技巧丰富。本文对笙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做了简单介绍,对笙演奏过程中需要的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做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笙演奏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要点,以期对笙乐器的吹奏实践有所贡献。
关键词:笙;呼吸;气息;
前言
作为古老的中国吹奏乐器,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笙还是最先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于声音柔和、清越,颇为高雅,多用来歌颂吟唱歌,民间色彩浓厚。本文对笙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做了简单介绍,对笙演奏过程中需要的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做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笙演奏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要点,以期对笙乐器的吹奏实践有所贡献。
一、笙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笙是吹孔簧鸣类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鲜为人知的是,笙还是世界上现存的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比如使用音色柔和的自由簧的管风琴,法国人制作的风琴以及德国人发明的口琴和手风琴,这些乐器的都来源于中国的笙。因此可以说,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笙的结构相对简单,用蜡把簧片固定粘贴在位于笙管下方的笙脚上,然后插在笙斗里。在靠近笙斗的每根笙管下面,都可以看到一个指孔。在吹笙的时候,要用手指按住指孔,经过嘴巴呼气吸气而鼓动簧片与管内的气体联合震动发出声音。镶嵌的银丝会在笙管上标注音高来帮助吹奏者取音。在所有吹奏乐器里,笙的演奏技巧可以说是最为丰富的,主要有:平吹、单吐、双吐、三吐、碎吐、花舌、呼舌、顿音、倚音、跳音、颤音、打音、磨音、滑音、复调、多种和音等等,笙多样的演奏技巧为管乐增添了更为丰富地表现力。
二、自然呼吸法与控制性呼吸法的区别
自然呼吸法是人的本能呼吸方法,不需要刻意的训练,是人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由于男女生理不同和呼吸习惯不同,男子多用腹式呼吸,女子多用胸式呼吸。一般情况下,成人在自然状态下呼吸一次间隔为6.4秒,呼、吸一次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而控制性呼吸法则不同,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最短的呼吸间隔在一秒钟左右,长的呼吸间隔则可达10多秒以上。人先用尽全力吸气直到气体不能再吸进来为止,接着再用尽全力呼气直到气体不能呼出去为止,而肺活量指的就是最终呼出的气体总量。一般情况下,成人男子的肺活量在三千五到四千毫升,而成年女子的肺活量则在两千五百毫升到三千五百毫升左右。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笙演奏效果,肺活量最好在四千左右,这样表演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当然,较大的肺活量是可以在笙演奏的学习过程中和日常的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一些年纪较大的笙演奏者的肺活量比年轻小伙子的还要高,原因就在于此。
控制性呼吸法旨在控制,也就是强弱的控制。笙演奏中控制性长音与腹肌训练尤为重要。笙演奏中,长音练习是掌握呼吸方法的基础,有强弱之分。在练习强音时,音头要有爆发力,气息量大且平稳。在练习弱音时,音头要轻,气流小且平稳。同时,日常练习时也可根据自身能力,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坐出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方面的训练。然而,腹肌训练更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一定的体力,笙演奏自然也不例外。要想连续演奏多个曲目或者把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必须加强对腹肌的训练。腹肌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呼吸运用中控制就会自如到位,奏出的音乐也就干净利落。
三、笙演奏的呼吸方法
笙在吹奏的时候,要用手指按住指孔,经过嘴巴呼气吸气而鼓动簧片与管内的气体联合震动,才能发出声音。有时候,为了表现一首乐曲,笙演奏者的肺部必须存储和释放大量的气体,因此吹奏者的一呼一吸都决定着笙的演奏效果,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演奏效果必须掌握笙演奏的呼吸方法。笙演奏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主要用到胸部肌肉,利用胸部肌肉收缩后将肺部气体挤压出来进行吹奏,当肺部气体剩下有限的时候,胸部肌肉一放松,气体就被吸进肺部。胸式呼吸在演奏笙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交替吹奏和吸奏,通常交替的时间都很短暂,很快就交替过来。利用这种胸式呼吸法不能大量地呼吸气体,所以这种呼吸方法主要试用与中、短长度的乐句,而不适合较长句。
