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而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同时,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现代学生。
1、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片面的、错误的观念。从以全面锻炼身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向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健康观的现代教学观念转变。从关注运动技能学习,体质教育的观念向终身体育的观念转变。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注重自己的意志、情感、能力、习惯、品德的培养。从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既要学会、更要会学的观念;从授之以“鱼”的观念,转变为授之以“渔”的观念;从注重研究教法的观念转变为既注重教法又注重学法的观念;从運用现有的学习方式的观念转变为既注重灵活运用现有的学习方式又注重创新试验学习方式的观念;从指令式、注入式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观念;从学生模仿学、模仿练的观念转变为主动练、主动学、创新练的教学观念;从单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观念转变为体育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观念;从忽视品德培养的观念转变为德育渗透的观念。
2、改掉学生学习的观念。学习方法的应用与创新是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不仅重视发挥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习进行调控。另外,我们还注意了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考核手段、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使学生们体验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培养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体育课上,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提示、知识要点、动作要点、练习方法、练习栏目等内容的更新,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因为学习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真正地让他们会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体育课中我们设立了想一想、写一写、试一试、比一比等新颖的栏目,把经常出现的教材内容,象跑、跳、前滚翻、原地推铅球等让学生回忆,把开始不敢做的做好了,写几点动作要领:象链球、标枪、网球、骑马、滑雪、游泳这样的体育项目,在安全情况允许的时候试一试;象跑步、双足跳、在沙地上爬,选合适的时间比一比。正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出现了集趣味性、知识性、启迪性、思维性于一体的栏目,我们的体育课既传播了体育文化,达到了“三维”健康观的目标,又给了学生们创新思维的空间,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体育课上,我们还通过查阅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参加夏令营等进行体育创新的培养。
二、在课堂实践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以往的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教法体系,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使学生的所思、所言、所做能协调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准备活动中,我让每个学生轮流带操(自编或自选),并规定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带过的内容。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身心的参与、情感的投入,挖掘了学生内存的潜能,而且给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三、在比赛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托伦斯认为,在竞争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将有明显的改善和发展。每个人都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热情,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更主要是在竞争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创设竞争氛围,将竞赛、比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进取,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进行“合作学习”比赛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三人合作学习的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于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动作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选择“三人五足跑”、有的选择“抬轿子”、有的选择“二对一搬运”......通过竞赛活动,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都想力争上游,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战术思维能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兴趣浓厚、大胆自由、幽默勇敢、坚持不懈、独立性强、不盲从、很自信。相反,胆怯、害怕失败、过分的自我批评、自卑消极的自我概念、缺乏想象力、从众心理严重则是妨碍创造力发展的人格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极力营造一种适宜学生发展、学生乐于探究的氛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空间。我们课前在沙子里埋入“目标”,上体育课时,我们让孩子们在沙滩中“寻找目标”但是不能站着找,同学们的兴趣极高,思维活跃,有蹲成团儿的,有爬着匍匐前进的,有向一侧卧着团身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思维得到了创造性的拓展。
五、教师积极探讨,互相促进补充。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改变的同时,教师们还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开展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组织教师开展"交叉备课"制度,并与家长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至此,在教师中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体育教师和各科教师联合备课,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出现了体育与生活、体育与科学、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情感的新内容。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育学习的方式向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们开发了创造的空间。
一、改变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同时,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现代学生。
1、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片面的、错误的观念。从以全面锻炼身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向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健康观的现代教学观念转变。从关注运动技能学习,体质教育的观念向终身体育的观念转变。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注重自己的意志、情感、能力、习惯、品德的培养。从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既要学会、更要会学的观念;从授之以“鱼”的观念,转变为授之以“渔”的观念;从注重研究教法的观念转变为既注重教法又注重学法的观念;从運用现有的学习方式的观念转变为既注重灵活运用现有的学习方式又注重创新试验学习方式的观念;从指令式、注入式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观念;从学生模仿学、模仿练的观念转变为主动练、主动学、创新练的教学观念;从单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观念转变为体育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观念;从忽视品德培养的观念转变为德育渗透的观念。
2、改掉学生学习的观念。学习方法的应用与创新是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不仅重视发挥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习进行调控。另外,我们还注意了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考核手段、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使学生们体验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培养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体育课上,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提示、知识要点、动作要点、练习方法、练习栏目等内容的更新,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因为学习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真正地让他们会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体育课中我们设立了想一想、写一写、试一试、比一比等新颖的栏目,把经常出现的教材内容,象跑、跳、前滚翻、原地推铅球等让学生回忆,把开始不敢做的做好了,写几点动作要领:象链球、标枪、网球、骑马、滑雪、游泳这样的体育项目,在安全情况允许的时候试一试;象跑步、双足跳、在沙地上爬,选合适的时间比一比。正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出现了集趣味性、知识性、启迪性、思维性于一体的栏目,我们的体育课既传播了体育文化,达到了“三维”健康观的目标,又给了学生们创新思维的空间,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体育课上,我们还通过查阅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参加夏令营等进行体育创新的培养。
二、在课堂实践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以往的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教法体系,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使学生的所思、所言、所做能协调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准备活动中,我让每个学生轮流带操(自编或自选),并规定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带过的内容。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身心的参与、情感的投入,挖掘了学生内存的潜能,而且给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三、在比赛中求创新,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托伦斯认为,在竞争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将有明显的改善和发展。每个人都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热情,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更主要是在竞争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创设竞争氛围,将竞赛、比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进取,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进行“合作学习”比赛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三人合作学习的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于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动作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选择“三人五足跑”、有的选择“抬轿子”、有的选择“二对一搬运”......通过竞赛活动,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都想力争上游,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战术思维能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兴趣浓厚、大胆自由、幽默勇敢、坚持不懈、独立性强、不盲从、很自信。相反,胆怯、害怕失败、过分的自我批评、自卑消极的自我概念、缺乏想象力、从众心理严重则是妨碍创造力发展的人格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极力营造一种适宜学生发展、学生乐于探究的氛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空间。我们课前在沙子里埋入“目标”,上体育课时,我们让孩子们在沙滩中“寻找目标”但是不能站着找,同学们的兴趣极高,思维活跃,有蹲成团儿的,有爬着匍匐前进的,有向一侧卧着团身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思维得到了创造性的拓展。
五、教师积极探讨,互相促进补充。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改变的同时,教师们还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开展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组织教师开展"交叉备课"制度,并与家长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至此,在教师中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体育教师和各科教师联合备课,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出现了体育与生活、体育与科学、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情感的新内容。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育学习的方式向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们开发了创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