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真好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十岁好什么?古话说:“人到六十万事休。”可如今不同了,有一首“老年谣”唱道:“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听了这歌谣,确实让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想想也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医疗保健事业的改善,六十岁的人大多都是心态健康,身板硬朗,思维敏捷。既是如此,想想年届六旬退休颐养天年的快乐日子,如何不令人羨慕!如何不让人叫好!
  六十岁不再受“十年寒窗”之苦,无须天不亮起床上学,无须让沉重的书包压得伸不直腰,无须为数不清的测验和考试绞尽脑汁。下棋打牌,读书访友,全凭自己兴致;想遛狗驯鸟,公园的大门为你免费敞开。
  六十岁不再为求职、应聘四处奔波;不再为评定职称、工资晋级、养家糊口流汗流泪、日夜打拼;不再担心企业破产、人员分流、下岗失业,为重新就业辗转反侧焦虑得彻夜难眠。六十岁洒脱得神仙般轻松自在,或三五成群在江堤上漫步聊天,针砭时弊;或玩健身球、舞太极剑、听轻音乐,不饮自醉……
  六十岁远离了官场、商场、名利场,不再为主席台上的名次排位斤斤计较,不再为自己的新闻“出镜”少了、偏了耿耿于怀,不再为平衡左右关系自寻烦恼,不再为赴不完的宴请而担心腰上的“呼拉圈”又多了一圈……六十岁有了充分闲暇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六十岁有清静怡然的心态坐在阳台上让老伴为自己染头发;六十岁多了舐犊之情与孙儿合唱,多了童心爱心……
  六十岁最重要的是心态变了。心态一变,世界也随之改变。六十岁走上第二条生命之路,许多事情都看透了,许多道理都想明白了,许多人由陌路变得亲近了……于是,心理的空间大了,空间一大,心情就舒畅,体力就强健,处世就乐观豁达……有一首歌谣唱:“六十岁年龄,五十岁的时尚,四十岁的包装,三十岁的体魄,二十岁的理想!”
  “人不思老,老不将至”,六十岁,真好!
  
  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
1938年5月,宋美龄在庐山举办“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邓颖超是与会的正式代表,是会议的核心人物之一,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4月,宋美齡以“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的名义,函请各党各派各地区的妇女领袖及知名人士,参加5月下旬在庐山举办的“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中共决定担任中共长江局妇女部部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务的邓颖超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和孟庆树(王明夫人)一
期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些儿时的同窗好友。在参加工作以后,又长期当农业记者,常与农民朋友打交道。退休之后,昔日有些农村挚友,仍不弃我,继续保持联系。有朋自乡间来,这也是一种快乐。   湖南湘乡市有一位农村教师是我多年的老朋友。1992年,我曾报道过这个市的新研乡向韶村农妇潘群英因欠交乡里不合理摊派费用,在乡干部到她家强行收款时而被逼投塘自杀。这条新闻成为当时加重农民负担的典型之一,在湖南乃至全国引起强
期刊
莲湖,不是湖,而是一座漂浮在浩淼鄱阳湖上的岛屿。外婆早年曾在这里生活,外婆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姨婆,至今仍同家人居住在岛上。2007年春节期间,我受全家的委派,去了一趟莲湖。那次莲湖之行,彻底改变了二十几年来莲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去莲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2007年2月20日下午一点,大年初三,我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从鄱阳县城高门码头登上了去莲湖的班船。船是一艘机器发动的铁驳船,我们称之为“
期刊
“坐地就损草”,是我家乡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不管这句话有诸多别的含义,但从字面上就道出了一条真理:在草地上活动,必然给草带来损害。现在,我们十几亿人在国土上生活和繁衍发展,一天要消耗多少资源,稍不注意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多大的破坏,已远非“坐地损草”这么简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环境,给资源,给大气,都增加了无穷的压力。怎样排解这种压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国人民所
期刊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
期刊
老伴退休了,没有了单位工作的重负,没有了人际竞争的压力;儿子成家了,孙子上学了,我也退休了,对老伴来说,在家里少了相夫教子、带孙子的拖累,她成了时间的富裕者。太平盛世,人心思寿,人心思美。老伴便把时间和精力渐渐转向对自己的“包装”和“修饰”。   老伴年轻时主张“素面朝天”,衣着素净,从不化妆。其实,那时上班工房,下班厨房,她想穿好也没法穿,想化妆也没时间。现在,她的美容观是“人要衣装,马要鞍装”
期刊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年轻时,我曾經在他村子附近的胡营小学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年岁相仿,闲着时,他经常来学校与我闲聊。他出身贫农,小学毕业,喜爱读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县文
期刊
我读私塾的时候课余时间就喜欢写写画画,先生夸奖并鼓励我坚持画下去,从此我便爱上了绘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皆因忙,绘画便弃置不练。偶尔提笔,也是工作上需要画画专栏或墙报刊头而已,谈不上绘画。   1997年冬,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是年过花甲。我想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有追求。我该追求什么呢?由于从小对绘画的钟爱一直情犹未泯,于是重操笔墨学绘画。   退休后的几年,主要是学习
期刊
在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有一个人的名字被乡亲们广为传颂,她叫曾端祥,今年61岁。17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现年91岁的婆婆刘细妹。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她的行为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她的家庭也因此多次被县里评为“五好家庭”,还在2006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被光荣地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都说家庭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是用怎样的方式谱写了这段人间最美的孝之
期刊
孩子们放假,他们尽情地享受假期的快乐。可是,这些天一些老年人却觉得假期不太好过。因为,很多老人家里都被自己的“隔辈人”给“占领”了。老人们虽然享受着一时的天伦之乐,可带孩子的劳累也让老人有点吃不消。   到了假期,很多孩子都会被父母送到祖父母家里去过暑假。对孙辈们的到来,老人是喜忧参半。很多老人说,盼着孩子们来,他们来了会带来很多的乐趣。可又怕他们出点儿什么意外没法和他们父母交待。他们的父母有时还
期刊