(二)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主要是在笙演奏的过程中,利用腹部肌肉来完成。在进行吸奏时,气息会渐渐灌充到演奏者的腹部和腰部。通过下腹部肌肉稍微用力,而上腹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部的肌肉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为主要是利用腹肌和腹腔进行气息控制,这种被称为腹式呼吸法的演奏方法,相较于胸式呼吸法,可以让呼吸的气息在肺部实现一个更大的量值,因此可以用来演奏较长句,并且做出颤音来配合乐曲演奏。但是由于对腹肌的要求较高,需要吸入气体量较大,用的过多会造成演奏者疲乏。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需要用到胸部和腹部的肌肉,相較于单纯地利用胸部肌肉的胸式呼吸法和单纯地利用腹部肌肉的呼吸法来说,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一方面胸腹部的肌肉共同承担气息负担,演奏者会节省很多气力,不易疲乏;另一方面,通过胸腹的联合作用,肺部可以吸入呼出更大量的气息,并且能保证呼吸的深度适中,在演奏中显得更加扎实有力,而且还可以实现颤音来满足乐曲的表现需要。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主要是通过位于胸部下端的肋肌往外扩张,从未引导着上腹也进行相应扩张,而小腹则反之,需要演奏者通过使力向内收缩。笙演奏者吸奏时的气息回汇聚丹田处,肋肌扩张,腹腔和腰肌也随之变化。笙演奏者进行吹奏时,上腹腔和肋肌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腔和肋肌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相较于上两种方法更加科学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因此被应用的更为普遍。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笙演奏技巧各有所长,其应用应该结合着不同的乐曲和笙乐表达效果的需求,从而体现出笙乐之美,营造丰富多样的音乐审美效果。这三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也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笙乐表演的进步。当然,由于笙乐作为吹奏乐器相对其他类乐器较为消耗体力,初学者在练习中需要注意劳逸结合,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四、笙演奏的气息运用
对于笙演奏的初学者来说,气息是最基础的,也是往往会被忽视的。他们经常会在演奏技巧上发掘自身的不足,却很少会想到气息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气息对于演奏笙来说,其重要性一点都不属于繁多的技巧。任何笙乐技巧的完美展现都需要气息的配合运动,因此不难发现,对气息的运动会直接影响笙演奏者的演奏效果。
(一)控制与技巧是关键
在笙演奏过程中,对气息的良好控制和对技巧的掌握尤为关键。在笙演奏时,通过感受气息的运动不难发现,要努力实现口唇和气息二者间的气力的平衡,这样才能实现对呼吸量的控制,保证结实有质感的音质和平整有力的气息。有的音的强弱程度和来去游走都需要演奏者对气息的控制把握好,充分体会气息控制和技巧对发音的强弱的影响,使演奏趋于更好的水准。这也需要笙乐学习者的长久练习才能实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自主掌握。
(二)肺活量是演奏基础
肺活量是笙演奏的基础。由于笙是靠呼吸发声的演奏乐器,提到呼吸,就不能不提高对肺活量的重视程度。而且由于笙是和声性乐器,每次按下去的音较多,所需要的气息量较大。因此演奏更自然的当然是肺活量大的演奏者,如果肺活量小的话,就会很容易感觉疲累。因此演奏者要想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必须通过锻炼改善肺活量,保证演奏平稳和连贯自然,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演奏者可以经常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或者多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
(三)腹肌保证演奏连续
腹肌是笙演奏连续性的保证。根据上文对呼吸方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四种呼吸方法中有两种就需要腹部的配合,包括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因此腹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如果演奏者的腹肌发达,那么演奏起来集中有弹性、短促有力的音乐就变得很简单,音乐自然清脆不粘连。这一点和肺活量一样,都是对演奏者的体力提出的较高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如果想演奏的乐曲的完整性更强,演奏效果更好,就需要众多因素的合理配合,这都需要演奏者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善。
(四)放松保持演奏自然
在笙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放松的状态,做到松紧有度,一张一弛。笙演奏是一种肌肉运动下气息作用的结果。只有身心放松才会获得自然流畅的乐曲表现。而如果身心过于紧绷,就会造成肌肉过于僵硬、演奏困难等,以至演奏的失败。身心放松,身体个部位之间的配合会更加协调,演奏的效果相对于腕部肌肉紧张时肯定会更好,演奏者也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演奏状态,因此可以说演奏者身心放松肯定会对表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本文对笙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做了简单介绍,对笙演奏过程中需要的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做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笙演奏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要点,以期对笙乐器的吹奏实践有所贡献。总而言之,笙演奏并不单纯是技巧性的东西,需要演奏者对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上多加练习,才能获得演奏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跃进:论笙吐奏中唇、舌、气三者的有机结合,器乐艺术,2000.3。
[2]谢庭峰:笙演奏及气息运用浅谈,神舟民俗,2013年205期。
[3]牟善平 徐超銘 肖江:笙练习曲选,2003.2。
[4]祝盾:管乐器演奏的呼吸与音色,中央音乐学院报,1996.4。
[5]张之良:笙演奏中的气息控制,民族乐器,2000.3。
[6]朱晓进:民族乐器的影响与时代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马丁:民族器乐与文学艺术笔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人民文化馆)
关键词:笙;呼吸;气息;
前言
作为古老的中国吹奏乐器,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笙还是最先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于声音柔和、清越,颇为高雅,多用来歌颂吟唱歌,民间色彩浓厚。本文对笙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做了简单介绍,对笙演奏过程中需要的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做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笙演奏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要点,以期对笙乐器的吹奏实践有所贡献。
一、笙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笙是吹孔簧鸣类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鲜为人知的是,笙还是世界上现存的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比如使用音色柔和的自由簧的管风琴,法国人制作的风琴以及德国人发明的口琴和手风琴,这些乐器的都来源于中国的笙。因此可以说,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笙的结构相对简单,用蜡把簧片固定粘贴在位于笙管下方的笙脚上,然后插在笙斗里。在靠近笙斗的每根笙管下面,都可以看到一个指孔。在吹笙的时候,要用手指按住指孔,经过嘴巴呼气吸气而鼓动簧片与管内的气体联合震动发出声音。镶嵌的银丝会在笙管上标注音高来帮助吹奏者取音。在所有吹奏乐器里,笙的演奏技巧可以说是最为丰富的,主要有:平吹、单吐、双吐、三吐、碎吐、花舌、呼舌、顿音、倚音、跳音、颤音、打音、磨音、滑音、复调、多种和音等等,笙多样的演奏技巧为管乐增添了更为丰富地表现力。
二、自然呼吸法与控制性呼吸法的区别
自然呼吸法是人的本能呼吸方法,不需要刻意的训练,是人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由于男女生理不同和呼吸习惯不同,男子多用腹式呼吸,女子多用胸式呼吸。一般情况下,成人在自然状态下呼吸一次间隔为6.4秒,呼、吸一次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而控制性呼吸法则不同,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最短的呼吸间隔在一秒钟左右,长的呼吸间隔则可达10多秒以上。人先用尽全力吸气直到气体不能再吸进来为止,接着再用尽全力呼气直到气体不能呼出去为止,而肺活量指的就是最终呼出的气体总量。一般情况下,成人男子的肺活量在三千五到四千毫升,而成年女子的肺活量则在两千五百毫升到三千五百毫升左右。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笙演奏效果,肺活量最好在四千左右,这样表演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当然,较大的肺活量是可以在笙演奏的学习过程中和日常的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一些年纪较大的笙演奏者的肺活量比年轻小伙子的还要高,原因就在于此。
控制性呼吸法旨在控制,也就是强弱的控制。笙演奏中控制性长音与腹肌训练尤为重要。笙演奏中,长音练习是掌握呼吸方法的基础,有强弱之分。在练习强音时,音头要有爆发力,气息量大且平稳。在练习弱音时,音头要轻,气流小且平稳。同时,日常练习时也可根据自身能力,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坐出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方面的训练。然而,腹肌训练更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一定的体力,笙演奏自然也不例外。要想连续演奏多个曲目或者把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必须加强对腹肌的训练。腹肌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呼吸运用中控制就会自如到位,奏出的音乐也就干净利落。
三、笙演奏的呼吸方法
笙在吹奏的时候,要用手指按住指孔,经过嘴巴呼气吸气而鼓动簧片与管内的气体联合震动,才能发出声音。有时候,为了表现一首乐曲,笙演奏者的肺部必须存储和释放大量的气体,因此吹奏者的一呼一吸都决定着笙的演奏效果,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演奏效果必须掌握笙演奏的呼吸方法。笙演奏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主要用到胸部肌肉,利用胸部肌肉收缩后将肺部气体挤压出来进行吹奏,当肺部气体剩下有限的时候,胸部肌肉一放松,气体就被吸进肺部。胸式呼吸在演奏笙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交替吹奏和吸奏,通常交替的时间都很短暂,很快就交替过来。利用这种胸式呼吸法不能大量地呼吸气体,所以这种呼吸方法主要试用与中、短长度的乐句,而不适合较长句。
(二)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主要是在笙演奏的过程中,利用腹部肌肉来完成。在进行吸奏时,气息会渐渐灌充到演奏者的腹部和腰部。通过下腹部肌肉稍微用力,而上腹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部的肌肉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为主要是利用腹肌和腹腔进行气息控制,这种被称为腹式呼吸法的演奏方法,相较于胸式呼吸法,可以让呼吸的气息在肺部实现一个更大的量值,因此可以用来演奏较长句,并且做出颤音来配合乐曲演奏。但是由于对腹肌的要求较高,需要吸入气体量较大,用的过多会造成演奏者疲乏。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需要用到胸部和腹部的肌肉,相較于单纯地利用胸部肌肉的胸式呼吸法和单纯地利用腹部肌肉的呼吸法来说,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一方面胸腹部的肌肉共同承担气息负担,演奏者会节省很多气力,不易疲乏;另一方面,通过胸腹的联合作用,肺部可以吸入呼出更大量的气息,并且能保证呼吸的深度适中,在演奏中显得更加扎实有力,而且还可以实现颤音来满足乐曲的表现需要。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主要是通过位于胸部下端的肋肌往外扩张,从未引导着上腹也进行相应扩张,而小腹则反之,需要演奏者通过使力向内收缩。笙演奏者吸奏时的气息回汇聚丹田处,肋肌扩张,腹腔和腰肌也随之变化。笙演奏者进行吹奏时,上腹腔和肋肌要保证扩张后的状态,以匀速将气体呼出,这样的话腹腔和肋肌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相较于上两种方法更加科学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因此被应用的更为普遍。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笙演奏技巧各有所长,其应用应该结合着不同的乐曲和笙乐表达效果的需求,从而体现出笙乐之美,营造丰富多样的音乐审美效果。这三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也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笙乐表演的进步。当然,由于笙乐作为吹奏乐器相对其他类乐器较为消耗体力,初学者在练习中需要注意劳逸结合,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四、笙演奏的气息运用
对于笙演奏的初学者来说,气息是最基础的,也是往往会被忽视的。他们经常会在演奏技巧上发掘自身的不足,却很少会想到气息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气息对于演奏笙来说,其重要性一点都不属于繁多的技巧。任何笙乐技巧的完美展现都需要气息的配合运动,因此不难发现,对气息的运动会直接影响笙演奏者的演奏效果。
(一)控制与技巧是关键
在笙演奏过程中,对气息的良好控制和对技巧的掌握尤为关键。在笙演奏时,通过感受气息的运动不难发现,要努力实现口唇和气息二者间的气力的平衡,这样才能实现对呼吸量的控制,保证结实有质感的音质和平整有力的气息。有的音的强弱程度和来去游走都需要演奏者对气息的控制把握好,充分体会气息控制和技巧对发音的强弱的影响,使演奏趋于更好的水准。这也需要笙乐学习者的长久练习才能实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自主掌握。
(二)肺活量是演奏基础
肺活量是笙演奏的基础。由于笙是靠呼吸发声的演奏乐器,提到呼吸,就不能不提高对肺活量的重视程度。而且由于笙是和声性乐器,每次按下去的音较多,所需要的气息量较大。因此演奏更自然的当然是肺活量大的演奏者,如果肺活量小的话,就会很容易感觉疲累。因此演奏者要想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必须通过锻炼改善肺活量,保证演奏平稳和连贯自然,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演奏者可以经常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或者多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
(三)腹肌保证演奏连续
腹肌是笙演奏连续性的保证。根据上文对呼吸方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四种呼吸方法中有两种就需要腹部的配合,包括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因此腹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如果演奏者的腹肌发达,那么演奏起来集中有弹性、短促有力的音乐就变得很简单,音乐自然清脆不粘连。这一点和肺活量一样,都是对演奏者的体力提出的较高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如果想演奏的乐曲的完整性更强,演奏效果更好,就需要众多因素的合理配合,这都需要演奏者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善。
(四)放松保持演奏自然
在笙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放松的状态,做到松紧有度,一张一弛。笙演奏是一种肌肉运动下气息作用的结果。只有身心放松才会获得自然流畅的乐曲表现。而如果身心过于紧绷,就会造成肌肉过于僵硬、演奏困难等,以至演奏的失败。身心放松,身体个部位之间的配合会更加协调,演奏的效果相对于腕部肌肉紧张时肯定会更好,演奏者也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演奏状态,因此可以说演奏者身心放松肯定会对表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本文对笙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做了简单介绍,对笙演奏过程中需要的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做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笙演奏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要点,以期对笙乐器的吹奏实践有所贡献。总而言之,笙演奏并不单纯是技巧性的东西,需要演奏者对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上多加练习,才能获得演奏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跃进:论笙吐奏中唇、舌、气三者的有机结合,器乐艺术,2000.3。
[2]谢庭峰:笙演奏及气息运用浅谈,神舟民俗,2013年205期。
[3]牟善平 徐超銘 肖江:笙练习曲选,2003.2。
[4]祝盾:管乐器演奏的呼吸与音色,中央音乐学院报,1996.4。
[5]张之良:笙演奏中的气息控制,民族乐器,2000.3。
[6]朱晓进:民族乐器的影响与时代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马丁:民族器乐与文学艺术笔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人民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